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药研发中基于转运体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淑军 夏滨 +1 位作者 斯陆勤 黄建耿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602,共7页
药物转运体种类众多,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参与众多内源性物质、毒物和药物的膜转运。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不仅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也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密切相关。临床上基于药物转运体的药物-药物... 药物转运体种类众多,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参与众多内源性物质、毒物和药物的膜转运。转运体介导的跨膜转运不仅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也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密切相关。临床上基于药物转运体的药物-药物/内源性分子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效或导致毒副作用。因此,在药物开发及上市进程中密切关注并评估在研药物基于转运体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对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应用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新药研发中常见药物转运体的分类、功能、组织分布、底物特异性等特征,综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批准上市的55种新药共涉及24种转运体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对新药研发的意义,以期为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与莫西沙星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2
作者 孙雪梅 赵振营 +4 位作者 王玉喜 陈佩佩 李紫璇 张敏 于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肝微粒体代谢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变化,探讨盐酸多奈哌齐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并优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建立盐酸多奈哌齐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和盐酸莫西沙星的高... 目的通过体外肝微粒体代谢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变化,探讨盐酸多奈哌齐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时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并优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建立盐酸多奈哌齐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和盐酸莫西沙星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比较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和大鼠体内两药单用及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代谢特征。结果在体外肝微粒体系中,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相比,联合给药1组盐酸多奈哌齐半衰期(T_(1/2))延长了29.892%(P<0.01),内在清除率(CL_(int))降低了23.194%(P<0.01)。与盐酸莫西沙星组相比,联合给药2组盐酸莫西沙星的代谢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研究结果显示,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相比,联合给药1组盐酸多奈哌齐AUC_(0~t)和AUC_(0~∞)分别升高了44.259%、44.496%,最大血药浓度(C_(max))升高了117.723%,T1/2延长了98.063%,CL_(int)降低了35.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体外研究结果一致。结论盐酸莫西沙星与盐酸多奈哌齐联用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盐酸莫西沙星可促进盐酸多奈哌齐吸收,抑制其代谢,减缓其CL_(int),增加了多奈哌齐在体内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莫西沙星 联合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甲钴胺与头孢曲松钠大鼠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3
作者 王呈鑫 朱莉莉 曹丽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0-468,共9页
本研究建立大鼠血浆中甲钴胺及头孢曲松钠LC-MS/MS定量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评估两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而评判二者是否存在基于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实验以甲醇作为蛋白沉淀剂处理大鼠血浆样本,甲钴胺定量分析的流动相... 本研究建立大鼠血浆中甲钴胺及头孢曲松钠LC-MS/MS定量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评估两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而评判二者是否存在基于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实验以甲醇作为蛋白沉淀剂处理大鼠血浆样本,甲钴胺定量分析的流动相由0.1%甲酸乙腈与0.1%甲酸和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组成;头孢曲松钠则为0.1%甲酸乙腈和1%甲酸水溶液。基于正离子模式,分别建立两药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开展全面的方法学考证。选用健康SD大鼠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经尾静脉注射进行单次单独给药与单次联合给药实验。甲钴胺的给药剂量梯度设为0.03、0.1和0.3 mg/kg,头孢曲松钠的给药剂量设为90 mg/kg。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甲钴胺在3~3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头孢曲松钠在0.5~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优异(r=1),两种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性、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分析方法验证要求。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与单次单独给药相比,单次联合给药时两药的平均药时曲线重合,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t1/2,AUC0-∞等)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证实,甲钴胺与头孢曲松钠的联合使用时,在大鼠体内不存在基于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本研究为临床两药的联用提供了可靠的药代动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头孢曲松钠 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敏 边原 龙恩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异常,存在潜在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引起血栓风险,但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潜在风险可能干...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异常,存在潜在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引起血栓风险,但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潜在风险可能干扰抗凝药物治疗安全性,同时甲状腺疾病治疗药物与抗凝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影响。该文基于既往研究文献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凝血功能相关性,评估和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治疗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甲状腺功能紊乱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素 抗凝药 促凝药 药物相互作用 凝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5
作者 牟凡 黄志伟 +3 位作者 程渝 赵雪 李华芳 禹顺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4-1421,共8页
目的·以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为例,通过构建针对中国群体的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并对氯氮平进行剂量优化。方法·... 目的·以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为例,通过构建针对中国群体的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DDI)并对氯氮平进行剂量优化。方法·通过文献及药理学相关数据库获取氯氮平及氟伏沙明的基本理化性质参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相关参数及中国群体的生理解剖相关参数,利用PK-Sim®软件构建2种药物的PBPK模型。以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percentage error,MP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或者预测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或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与实测AUC或Cmax的比值为判断指标,并通过真实世界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氟伏沙明对氯氮平的抑制作用参数构建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的PBPK模型,预测氯氮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以药时曲线下面积比值(area under the curve ratio,AUCR)或峰浓度比值(peak concentration ratio,CmaxR)的90%置信区间为评价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临床显著的DDI(无效应边界为80%~125%)。根据PBPK模型量化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后氯氮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并制定氯氮平的剂量优化方案。结果·构建的氯氮平、氟伏沙明模型验证的MPE绝对值≤10%且MAPE<25%,说明预测的药时曲线是准确的。氯氮平-氟伏沙明合用的PBPK模型的AUC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在1.25以内,可准确地预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氯氮平-氟伏沙明联用模型的预测结果提示,氯氮平-氟伏沙明联合用药的AUCR和CmaxR的90%置信区间均不完全位于无效应边界内,说明两药合用会发生临床显著性的DDI。此外,PBPK模型的剂量优化结果提示:受试者联合服用氯氮平及氟伏沙明时,氯氮平的剂量减少至原本剂量的50%,可使氯氮平的暴露水平与单药治疗时保持一致。结论·研究建立的PBPK模型可以较好模拟联合用药对氯氮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预测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及剂量优化方案有参考意义。如果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用氯氮平和氟伏沙明,须警惕临床显著的DDI,并应优化氯氮平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联合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常咏春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2-879,共8页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药物治疗中具有与其他患者不同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治疗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难度。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改变代谢酶、转运体活性和清除率等代谢相关生理参数,可以较好地预测特殊人群的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肠道代谢等因素也影响PBPK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综述旨在为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方案优化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基因多态性 首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彦卿 洪燕君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许多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被联用药物抑制或诱导,有时会引起药物药理或毒理效应的显著变化。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高,临床效应显著。制药工业和管理部门已经将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临床试验阶段转移至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代... 许多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被联用药物抑制或诱导,有时会引起药物药理或毒理效应的显著变化。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高,临床效应显著。制药工业和管理部门已经将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临床试验阶段转移至新药开发的早期阶段。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分为体内外试验,合理的研究设计不仅对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节约研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文中从研究背景、机理等方面介绍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相关试验设计,期望对国内制药工业及科学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药用制剂/代谢 药物代谢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抑制剂 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所致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谭毓治 伍爱婵 +5 位作者 谭炳炎 吴珏珩 汤丽芬 李娟好 黎元勋 张栋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 研究小檗碱 (Ber)与华法令 (War)、硫喷妥钠(Thi)、甲苯磺丁脲 (D860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所致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透析平衡方法 ,观察Ber对War在透析外液中的浓度的影响 ;以药效学方法 ,观察Ber与War合用对小鼠凝... 目的 研究小檗碱 (Ber)与华法令 (War)、硫喷妥钠(Thi)、甲苯磺丁脲 (D860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所致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透析平衡方法 ,观察Ber对War在透析外液中的浓度的影响 ;以药效学方法 ,观察Ber与War合用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Ber与Thi合用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Ber与甲苯磺丁脲合用对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 Ber可明显增加透析外液中的War的浓度 (P <0 0 1) ;Ber与War合用 ,小鼠凝血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Ber与Thi合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 (P <0 0 1) ;Ber与D860 合用能明显降低小鼠血糖水平 (P <0 0 1)。结论 Ber能与War、Thi、D860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使其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药效 (或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药物相互作用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 药效学 中药化学成分 中西药结合应用 体外透析平衡方法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互作用对华法林抗凝强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瑞 许海沙 +5 位作者 张赞玲 屈健 李娟 彭世琪 代宇鑫 屈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426-1431,共6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华法林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应用临床药师工作平台,调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使用华法林医嘱。对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诊断、华法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物情况及国... 目的:通过对本院华法林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应用临床药师工作平台,调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使用华法林医嘱。对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诊断、华法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物情况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平均年龄(55.28±13.56)岁。住院期间使用华法林,平均INR值达目标范围的比率仅为21%,平均用药剂量为(2.62±0.60)mg。分析INR值<2的患者中,合并有1种以上降低INR值药物,占66.92%,在INR值>3的患者中,合并有1种以上增高INR值药物,占80%,表明在INR值未达标患者中合并有影响华法林疗效的药物所占的比率很高。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达目标值的比率很低,在未达标患者中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比例大,临床药师应利用专业优势,进行个体化指导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药物相互作用 抗凝强度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根碱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毓治 伍爱婵 +3 位作者 李娟好 利红宇 吴铁松 李剑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 研究药根碱 (Jat)与华法令 (War)、硫喷妥钠(Thi)、甲苯磺丁脲 (D86 0 )合用时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①以药效学方法观察Jat与War合用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②观察Jat与Thi合用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③观察Jat与甲... 目的 研究药根碱 (Jat)与华法令 (War)、硫喷妥钠(Thi)、甲苯磺丁脲 (D86 0 )合用时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①以药效学方法观察Jat与War合用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②观察Jat与Thi合用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③观察Jat与甲苯磺丁脲合用时 ,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④根据荧光静态猝灭理论 ,采用荧光法测定Jat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结果 ①Jat与War合用 ,小鼠凝血时间延长 (P <0 0 1)。①Jat与Thi合用 ,能延长小鼠睡眠时间 (P<0 0 5)。③Jat与甲苯磺丁脲合用时能降低小鼠血糖水平(P <0 0 1)。④荧光法测得Jat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 1 2 9× 10 4 L·mol- 1,结合常数大 ,表明二者有高度的结合。结论 Jat与War、Thi、甲苯磺丁脲合用 ,可使其药效(或毒性 )增强 ,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Jat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 ,使其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药效 (或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药根碱 药物相互作用 血浆蛋白结合 竞争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相互作用探讨中药七情合和相反/相恶/相畏配伍禁忌作用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段金廒 宿树兰 +5 位作者 范欣生 钱大玮 唐于平 尚尔鑫 郭建明 刘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47-1552,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中药七情合和配伍理论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学习认知,以及对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药配伍禁忌的3类作用模式:表征相反配伍特征的致毒增毒作用模式;表征相恶/相畏配伍特征的降效减效作用模式... 本文通过对中药七情合和配伍理论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学习认知,以及对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药配伍禁忌的3类作用模式:表征相反配伍特征的致毒增毒作用模式;表征相恶/相畏配伍特征的降效减效作用模式;表征相反/相恶/相畏多元配伍特征的毒效复合作用模式。探索性地提出导致中药配伍禁忌的8个可能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促进毒性物质的溶出释放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毒性成分而致毒;成分间相互转化致使毒性成分含量增加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抑制功效物质的溶出释放而降效;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某功效物质的破坏或失活而减效;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而致毒;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酶系的活性及其调控产生不利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作用模式及其可能机理与七情配伍关系的相互关联,为中药配伍禁忌本质特征的认识与科学实质的揭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禁忌 七情合和 药物相互作用 致毒 增毒 降效 减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治军 傅得兴 +2 位作者 孙春华 迟家敏 张亚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6期1350-1352,共3页
食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实例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或者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检索了1956~2006年Medline收录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相关的图书,对食物-药物相互作... 食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实例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或者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检索了1956~2006年Medline收录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相关的图书,对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示临床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避免有害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药物相互作用 生物利用度 螯合作用 药源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与复方药效模拟:一个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青山 何迎春 +5 位作者 杨娟 许羚 吕映华 刘红霞 陈君超 孙瑞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06-1112,共7页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建立药效学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和复方药效模拟方法。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从L8(23)、L8(24)、L12(25)和L12(26)中选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使用",2水平为"不使用";用双向单侧t检验分析各组分在...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建立药效学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和复方药效模拟方法。方法根据复方的组分数,从L8(23)、L8(24)、L12(25)和L12(26)中选用相应的正交设计;1水平为"使用",2水平为"不使用";用双向单侧t检验分析各组分在复方中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复方药效学模型和组分相互作用模型,用1个实例对此进行评价和考证;模拟偏倚由2种散点图结合评价。结果本法可确定各组分对复方药效的贡献值,排列其重要程度;给出配伍组相互作用性质(协同、拮抗、相加);建立的复方效应学模型,可对不同组合的复方进行药效模拟;2种散点视图评价预测的准确性。结论本法可提供丰富的组方信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对3个以上组分的复方和临床研究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联合治疗 复方 双向单侧t检验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甘草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江飞 徐萍 +1 位作者 朱素燕 胡毅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174-1182,共9页
甘草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药理作用多样且临床应用广泛,但甘草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了解甘草的化学成分、体内处置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它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并讨论了近几十年来关... 甘草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药理作用多样且临床应用广泛,但甘草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了解甘草的化学成分、体内处置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它的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并讨论了近几十年来关于甘草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促进对甘草的全面认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化学成分 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黄酮的体外葡醛酸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诸敏 姚彤炜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 :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 ,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 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 ,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 目的 :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 ,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 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 ,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黄酮的浓度 ,观察共孵育药物对银杏黄酮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 ,并计算银杏黄酮 3个苷元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 :测得银杏黄酮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 Vmax值分别为 (6 0± 0 .2 1)、(48±0 .0 2 )、(34± 0 .0 2 )μmol· g-1· min-1,Km 值分别为 (2 4± 0 .0 5 )、(14 8± 0 .0 9)、(110± 0 .0 3)μmol/ L ;当银杏黄酮浓度一定时 ,共孵育药物硝苯地平、普罗帕酮、依普黄酮和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的 IC50 分别为 5 4~ 70、6 9~ 12 2、85~98和 2 10~ 36 2 μmol。测得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 3种苷元的抑制常数 Ki值分别为 5 7.6、5 0 .5和 33.1mg/ L;普罗帕酮的 Ki值分别为 33.6、5 9.5和 4 5 .2 mg/ L;依普黄酮的 Ki值分别为 13.7、2 4 .0和 15 .7mg/ L。普罗帕酮的 [I]/[Ki]比值为 0 .0 0 2~ 0 .0 0 3。结论 :在银杏黄酮的 3种苷元中槲皮素的代谢能力最强 ;硝苯地平、依普黄酮和普罗帕酮等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葡醛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 药代动力学 黄酮类 代谢 普罗帕酮 硝苯地平 地非三唑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程军 汪龙 +1 位作者 张冠军 朱玲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8-712,共5页
目的分析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pADIs),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某院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抽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潜在pADIs,对pADIs危险严重性进行分级,... 目的分析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pADIs),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某院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抽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潜在pADIs,对pADIs危险严重性进行分级,并对国内外数据库收载的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复习。结果共收集到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55张,发生pADIs处方26张,分别为喹诺酮类药物21张(左氧氟沙星19张,莫西沙星2张)和克拉霉素5张,其危险程度分级均为“严重”。检索出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28篇共34例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50~94岁,平均71岁,均为低血糖反应,使用抗菌药物5 d内出现低血糖31例(91.2%)。结论该院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存在pADIs,需要加强监测和干预,尤其是用药5 d内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脲类降糖药 抗菌药物 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OATP1B3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晓琳 赵娣 +3 位作者 李军袖 郭朝瑞 陈西敬 张广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肤(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s)是一类摄取型转运体。它的特点是在机体内分布广泛,底物众多,其中OATP1B1和OATP1B3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基底侧,在许多药物肝摄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常出...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肤(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s)是一类摄取型转运体。它的特点是在机体内分布广泛,底物众多,其中OATP1B1和OATP1B3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基底侧,在许多药物肝摄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常出现由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此外,OATP1B1和OATP1B3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导致其转运功能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本文综述了OATP1B1和OATP1B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药物相互作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索拉唑药动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新桃 高萍 向道春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922-925,共4页
兰索拉唑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H+-K+-ATP酶而发挥抗酸作用,在体内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CYP)2C19和CYP3A4代谢,酶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造成了其体内代谢的个体差异。同时,兰索拉唑有两个立体异构体,两者在体内的代谢也有差异。... 兰索拉唑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H+-K+-ATP酶而发挥抗酸作用,在体内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CYP)2C19和CYP3A4代谢,酶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造成了其体内代谢的个体差异。同时,兰索拉唑有两个立体异构体,两者在体内的代谢也有差异。兰索拉唑经酶代谢会导致与其他经同样酶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该文综述了兰索拉唑的药动学和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及其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药动学 细胞色素P450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丽娟 刘虹 +1 位作者 梁敏 马世尧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0期959-960,共2页
综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用药建议。
关键词 喹诺酮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重配方模型的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一个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实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继汉 张密 +1 位作者 王民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方模型为基本模型,组方间相互作用为固定效应,并考虑随机效应,通过NONMEM法建立最终模型,定量评价尿囊素、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抗炎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基于整体效应的权重配方模型建立成功(P<0.001),X1X2(X1尿囊素,X2地塞米松)作为固定效应加入模型,最终模型中甲硝唑对整体药效作用不明显,尿囊素与地塞米松存在较强协同作用,都是主要起效组分,最优剂量配比尿囊素∶甲硝唑∶地塞米松=400∶131∶8.0(mg/kg,i.p.)。结论:采用NONMEM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使权重配方模型更加严谨,与原算法比较,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重配方法 药物相互作用 非线性混合效应 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