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水产药物对松荷鲤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健 李赫 +6 位作者 李敬伟 胡宗云 刘宗英 肖祖国 封岩 吴丽娜 闫有利 《渔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 在水温(20±1)℃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聚维酮碘、强氯精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体长(118.8±5.63)mm、体质量(72.75±15.11)g松荷鲤(Cyprinus carpio Songhe)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0.551、790.650、694.959、654.69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5.653 mg/L;强氯精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076、19.608、15.674、13.87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247 mg/L;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20、2.216、1.205、0.84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53 mg/L。3种药物对松荷鲤的毒性大小为高效氯氰菊酯>强氯精>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和强氯精对松荷鲤为低毒药物,可作为生产中的首选药物;高效氯氰菊酯对松荷鲤为高毒药物,在生产中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荷鲤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LC 50) 安全质量浓度(SC)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菲和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
2
作者 丁依林 孙浩文 +3 位作者 孔德勤 文靖宇 李为 罗鸣钟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3期72-78,共7页
在水温(26.0±1.0)℃下,将体质量(3.10±0.25)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放在25 cm×40 cm×30 cm的玻璃缸中,暴露于萘、菲和三苯基锡浓度分别为0 mg/L(对照组)、12.02 mg/L、14.09 mg/L、16.56 mg/L、19.45 m... 在水温(26.0±1.0)℃下,将体质量(3.10±0.25)g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放在25 cm×40 cm×30 cm的玻璃缸中,暴露于萘、菲和三苯基锡浓度分别为0 mg/L(对照组)、12.02 mg/L、14.09 mg/L、16.56 mg/L、19.45 mg/L、22.86和26.85 mg/L;0 mg/L(对照组)、20.00 mg/L、22.96 mg/L、26.36 mg/L、30.34 mg/L、34.83 mg/L和40.00 mg/L;0 mg/L(对照组)、14.00 mg/L、16.71 mg/L、19.95 mg/L、23.82 mg/L、28.45 mg/L和33.96 mg/L,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法,探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萘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致死效应最强,各时间高浓度组的死亡率均超过70%;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的致死率最小,低浓度组96 h的死亡率低于30%。萘、菲和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的24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8.379 mg/L、35.141 mg/L和28.212 mg/L;48 h LC_(50)分别为16.596 mg/L、32.337 mg/L和23.076 mg/L;72 h LC_(50)分别为14.510 mg/L、29.077 mg/L和20.143 mg/L;96 h LC_(50)分别为13.315 mg/L、25.313 mg/L和17.688 mg/L。按照国家的毒性分类标准,萘、菲以及三苯基锡对克氏原螯虾属低毒物,其安全浓度(SC)分别为4.059 mg/L、8.215 mg/L和4.632 mg/L。萘对克氏原螯虾的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先上升,后下降,在72 h到达峰值;菲对克氏原螯虾的MAC持续上升;三苯基锡则表现为持续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水环境、治理有机污染物及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有机污染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渔药对似鮈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钟全福 陈斌 +2 位作者 樊海平 林煜 卓玉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4-1062,共9页
【目的】明确常用渔药对似鮈的毒性和安全使用剂量,为似鮈养殖病害防治中渔药的选择和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水温21.3~23.5℃的室内条件下,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法测定了8种常用渔药对似鮈幼鱼的急性毒性,并应用药物毒性蓄积系... 【目的】明确常用渔药对似鮈的毒性和安全使用剂量,为似鮈养殖病害防治中渔药的选择和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水温21.3~23.5℃的室内条件下,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法测定了8种常用渔药对似鮈幼鱼的急性毒性,并应用药物毒性蓄积系数(MAC)分析了药物对似鮈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结果】8种常用渔药对似鮈幼鱼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二氧化氯>高锰酸钾>45%苯扎溴铵溶液>敌百虫>20%浓戊二醛溶液>10%聚维酮碘溶液>食盐,其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0.019、0.061、0.346、0.701、1.377、2.674、6.906、910.6 mg·L^(-1);8种常用渔药对似鮈幼鱼的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综合分析表明,10%聚维酮碘溶液、20%浓戊二醛溶液、45%苯扎溴铵溶液、敌百虫和二氧化氯在似鮈养殖过程中可安全使用;而食盐、高锰酸钾和硫酸铜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鮈 常用渔药 急性毒性 安全质量浓度(SC)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基锡和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暴露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王亚军 +4 位作者 李立杰 沈子伟 倪朝辉 谭凤霞 柴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生物,三苯基锡和聚苯乙烯微塑料(R=200 nm)为染毒物质,进行三苯基锡单独暴露以及与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暴露的毒性试验,揭示三苯基锡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规律以及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三...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生物,三苯基锡和聚苯乙烯微塑料(R=200 nm)为染毒物质,进行三苯基锡单独暴露以及与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暴露的毒性试验,揭示三苯基锡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规律以及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三苯基锡急性毒性的调节作用。在水温(20.0±1.0)℃、溶氧充足(≥6.5 mg/L)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设置6个浓度组(0.01、0.016、0.024、0.037、0.058和0.09 mg/L)和一个空白对照组,聚苯乙烯微塑料浓度为1 mg/L。结果显示,三苯基锡单独暴露对大鳞副泥鳅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86、0.037、0.026和0.019 mg/L,安全浓度(SC)为0.002 mg/L,药物蓄积程度系数(MAC)随实验时间延长呈较快下降趋势。三苯基锡与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暴露实验结果表明,中高浓度组(0.037、0.058 mg/L)100%的死亡率较三苯基锡单一毒性结果均有延迟,而高浓度组(0.09 mg/L)无显著变化,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三苯基锡的急性毒性具有延缓作用且存在浓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三苯基锡 聚苯乙烯微塑料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药物蓄积程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全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明确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为苦参碱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浸浴试验测定2.0%苦参碱和90%敌百虫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毒... 【目的】明确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杀灭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为苦参碱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浸浴试验测定2.0%苦参碱和90%敌百虫对罗非鱼三代虫的毒力,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在此基础上采用交互测定法进行苦参碱与敌百虫配比筛选,通过毒效比和共毒系数(CTC)测定苦参碱与敌百虫配伍对罗非鱼三代虫的联合毒力,并利用安全浓度(SC)和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评价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对罗非鱼苗种的安全性。【结果】2.0%苦参碱对罗非鱼三代虫有较强的杀灭能力,对应的24、48、72 h的LC50分别为1.305、0.843和0.562 mg/L;2.0%苦参碱与90%敌百虫按质量比7∶5配伍时毒效比最高(1.54),其对罗非鱼三代虫24、48、72 h的LC50分别为0.433、0.353和0.232 mg/L,对应的CTC分别为294.12、207.02和206.22。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质量比7∶5)对罗非鱼苗种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28.410、24.494、19.982和17.265 mg/L,SC为1.727 mg/L;MAC在24~72 h期间随浸浴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在48~72 h期间出现最大值(40.485%),在72~96 h期间下降较明显,但均大于0,即苦参碱—敌百虫复合制剂(质量比7∶5)属于低毒级药物制剂。【结论】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对鱼类三代虫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及较低的鱼类毒性,尤其与敌百虫配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既提高药效,又降低驱虫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成本,且能克服单剂药物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可在水产养殖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三代虫 罗非鱼 杀虫效果 共毒系数(CTC) 药物毒性蓄积程度系数(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