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P在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门颖丽 康巧珍 +6 位作者 王小龙 杜明宣 黄夏冰 张亚萌 汲振余 王婷 刘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在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龄的BALB/c小鼠皮下注射2×10^6个H22细胞,建立荷瘤模型,荷瘤后第2天将小鼠分为PBS组和MBP组,每组6只,并通过皮下瘤旁...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在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6~8周龄的BALB/c小鼠皮下注射2×10^6个H22细胞,建立荷瘤模型,荷瘤后第2天将小鼠分为PBS组和MBP组,每组6只,并通过皮下瘤旁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干预,期间监测肿瘤体积和小鼠体重变化,测量肿瘤和各脏器质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分泌IL-12和IFN-γ的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IFN-γ和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BP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与PBS组相比,MBP组小鼠脾细胞中IL-12、IFN-γ分泌量上升,肿瘤组织中IFN-γmRNA的表达量上升,IL-17A mRNA的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MBP能够有效抑制肝癌H22肿瘤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Th1型免疫反应和抑制Th17型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结合蛋白 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 TH1 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荷瘤模型小鼠黏附分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登鹏 吴胜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荷瘤模型小鼠黏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SCID beige小鼠尾静脉注射NB4细胞株(5×10^6/只)以构建人APL荷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荷瘤组、三氧化二砷组和雷公藤红素组,另...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荷瘤模型小鼠黏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SCID beige小鼠尾静脉注射NB4细胞株(5×10^6/只)以构建人APL荷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荷瘤组、三氧化二砷组和雷公藤红素组,另取6只不造模并设为对照组;3周后向对照组和荷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进行对照、三氧化二砷按100μg/kg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按3 mg/kg腹腔注射,4组均注射治疗3周。观察各组治疗后小鼠静脉血NB4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黏附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血象检测显示中性粒细胞降低,早幼粒细胞、NB4细胞、B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比例明显升高,S和G2-M期明显降低(P<0.05)。与荷瘤组比较,雷公藤红素组中性粒细胞升高,早幼粒细胞、NB4细胞、B淋巴细胞、白细胞、P-selectin、sVCAM-1和sICAM-1均明显降低(P<0.05),且雷公藤红素组G0、G1期比例降低,G2-M和S期增多(P<0.05)。其中,雷公藤红素组白细胞、NB4细胞、P-selectin及sVCAM-1和sICAM-1与三氧化二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能除具有抑制APL荷瘤模型小鼠sVCAM-1和sICAM-1蛋白表达而降低肿瘤细胞的黏附性外,还可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2-M和S期,从而发挥对APL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荷瘤模型 雷公藤红素 细胞周期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瘤小鼠模型”在研究生实验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3
作者 阎博 张健 路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研究生创新计划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联系科研前沿动态,以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更新研究生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践环节,最终实现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通过前期调研并... 研究生创新计划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联系科研前沿动态,以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更新研究生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践环节,最终实现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通过前期调研并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在我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中新增《荷瘤小鼠模型》实践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包括免疫缺陷小鼠荷瘤模型构建和免疫缺陷小鼠荷瘤活体成像分析。课程利用虚拟仿真、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推动实现医学实验的“泛在学习”,同时在形成性考核中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如直接操作观察(DOPS)学生评分系统和小型实验评估活动(Mini-EEX)学员自评表。本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革新,还是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突破,都能显著增强学员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其科研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创新计划 实践课程改革 荷瘤小鼠模型 创新思维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荷瘤裸鼠模型研制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4
作者 颜江华 杨善民 +4 位作者 林炳珍 郑耘 苏金华 陈福 陈瑞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7-390,共4页
1985年Watanabe等报道:用去胸腺载瘤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融合获得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之后,利用荷瘤裸鼠模型成功研制抗人肿瘤单抗的报道已相继出现:但所获单抗多为IgM,IgG类的单抗得率不高,本工作采用多次手术大部切除... 1985年Watanabe等报道:用去胸腺载瘤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融合获得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之后,利用荷瘤裸鼠模型成功研制抗人肿瘤单抗的报道已相继出现:但所获单抗多为IgM,IgG类的单抗得率不高,本工作采用多次手术大部切除瘤块的方法延长荷瘤裸鼠的成活期,获得一株抗人肝癌IgG类单抗、其研制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瘤裸鼠模型 肝肿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放射免疫显像用荷瘤动物模型──家兔肾被膜下移植人肿瘤组织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景华 刘印忠 +2 位作者 常克力 牛瑞芳 庞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0-352,共3页
为解决放射免疫显像研究中缺乏合适荷瘤动物模型的难题,参照用于药敏检测小鼠肾被膜下(SRC)移植人肿瘤组织模型的实验方法及理论基础,建立家兔SRC移植人肿瘤组织模型。结果发现肿瘤移植后第3天血管建立,第6天肿瘤细胞生长... 为解决放射免疫显像研究中缺乏合适荷瘤动物模型的难题,参照用于药敏检测小鼠肾被膜下(SRC)移植人肿瘤组织模型的实验方法及理论基础,建立家兔SRC移植人肿瘤组织模型。结果发现肿瘤移植后第3天血管建立,第6天肿瘤细胞生长,免疫组化呈阳性结果。在肿瘤移植后第3天注入标记单抗,第6天显像即可得到肿瘤清晰影像。家兔SRC肿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应用范围广、静脉注射容易,适于γ相机显像等优点。为放射免疫显像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荷瘤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显像 荷瘤动物模型 家兔 肾被膜下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不同的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建立裸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琦 刘春敏 +3 位作者 欧俊 施正良 李芳秋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5-127,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建立裸鼠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案。 方法 :采用两种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CAOV3(贴壁细胞 )、COC2 (悬浮细胞 )对裸鼠进行不同细胞密度皮下接种及不同方法的组织块接种。 结果 :在 5× 10 6/ (0 .2 0ml&...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建立裸鼠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案。 方法 :采用两种卵巢上皮性腺癌细胞株CAOV3(贴壁细胞 )、COC2 (悬浮细胞 )对裸鼠进行不同细胞密度皮下接种及不同方法的组织块接种。 结果 :在 5× 10 6/ (0 .2 0ml·只 )到 6× 10 7/ (0 .2 0ml·只 )细胞浓度内 ,两株细胞的成瘤率及肿瘤成形时间与接种细胞量无关。与COC2细胞株相比 ,CAOV3成瘤早 (以组织块接种者为甚 ) ,成瘤率高 ,成瘤后生长缓慢。而COC2细胞株一旦成瘤 ,则肿瘤生长速度极快 ,以至于实验尚未完成荷瘤鼠已死亡。 结论 :在建立卵巢上皮性腺癌裸鼠动物模型的实验中 ,以选用贴壁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荷瘤模型 卵巢腺癌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生长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玲 刘杨 +3 位作者 夏凡 张秋莹 王小波 谢明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67-1871,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干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干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组,共干预14 d。通过检测各组小鼠造模给药期间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评价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此外,运用定量PCR(qPCR)法检测吴茱萸碱干预14 d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水平,计算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抑瘤率分别为53.13%、20.49%、38.54%;吴茱萸碱各给药剂量组可不同程度下调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HIF-1α及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减少肿瘤组织中MVD(P<0.01)。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表达,抑制肿瘤中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荷瘤小鼠模型 吴茱萸碱 血管生成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黏附分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载呼肠孤病毒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溶瘤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刘雨思 贺晶 +3 位作者 杜娟 靳小燕 张静 张玉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运载3型呼肠孤病毒(Reo3)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溶瘤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Reo3易感受体——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情况,电镜观察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病...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运载3型呼肠孤病毒(Reo3)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的溶瘤效应。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Reo3易感受体——连接黏附分子A(JAM-A)表达情况,电镜观察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病毒包涵体分布。将不同(0、1、2和3)感染复数(MOI)的Reo3感染hUMSCs 24、48、72、96和120 h后利用CCK-8法筛选最适MOI。选择最适滴度的Reo3感染hUMSCs 24、48、72、96和120 h后收集上清液,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结合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Reo3病毒滴度以确定最适感染时间。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hUMSCs组、Reo3组和hUMSCs-Reo3组,hUMSCs组和hUMSCs-Reo3组设置hUMSCs与K562细胞作用的低、中、高比例(5∶1、10∶1和20∶1)。CCK-8法分析hUMSCs-Reo3与K562细胞共培养24、48、72 h后K562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利用L929细胞确定抗Reo3单克隆抗体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验证在体外抗体存在条件下hUMSCs-Reo3对K562细胞溶瘤作用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运载体作用于K562细胞后胞内Bcl-2、Bax、survivin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构建K562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每组6只),分析hUMSCs-Reo3在体内对K562细胞的抑瘤效果。结果:hUMSCs和K562细胞表面JAM-A分子表达量分别为11.0%和99.0%。电镜显示Reo3感染hUMSCs 72 h后胞内出现大量病毒包涵体。在120 h范围内,与未感染组相比,MOI=1的Reo3对hUMSCs活力无显著影响,故最佳MOI为1;TCID50结果显示,MOI=1的Reo3感染hUMSCs 48 h后细胞裂解液中病毒滴度最高,故最适感染时间为48 h。hUMSCs-Reo3作用24、48和72 h后K562细胞活力呈现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抑制。抗Reo3单克隆抗体的EC50为1∶34;在体外不同浓度(1∶34、1∶300和1∶600)抗体存在条件下,hUMSCs仍能运载Reo3抑制K562细胞活力并诱导凋亡发生。与对照组相比,hUMSCs-Reo3作用48 h后K562细胞中Bcl-2和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在BALB/c裸鼠荷瘤模型中,荷瘤体积测定、肿瘤组织和主要脏器病理学分析及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组织蛋白酶B/L活性结果表明,运载体在体内对K562细胞具有溶瘤效应而对正常组织无不良影响。结论:hUMSCs可有效运载Reo3,该运载体系在体内、外实验中能够释放足量Reo3抑制K562细胞恶性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溶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呼肠孤病毒 慢性髓系白血病 溶瘤作用 细胞凋亡 荷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抑制及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尚立群 赵皆 +7 位作者 王伟 肖旺 李军 李学昌 宋伟安 刘军强 文锋 岳彩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2-72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D和VEGF受体(VEGFR)-3表达及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不同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顺铂组,连续给药2周。1周后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水平和微淋巴管密度。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和计数循环肿瘤细胞。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的表达阳性率、微淋巴管密度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顺铂组(P<0.05);较高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表达阳性率和微淋巴管密度低于相应较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浓度的组别(P<0.05)。各组微淋巴管密度与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存在正相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各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单独使用顺铂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淋巴管生成,减少循环肿瘤细胞,作用大小与浓度有关。与顺铂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的减少循环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荷瘤模型 微淋巴管密度 表达阳性率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ptin对肝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效应
10
作者 刘立明 金宁一 +6 位作者 李霄 田明尧 杨恩成 刘妍 赵翠青 张金双 钱爱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Apoptin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及C57BL/6小鼠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VAX1-Apoptin转染HepG-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optin蛋白在转染后HepG-2细胞中的表达,应用MTT检测Apoptin对HepG-... 目的:探讨Apoptin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及C57BL/6小鼠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VAX1-Apoptin转染HepG-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optin蛋白在转染后HepG-2细胞中的表达,应用MTT检测Apoptin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AO/EB染色法检测pVAX1-Apoptin致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建立C57BL/6小鼠H22荷瘤模型,瘤内注射pVAX1-Apoptin,观察pVAX1-Apoptin对体内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Apoptin基因可在HepG-2细胞中有效表达,pVAX1-Apoptin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显著地抑制其生长,48h抑制率为69.28%。pVAX1-Apoptin瘤内注射能够有效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率为46.71%;治疗后39d小鼠生存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poptin转染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重组质粒pVAX1-Apoptin瘤内注射对移植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APOPTIN H22荷瘤模型 HEPG-2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抑制宫颈癌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晓东 周珍 +3 位作者 曾炼 谢丽霞 杜凯丽 桑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08-215,共8页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药食同源植物中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其抗肿瘤效果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抑制宫颈癌方面仍缺乏体内效应的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生长作用,组织水平LC3B、P62和Beclin-1表达...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药食同源植物中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其抗肿瘤效果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抑制宫颈癌方面仍缺乏体内效应的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生长作用,组织水平LC3B、P62和Beclin-1表达改变,推测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的过度自噬抑制宫颈癌的进展;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发现白藜芦醇诱导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形成增多,分别与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巴伐洛霉素A1联用后检测细胞自噬流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指标,发现白藜芦醇在自噬激活与自噬抑制的情况下可通过不同方式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白藜芦醇 细胞自噬 荷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嵌合促进Lewis肺腺癌细胞体内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潇 刘登群 +1 位作者 罗丹 刘国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32-1941,共10页
目的研究骨髓移植对近交系C57BL/6(C57) 6~8周龄的野生雌性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只野生小鼠作为受体小鼠,通过8 Gy全身照射破坏受体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再通过尾静脉注射向受体... 目的研究骨髓移植对近交系C57BL/6(C57) 6~8周龄的野生雌性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成瘤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只野生小鼠作为受体小鼠,通过8 Gy全身照射破坏受体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再通过尾静脉注射向受体小鼠移植正常小鼠的骨髓细胞,建立骨髓嵌合小鼠模型。随后将其分为对照B组和荷瘤组(每组10只),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取20只同批次未处理的野生小鼠分为对照A组和荷瘤组(每组10只)。分别向骨髓嵌合小鼠和野生小鼠背部皮下注射Lewis肺腺癌细胞获得皮下荷瘤模型,通过比较起瘤时间,肿瘤增长速度,离体瘤质量及肝、肺的转移情况,评价骨髓移植对C57BL/6小鼠皮下荷瘤模型的影响。结果皮下荷瘤后,骨髓嵌合小鼠较正常小鼠起瘤时间提早2 d,接种后第5天即可触及肿瘤;相同荷瘤时间,骨髓嵌合小鼠肿瘤体积增长更快,且离体瘤质量增加49. 27%(P <0. 01),并可观察到肺部有明显的肿瘤细胞转移。结论骨髓嵌合后C57小鼠相对正常C57小鼠更适于皮下荷瘤造模,其肿瘤生长更大,更容易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腺癌细胞 骨髓嵌合 荷瘤模型 C57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和汤对裸鼠荷人乳腺癌组织中CD90表达的影响及其抑瘤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窦建卫 任翠翠 +2 位作者 郝云 严然 杨亦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91-393,398,共4页
目的:探讨阳和汤对裸鼠荷人乳腺癌组织中CD90表达及其抑瘤作用。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培养接种于裸鼠第四乳腺脂肪垫,建立裸鼠荷人乳腺癌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和汤低浓度组、阳和汤中浓度组、阳和汤高... 目的:探讨阳和汤对裸鼠荷人乳腺癌组织中CD90表达及其抑瘤作用。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培养接种于裸鼠第四乳腺脂肪垫,建立裸鼠荷人乳腺癌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和汤低浓度组、阳和汤中浓度组、阳和汤高浓度组,并于接种后14 d给药2周,给药结束后24 h麻醉,拉颈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组织,称取瘤质量并绘制瘤体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及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CD90的表达。结果:1)环磷酰胺组及阳和汤组CD90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磷酰胺组与阳和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阳和汤低浓度组、阳和汤中浓度组、阳和汤高浓度组的表达阳性率均数分别为0.34%、0.73%、0.52%及0.42%;2)环磷酰胺组及阳和汤组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磷酰胺组与阳和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组、阳和汤低浓度组、阳和汤中浓度组、阳和汤高浓度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3.64%、37.45%、47.64%及63.27%。结论:1)阳和汤对人乳腺癌组织中CD90表达具有明显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之一;2)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阳和汤 荷瘤裸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组分共轭亚油酸抑制肺腺癌干细胞成瘤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振东 尹荣 +1 位作者 许林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1-304,308,共5页
目的:建立肺腺癌干细胞荷瘤动物模型,体内验证鱼油组分共轭亚油酸(CLA)抑制肺腺癌增殖及转移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新霉素和克隆挑选技术分别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A549和SPC-A-1细胞株,体外培养富集干细胞微球,建立肺... 目的:建立肺腺癌干细胞荷瘤动物模型,体内验证鱼油组分共轭亚油酸(CLA)抑制肺腺癌增殖及转移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新霉素和克隆挑选技术分别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A549和SPC-A-1细胞株,体外培养富集干细胞微球,建立肺癌干细胞原位荷瘤裸鼠模型,腹腔注射给予不同组分c9t11-CLA、t10c12-CLA和混合组,定期检测裸鼠体重和肿瘤质量,研究终点采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分别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COX-2、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终点各组原发肿瘤重量,A549混合治疗组比各单药治疗组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01),而各CLA单药治疗组比,A549 control组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与SPC-A-1组结果相似。各组肿瘤转移情况: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A549CSC和SPC-A-1 CSC空白对照组出现了全身多处转移;经c9,t11-CLA、t10,c12-CLA治疗显著减少转移位置和比率;而混合治疗组减少尤为明显。Western blotting检测OCT4、COX-2、CXCR4蛋白表达水平。在A549肺腺癌干细胞组,c9t11-CLA、t10c12-CLA均不同程度地抑制OCT4、COX-2、CXCR4蛋白,混合治疗组抑制作用最强。在SPC-A-1肺腺癌干细胞组结果类似。结论:c9,t11-CLA、t10,c12-CLA及其混合物能明显抑制肺腺癌干细胞荷瘤裸鼠原发肿瘤和转移灶的生长;CLA组分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OCT4、COX-2和CXCR4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组分共轭亚油酸 肺腺癌干细胞 表面标记物 增殖 迁移 荷瘤裸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