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东方言声母类化的优选论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泽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闽东、莆仙方言的声母类化是要求发音简化的复杂性制约与保持原声母特征的忠实性制约妥协的结果,各类声母以及同类声母在不同的方言音系中,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不同。本文采用优选论的候选项链理论对福州及周边方言的声母类化现象做出统一... 闽东、莆仙方言的声母类化是要求发音简化的复杂性制约与保持原声母特征的忠实性制约妥协的结果,各类声母以及同类声母在不同的方言音系中,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不同。本文采用优选论的候选项链理论对福州及周边方言的声母类化现象做出统一的音系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选论 候选项链 福州话 闽东方言 莆仙方言 声母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福建方言区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点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玉璋 李延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82-89,共8页
在汉语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各种方言逐步统一为民族共同语,这是十分明显的趋势。即使是诸侯割据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居夏语夏,居楚语楚”,不同诸侯国的人们各自说着不同的地方话,但据一些文献记载,那时也已经有了一种可以彼此沟通思想... 在汉语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各种方言逐步统一为民族共同语,这是十分明显的趋势。即使是诸侯割据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居夏语夏,居楚语楚”,不同诸侯国的人们各自说着不同的地方话,但据一些文献记载,那时也已经有了一种可以彼此沟通思想的“通语”。两千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这种“通语”在北方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普通话的形成和推广,反过来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消除地方隔阂,促进全国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又起了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教学 推广普通话 文化 汉语 发音教学 福建方言 声母 口语水平 莆仙方言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