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岩嵌岩桩荷载传递机理及其破坏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邢皓枫 孟明辉 +2 位作者 罗勇 叶观宝 何文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55-361,共7页
通过对大量嵌岩桩现场试桩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试桩荷载下软岩嵌岩桩承载特性主要表现为端承摩擦桩,亦具有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的特性;嵌岩桩侧阻与端阻的发挥是异步的,即侧阻先于端阻发挥,建议将侧阻和端阻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来设计... 通过对大量嵌岩桩现场试桩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试桩荷载下软岩嵌岩桩承载特性主要表现为端承摩擦桩,亦具有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的特性;嵌岩桩侧阻与端阻的发挥是异步的,即侧阻先于端阻发挥,建议将侧阻和端阻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来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嵌岩桩的破坏特征表现为突然破坏,破坏的原因有2种:①桩体发生破坏;②桩的嵌岩部分发生破坏,发生破坏的位置有桩岩界面、桩周围岩;现场试桩资料表明,即使是软岩嵌岩桩其破坏形式亦有可能是桩体材料破坏,因此,嵌岩桩设计时,尚应考虑桩身强度对其承载力的控制作用;最后对现行各行业规范进行了分析,指出一些仍需完善和探索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荷载传递机理 破坏特征 设计规范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雷金波 黄玲 +2 位作者 刘芳泉 王中华 殷宗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43-1649,共7页
为了研究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基于弹性理论和合理假定,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建立了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沉降及其轴向应力、桩帽下土体竖向位移及其竖向应力、桩帽间土体竖向位移及其竖向应力、桩身侧摩阻力、桩帽边缘... 为了研究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基于弹性理论和合理假定,采用荷载传递函数法,建立了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沉降及其轴向应力、桩帽下土体竖向位移及其竖向应力、桩帽间土体竖向位移及其竖向应力、桩身侧摩阻力、桩帽边缘土体之间的侧摩阻力与荷载水平、深度之间的控制微分方程。采用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推导出相应地解析表达式。利用桩体荷载沉降关系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的一般力学性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帽刚性桩 荷载传递机理 桩帽下土体 桩帽间土体 性状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桩桩土荷载传递机理理论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吕亚茹 刘汉龙 +1 位作者 王明洋 李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12-217,共6页
近年来,异形桩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所谓的异形桩有两种,第一是通过改变桩身纵向截面形状得到变截面异形桩,第二是通过改变桩截面几何形状得到异形截面桩,其共同目的是通过改变桩身形状来提高桩基承载力。然而,目前的研究仍... 近年来,异形桩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所谓的异形桩有两种,第一是通过改变桩身纵向截面形状得到变截面异形桩,第二是通过改变桩截面几何形状得到异形截面桩,其共同目的是通过改变桩身形状来提高桩基承载力。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着眼于异形桩的宏观承载特性上,其复杂的桩土荷载传递机理即异形效应并未得到根本的揭示。通过平衡分析方法得到了考虑桩土剪切作用的单桩荷载传递计算方法,包括桩周土竖向有效应力、桩侧正(负)摩阻力、桩身总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下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通过对比分析等截面面积的圆形桩、H形桩和X形桩,揭示了桩土剪切作用在异形截面桩中的表现,初步探讨了异形截面桩的异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桩 荷载传递机理 桩土剪切作用 异形效应 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中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波 吴智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7-418,422,共3页
根据M ind lin的位移解推出的锚杆剪应力沿埋深方向的分布函数建立了锚杆荷载传递的微分方程,获得了锚杆轴力沿埋深方向的分布规律,并且对一个实例进行了分析,弹性范围内的理论解与试验的数据吻合较好.
关键词 混凝土锚杆 荷载传递机理 剪应力分布 轴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荷载传递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院成 魏艳卿 韩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5-781,共7页
目的 研究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在施工和服役过程中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规律,为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成孔注浆施工过程及路基使用特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填方路基后处理... 目的 研究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在施工和服役过程中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规律,为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成孔注浆施工过程及路基使用特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以及无砂混凝土小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向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发展变化规律.结果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不仅能够有效消散土体中的超空隙水压力,而且能将高填方路基荷载传递至深层土体,对控制路基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效果显著.结论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可显著减小成孔施工过程中填方产生的超空隙水压力,并且竖向增强体与路基所形成的复合路基能够有效传递荷载,减小路基工后沉降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基 后处理技术 荷载传递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柱失效时多层RC平面框架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建军 喻君 刘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9-266,280,共9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中柱失效时多层钢筋混凝土(RC)平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分析,研究其抗倒塌的承载力及其对应的荷载传递机理。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不同加载方式、约束条件、不同跨数的模型及子结构的选取形式... 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中柱失效时多层钢筋混凝土(RC)平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分析,研究其抗倒塌的承载力及其对应的荷载传递机理。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对不同加载方式、约束条件、不同跨数的模型及子结构的选取形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结构抗力曲线、各层梁内力变化的对比,研究了平面框架的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荷载施加方式对各层梁内力影响较小,但对于各层中柱轴力分布影响较大;平面框架跨数的增加和空间框架均对所研究的多层平面框架抗力曲线影响不大,但相应梁柱的内力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平面框架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结构的受力机理,其与空间子结构中的平面部分还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倒塌 钢筋混凝土 平面框架 荷载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索面斜拉桥内力分布特征及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龙 向晋举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研究单索面斜拉桥的受力特性,以东水门长江大桥(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单索面斜拉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上、下层桥面沿纵向和横向的轴力、剪力及弯矩分布规律,分析上、下层桥面及腹杆的最大、最小主... 为研究单索面斜拉桥的受力特性,以东水门长江大桥(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单索面斜拉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上、下层桥面沿纵向和横向的轴力、剪力及弯矩分布规律,分析上、下层桥面及腹杆的最大、最小主应力。结果表明:上层桥面沿纵向轴力和剪力在斜拉索及桥塔处取得极值,沿横向轴力变化不大,剪力和弯矩在中纵梁处取得最大值;下层桥面沿纵向轴力在跨中及桥塔处取得极值,沿横向轴力变化不大,剪力和弯矩分别在桥面中部和侧边取得最大值;受斜拉索索力影响,上层桥面锚箱附近易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向两侧均匀传递,下层桥面荷载主要通过腹杆内、外侧进行传递,腹杆应力峰值在其两端与节点板连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单索面 钢桁梁 内力 荷载传递机理 应力集中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复合预制桩荷载传递机理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岩峻 姚建平 +1 位作者 魏少伟 耿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116,共5页
针对常用混凝土预制桩桩体不易植入、挤土效应严重、桩周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桩身强度无法发挥的问题,改用水泥土复合预制桩进行地基处理和桩基础施工。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可靠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水泥土复合预制桩的荷载传递... 针对常用混凝土预制桩桩体不易植入、挤土效应严重、桩周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桩身强度无法发挥的问题,改用水泥土复合预制桩进行地基处理和桩基础施工。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可靠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水泥土复合预制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土复合预制桩可以充分结合水泥土桩和混凝土预制桩两种桩型的优势,能够利用水泥土桩侧表面积大的优势提供较大的侧摩阻力从而提高的承载力;在水泥土桩中插入高强度混凝土预制桩能有效控制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地基 地基处理 数值模拟 水泥土复合预制桩 荷载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桩竖向荷载传递模型及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赵明华 何俊翘 +1 位作者 曹文贵 吴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通过对桩侧荷载传递机理的分析,建立出一种改正的能综合考虑实际工程中桩周土体加工软化和加工硬化等不同性状、桩侧阻的深度效应、不同桩侧土类以及不同成桩工艺等因素影响的桩侧阻、桩端阻荷载传递模型.以荷载传递解析法为基础,分别... 通过对桩侧荷载传递机理的分析,建立出一种改正的能综合考虑实际工程中桩周土体加工软化和加工硬化等不同性状、桩侧阻的深度效应、不同桩侧土类以及不同成桩工艺等因素影响的桩侧阻、桩端阻荷载传递模型.以荷载传递解析法为基础,分别考虑桩顶沉降处于弹性、弹塑性或塑性等状态,导出了以桩顶沉降量控制基桩竖向承载力的一系列公式,并开发出相应的计算程序,由此可通过控制桩顶沉降量来确定基桩的桩顶竖向承载力.将该计算方法用于某工程现场静载荷试桩对比分析,理论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侧阻 桩顶沉降量 竖向荷载 竖向承载力 荷载传递机理 荷载传递模型 中桩 改正 控制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C管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被引量:82
10
作者 律文田 王永和 冷伍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6-470,共5页
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的桩顶、桩端及桩周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应变计的静荷载试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以工程中PHC管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 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的桩顶、桩端及桩周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应变计的静荷载试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以工程中PHC管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PHC管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在分析中采用弹塑性模型,引入了非线性接触面单元,并且考虑了土体的材料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有限单元法 荷载传递机理 桩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锚杆荷载传递非线性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明华 黄炎杰 黄明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63-1970,共8页
为研究拉力型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非线性特性,假定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呈双曲线非线性关系,推导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非线性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根据某现场抗浮锚杆试验,确定计算参数,分析轴力沿锚杆的分布规律及影响锚杆荷... 为研究拉力型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非线性特性,假定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呈双曲线非线性关系,推导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非线性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根据某现场抗浮锚杆试验,确定计算参数,分析轴力沿锚杆的分布规律及影响锚杆荷载传递的因素,并将本文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锚杆轴力与剪应力沿锚固长度均呈非线性分布,轴力分布表现为一条凹递减曲线,而剪应力则集中分布于张拉端;锚固界面综合刚度系数K的取值对轴力与剪应力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剪应力与锚杆轴力均随K值增大而增大,而K值愈大,剪应力则愈集中地分布于锚杆张拉端;增大锚固体直径使剪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并有效地提高锚杆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计算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力型锚杆 荷载传递机理 双曲线模型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桩和柔性桩荷载传递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奎 徐日庆 +1 位作者 苏晓樟 周鹏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95-900,共6页
为了比较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在温州地区选择了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桩进行静荷载试验。试验前在钻孔灌注桩桩身埋设了钢筋应力计,在水泥搅拌桩桩身埋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在静荷载试验过程中同步检测传感器的变化情况,根据试... 为了比较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在温州地区选择了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桩进行静荷载试验。试验前在钻孔灌注桩桩身埋设了钢筋应力计,在水泥搅拌桩桩身埋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在静荷载试验过程中同步检测传感器的变化情况,根据试验成果对两种不同类型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供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 柔性桩 荷载传递机理 承载力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红星 冯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根据4根桩身内埋设量测元件的试桩资料,分析了江苏地区超深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和承载性状。认为苏州地区的钻孔灌注桩具有纯摩擦性的特性,即桩端分担的荷载很小。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纯摩擦性 荷载传递机理 单桩竖向承载力 应力 应变 桩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内水压作用下围岩-叠合式衬砌承载机理力学分析
14
作者 刘宜杰 黄本胜 +3 位作者 袁明道 史永胜 张旭辉 徐云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148,164,共10页
为探究圆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中围岩-叠合式衬砌联合承载的力学机理,针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外衬管片-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SCC)-内衬钢管”三层叠合的衬砌结构形式,采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理论的幂级数解法,从应力函数层面着手,基... 为探究圆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中围岩-叠合式衬砌联合承载的力学机理,针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外衬管片-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SCC)-内衬钢管”三层叠合的衬砌结构形式,采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理论的幂级数解法,从应力函数层面着手,基于围岩-衬砌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应力边界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推导求解了在开挖荷载和内水压共同作用下围岩和各层衬砌域内任意点的应力分量,揭示了叠合式衬砌结构承载时的荷载传递机理和规律。然后通过边界应力结果以及与数值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参数分析,着重讨论了高内水压对输水隧洞围岩和三层衬砌径向正应力和环向正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岩-衬砌联合承载时,围岩和三层衬砌的径向正应力和环向正应力结果均符合余弦分布,而剪应力符合正弦分布;随着输水隧洞内水压增加,三层衬砌和围岩在径向上更趋于压缩,而环向正应力趋向于拉应力并增大。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型衬砌防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输水隧洞 三层衬砌 高内水压 解析方法 荷载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隧洞光滑接触叠合式衬砌结构承载机理研究
15
作者 刘宜杰 黄本胜 +2 位作者 袁明道 徐云乾 王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212,共10页
为满足更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圆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形式在向多层衬砌叠合受力的方向转变。但目前仍缺少能精确量化隧洞围岩和多层衬砌共同承载时荷载分配的计算模型。为此,采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理论的幂级数解法,基于围岩-衬砌之间的相互... 为满足更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圆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形式在向多层衬砌叠合受力的方向转变。但目前仍缺少能精确量化隧洞围岩和多层衬砌共同承载时荷载分配的计算模型。为此,采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理论的幂级数解法,基于围岩-衬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输出围岩和衬砌内任意位置处的应力分量;通过边界条件验证以及与数值解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围岩和三层衬砌的径向正应力和环向正应力结果均符合类余弦分布,周期为π;②三层衬砌中内衬钢管的弹模相对最大,所以承载权重最大;③接触径向正应力由外至内趋于减小;④当接触条件不同时,叠合式衬砌承载规律亦不同,光滑接触下的径向正应力和切向正应力分布更平缓,并且同一衬砌内外两边界处的应力分布规律相反;⑤随着输水隧洞内水压增加,衬砌和围岩径向上趋于压缩,环向上则呈现扩胀趋势,这些影响均由内至外越发减弱。研究成果揭示了基于光滑接触关系的叠合式输水隧洞衬砌结构的荷载传递机理和规律,可以为该类型衬砌防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机理 三层衬砌 光滑接触 荷载传递机理 圆形输水隧洞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线模型的冻土中锚杆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16
作者 董旭光 雷肃 +1 位作者 万愉快 孙国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7-1393,共7页
为研究不同冻结温度及含水率对冻结粉土中锚杆抗拔性能的影响,根据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采用双曲线模型描述锚杆-冻土接触面的剪切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建立考虑温度和含水率影响的锚杆荷载传递方程,采用有限差分... 为研究不同冻结温度及含水率对冻结粉土中锚杆抗拔性能的影响,根据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采用双曲线模型描述锚杆-冻土接触面的剪切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建立考虑温度和含水率影响的锚杆荷载传递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得到锚固段的剪应力、轴力及承载力计算式;通过ABAQUS数值模拟验证荷载传递方程的合理性,结合算例分析表明:冻土中锚杆抗拔承载力大于常温土,且温度越低承载力越高;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冻土温度越低,轴力沿深度衰减越快,剪应力分布越不均匀;相同冻结温度下,锚杆承载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增加锚固体直径能有效地提高锚杆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锚杆 双曲线模型 荷载传递机理 有限差分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产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庄妍 崔晓艳 刘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8-123,共6页
土拱效应的形成条件和荷载传递机理是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协调共同作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基于ABAQUS三维有限元数值软件,研究路堤填土性质、路堤高度、桩间距等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路堤以及软土中应力... 土拱效应的形成条件和荷载传递机理是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协调共同作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基于ABAQUS三维有限元数值软件,研究路堤填土性质、路堤高度、桩间距等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路堤以及软土中应力和应变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堤高度h与桩间距s比值对土拱效应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当h/s≤0.5时,没有土拱效应产生;当0.5≤h/s≤1.5时,土拱效应没有完全产生;当1.5≤h/s时,产生完整的土拱效应;桩承式路堤中最大拱效应发挥作用时,桩间土所受竖向极限应力与路堤填土自重比值s,ult/h约在0.2~0.4之间;土拱效应作用下,路堤填料中土体发生破坏的部位与桩间距和土体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承式路堤 土拱效应 数值模拟 荷载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玻纤格栅软基加固传荷机理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商拥辉 商丽 +1 位作者 方前程 徐林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8,104,共7页
针对高强(每延米纵、横向极限抗拉强度≥300 kN/m)玻纤格栅软基加固荷载传递机理问题,结合季节性"低温区"(冬季漫长,最低气温-30℃)某高速铁路DK369+335.13~DK369+795.53标段(采取"CFG桩+土工格栅+水泥级配碎石"软土地基... 针对高强(每延米纵、横向极限抗拉强度≥300 kN/m)玻纤格栅软基加固荷载传递机理问题,结合季节性"低温区"(冬季漫长,最低气温-30℃)某高速铁路DK369+335.13~DK369+795.53标段(采取"CFG桩+土工格栅+水泥级配碎石"软土地基处理方式)300 d现场试验实测数据,研究了高强玻纤格栅软基加固作用下路基的变形、应力变化、桩土应力比和格栅受力特点。结果表明:地基沉降、桩土应力和格栅应变主要发生在填土期,随荷载试件效应累计速率较快;双层高强玻纤格栅因刚度较大,抗力能力强,承担上覆土时具有"驾驭效应",和水泥级配碎石一起协同工作,桩、土之间的应力更加均匀,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恒载期高强玻纤格抵抗冻土及雨、雪产生的附加荷载效应较好,侧面验证了其在季节性低温区高速铁路软基处理中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玻纤格栅 荷载传递机理 复合地基 高速铁路 低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堤下带帽疏桩处治地基桩土荷载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浩 石名磊 +1 位作者 刘维正 赵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58-1764,共7页
针对疏桩支撑路堤结构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上部路堤荷载转移分析模型和基底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式,综合考虑上部路堤与疏桩地基的相互影响,根据基底位移连续条件,得出了一种计算带帽疏桩路基中桩、土荷载效应值的... 针对疏桩支撑路堤结构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上部路堤荷载转移分析模型和基底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式,综合考虑上部路堤与疏桩地基的相互影响,根据基底位移连续条件,得出了一种计算带帽疏桩路基中桩、土荷载效应值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现场实测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其它计算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法计算的桩、土应力接近实测结果,说明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讨论了桩土荷载分担随填土高度、填土黏聚力和桩间距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桩 土拱效应 桩土应力比 路堤 荷载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粉土中模型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成原 王珊珊 孟凡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3-607,共5页
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进行了5次循环加载–卸载的试验。通过对所采集的有关数据的研究,分析了该桩荷载传递的特点、桩身不同位置压力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特别是上、下两盘之间的... 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承载和变形性能,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进行了5次循环加载–卸载的试验。通过对所采集的有关数据的研究,分析了该桩荷载传递的特点、桩身不同位置压力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特别是上、下两盘之间的土体对桩侧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正负的变化;分析了离盘不同距离的土体在每次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证明每次加卸载后桩周土体会建立起新的工作状态,直到多次重复后达到稳定。最后对如何合理设计支盘桩的桩距、盘间距来保证其工作性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盘桩 模型试验 非饱和粉土 荷载传递机理 工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