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加筋膨胀土路基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丽华 李金琳 +3 位作者 梅利芳 张驰 杨俊超 李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1-2620,共10页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基在静载作用下的改良性能,在相同静荷载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土工合成材料埋设深度和加固类型对路基力学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双向土工格栅首层埋深u=0.33B(B为边长)时,路基...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基在静载作用下的改良性能,在相同静荷载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同土工合成材料埋设深度和加固类型对路基力学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双向土工格栅首层埋深u=0.33B(B为边长)时,路基承载力最大。当沉降比为25%时,与未加筋路基相比,双向土工格栅加筋路基、三向土工格栅加筋路基和土工格室加筋路基的承载力分别提高了70%、72%、88%。未加筋路基与加筋路基的表面变形均从路基中心延伸到2.5B,最大变形发生在距加载板中心1.5B处。相比土工格栅加筋,土工格室加筋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减少路基表面的变形并将路基承受的压力重新分配到更广阔区域。与未加筋路基相比,加筋路基应力分布角更大,比未加筋时大1.5~2.0倍。未加筋与加筋路基的应力分布角均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大而减小,随施加载荷进一步增大,应力分布角几乎不变。由此可知,土工格室加筋路基性能比土工格栅加筋路基的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合成材料 加筋路基模型试验 荷载-沉降特性 应力分布角 土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嵌岩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德华 郭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4-692,共9页
新型DX嵌岩桩通过在强风化岩层设置承力盘、将桩端置于中风化岩表层,充分挖掘了强风化岩层的端承潜力,桩端阻力亦能较早发挥。与直孔嵌岩桩相比,具有高承载力低沉降、造价节约、工期缩短等优势,在广东、广西等地得到广泛应用,经济... 新型DX嵌岩桩通过在强风化岩层设置承力盘、将桩端置于中风化岩表层,充分挖掘了强风化岩层的端承潜力,桩端阻力亦能较早发挥。与直孔嵌岩桩相比,具有高承载力低沉降、造价节约、工期缩短等优势,在广东、广西等地得到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然而现场静载试验难以达到其承载极限,目前对于DX嵌岩桩承载机理认识尚未充分。为研究极限荷栽下DX嵌岩桩承载特性,依托于防城港钢铁原料厂项目,通过3组18根桩的DX嵌岩桩与直孔嵌岩桩模型试验,对其荷载传递特性及承载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Dx嵌岩桩Q-s曲线呈缓变型;②同等条件下,DX嵌岩桩极限承载力较直孔嵌岩桩提高118%~131%;当直孔桩嵌岩深度增加时,Dx嵌岩桩承载力仍较其提高56%~64%;③单个承力盘在加载初期承担桩顶荷载百分比迭30%~33%,同时桩端承担荷载百分比达14%~16%;随荷载增加,承力盘底部岩体发生局部破坏,盘阻力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端阻力则加速增长;极限荷栽下,盘阻力占总承载力百分比下降至20%~22%,端阻力占总承载力百分比增长至36%~38%,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X嵌岩桩 模型试验 荷载沉降特性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加固隧道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了对宝兰客运专线王家沟隧道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了解加固后的桩基受力状态,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及钢管桩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现场试验所得的P-s(... 为了对宝兰客运专线王家沟隧道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了解加固后的桩基受力状态,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及钢管桩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现场试验所得的P-s(荷载-位移)、s-lgt(位移-时间的对数)以及s-lgp(位移-荷载的对数)曲线没有明显可以确定极限承载力的特征点,根据规范采取控制沉降的方式给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200 kPa,并可以此作为设计依据。根据数值模拟中钢管桩的总沉降量以及荷载沉降"归一化曲线",数值模拟可以作为现场试验的必要补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桩身轴力呈"D"状分布,最大值为59.8 kN;在距桩顶2 m桩长范围内有负摩阻力产生,其余部位均为正摩阻力,负摩阻力最大值约为130 kPa,正摩阻力最大值约为50 kPa,且桩身中性点并不唯一;桩身上部有弯矩产生,但数值很小,对钢管桩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基 荷载沉降特性 试验研究 钢管桩复合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analysis of pile load-settlement behavior in layered soil
4
作者 吕述晖 王奎华 +1 位作者 张鹏 C.J.LE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615-3623,共9页
A simplified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analyze the single pile settlement in multilayered soil. First, a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is employed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layered soil beneath pile toe on pile settlement... A simplified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analyze the single pile settlement in multilayered soil. First, a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is employed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layered soil beneath pile toe on pile settlement behavior. Two approxim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simplify the nonlinear load transfer function and simulate the nonlinear compression of fictitious soil-pile, respectively. On this basis, an efficient program is developed. The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the main parameters of mathematical model are discussed. Comparisons with two well-documented field experimental pile loading test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 Further studies are also made to evaluat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hen a soft substratum exist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ovide a constructive means for assessing the settlement of a single pile for use in engineering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load-settlement behavior fictitious soil-pile layered soil soft substratum SED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