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汉庆 郑建宇 +4 位作者 李克明 李晓华 窦锡彬 卢兰 赵玉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了解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到惠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壮医... 目的了解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到惠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速效坐骨神经痛丸方法进行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疲乏评分、抑郁指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PSQI评分、抑郁指数及AngⅡ水平均降低,疲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PSQI评分、疲乏评分、抑郁指数及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臀部疼痛评分、小腿后外侧疼痛评分、PSQI评分及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和口服速效坐骨神经痛丸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的临床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药线点灸 针挑疗法 坐骨神经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日兰 王秋凤 +2 位作者 赖俊玉 鲜于惠子 朱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1-383,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药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药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在疗效、关节肿痛积分及尿酸方面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 壮医 药线点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经临床及护理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梁瑾冰 梁茜茜 吕计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痛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痛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7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芬必得...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痛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痛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7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是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穴位贴敷 药线点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艳 黄月莲 +1 位作者 韦日铺 吴海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研究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筛选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PH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每组观察40例,总样本量为... 目的:研究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筛选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PH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每组观察40例,总样本量为120例,试验周期为4个月,其中治疗4周,随访3个月。结果: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87.50%、55.00%。结论: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神经痛 电针围刺 药线点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风毒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滕红丽 李凤珍 +2 位作者 蒋筱 何志娟 贺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考察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3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组、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180例采用中医针...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考察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3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组、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180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12%和9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简便廉验,患者更容易接受;两组治疗后皮损分布、瘙痒、风团大小、发作频率、舌象评分均有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舌象P<0.01),但脉象、目诊征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LgE、组织胺、cAM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药浴 药线点灸 疗法 风毒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桦 唐汉庆 +6 位作者 郑建宇 赵玉峰 莫小强 李克明 李晓华 窦锡彬 舒方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0期2088-2093,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睡眠剥夺大鼠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4组,每组20只。模型组、治疗组、安定组通过睡眠剥夺进行失眠模型造模。治疗组在造模基础上给予针刺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安定组按照3 mg·kg-1体质量给予安定灌胃,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是每日1次,连续灌胃14天。检测增食素(Orexin)、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观察Orexin m RNA、c-Fo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Orexin m RNA、c-Fos表达升高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rexin、ACTH、5-HT、NE、CRH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大鼠Orexin m RNA、c-Fos表达水平下降或明显下降,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联合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影响Orexin,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HPA axis),降低应激反应性,促进觉醒向睡眠的转变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壮医药 药线点灸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晶晶 彭子壮 郑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415-2418,共4页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电针组(对照组)穴位:“鼻三针”(双迎香穴、双上迎香穴、印堂穴)加双攒竹穴、双风池穴;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电针组(对照组)穴位:“鼻三针”(双迎香穴、双上迎香穴、印堂穴)加双攒竹穴、双风池穴;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治疗组)采用两组穴位交替:①迎香穴(双)、下迎香(双)及百会、印堂、耳穴内鼻点,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②攒竹穴(双),上迎香穴(双),风池穴(双)及耳穴外鼻点、下关元穴、膀胱背俞穴。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前后均按照症状、体征计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生活质量的评价以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1])的评分来进行评测。结果:全部62例患者中,完成治疗60例。药线点灸组3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例,单纯电针组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在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上差异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药线点灸结合电针组优于单纯电针组。两组病例的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试验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且在两组RQLQ评分前后对照的差值比较中,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及单纯使用电针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而经对照试验治疗表明,药线点灸结合电针对治疗变应性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药线点灸 电针 随机对照实验 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