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性的选择人性的阐释——从后殖民译论视角分析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因 被引量:10
1
作者 严晓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1,共4页
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外在因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其理性选择的结果,内在因素是对其文学思想的阐释,前提条件是翻译策略的精心选择。从后殖民译论视角分析梁实秋翻译《莎士比... 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外在因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其理性选择的结果,内在因素是对其文学思想的阐释,前提条件是翻译策略的精心选择。从后殖民译论视角分析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因,对于正确理解译本生成的历史条件、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本对目标文化的影响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人性 后殖民译论 莎士比亚全集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过朱生豪的译笔——读新编《莎士比亚全集》
2
作者 刘新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朱生豪的译笔,可谓举世惊羡,有口皆碑。众多专家学者皆为之折服,并留下由衷赞誉。朱生豪的译作,历七十年淘洗,依然是最受读者喜爱的莎剧,无论在学界或民间,都享有崇高声誉,被公认为文化精品,翻译文学宝库中的不朽遗产。朱生豪... 朱生豪的译笔,可谓举世惊羡,有口皆碑。众多专家学者皆为之折服,并留下由衷赞誉。朱生豪的译作,历七十年淘洗,依然是最受读者喜爱的莎剧,无论在学界或民间,都享有崇高声誉,被公认为文化精品,翻译文学宝库中的不朽遗产。朱生豪译莎的成功,当然与他非凡的语言天赋、崇高志向、惊人毅力和无比勤奋分不开。在朱生豪留下的译品前,任何人要想接续其事业,都难免自惭才薄,而生恐遭世人讥诮为狗尾续貂的惶恐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全集 朱生豪 专家学者 文化精品 翻译文学 语言天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审美风格
3
作者 严晓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5-76,共2页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兼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渗透着“中和之美”的审美理念。他推崇美的道德价值,通过译《莎士比亚全集》传承人性、理性与道德三位一体的思想;他推崇美的简约原则,翻译时适当使用文言句式与汉语四字...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兼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渗透着“中和之美”的审美理念。他推崇美的道德价值,通过译《莎士比亚全集》传承人性、理性与道德三位一体的思想;他推崇美的简约原则,翻译时适当使用文言句式与汉语四字格结构;他在译《莎士比亚全集》时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主要体现莎剧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莎士比亚全集 审美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Toury翻译规范视角解析梁实秋的译莎活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为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36-41,共6页
翻译活动不仅受到语言内部规范的制约,还受到外部的社会文化规范制约,翻译的本质任务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对话。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文虽然堪称精品,但读起来却有生涩感,这种翻译风格与他散文创作的流畅文风相异。本文通过对梁实... 翻译活动不仅受到语言内部规范的制约,还受到外部的社会文化规范制约,翻译的本质任务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对话。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文虽然堪称精品,但读起来却有生涩感,这种翻译风格与他散文创作的流畅文风相异。本文通过对梁实秋翻译个案的剖析,尝试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来揭开这一矛盾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为研究其他翻译家兼文学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 梁实秋 莎士比亚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魂今荡何处 译笔长存生辉——读《朱生豪传》
5
作者 李伟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Z2期51-52,共2页
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摆着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它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透过这座巍巍丰碑,总有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用睿智的眼睛望着我——他就是《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杰出的翻译家、天才的诗人朱生豪。过去阅读莎士比亚戏剧... 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摆着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它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透过这座巍巍丰碑,总有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用睿智的眼睛望着我——他就是《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杰出的翻译家、天才的诗人朱生豪。过去阅读莎士比亚戏剧,余心常怀戚戚焉,总在揣度朱生豪是怎样一个人,以他32岁的青春年华翻译了31部半莎剧,而他并非学的是英国语言文学,所学乃为中国语言文学,与其他留学欧美之士比较,他不曾出国门一步,甚至'北端没有涉足过长江,南边没有跨越钱塘江;只是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宠儿,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的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全集 中国语言文学 国文系 莎士比亚戏剧 戚戚焉 莎剧 诗魂 传记文学 宋清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语境分析与不可译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铁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8-29,27,共3页
《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和1989年第1期分别载文,探讨了语义分析和语境理论与翻译的密切关系,阐述了语义、语境分析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语义分析,语境因素与不可译性的关系,做一番简单概括的论述,作为前者探讨的补充。... 《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和1989年第1期分别载文,探讨了语义分析和语境理论与翻译的密切关系,阐述了语义、语境分析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语义分析,语境因素与不可译性的关系,做一番简单概括的论述,作为前者探讨的补充。一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如果在翻译中不可能准确完整地再现,那就是不可译性(untranslating character)。不可译性同误译(mistranslation)是不同的两码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语境分析 语境理论 山东外语教学 原文内容 表达阶段 莎士比亚全集 言外行为 中国古诗词 翻译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错再错》真伪辨
7
作者 徐晓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2014年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网在"莎士比亚新被认定作品首度出版中译本"的标题下,以狂热的激情肯定了一部题为《一错再错》(Double Falsehood)剧本,认定它出自莎士比亚之手,并声称蒙在该剧之上长达三个... 2014年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网在"莎士比亚新被认定作品首度出版中译本"的标题下,以狂热的激情肯定了一部题为《一错再错》(Double Falsehood)剧本,认定它出自莎士比亚之手,并声称蒙在该剧之上长达三个世纪的"伪作"的嫌疑已被"洗刷"。2其理由是:2010年国际权威的阿登版《莎士比亚全集》接纳了该剧,从此确立为莎士比亚作品"大家庭"的一员。其实,这部被国内译者作为翻译蓝本的阿登版的《一错再错》,在亚马逊网站是饱受读者诟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全集 真伪 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 亚马逊网站 英国戏剧 中译本 大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特性和生命力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晋 赵鸿春 刘震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9,共4页
有史以来,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数学和语言学开始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最重要的学科。现代数学是研究数量、形式和结构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高度精密的学科,而语言学是研究古今世界活的或过去是活的,而现在已被淘汰... 有史以来,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数学和语言学开始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成为当今世界两大最重要的学科。现代数学是研究数量、形式和结构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高度精密的学科,而语言学是研究古今世界活的或过去是活的,而现在已被淘汰的多种形态和极其复杂语言现象的学科。它同数学相反,具有模糊性。它的模糊性是语言的特性,也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则 模糊语义 研究数量 现代数学 传统语法 大脑思维 语言模糊性 莎士比亚全集 朱生豪 现代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维与翻译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育才 《山东外语教学》 1987年第3期41-45,共5页
刘宓庆曾说:“翻译属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手段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以获得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的抽象思维。”(见《外国语》85/2)这是翻译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但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刘宓庆 逻辑关系 事物本质 运动规律 强调句型 翻译理论 新概念英语 莎士比亚全集 翻译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