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1
作者
温辉
张诗琪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自我的一种经验方式,但审美教育对于“审美自我”的形成仍有可为:审美教育必须基于感官的多样性;教育者需要敦促儿童进行“审美自我”的表达;运用方法去解码“审美自我”的符号表达。“审美自我”在本质上是对“可能自我”的寻求,是个体形成“真正自我”的必要的想象,因而也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与审美一样,都是一种与可能性打交道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伦豪尔
审美自我
审美教育
感官多样性
身份认同
真正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伦豪尔的“普通教育学”:重建文化教育学原理体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3,共12页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这部经典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想要孩子?”这一教育学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了“展现生活方式”“再现生活方式”“信任可塑性”“敦促自我活动”这四个教育学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也接续了德国的普通教育学传统。莫伦豪尔对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真正回应了教育的解放问题,强调教育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并呼吁回到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这种通过新的解释学方法绕道于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尝试,提醒我们回到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寻求新的教育学基本共识,重新捍卫教育与文化即生活方式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莫伦豪尔
《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
普通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批判教育学的概念
被引量:
13
3
作者
温克勒
陈泺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3,共12页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现代社会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冲击上,对它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有诠释学、辩证法、历史学和意识形态批判等多种方式。教育哲学在探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分别有以下三种范式:把教育的...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现代社会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冲击上,对它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有诠释学、辩证法、历史学和意识形态批判等多种方式。教育哲学在探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分别有以下三种范式:把教育的概念理解为一种社会进程,强调教育应被视为一个自律的系统,以及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去养成一个有尊严、能自律的人。批判教育学就在与这三种范式的论辩中形塑自身的研究取径和教育概念。批判教育学具有十个传统根源,分别是:乌托邦思考,早期人文主义的尊严概念,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个人自由,启蒙时代的理性概念,夸美纽斯的民主教育理念,十九世纪初的观念论哲学,施莱尔马赫的浪漫主义哲学,十八世纪末人们对道德行动和美感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人文主义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以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等。在德国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中,莫伦豪尔的批判教育学引入了美国的实证取径,以现代社会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莫伦豪尔晚期著作的启发下不难发现,在第二现代里,由于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个体的自然成长速度,因此批判教育学既要面对(全球)社会带给教育的种种挑战,同时又要为儿童提供安稳的成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莫伦豪尔
第二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1
作者
温辉
张诗琪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高等教育与教育法制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学如何回应文化自信:德国当代教育学原理研究”(课题批准号:BAA220168)。
文摘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自我的一种经验方式,但审美教育对于“审美自我”的形成仍有可为:审美教育必须基于感官的多样性;教育者需要敦促儿童进行“审美自我”的表达;运用方法去解码“审美自我”的符号表达。“审美自我”在本质上是对“可能自我”的寻求,是个体形成“真正自我”的必要的想象,因而也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与审美一样,都是一种与可能性打交道的艺术。
关键词
莫伦豪尔
审美自我
审美教育
感官多样性
身份认同
真正自我
Keywords
Klaus Mollenhauer
aesthetic self
aesthetic education
sensory diversity
identity
true self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伦豪尔的“普通教育学”:重建文化教育学原理体系
被引量:
3
2
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3,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学如何回应文化自信:德国当代教育学原理研究”[BAA220168]。
文摘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这部经典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想要孩子?”这一教育学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了“展现生活方式”“再现生活方式”“信任可塑性”“敦促自我活动”这四个教育学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也接续了德国的普通教育学传统。莫伦豪尔对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真正回应了教育的解放问题,强调教育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并呼吁回到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这种通过新的解释学方法绕道于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尝试,提醒我们回到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寻求新的教育学基本共识,重新捍卫教育与文化即生活方式的关联。
关键词
文化
莫伦豪尔
《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
普通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德国
Keywords
culture
Klaus Mollenhauer
Forgotten Connections:On Culture and Upbringing
Allgemeine P dagogik
cultural pedagogy
Germany
分类号
G40-059.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批判教育学的概念
被引量:
13
3
作者
温克勒
陈泺翔
机构
耶拿大学教育与文化研究所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3,共12页
文摘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运动,在这个运动里,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现代社会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冲击上,对它的思考和探究可以有诠释学、辩证法、历史学和意识形态批判等多种方式。教育哲学在探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分别有以下三种范式:把教育的概念理解为一种社会进程,强调教育应被视为一个自律的系统,以及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去养成一个有尊严、能自律的人。批判教育学就在与这三种范式的论辩中形塑自身的研究取径和教育概念。批判教育学具有十个传统根源,分别是:乌托邦思考,早期人文主义的尊严概念,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强调的个人自由,启蒙时代的理性概念,夸美纽斯的民主教育理念,十九世纪初的观念论哲学,施莱尔马赫的浪漫主义哲学,十八世纪末人们对道德行动和美感之间关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人文主义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以及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等。在德国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中,莫伦豪尔的批判教育学引入了美国的实证取径,以现代社会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在莫伦豪尔晚期著作的启发下不难发现,在第二现代里,由于社会文化变迁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个体的自然成长速度,因此批判教育学既要面对(全球)社会带给教育的种种挑战,同时又要为儿童提供安稳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莫伦豪尔
第二现代
Keywords
critical pedagogy
Klaus Mollenhauer
the second modernity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温辉
张诗琪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莫伦豪尔的“普通教育学”:重建文化教育学原理体系
温辉
彭正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批判教育学的概念
温克勒
陈泺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