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观察PCI术后可降解及永久性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的差异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琳琳 孟培娜 +3 位作者 尤威 吴志明 叶飞 谢渡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74-1479,共6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聚合物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Firehawk)与永久性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Xience系列)内新生内膜增...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聚合物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Firehawk)与永久性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Xience系列)内新生内膜增生的差异,旨在观察可降解聚合物及永久性聚合物对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设计,入选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行PCI术且术后1年有冠脉造影+OCT检查资料的患者;依据术中植入的药物涂层支架的不同类型分为Firehawk组和Xience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线资料、PCI术中参数及术后复查OCT的相关指标。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06例患者,其中Firehawk组52例,Xience组54例。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脂指标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他汀、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服用史)在PCI术前及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中参数(包括靶血管分布、支架直径及长度、预扩及后扩比例、最大预扩/后扩球囊直径、最大预扩/后扩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OCT提示,两组患者的支架内增生情况(包括最大新生内膜厚度、最大新生内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再狭窄率、同质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合物可降解与永久性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的性质特点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聚合物可降解药物涂层支架 永久性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吕丰 刘天军 +2 位作者 赵健 刘晓程 宋存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8-582,I0004,共6页
目的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MR)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PCL)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 目的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TMR)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PCL)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采用考马斯亮蓝试剂法对支架上BSA含量及体外释放量进行测定,万能材料测定仪测定支架的力学性能,核磁波谱对支架的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制备猪慢性心肌局部缺血模型,在体评估该支架在TMR后对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结果该支架BSA吸附量为13.1μg/mg支架,30d后BSA释放量达95%,支架压缩80%时承受的应力为1.7MPa,在TMR后可保持心肌孔道通畅。结论成功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能承受心肌压力并达到缓慢控制释放药物的效果,可维持TMR后的心肌孔道通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药物缓释支架 牛血清白蛋白 聚己内酯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鳗鲡体内残留孔雀石绿降解速度药物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余培建 《黑龙江水产》 2009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试验选择已具孔雀石绿残留的鳗鱼进行研究。降解药物按试验设定的剂量拌饵投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含量。结果表明:复配药物能起到加快鳗鲡体内孔雀石绿降解速度的作用;降解药物I和降解药物II均能加... 本试验选择已具孔雀石绿残留的鳗鱼进行研究。降解药物按试验设定的剂量拌饵投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含量。结果表明:复配药物能起到加快鳗鲡体内孔雀石绿降解速度的作用;降解药物I和降解药物II均能加快鳗鲡体内隐色孔雀石绿的消除速率,而且效果相近;起主要降解作用的药物是腐植酸,维生素C和654-2只起辅助作用或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孔雀石绿 降解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多肽治疗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伟满 王钰静 +1 位作者 汪夕狄 李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7-912,共6页
多肽类药物具有特异性强、免疫原性低、低蓄积性以及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类疾病的新型高效药物。多肽类药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调节等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在口腔感染性疾病、组织损伤与修复、抗肿瘤以及病因复杂的... 多肽类药物具有特异性强、免疫原性低、低蓄积性以及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类疾病的新型高效药物。多肽类药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调节等方式发挥作用,近年来在口腔感染性疾病、组织损伤与修复、抗肿瘤以及病因复杂的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口服给药是目前首选给药方式,具有无创、无痛及易于管理等特点,但存在消化道内pH环境导致多肽类药物失效甚至降解的问题。目前口腔疾病的治疗方式常为局部用药,不需要经由胃肠道给药,避免了降解作用和首过效应。但当前研究理论不足以及药物合成成本较高的现状限制了多肽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未来仍需加强相关研究以推动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多肽 口服给药 药物降解 口腔疾病 生物学特性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可生物降解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宏颖 索传涛 +1 位作者 尚瑞平 黎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4-536,共3页
目的研究EXCEL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0月,选择100例冠心病行PCI术并同意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分为EXCEL组58例,Cypher组42例。观察介入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住院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以及冠脉造影复查结... 目的研究EXCEL支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0月,选择100例冠心病行PCI术并同意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分为EXCEL组58例,Cypher组42例。观察介入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住院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以及冠脉造影复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类型、置入支架平均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ypher支架相比EXCEL支架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率相似,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药物支架在复发性鼻窦炎中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德宏 倪茂美 +2 位作者 任娟娟 曹长兴 王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 评估复发性鼻窦炎(RRS)患者行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ESS)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SES)对术区创面恢复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复发性鼻窦炎患者,自身对照方法在ESS术中随机分为支架侧(支架组)和对照侧(对照组... 目的 评估复发性鼻窦炎(RRS)患者行修正性内镜鼻窦手术(ESS)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SES)对术区创面恢复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复发性鼻窦炎患者,自身对照方法在ESS术中随机分为支架侧(支架组)和对照侧(对照组)。术后30、90 d,由独立评估小组根据内镜检查结果评估支架侧和对照侧术区恢复情况,进行内镜评分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术后干预(手术和口服激素干预)。结果 共计纳入的30例复发性鼻窦炎患者,术后30 d,支架组相比对照组术后需要干预的比例降低了50%(χ^(2)=5.514,P=0.007 0),其中手术干预下降50%(χ^(2)=4.921,P=0.043 9),口服激素干预下降了50%(χ^(2)=5.292,P=0.022 7),额窦口通畅度提高60%(χ^(2)=5.343,P=0.034);术后90 d,支架组相比对照组术后需要干预的比例下降50%(χ^(2)=5.414,P=0.024 5),其中手术干预下降42.8%(χ^(2)=4.887,P=0.033 9),口服激素干预下降了66.7%(χ^(2)=5.492,P=0.042 7),额窦口通畅度提高44.4%(χ^(2)=4.343,P=0.044),炎症评分(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2,P=0.035)。结论 RRS术中置入SES提高了额窦术后的通畅性,降低了ESS术后再干预的可能和术后的炎性反应,SES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短期效果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鼻窦炎 内镜手术 降解鼻窦药物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多沙唑嗪热氧降解历程与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魏月英 林木良 李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用热重法(TG)、微分热重法(DTG)、和差热分析法(DTA)研究药物甲磺酸多沙唑嗪(C_24H_29N_5O_8S)在空气流中的热氧降解过程和热气降解动力学,发现该药物的热氧降解过程由4个紧连步骤组成。用Coats-R... 用热重法(TG)、微分热重法(DTG)、和差热分析法(DTA)研究药物甲磺酸多沙唑嗪(C_24H_29N_5O_8S)在空气流中的热氧降解过程和热气降解动力学,发现该药物的热氧降解过程由4个紧连步骤组成。用Coats-Redfern方程进行动力学处理,确定该药物热氧降解的表观反应级数分别为1.1、1.5、1.5、1.2和反应活化能为353.7,239.5,229.9和167.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热氧降解 动力学 甲磺酸多沙唑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涛 王乐丰 +7 位作者 杨新春 王红石 孙浩 高京宏 夏昆 薛永利 薛静 徐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0-673,共4页
目的:评价重叠置入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所需置入支架长度总和〉60 m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08至2012-05期间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重... 目的:评价重叠置入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所需置入支架长度总和〉60 m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08至2012-05期间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重叠置入EXCEL支架的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患者71例,平均年龄为(62.85±10.26)岁,其中74.56%为男性患者。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和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71例患者,平均每个靶病变置入支架(2.61±0.52)个,平均支架直径为(3.21±0.35)mm,平均每个病变总支架长度为(73.34±13.11)mm。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4.23%。院外2年随访期间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分别为9.86%和18.31%。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风险比:12.102,95%可信区间1.460-100.309,P=0.021)、既往心肌梗死史(风险比:11.948,95%可信区间1.144-124.726,P=0.038)和既往PCI史(风险比:0.097,95%可信区间0.010-0.990,P=0.049)是影响院外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XCEL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但远期随访显示MACE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降解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及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欧阳墉 欧阳雪晖 +1 位作者 张学军 王智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9-375,共7页
本文旨在使介入放射学科医师,特别是从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内科医师,对多种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s)及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或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发病率的功效有更多的认知。为此,通过... 本文旨在使介入放射学科医师,特别是从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内科医师,对多种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s)及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或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发病率的功效有更多的认知。为此,通过近期文献复习和研发产业/市场调研后,对第1代DESs并发ST的主要相关因素作了扼要的回顾性分析。继而,对近年来从技术革新和材料的更新/改进着手,成功研发出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多种新一代DESs,包括支架平台材料和构型、载入药物、载体和载药技术的更新或改进等,依序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综合性阐述。此外,对生物全降解性DESs的研发和前景也作了简要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降解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的吲哚美辛外场下的解离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浩然 王方原 +4 位作者 李桂琴 叶松 汪杰君 李树 王新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47-2452,共6页
废弃的药物化合物处理不当最终会进入环境成为污染物,存在于天然水饮用水和城市废水中。医院污水中含有低浓度的药物,当这些药物进入环境会成为污染物,进而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系统。吲哚美辛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不易溶于水,使... 废弃的药物化合物处理不当最终会进入环境成为污染物,存在于天然水饮用水和城市废水中。医院污水中含有低浓度的药物,当这些药物进入环境会成为污染物,进而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系统。吲哚美辛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不易溶于水,使得污水中的药物降解成为一项挑战。为研究在外电场(EEF)作用下,吲哚美辛分子结构和光谱的变化,选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以及6-31+G(d, p)基组,沿Y轴(N15-C16)方向施以EEF(0~0.025 a.u.)并优化吲哚美辛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探究了分子总能量、键长、红外光谱(IR)、偶极矩(DM)和HOMO-LUMO能隙。结果显示,无EEF时,吲哚美辛分子中C2与C17间的单键优化成了苯环间的双键,就使得C16与C17的π电子还有N15的孤立电子与苯环形成牢固的共轭体系,使吲哚美辛分子能量降到最低,形成最稳定的构型。DM随着EEF的增强缓慢增加,当F≥0.015a.u.时增速变大,基态总能量的变化则与此相反。随着EEF的增强,各个键长的伸缩变化不同。C3-C4,C3-N15, C5-C6, O10-C11和N15-C16的键被拉长,尤其是O10-C11, C3-N15和N15-C16键长变化剧烈,最易断裂进而使吲哚美辛分解。当EEF变大,能隙不断降低,表明在EEF下吲哚美辛分子的电子易过渡到高能级,使分子处于激发态。吲哚美辛分子中不同化学键的振动产生的IR,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频谱移动,这主要与能级有关,能级差减小,频率减小,导致红移(RS),反之则产生蓝移(BS);C16-C18与N15-C40键长变化ΔR与频移变化Δf的对应关系表明频谱移动还与分子轨道配置和偶极矩的变化等因素有关。较强的4, 5, 6, 7吸收峰发生RS且振动强度增强,说明对应的化学键变得脆弱进而断裂。这些现象皆说明吲哚美辛分子随着EEF的增强,变得不稳定,易发生解离。分析EEF下物质的分子结构和IR,可以电场解离方法研究降解吲哚美辛,以便为污水中的顽固药物降解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药物降解 外电场(EEF) 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