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丘陵地区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特征及可提升潜力分析
1
作者 田若蘅 易礼军 +4 位作者 田双清 曹称杰 洪丹 游瑶 夏静伶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5,共5页
研究川中丘陵地区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特征及可提升潜力,对助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样板意义重大。借助统计数据、气象数据与“热量—降水”模型,分析2009—2020年川中丘陵地区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 研究川中丘陵地区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特征及可提升潜力,对助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样板意义重大。借助统计数据、气象数据与“热量—降水”模型,分析2009—2020年川中丘陵地区四市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情况,测算耕地复种指数提升可带来的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四市耕地复种指数由2009年的161.06%上升至2020年的213.41%。2020年四市19个县耕地复种指数呈现出从南部(自贡)到北部(遂宁)逐渐降低趋势,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指数在0~91.28%。以2020年测算,若能将可提升复种潜力指数充分转化,四市对应粮食增产潜力理论值达171.72万t,占到四市2020年粮食实际产量的27.55%。但该潜力的实际利用情况,受到丘陵地区机械化耕种难度、土壤高强度使用风险等影响,未来可从强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机械化装备研发推广等方面提升丘陵地区粮食生产供给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复种指数 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时空差异 四川中部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绿色治理水平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驱动因子分析
2
作者 陈泫伊 木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82,共6页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乡村绿色治理水平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驱动因子。研究结果显示:乡村绿色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地区差异,呈现东部地区整...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乡村绿色治理水平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驱动因子。研究结果显示:乡村绿色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地区差异,呈现东部地区整体水平最高,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特征。研究期内,乡村绿色治理水平具有区域集聚性特征,多数省份处于“高高”集聚区及“低低”集聚区。时间上,乡村绿色治理水平核密度曲线存在右移趋势;空间上,西部地区内差异呈现收敛态势,其他地区内部差异存在扩大趋势。乡村绿色治理水平的基尼系数呈现“U”型变化趋势,区域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且东-西地区间差异最大。乡村绿色治理水平受政府环境规制、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金融支农水平等驱动因子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绿色治理 时空特征 区域差异 莫兰指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0年贵州省极端气温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祥周 肖丽英 +2 位作者 高桂青 成玉祥 李路雨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目的】贵州省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持续性因其独特的地形和多样气候而显著加剧,但目前关于该省极端气温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为掌握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1960—2020年29个气象站气温及大尺度气候指数(... 【目的】贵州省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持续性因其独特的地形和多样气候而显著加剧,但目前关于该省极端气温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为掌握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1960—2020年29个气象站气温及大尺度气候指数(PDO、ENSO、SOI、AMO)等数据,针对5个极端气温指数,【方法】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R/S分析了贵州省极端气温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趋势,利用相关分析及小波分析揭示了极端气温指数与大尺度气候指数等因素的联系。【结果】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上,寒潮持续时间和霜冻时间显著减少,然而,月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以及夏日数均表现出上升趋势;极端气温指数的突变均集中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未来5年内,极端气温指数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空间分布上,自西向东方向,低温指数的多年平均值逐渐减少,高温指数则逐渐增加;(2)寒潮持续指数发生突变很可能受到ENSO、SOI较长年际周期(2~16 a)的影响,极端高温指数则受到较短周期(2~4 a)的影响。另外,霜冻日数、月极端最低气温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与海拔,另外还有人类活动方面。研究结果为灾害预防与对地方气候影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 R/S分析 相关性分析 极端气温指数 贵州省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莫兰指数的贫困片区减贫成效时空差异分析
4
作者 何通 《热带农业工程》 2022年第1期82-84,共3页
依据中国绿色建平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六盘山片区减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7~2019年六盘山片区减贫成效指数。利用莫兰指数评价该地区不同年份的减贫成效,结果发现六盘山贫困片区的绿色减贫水平都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六盘山贫困... 依据中国绿色建平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六盘山片区减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7~2019年六盘山片区减贫成效指数。利用莫兰指数评价该地区不同年份的减贫成效,结果发现六盘山贫困片区的绿色减贫水平都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六盘山贫困片区各县域减贫发展的空间集聚能力较强,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总结了六盘山片区减贫经验和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贫成效 六盘山贫困片区 莫兰指数时空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岩 彭勃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内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使用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使用Kernel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I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2)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但该现象正在逐步消失。其中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3)全国和三大区域的核密度曲线主峰位置均呈现右移趋势,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极分化现象。(4)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莫兰指数I Kernel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特征 被引量:92
6
作者 王珂 郭晓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6,共7页
文章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差异及来源,最后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探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动态跃迁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 文章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差异及来源,最后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探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动态跃迁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逐年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区域差异;劳动者维度和劳动对象维度中的新质产业发展是制约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四大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始终是区域间差异;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明显集聚于高效型和低效型,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稳定性;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跃迁更多转向极化型和空心型,较少转向高效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果不同,虹吸效应与带动效应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时空演进 熵值法 基尼系数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分布动态与时空差异研究
7
作者 牛磊 刘建军 杨华平 《农业展望》 2024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函数与莫兰指数考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 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函数与莫兰指数考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目前整体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地区间耦合协调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农产品贸易和服务业耦合协调度总体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空间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所引致;中国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均丰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大多数省份处于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基于此,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帮扶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整合区域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高度耦合协调实现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服务业 耦合协调 Dagum基尼系数 莫兰指数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AVI-Albedo特征空间的香格里拉市土地荒漠化时空动态监测
8
作者 顾亚 张亚 +2 位作者 段海川 文艺 邹祖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524-6543,共20页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持续开展土地荒漠化监测研究对促进荒漠化区生态恢复意义重大。针对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提取土地荒漠化存在的不足,结合模型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持续开展土地荒漠化监测研究对促进荒漠化区生态恢复意义重大。针对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提取土地荒漠化存在的不足,结合模型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OSAVI-Albedo特征空间的高寒草甸区土地荒漠化遥感提取方法。通过构建OSAVI-Albedo特征空间得到香格里拉市各期次荒漠化差异指数,对研究区近20年来的土地荒漠化进行时空动态监测研究,并结合区域气象、人口等数据变化,探究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区域土地荒漠化演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OSAVI-Albedo模型能很好地克服NDVI-Albedo模型的缺点,有效地区分不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且不受特殊地物影响。2003—2022年,香格里拉市土地荒漠化整体呈好转趋势,轻度、中度、重度荒漠化面积逐渐缩小,荒漠化呈减轻趋势的面积为加重面积的2倍,仅局部地区有荒漠化恶化、波动情况发生。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自然因素(气温和降水)、人为因素(土地覆盖和人口密度)以及生态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是影响区域荒漠化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反谢率(OSAVI-Albedo) 荒漠化差异指数 时空格局 趋势分析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80
9
作者 何地 赵炫焯 齐琦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2,共9页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不变”和“演化退步”两种类型,空间正相关性的省域数量大于空间负相关性的省域数量;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全国与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而西部地区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存在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发展水平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莫兰指数 空间收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网络流量日志的城市时空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强思维 陈夏明 +1 位作者 姜开达 金耀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2-940,共9页
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居民行为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时空行为对城市空间的组织和结构的影响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因此,对城市空间以及居民时空行为的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采集杭州市区移... 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居民行为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时空行为对城市空间的组织和结构的影响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因此,对城市空间以及居民时空行为的深入分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采集杭州市区移动3G网络流量日志,首先采用空间点模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城市居民的聚集模式,并研究了居民移动的距离、方向等方面的特征;之后采用网格的方法对城市空间进行分块,并以区块为主体研究了热点区块出现的时空点、区块人流的更迭速率、工作日人流的潮汐效应;提出了区块差异指数的概念,并利用其对区块进行聚类,分析了区块间的相关性和区块间距离之间的关系.由于所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移动3G网络流量日志,因此具有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等特点,非常适合从大时空尺度层面研究居民和城市空间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析 空间点模式 移动性分析 更迭速率 潮汐效应 差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与分解——基于Hicks-Moorsteen TFP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佳佳 郭萍 余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索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1980~2012年我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加总数量框架下的乘积完备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 【目的】探索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1980~2012年我国10个大豆主产区大豆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加总数量框架下的乘积完备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法,对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1980~2012年,我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0.6%,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7%,是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TE)、混合效率(ME)和剩余规模效率(RSE)年均损失分别为0.5%、0.2%和0.4%;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大豆生产TFP增长表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三大地区大豆生产技术效率均存在损失。【建议】应该加大大豆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豆各生产区采取差异化策略、完善制度建设,以实现我国大豆生产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全要素生产率 Hicks-Moorsteen TFP指数 时空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