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莎士比亚作品的英语文学探究
1
作者 乔德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I0030-I0030,共1页
英国文学发展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文学历史发展中,受不同时期阶段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文学特性和文化特点。学习英语文化,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有助于准确理解英美文化,规避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和冲突。以文艺复... 英国文学发展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文学历史发展中,受不同时期阶段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文学特性和文化特点。学习英语文化,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有助于准确理解英美文化,规避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和冲突。以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莎士比亚戏曲作品进行英语文学教育探讨,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的学习过程。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英国文学发展研究》一书,是探索莎士比亚文学的可行性路径之一,通过研读此书,能够帮助学生在通读西方文学作品中,培养出文学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路径 英语文学 莎士比亚作品 国家图书馆 戏曲作品 文学兴趣 英美文化 交流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作品在音乐院校教学中的意义
2
作者 张婧 《当代音乐》 2023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莎士比亚作品在音乐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意义。莎士比亚作品和音乐之间的交汇点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多领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受益等方面,本研究旨在阐明莎士比亚作品在音... 本文旨在探讨莎士比亚作品在音乐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意义。莎士比亚作品和音乐之间的交汇点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多领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受益等方面,本研究旨在阐明莎士比亚作品在音乐院校教学中的价值,并探讨其对学术研究和表演实践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强调了音乐学生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以及音乐院校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本文呼吁对莎士比亚作品在音乐院校的教学进行持续关注与研究,以进一步丰富音乐教育的多元性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作品 音乐院校教学 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作品中动植物描写的数字人文研究
3
作者 管佳辉 吴增行 朱法荣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4期178-181,184,共5页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选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技术,发现莎士比亚对于动植物意象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且多与日常生活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选取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字技术,发现莎士比亚对于动植物意象的应用有以下特点:1)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动植物意象种类繁多,且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莎士比亚常常为动植物意象创造出来新意;3)同一种动植物意象往往对应不同的含义。采用全新角意图揭示人类与动植物的共生关系,为数字技术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信息技术 莎士比亚作品 动植物意象 生活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诗学与文学经典的复译——以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兰莉 王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58-60,共3页
在文学翻译中,经典作品的复译现象极为普遍。以此在翻译诗学理论基础上,以朱生豪、梁实秋、方平三位译者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本为例,从共时性复译和历时性复译两个角度分析翻译诗学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 翻译诗学 复译 莎士比亚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和无限——论莎士比亚与世界文化
5
作者 李景尧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我国戏剧界和一些青年学子,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曾持有“过时论”和莎学研究“到顶论”等偏见。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来自出版界的统计数字,完全可以否定这个错误观点。《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以来,销售量高踞已出版的世界文... 20世纪80年代,我国戏剧界和一些青年学子,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曾持有“过时论”和莎学研究“到顶论”等偏见。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来自出版界的统计数字,完全可以否定这个错误观点。《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以来,销售量高踞已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之首。确凿的统计数字,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当代读者中产生的广泛影响吗?还不足以说明莎士比亚是当代国人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吗? 与此同时我们放眼世界,会惊异地看到这样的事实:时至20世纪90年代,欧美影视再现所谓莎士比亚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作品 莎剧 20世纪 《哈姆莱特》 音乐家 《奥赛罗》 贝多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作能《麦克白》译介
6
作者 濑户宏 《影剧新作》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在此我要介绍日本以传统戏剧——能乐演出莎士比亚作品的成功经验,并探讨亚洲国家以各自传统戏剧形式演出莎剧时遇到的问题。一、什么是新作能?能(Nou),又称能乐(Nougaku),14世纪末15世纪初由世阿弥(ZEAMI传说1363-1443)综合前代各种民... 在此我要介绍日本以传统戏剧——能乐演出莎士比亚作品的成功经验,并探讨亚洲国家以各自传统戏剧形式演出莎剧时遇到的问题。一、什么是新作能?能(Nou),又称能乐(Nougaku),14世纪末15世纪初由世阿弥(ZEAMI传说1363-1443)综合前代各种民间艺术之长,熔百家于一炉而确立的戏剧形式,是日本传统戏剧的一种。世阿弥作品的特点是扬弃中世时代庶民艺术的粗俗性和平安时期贵族艺术的典[1]雅性。16世纪前期以后,能基本上没有新作,只是提炼和继承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作品 《麦克白》 能乐 传统戏剧 平安时期 戏剧形式 莎剧 世阿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绚丽可口的鸡尾酒——重读《莎翁情史》
7
作者 吴青青 《电影评介》 2003年第11期42-43,共2页
本片获得第71届(1998年度)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知道、最佳音乐、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服装设计7项奖。第56届(1999年度)金球奖最佳喜剧片、最佳喜剧片女演员、最佳编剧3项奖。
关键词 莎士比亚作品 罗密欧 尾酒 伊丽莎白一世 影片 奥斯卡金像奖 爱情悲剧 服装设计 情节模式 情节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中学英文课教学设计之解
8
作者 李卓 《英语学习》 2014年第7X期54-56,共3页
本文以加拿大魁北克省圣安妮学校英文课为例,以英文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结合加拿大圣安妮学校的课堂教学设计实例与分析。
关键词 教学设计理论 安妮 魁北克省 莎士比亚作品 教学设计理念 需求分析 语言情境 学习过程 语言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中的规律性与反规律性 被引量:3
9
作者 Д.С.利哈乔夫 张杰 戴啸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0-91,共2页
科学总是在探索着规律性。科学首先注重那些重复、相似和共同的现象,而却很少关注个别的现象。然而,对那些不重复的、个别的和无规律的偶然现象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艺术等领域中),有时则显得更为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说明我的观... 科学总是在探索着规律性。科学首先注重那些重复、相似和共同的现象,而却很少关注个别的现象。然而,对那些不重复的、个别的和无规律的偶然现象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艺术等领域中),有时则显得更为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说明我的观点。我们非常容易识别槭树或白桦树的叶子。但是我们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两片完全一样的槭树叶子,哪怕它们就同长在一根树枝上。不管是白桦树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树叶 文学发展 俄罗斯文学 直接引语 叶子 规律性 莎士比亚作品 文学流派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孙大雨译《罕秣莱德》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伟民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13,共4页
读孙大雨译《罕秣莱德》李伟民《罕秣莱德》(即《哈姆雷特》)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丰碑,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杰作,亦是四大悲剧诗中最繁复、最长、产生最早的一部。自清咸丰六年(1856),莎士比亚的名字传入中国以后,这位文艺复兴... 读孙大雨译《罕秣莱德》李伟民《罕秣莱德》(即《哈姆雷特》)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丰碑,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杰作,亦是四大悲剧诗中最繁复、最长、产生最早的一部。自清咸丰六年(1856),莎士比亚的名字传入中国以后,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就绝对获得了中国人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悲剧 《哈姆雷特》 孙大雨 外国文学研究 梁实秋 莎士比亚戏剧 卞之琳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作品 林同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燕妮·马克思撰写的五篇戏剧评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大中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69-72,共4页
最近,我国翻译发表了马克思夫人燕妮以通迅方式撰写的五篇戏剧评沦文章。这五篇文章是在1875年到1877年间,燕妮·马克思出于在道义对一个受伦敦报界攻击的演员厄尔文的支持而写的,其观点为马克思所赞同。他们的小女儿爱琳娜曾说:“... 最近,我国翻译发表了马克思夫人燕妮以通迅方式撰写的五篇戏剧评沦文章。这五篇文章是在1875年到1877年间,燕妮·马克思出于在道义对一个受伦敦报界攻击的演员厄尔文的支持而写的,其观点为马克思所赞同。他们的小女儿爱琳娜曾说:“爸爸若是有时间的话,他本人会亲自写一篇关于厄尔文先生的文章。,今天阅读这五篇文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马克思的文艺思想。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这些文章匿名发表在当时德国一家民主报纸《法兰克福报和商报》上。只在末尾署了“(?)”的代号,由此被湮没了九十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作品 法兰克福 莎士比亚戏剧 路易斯 马克思恩格斯 多尔 英国 俄罗斯 政治倾向 戏剧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郭沫若副总理的谈话
12
作者 中村翫右卫门 赵艺真(译) 潘世圣(校译)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3期61-67,共7页
一、外面的雪一睁眼,外面银装素裹。昨晚,去车站迎接在华日本同胞归国问题代表团时,寒气浸彻全身,果然今天下起了雪。当岛津团长一行走下火车,岛津团长以及同行的西园寺先生、铃木先生等和我一一握手、互道辛苦时,大家都不期而然地露出... 一、外面的雪一睁眼,外面银装素裹。昨晚,去车站迎接在华日本同胞归国问题代表团时,寒气浸彻全身,果然今天下起了雪。当岛津团长一行走下火车,岛津团长以及同行的西园寺先生、铃木先生等和我一一握手、互道辛苦时,大家都不期而然地露出了安心而愉快的神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园寺 铃木 南后 程砚秋 五十铃 越剧团 纪念活动 莎士比亚作品 中秋帖 中国戏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文化下的女性反抗——电影《疯狂原始人》女性角色分析
13
作者 唐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95,共3页
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讲述了一个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家庭离开山洞的冒险旅行经历。几经周折,这部电影终于在2013年上映,影片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共取得了5.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关键词 父权文化 女性角色 史前时代 世界末日 守规矩 莎士比亚作品 时代女性 “三从四德” 男人和女人 喜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人”还是“犹太人”——《奥瑟罗》剧中一个有争执的问题
14
作者 张崇鼎 《外国语文》 1982年第1期22-24,共3页
莎士比亚作品及其人在世界上引起的争论可算首屈一指。人们对莎剧的兴趣不消失,,这种“笔墨官司”就要打下去。奥瑟罗在自刎前痛悔不该亲手扼死爱妻苔丝狄蒙娜,他说, …of one whose hand, Like the base Indian,threw a pearl away Ric... 莎士比亚作品及其人在世界上引起的争论可算首屈一指。人们对莎剧的兴趣不消失,,这种“笔墨官司”就要打下去。奥瑟罗在自刎前痛悔不该亲手扼死爱妻苔丝狄蒙娜,他说, …of one whose hand, Like the base Indian,threw a pearl away Richer than all his tribe; “一个象印度人一样糊涂的人,会把一颗比他整个部落所有的财产更贵重的珍珠随手抛弃。”(《奥瑟罗》第五幕第二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瑟罗》 争执的问题 犹太人 苔丝狄蒙娜 莎士比亚作品 部落所有 印度 笔墨官司 莎剧 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的可行性
15
作者 罗务恒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4期53-55,共3页
把数学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我认为是完全可行的。理由如次: 就如哲学不是一门社会科学那样,数学并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人对此有误解,所以需要特别予以澄清。数学研究的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类关系和形式,不仅存在于天文、... 把数学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我认为是完全可行的。理由如次: 就如哲学不是一门社会科学那样,数学并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人对此有误解,所以需要特别予以澄清。数学研究的是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类关系和形式,不仅存在于天文、物理等自然现象里面,而且也存在于文学艺术等文明现象之中。数学的对象决定了它既是一门横向科学,又是研究各门科学的工具。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学 自然现象 作家 文学研究 数学方法 社会生活 莎士比亚作品 理发师 数学悖论 会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剧《两个高贵的亲戚》中译本评析
16
作者 刘文哲 《外国语文》 1993年第2期67-73,52,共8页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莎士比亚学术研究界出现了件大事,轰动了世界文坛,那就是正式确认《两个高贵的亲戚》是莎翁的第38部剧本。1992年,在我国莎士比亚研究历史上也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莎翁的这部剧作由孙法理教授翻译,在漓江...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莎士比亚学术研究界出现了件大事,轰动了世界文坛,那就是正式确认《两个高贵的亲戚》是莎翁的第38部剧本。1992年,在我国莎士比亚研究历史上也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莎翁的这部剧作由孙法理教授翻译,在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作光一名莎士比亚作品的忠实读者和外国文学翻译爱好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译本 文学翻译 莎士比亚研究 莎士比亚作品 莎剧 学术研究 世界文坛 二十世纪 正式确认 七八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欧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表达异同探析
17
作者 郑侠 常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5-57,共3页
从影视表达视角观察,亚欧女性主义之间同异互现,既有着较大的差异化,又有着较多的共性化。这种差异化使得多视域下的女性主义之间能够得以两相观照,相互能够得以在互为他者的审视过程之中求同存异,并且为各自融入提供了足够的识解空间... 从影视表达视角观察,亚欧女性主义之间同异互现,既有着较大的差异化,又有着较多的共性化。这种差异化使得多视域下的女性主义之间能够得以两相观照,相互能够得以在互为他者的审视过程之中求同存异,并且为各自融入提供了足够的识解空间。而这种共性化则为互为他者的女性主义提供了彼此得以深度融合的楔入点。客观而言,女性主义的影视艺术表达已经成为现代女性主义表达的重要喉舌,针对亚欧女性主义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共性化 艺术表达 相观 自我需求 同异 楔入 莎士比亚作品 识解 意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剧“现代化”及审美趋向
18
作者 陈加林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5,共2页
轰动一时的’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已降下帷幕。我非常欣赏这次莎剧演出的多样性与现代化趋势,同时也非常钦佩莎剧节组织者的领导才能,因为在戏剧不景气的情况下,能组织这样庞大的戏剧演出,这无疑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关键词 现代化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莎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赛罗》 莎士比亚作品 莎士比亚戏剧 伊阿古 审美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名专有名词前可以用a吗?
19
作者 毛国魁 《语言教育》 1991年第3期40-40,共1页
在英语里,人名作为专有名词,前面一般是不用不定冠词a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名前也可以用不定冠词来泛指人,有“一个”的意思。人名前加不定冠词a的情况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表示一个名叫…的人,例如: A Mr.Johnson was in charge o... 在英语里,人名作为专有名词,前面一般是不用不定冠词a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名前也可以用不定冠词来泛指人,有“一个”的意思。人名前加不定冠词a的情况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表示一个名叫…的人,例如: A Mr.Johnson was in charge of the laboratory. 负责实验室的是一位叫史密斯先生的。 2.表示不同时期的某人,例如: He’s now a different John Smith from what he wasthree years ago.他如今再也不是三年前的约翰·史密斯了。 3.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有名词 史密斯先生 莎士比亚作品 雷明顿 肖伯纳 YOUNG EINSTEIN DANG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是真心两相映,一时屈膝又何妨 评上戏京剧版《驯悍记》
20
作者 石芳 《上海戏剧》 2016年第6期12-13,共2页
将莎士比亚作品改编为戏曲并不鲜见,《驯悍记》的戏曲改编也不算少,它早在民国初便由吴我尊与汉调戏班合作带上舞台,40年代初又有马师曾改编的《刁蛮公主憨驸马》,进入本世纪,陆续有2002年台北京剧版,2013年武汉汉剧版和2014年香港的粤... 将莎士比亚作品改编为戏曲并不鲜见,《驯悍记》的戏曲改编也不算少,它早在民国初便由吴我尊与汉调戏班合作带上舞台,40年代初又有马师曾改编的《刁蛮公主憨驸马》,进入本世纪,陆续有2002年台北京剧版,2013年武汉汉剧版和2014年香港的粤剧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悍记 莎士比亚作品 马师曾 合作带 戏剧结构 早期作品 人物形象 男权意识 男权思想 阎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