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药总黄酮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明奇 赵晓璐 +1 位作者 高晓阳 马月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4,共5页
植物药总黄酮(total flavones,TF)包含的类型十分复杂,每种植物药所包含的总黄酮各不相同。植物药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保护缺血性心肌损伤(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ICM)以及抗高血压(hypertension... 植物药总黄酮(total flavones,TF)包含的类型十分复杂,每种植物药所包含的总黄酮各不相同。植物药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包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够保护缺血性心肌损伤(ischemic myocardial injury,ICM)以及抗高血压(hypertension,HBP)。还能够保护肝脏和肾脏,对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保护肾功能,另外对癌症和肿瘤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除此之外植物药总黄酮还具有调节代谢的药理学作用。凭借丰富的药理学作用,总黄酮逐渐受到现代药理学人员的重视,是中药方剂的重要成分,能够治疗高血压病以及病毒性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也能够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liver disease,ESLD)及其并发症以及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等肝脏疾病。在癌症的对抗中,能够抗肝癌(liver cancer)、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HCA)以及妇女晚期卵巢癌(advanced ovarian cancer)等多种癌症。在呼吸系统中能够治疗颈淋巴结炎(cervical lymphadenitis)、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等。还能够治疗白癜风(vitiligo)和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患者等。总结植物药总黄酮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以期能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药理作用机制 应用 心血管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超楠 赵大庆 +1 位作者 严铭铭 王隶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2,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大脑逐渐退化而引起记忆、日常功能减退和行为障碍问题,俗称“老年痴呆”。痴呆症患者有多种类型,阿尔茨海默病占比最大,目前尚无逆转其病程的特效药物。近年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大脑逐渐退化而引起记忆、日常功能减退和行为障碍问题,俗称“老年痴呆”。痴呆症患者有多种类型,阿尔茨海默病占比最大,目前尚无逆转其病程的特效药物。近年来,对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尤其是中药及复方治疗方面,逐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利用动物与细胞模型,诸多研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证实了人参药材提取物、有效部位、单体化合物及复方人参制剂治疗AD具有显著的疗效。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参对AD的治疗新进展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为将其开发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各种类型记忆障碍的健康产品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人参 药理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舒达吡啶与克拉霉素药物代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琦 王宇津 +2 位作者 王雪钰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以标准曲线法计算体系中代谢物浓度,计算代谢物的生成量,根据溶剂对照组的变化量,计算剩余活性。结果:在人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的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8、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或强抑制作用;CYP2C9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_(50))为5.533μmol/L,CYP2C19为<0.1μmol/L,CYP2D6为15.59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9、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8、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抑制作用;CYP2C8的IC_(50)为49.70μmol/L,CYP2C19为10.06μmol/L,CYP2D6为17.55μmol/L。在人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抑制作用,IC_(50)为22.74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轻微抑制作用,IC_(50)为85.61μmol/L。结论:在人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1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人肝微粒体中,克拉霉素对舒达吡啶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克拉霉素 舒达吡啶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川芎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7
4
作者 付雪琴 兰瑞 +2 位作者 邹旭欢 王玮玮 王漫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43-3654,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成分及相应基因靶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计数平台(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并进行GO...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成分及相应基因靶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计数平台(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川芎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预防和治疗给药方式对线栓制备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进行干预,采用Zea-longa评分法对脑缺血再灌注24 h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丹参-川芎药对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共72个,其中川芎7个,丹参65个,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基因1 972个,有效活性成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共同作用靶标94个,包括IL6、IL10、TNF、MMP9、VEGFA、CASP3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提示,丹参-川芎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PI3K-Akt、cGMP-PKG、VEGF等多个信号通路有关。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川芎可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丹参-川芎药对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 脑缺血再灌注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帅 李娜 +6 位作者 沈江立 柳越冬 吴宪树 王磊 盛天骄 徐红俊 安胜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二次致炎法结合束缚法建立UC气滞血瘀模型。正常组大鼠在造模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并与其他组大鼠进行同步抓取、固定,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药液0.54 g/kg灌胃、低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0.837 g/kg、标准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1.674 g/kg灌胃、黄芪药液1.8 g/kg、红花药液0.9 g/kg,均为1次/d,均灌胃14次。采用高精度透射电镜观察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比较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趋于正常。模型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VEGFA、TA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优化溃结方及其益气、活血组分可有效降低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益气组分、活血组分通过协同调节结肠组织中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瘀气滞 大鼠 优化溃结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庄丽 马子风 +4 位作者 蒋雨薇 黄星 张惠勇 鹿振辉 吴显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基因靶点。基于Uniprot数据平台对靶点的基因名称进行整理与规范,在STRING 11.0数据平台上生成“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 6.8平台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与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与网络构建。结果:最终筛选到的“芩部丹”有效化学成分共计116个,作用靶点含有199个。“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7-甲氧基-3-甲基-2,5-二羟基-9,10-二氢菲,涉及到潜在靶点82个,关键的作用靶点有TP53、IL6、AKT1、VEGFA、EGFR、PTGS2、JUN、CASP3、STAT3、TNF。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373条,分子功能66条,细胞组分39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08条信号通路,关系最密切的为TNF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P值均<0.001),其余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P值均<0.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解释了中药组方“芩部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肺结核治疗机制,为后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草药 数据挖掘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壮腰通络方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凯 朱立国 +4 位作者 魏戌 银河 李秋月 秦晓宽 杨博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37-4446,共10页
背景壮腰通络方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有效方剂,但该方化学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壮腰通络方水提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延缓LID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 背景壮腰通络方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有效方剂,但该方化学成分及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壮腰通络方水提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延缓LID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壮腰通络方中的化学成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基于质谱分析的壮腰通络方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同时,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得LIDD疾病靶点。采用韦恩图分析获得壮腰通络方治疗LIDD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蛋白与蛋白互作(PPI)网络信息,并提取其网络中的核心靶点。最后,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UPLC-Q-TOF-MS/MS技术获得壮腰通络方中129种化学成分。随后,将203个药物靶点与LIDD疾病靶点映射共获得96个交集靶点。PPI分析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蛋白(INS)、白介素6(IL-6)、原癌基因蛋白(FOS)、胱天蛋白酶3(CASP3)等是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1022条生物过程信息、28条细胞组成信息、51条分子功能信息。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98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HIF-1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p53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壮腰通络方包含的化学成分及其延缓LIDD的药效靶点、生物途径及作用机制,为深入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壮腰通络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小柴胡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蓝绍航 唐秋媛 +5 位作者 李娜娜 陶然 廖南盛 蒙荫杰 何草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08-2315,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小柴胡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中7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利用R语言获...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小柴胡汤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中7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并利用R语言获取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3.7.2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等软件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筛选到小柴胡汤中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柚皮素等193种主要化学成分和247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有RELA、MAPK1、TP53、ESR1、EGFR、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612条富集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对药物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的调节;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74条通路富集结果,主要涉及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力均较强,蛋白结晶复合物构象稳定。结论研究初步表明了小柴胡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小柴胡汤 网络药理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治疗实验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9
作者 徐笑 张倩 +3 位作者 孙沁梅 胡义扬 辛鑫 冯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7-1336,共10页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体内外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只实验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n=8)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小鼠使用高反式脂肪酸高糖(... 目的 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体内外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只实验用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Con,n=8)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小鼠使用高反式脂肪酸高糖(HFHC)饮食诱导24周,建立MASH模型,第24周末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HFHC组、EGCG组(给药剂量为每只小鼠100 mg·kg^(-1)·d^(-1))和奥贝胆酸用药组(给药剂量为每只小鼠10 mg·kg^(-1)·d^(-1))(OCA组),每组8只。EGCG组和OCA组给药6周后收集标本,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ALT、AST水平;使用HE染色、油红O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体外实验采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L0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设对照组(Con组)、FFA组和EGCG处理组(EGCG组)。检测细胞内TG含量、油红O染色以及TNF-α、CCL2、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对Con组、HFHC组和EGCG组小鼠肝组织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挑选富集通路差异程度P-adjust<0.05且与MASH相关的通路进一步分类(代谢相关类和炎症类)分析,对两类通路中的具体信号通路按照富集程度分别从大到小排列,对排名前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进行体内PCR验证,并挑选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中重要基因通过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LSD-t检验。结果 与HFHC组相比,EGCG组小鼠肝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ALT和AST显著降低(P值均<0.05);油红O染色显示EGCG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HE结果显示EGCG可显著减轻炎症;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EGCG给药之后纤维组织的数量明显减少;EGCG干预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实验结果发现,与FFA组相比,EGCG组TG含量显著降低,油红O结果显示EGCG组与FFA组相比脂滴明显消散,炎症因子TNF-α、CCL2和CXCL10 m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转录组学结果显示,HFHC组和EGCG组之间共有2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08个,下调基因122个。EGCG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上关键蛋白TLR4、NLRP3、IL^(-1)β的表达水平(P值均<0.05)。结论 EGCG可显著改善MASH小鼠模型脂质沉积、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改善肝细胞L02脂质沉积和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MmpL5与贝达喹啉的相互作用研究
10
作者 郑壮彬 毕利军 张立群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4-892,共9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和MmpL5,并检测二者与贝达喹啉(Bdq)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导致Bdq耐药的具体转运机制。方法:构建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在HEK293F真核细胞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诱导...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和MmpL5,并检测二者与贝达喹啉(Bdq)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导致Bdq耐药的具体转运机制。方法:构建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在HEK293F真核细胞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诱导表达纯化的MmpS5和MmpL5蛋白。采用差示扫描荧光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DSF)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Bdq与MmpS5和MmpL5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纯化MmpS5蛋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纯化MmpL5蛋白。DSF实验显示,随着Bdq浓度的增加,MmpS5的蛋白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略有降低,而MmpL5的Tm明显上升,最大增幅达5.98℃,提示MmpL5蛋白与Bdq存在结合;进一步行竞争性ELISA检测,显示随着未标记Bdq浓度的增加,MmpL5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表明MmpL5与生物素标记的Bdq存在相互作用,且该相互作用可被未标记Bdq竞争性抑制。结论:在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中,MmpL5蛋白与Bdq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而MmpS5蛋白与Bdq无明显相互作用,提示MmpL5可能直接外排Bdq,而MmpS5蛋白主要发挥辅助作用,不直接参与外排Bdq。这为深入理解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在Bdq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膜蛋白质类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逆转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11
作者 郭晓玲 贾战生 张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虽然目前尚未研发出能被广泛接受和有效的化学或生物制剂来逆转肝纤维化,但其在中药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对不同草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成药逆转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虽然目前尚未研发出能被广泛接受和有效的化学或生物制剂来逆转肝纤维化,但其在中药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对不同草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成药逆转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包括抑制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调节促纤维化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调节合成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5个方面,以期为未来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更精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抗肝纤维化药(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素药理机制新进展及临床价值再探讨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青权 周强 +1 位作者 牛俊奇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15-316,I0001,共3页
水飞蓟素作为传统的肝脏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的药理作用。介绍了水飞蓟素调整肝脏功能及拮抗纤维化、保护胰腺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抗HCV的作用机制。认为水飞蓟素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独具大剂量使用毒副... 水飞蓟素作为传统的肝脏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的药理作用。介绍了水飞蓟素调整肝脏功能及拮抗纤维化、保护胰腺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抗HCV的作用机制。认为水飞蓟素作为一种天然药物,独具大剂量使用毒副作用低等优点,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肝脏 胰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鹏飞 廖丽君 谭玉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06-191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累及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其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COP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医诊疗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累及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其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COP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医诊疗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在原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有关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COPD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进行概述,为临床GBE治疗COPD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银杏叶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泽元 王科深 +3 位作者 任彦先 罗长江 曹宏泰 焦作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0-904,共5页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的根茎姜黄中提取的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及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它参与调控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多条相关信号通路及癌基因表达,可能成为潜在的抗胰腺癌药物。针对姜黄素...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科植物的根茎姜黄中提取的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放化疗敏感性及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它参与调控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多条相关信号通路及癌基因表达,可能成为潜在的抗胰腺癌药物。针对姜黄素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以及抑制胰腺癌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姜黄素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法齐明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叶 李媛媛 +4 位作者 徐建 陈曦 王彬 付雷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160-1166,共7页
目的通过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氧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步探讨吡法齐明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2、4、8倍于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H37Rv标准株24h,应用荧光探... 目的通过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氧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步探讨吡法齐明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2、4、8倍于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H37Rv标准株24h,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的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前后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的活性氧含量水平变化。以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5株对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均耐药、3株对氯法齐明耐药但对吡法齐明敏感、1株对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均敏感(编号13385)的结核分枝杆菌及H37Rv标准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并对吡法齐明药物处理浓度与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性氧含量水平测定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在经不同浓度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处理24h后,各浓度药物处理样本的荧光强度值均值排序分别为1MIC(6668.5)>8MIC(2751.5)>2MIC(2572.0)>4MIC(2015.0),8MIC(2637.5)>4MIC(2297.0)>2MIC(2085.5)>1MIC(1896.0),菌体内积累的活性氧含量均高于无药物刺激的阴性对照样品(H37Rv标准株+DCFH-DA,878.5)至少2倍;且在各浓度吡法齐明处理的菌株中,菌株测定的荧光强度值与药物浓度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976,P<0.001),经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92.576,P=0.011)。菌株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氯法齐明耐药菌株的过氧化氢酶平均活性(0.87U/10^4cell)是其敏感菌株(0.48U/10^4cell)的近2倍;而吡法齐明耐药菌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值(0.88U/10^4cell)略高于其敏感菌株(0.71U/10^4cell),但与氯法齐明耐药菌株均值相近。结论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后均会引起菌体内活性氧含量的积累,两药可能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高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对氯法齐明和吡法齐明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药物评价 临床前 氯法齐明 吡法齐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耐药结核病新药吡法齐明通过醌氧化还原酶介导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蕾 李媛媛 +5 位作者 陈曦 刘海婷 徐建 王宁 丁杨明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76-583,共8页
目的对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通过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QOR)介导累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发挥抗结核作用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表达、纯化MtbQOR蛋白,设置空白对照组及加TBI-166(0.03、0.3、3... 目的对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通过醌氧化还原酶(quinone oxidoreductase,QOR)介导累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发挥抗结核作用的机制进行探索。方法表达、纯化MtbQOR蛋白,设置空白对照组及加TBI-166(0.03、0.3、3μg/ml)组,酶标仪监测波长340nm处吸光度(A_(340 nm))下NADPH的下降程度(ΔA);应用辅酶ⅡNADP(H)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TBI-166作用H37Rv菌体后NADPH/NADP+的比值;应用细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菌体内ROS荧光值。结果空白对照组ΔA(0.316±0.032)较0.03、0.3、3μg/ml TBI-166组(0.506±0.107、0.531±0.054、0.801±0.07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9,P<0.05;t=-7.634,P<0.01;t=-12.683,P<0.01)。在48h内,加TBI-166组NADPH/NADP+比值(0.847±0.229)低于空白对照组比值(1.728±0.384)。H37Rv菌株中,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23072±258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828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34,P<0.01)。在菌株号为12897菌株中,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18369±311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2268±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6,P<0.05);在菌株号为15171菌株中,3μg/ml TBI-166刺激组ROS荧光值(17572±24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1109±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01,P<0.01);在菌株号为11492及11195菌株中,TBI-166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ROS荧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440,P>0.05;F=44.788,P>0.05)。结论TBI-166可以通过增加MtbQOR介导的氧化还原反应,降低NADPH/NADP+的比值,刺激菌体累积ROS发挥抗结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药理作用分子机制 醌氧化还原酶 吡法齐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衍宗方对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珍财 赵海霞 +3 位作者 陈茜 刘光耀 袁丁 张长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426-3430,共5页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方(WP)对环磷酰胺(CTX)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6月,将8周龄SPF级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P低剂量组、WP高剂量组,每组10只。应用WP...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方(WP)对环磷酰胺(CTX)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6月,将8周龄SPF级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P低剂量组、WP高剂量组,每组10只。应用WP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将其溶于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WP低剂量组和WP高剂量组提前3 d分别给予黄酮类化合物140、280 mg/kg,灌胃给药30 d,1次/d;从第3天开始,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CTX 50 mg/kg造模,每隔2 d注射1次,共10次。模型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造模成功。最后一次注射CTX 12 h后眼球取血、脱臼处死小鼠。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取肝脏,计算肝脏系数,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表现,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P低剂量组、WP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肝脏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WP低剂量组、WP高剂量组(P<0.01)。模型对照组小鼠肝小叶和肝索排列混乱,肝细胞肿胀明显并伴有坏死,胞质疏松。WP低剂量组、WP高剂量组肝小叶排列较整齐,肝细胞肿胀和胞质疏松程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肝细胞形态均匀,排列规整。模型对照组肝组织SO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WP低剂量组、WP高剂量组,MD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WP低剂量组、WP高剂量组(P<0.05)。结论 WP对CTX所致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环磷酰胺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五子衍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导致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文正 夏磊 +2 位作者 郝蕊 任振华 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3246-3250,共5页
目前精神分裂症(SZ)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约30%的患者属于难治性SZ。现有药物中氯氮平仍然是难治性SZ的首选。作为首选药物,氯氮平疗效确切的同时,复杂而棘手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同样困扰着精神科医生,包括:粒细胞减少、吸入性肺炎... 目前精神分裂症(SZ)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约30%的患者属于难治性SZ。现有药物中氯氮平仍然是难治性SZ的首选。作为首选药物,氯氮平疗效确切的同时,复杂而棘手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同样困扰着精神科医生,包括:粒细胞减少、吸入性肺炎、肠梗阻、胰腺炎、心肌炎等。氯氮平导致胰腺炎的机制涉及氯氮平对胰腺的直接毒性作用及胰腺对氯氮平的过敏反应,同时复杂的炎性反应和大量的炎性递质以及复杂的细胞通路也参与其中,本综述搜集了有关药物导致胰腺炎的文献,包括动物模型、基础研究、人体试验、个案报道等,总结目前关于氯氮平导致胰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药物毒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俞晓菡 王雨露 +2 位作者 许笑阳 平键 赵长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6-199,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加剧糖尿、高血脂等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严重会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发生肝硬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小肠L型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加剧糖尿、高血脂等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严重会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发生肝硬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小肠L型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调节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刺激,减少胃排空,抑制食物摄取等作用。综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方言 李姗 +1 位作者 王祥麒 尹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胆管癌中的糖代谢特点和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进行综述,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