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外侧眶额叶激活对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
1
作者 翟德琦 龚子骅 +5 位作者 刘颖元 杨春晓 袁慧娟 那伟楠 于生元 董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3-351,共9页
目的:探究腹外侧眶额叶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vlOFC)在利扎曲坦(rizatriptan,RIZ)诱导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MOH)小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22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腹外侧眶额叶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vlOFC)在利扎曲坦(rizatriptan,RIZ)诱导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MOH)小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22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Saline,SAL)组和利扎曲坦(RIZ)组,每组11只,分别使用SAL和RIZ灌胃。神经元激活或抑制调控实验则分别使用3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激活或抑制组、假激活或抑制组、对照病毒组,注射不同调控病毒。重复RIZ灌胃建立MOH模型,评估其基础痛阈,包括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眶周机械痛阈(head withdrawal threshold,HWT)。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Fos表达,分析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OFC)及相关脑区神经元激活水平;通过化学遗传技术调控神经元活性,评估其对MOH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RIZ组小鼠MWT和HWT显著低于SAL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IZ组小鼠vl OFC的c-Fos表达显著增加(t=3.821,P=0.012),而腹内侧丘脑(ventromedial thalamus,Vm)、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cingulate cortex,ACC)、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c-Fos表达与SA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统计发现OFC被激活的区域集中在腹外侧(t=2.723,P=0.042),而内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812)。使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vl OFC脑区神经元,可以显著提高RIZ组小鼠MWT和HWT,抑制vl OFC效果不显著。结论:MOH小鼠vl OFC神经元活动增加,激活该脑区可缓解MOH引起的皮肤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化学遗传学 疼痛 眶额叶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璐 +9 位作者 董钊 王贺波 鱼喆 王若兵 孙银 刘欢贤 龚子骅 马龙腾 张淑华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1-896,共16页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长期头痛及药物过度使用可导致病人失能,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疾病负担。目前国内仍存在诊断正确率低、治疗不规范等问题。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长期头痛及药物过度使用可导致病人失能,给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疾病负担。目前国内仍存在诊断正确率低、治疗不规范等问题。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组织制订,对国内外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高质量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并评价,综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意见,针对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我国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使得更多病人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规范化诊治 临床循证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联合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红如 张群英 +1 位作者 蔡秀英 董万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联合治疗MO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头痛门诊序贯就诊的480例偏头痛患者详细采集病史,筛选很可能的MOH患者,与周期性发作偏头痛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 目的观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联合治疗MO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头痛门诊序贯就诊的480例偏头痛患者详细采集病史,筛选很可能的MOH患者,与周期性发作偏头痛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调查。对所有MOH患者强烈建议停用各种止痛剂,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Ⅰ组)或托吡酯+阿米替林(Ⅱ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6例为很可能的MOH。MOH组起病年龄与周期性偏头痛组无明显差异(30.2±9.3岁;31.1±9.5岁)(P>0.05)。MOH组头痛家族史比例(67.4%)稍高于周期性偏头痛组(54.9%)(P>0.05),MOH组服用复方止痛药及中重度残疾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周期性偏头痛组(分别为89.1%与39.3%;76.1%与19.5%)(P均<0.001)。治疗3个月后,Ⅰ组与Ⅱ组服用止痛药的比例为10.5%与10.0%,每月头痛天数为(3.21±0.85)d与(3.05±0.83)d,MIDAS总分(19.70±7.00)与(18.30±6.7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Ⅰ组)与10.0%(Ⅱ组),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头痛家族史长期频繁使用复方止痛剂更易导致MOH,造成残疾。撤用止痛剂,盐酸氟桂利嗪+普萘洛尔或托吡酯+阿米替林均可明显缓解症状,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托吡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唑酮联合托吡酯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金英 黄银辉 +5 位作者 林荣章 陈雅芳 蔡若蔚 陈川珍 杨美丽 林友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07-510,共4页
目的:评估曲唑酮联合托吡酯疗法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105例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服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53例,在托吡酯治疗的同... 目的:评估曲唑酮联合托吡酯疗法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105例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服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53例,在托吡酯治疗的同时加用曲唑酮,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受试者接受治疗期间撤去急性期止痛药及其他药物。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戒断性焦虑,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后第7天、15天、30天、90天,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6.98%)与对照组(15.3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唑酮联合托吡酯治疗药物过度使用所致的戒断性焦虑、头痛有良好疗效,耐受性好,可用于MOH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曲唑酮 托吡酯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内铁沉积分布的定量磁敏感成像研究
5
作者 李鑫 赵赫 +1 位作者 刘梦琦 陈志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3-1838,共6页
目的运用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患者脑内铁沉积分布特点,并探索其神经机制。方法37名MOH患者和2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相同的大脑多回波梯度回波序列及高分辨率结构成像采集。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分析脑内铁沉... 目的运用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患者脑内铁沉积分布特点,并探索其神经机制。方法37名MOH患者和2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相同的大脑多回波梯度回波序列及高分辨率结构成像采集。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分析脑内铁沉积变化,提取出阳性脑区定量磁敏感值,最后将磁敏感值与临床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MOH患者脑内铁沉积增加的脑区主要为双侧黑质(MNI坐标:8,-18,-14;-6,-16,-14,P<0.001),然而黑质增加的磁敏感值与临床变量无统计学相关意义(P>0.05)。左侧黑质曲线下面积为0.734,截断值为0.077,灵敏度为72.97%,特异性为70.37%;右侧黑质曲线下面积为0.699,截断值为0.084,敏感性为72.97%,特异性为62.96%。结论MOH患者脑内双侧黑质内铁沉积水平增加,这可能为MOH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功能障碍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但MOH的病理生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同时,QSM技术可作为检测MOH中脑铁沉积变化的无创性且有效的定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定量磁敏感成像 基于体素的分析 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立功 陈春富 +3 位作者 张娜 陈嫄 李聪聪 刁晓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5-419,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病例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测取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病例组眶额皮质、前后扣带回皮质、胼胝体压部、右侧内囊前肢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右侧眶额皮质、左侧额下回皮质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双侧眶额部皮质以及右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左侧内囊后肢FA值与头痛频率呈负相关;(4)病例组左侧眶额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右侧眶额皮质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呈正相关;后扣带回皮质ADC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呈正相关。结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双侧额叶皮质及扣带回皮质存在白质微观结构异常变化,FA值与患者头痛病程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ADC值则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脑体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志晔 陈小燕 +2 位作者 刘梦琦 于生元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0,共3页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是一种常见的与药物过量使用相关的慢性继发性头痛,长期过度使用药物可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头痛门诊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了31例头痛患者,均行脑部MRI常规检查及蒙特...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是一种常见的与药物过量使用相关的慢性继发性头痛,长期过度使用药物可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头痛门诊于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了31例头痛患者,均行脑部MRI常规检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OH患者大脑左侧颞上沟后坡体积与其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可能为MOH认知功能损害的脑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认知 脑结构 左侧颞上沟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何高铎 张志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3-767,共5页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MOH)是以慢性头痛和规律过度使用各种镇痛药物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未成功治疗的头痛,为继发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的世界第三大头痛。MOH的类型主要依据过度使用镇痛药物...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MOH)是以慢性头痛和规律过度使用各种镇痛药物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未成功治疗的头痛,为继发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的世界第三大头痛。MOH的类型主要依据过度使用镇痛药物的种类、时间及是否伴随共病和复发,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MOH病人常合并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目前MOH的程序性治疗步骤主要有:健康教育、戒断治疗、急性期对症治疗、预防性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针对当前MOH的难治性,提倡多层面,更加个体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戒药 预防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痛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超阳 唐春花 +4 位作者 李琼 郭露 黄梅 闵焯 张莉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2-607,共6页
原发性头痛(primary headaches,PH)大都是环境和遗传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家系和双胞胎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偏头痛(migrain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证实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有三种突变基因,它们都... 原发性头痛(primary headaches,PH)大都是环境和遗传因素联合作用所致。家系和双胞胎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偏头痛(migrain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证实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有三种突变基因,它们都参与离子通道转运。此外,关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的其他分子认识也部分来自于单基因遗传综合征(包括CADASIL、RVCL和FASPS等)。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对偏头痛易感性基因识别的有力工具,目前已确认了多个易感基因位点。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s,CH)及继发性头痛中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MOH)也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因素参与。本文回顾了头痛的遗传学研究现状,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紧张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