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荸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本金 童川拉 +3 位作者 郑元梅 郭亚木 蔡跃庆 连白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荸荠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闽南发生严重。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1994~1996年在福建省龙海市荸荠产区采集枯萎病标样258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试验表明,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Fusari... 荸荠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闽南发生严重。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1994~1996年在福建省龙海市荸荠产区采集枯萎病标样258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试验表明,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分离频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州荸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鲁红学 黄燕 王莉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2,共2页
荸荠枯萎病是荸荠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湖北荆州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有上升趋势。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2003-2004年在荆州地区共采集枯萎病标样59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可确定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 荸荠枯萎病是荸荠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湖北荆州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有上升趋势。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2003-2004年在荆州地区共采集枯萎病标样59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可确定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离比率为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 病原菌鉴定 2003-2004年 尖孢镰刀菌 主要病害 上升趋势 严重程度 荆州地区 分离培养 形态特征 发病率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相 张爱芳 +2 位作者 徐瑞琳 陈宁 张俊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94-195,共2页
介绍了荸荠枯萎病的症状、形态、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药剂筛选结果表明 :5 0 %果病克、3 6%粉霉灵和多霉灵对该病菌有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一套防治方法 ,经过 1997~ 1999年的实践 。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荸荠枯萎病药剂的室内筛选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本金 童川拉 +3 位作者 郑元梅 郭亚木 蔡跃庆 连白冬 《生物灾害科学》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 施保克 室内筛选 多菌灵 枯萎病 药剂 毒力测定 抑菌效果 菌丝体生长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枯萎病的发生为害与有效防治 被引量:4
5
作者 赖小芳 《长江蔬菜》 2019年第6期34-36,共3页
柯卫东男,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水生蔬菜行业计划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长江蔬菜》编委。... 柯卫东男,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水生蔬菜行业计划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及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长江蔬菜》编委。长期从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在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新品种选育、微型种苗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有创造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生蔬菜学科建设及产业发展。发表论文、论著100余篇(部),制定农业行业标准9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枯萎病 发生为害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种质资源保护 国家科技进步奖 水生蔬菜 防治 植物遗传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品种桂蹄2号对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比较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江文 陈丽娟 +10 位作者 蔡炳华 何芳练 高美萍 董伟清 欧昆鹏 桂杰 韦绍龙 闭志强 李建存 何小兰 张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桂蹄2号对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为荸荠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广西荸荠主产区平乐县、荔浦县、贺州市平桂区为试验点,各试验点分别选择土壤肥力程度高、中、低3种类型田块,每种类型田块分别种植桂蹄2号和当... 【目的】探讨桂蹄2号对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为荸荠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广西荸荠主产区平乐县、荔浦县、贺州市平桂区为试验点,各试验点分别选择土壤肥力程度高、中、低3种类型田块,每种类型田块分别种植桂蹄2号和当地农家品种,在荸荠封行期和膨大期进行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病害调查,并计算病情指数。【结果】在荸荠封行期,3个试验点桂蹄2号均未发生秆枯病,对照病情指数为7.57-16.87;枯萎病桂蹄2号病情指数为0-7.50,对照病情指数为3.58-14.23。在荸荠膨大期,3个试验点桂蹄2号秆枯病病情指数为8.42-22.58,枯萎病病情指数为5.16-20.26;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在平乐县试验点和荔浦县试验点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在贺州市平桂区试验点与对照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桂蹄2号在不同土壤肥力的抗病性表现为:高土壤肥力〉中等土壤肥力〉低土壤肥力。【结论】桂蹄2号较当地农家品种抗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可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荸荠秆枯病 荸荠枯萎病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茡荠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7
作者 叶国东 涂登凤 范洪斌 《湖北植保》 2014年第5期48-48,44,共2页
荸荠属莎草科,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荸荠因口味清香脆甜,多汁,又有防病、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种植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连年种植,综合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荸荠枯萎病、秆枯病发生严重,影响种植效益,挫... 荸荠属莎草科,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荸荠因口味清香脆甜,多汁,又有防病、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种植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连年种植,综合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荸荠枯萎病、秆枯病发生严重,影响种植效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一套荸荠综合防治技术。该病原为半知菌真菌,荸荠柱盘孢属。叶鞘感病,基部初呈暗绿色不规则水渍状斑,后扩大到整个叶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并着生短条状黑色小点。茎秆感病,初期变软凹陷,其上面生小黑点或短条点。在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产生浅灰色霉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技术 荸荠 病害发生规律 种植面积 荸荠枯萎病 草本植物 保健功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