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彭小园 易东阳 +3 位作者 冯彬彬 张建海 曾保富 陈开君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该文从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3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医药 药物性肝损伤 药毒 药邪 药蛊 胁痛 黄疸 积聚 虚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葶苈降血脂胶囊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例分析
2
作者 胡亚萍 张爱武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葶苈降血脂胶囊中成分致肝损伤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葶苈降血脂胶囊致肝损伤病例,讨论肝损伤与药物成分间的相关性,并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网建库至2024年6月20日的相关报道检索分析。结果入院... 目的探讨葶苈降血脂胶囊中成分致肝损伤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葶苈降血脂胶囊致肝损伤病例,讨论肝损伤与药物成分间的相关性,并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网建库至2024年6月20日的相关报道检索分析。结果入院前,葶苈降血脂胶囊为患者单独用药,入院后根据综合评定,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与葶苈降血脂胶囊可能有关,但文献并未检测到葶苈降血脂胶囊致肝损伤的报道,其组方中的大黄、黄芩、木香均可引起肝损伤。结论含大黄、黄芩、木香类成分可能致肝损伤,医生和药师应关注相关药物,警惕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降血脂 胶囊 药物性肝损伤 大黄 黄芩 木香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陈庆利 缪志伟 +1 位作者 韩怡 蒋志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94-97,171,共5页
目的 观察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合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评价护肝降酶汤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80例,... 目的 观察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合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评价护肝降酶汤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基础上加服水煎护肝降酶方汤剂,每天1剂,每天2次;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对症处理,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14 d/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护肝降酶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肝功能指标,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可为药物性肝损伤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降酶汤 药物性肝损伤 肝功能指标 临床症状积分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转运体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欣 史磊磊 +2 位作者 张雨涵 谢允东 刘继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也是体内多种药物的解毒器官。当长期或过量使用药物时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可转运多种药物,在DILI中发挥重要作用。MRPs功能的抑制、缺...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也是体内多种药物的解毒器官。当长期或过量使用药物时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可转运多种药物,在DILI中发挥重要作用。MRPs功能的抑制、缺失是药物肝毒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对MRPs的结构、表达部位及功能进行归纳,并对MRPs与DILI的关系及其改善DILI的机制进行总结,期望更好地了解MRPs转运体与DILI的关系,为后续防治DIL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药物性肝损伤 核因子相关受体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思敏 马康 贾斌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构建ADLI发生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的300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 目的探讨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L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构建ADLI发生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的300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肝损伤分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组(n=41)和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组(n=259);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LI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41例患者发生ADLI(13.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治(OR=3.141,95%CI:1.362~7.793,P=0.009)、低蛋白血症(OR=3.454,95%CI:1.345~8.856,P=0.012)、病毒性肝炎(OR=6.681,95%CI:2.520~17.955,P<0.001)、谷丙转氨酶(ALT)水平(OR=1.058,95%CI:1.014~1.105,P=0.009)是ADLI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53),预测效能最佳。采用Bootstrap重采样(β=1000)进行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指数为0.837(95%CI:0.779~0.895),说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通过绘制Calibration曲线,观察到模拟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度高,该列线图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复治、低蛋白血症、病毒性肝炎、ALT水平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ADLI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ADLI的早期发现及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6
作者 用于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的人肝器官芯片技术规范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顾忠泽 张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4,共12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的评价手段主要局限于体外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及动物模型,无法真实模拟人体复杂的生理环境,对药物代谢及毒性的预测也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发展能够准确再现人体正常肝组织功能及其对药...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的评价手段主要局限于体外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及动物模型,无法真实模拟人体复杂的生理环境,对药物代谢及毒性的预测也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发展能够准确再现人体正常肝组织功能及其对药物毒性反应的体外肝脏替代模型。人肝器官芯片技术应运而生,不仅具有比二维细胞模型更完善的生理微结构和功能,还能消除动物与人的种属差异,成为有效模拟人体肝脏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平台。目前,人肝器官芯片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拟人化模型,在DILI检测领域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标准操作流程或指南体系,然而,其展现的巨大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关注。本共识聚焦于DILI的评价,依托人肝器官芯片平台,综合国内外相关模型构建方案、毒性检测指标和药物清单,以及实际研究报道和数据,形成这一专家共识,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人肝器官芯片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加速其在DILI检测中的应用,为药物研发与安全评估提供更为可靠且高效的体外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器官芯片 药物性肝损伤:技术规范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贺毅 李榜龙 李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诱发药物性...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51例)和无肝损伤组(26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肝损伤组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的患者占比分别为49.02%、41.18%、7.84%、68.63%、39.22%、78.43%,均高于无肝损伤组的34.46%、27.34%、0.00%、49.81%、20.60%、26.59%;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无肝损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高于无肝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82、2.125、2.683、3.364、1.758、1.885、2.408、2.901,P<0.05)。结论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或干预,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初治 药物性肝损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体可视化检测肾脏5-羟色胺的动态变化及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早期无创诊断
8
作者 汪雁飞 何丽 +1 位作者 邓凯 程翀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目的】磁共振成像(MRI)在体检测肾脏5-羟色胺受体的动态变化,为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提供无创影像方法。【方法】以5-羟色胺基团为基础,构建具有5-羟色胺受体靶向性的磁共振对比剂(HT-Gd),通过检测小鼠肾脏部位T1加权磁共振成像(T... 【目的】磁共振成像(MRI)在体检测肾脏5-羟色胺受体的动态变化,为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提供无创影像方法。【方法】以5-羟色胺基团为基础,构建具有5-羟色胺受体靶向性的磁共振对比剂(HT-Gd),通过检测小鼠肾脏部位T1加权磁共振成像(T1WI)信号,探索药物性肾损伤早期MRI检测方法。【结果】体外细胞内吞试验发现,经顺铂预处理12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HT-Gd的摄取是36.8 pg/cell,而未经顺铂处理细胞对HT-Gd摄取量仅为14.7 pg/cell。在体内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发现,HT-Gd可以增强顺铂给药24 h小鼠的肾脏T1WI信噪比至40.5%,约为未经顺铂处理组小鼠的2倍(SNR=20.2%)。【结论】HT-Gd可视化检测肾脏部位的5-羟色胺受体,实现了对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为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早期诊疗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受体 药物性急性肾损伤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学印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临证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尹卫婷 蒋明芹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0期38-41,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损伤肝脏所致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包括停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和联合使用抗炎保肝药物。然而,抗炎保肝药物也有增加肝脏负担的风险。近年来中医治疗DILI的临...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损伤肝脏所致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包括停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和联合使用抗炎保肝药物。然而,抗炎保肝药物也有增加肝脏负担的风险。近年来中医治疗DILI的临床效果逐渐被证实,展现了其巨大的潜能和优势。赵学印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在临床上四诊合参,重视问诊,以疏肝健脾为大法,创立“温肝阳、补肝气”的治疗理论,结合外治法,疗效较好。该文分享赵学印教授治疗DILI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胁痛 黄疸 疏肝健脾 赵学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体内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源 石伟 +2 位作者 肖小河 柏兆方 王伽伯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总结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DILI)的评价研究进展,以期为IDILI评价和临床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动物模型、数理模型、细胞模型等多方面论述IDILI模型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ID... 目的总结特异质型药物性肝损伤(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DILI)的评价研究进展,以期为IDILI评价和临床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动物模型、数理模型、细胞模型等多方面论述IDILI模型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IDILI机制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形成了线粒体损伤、免疫炎症、免疫稳态失衡、基因多态性等多种机制假说,并且针对部分假说建立了病证模型用于多种药物IDILI的评价研究。本课题组基于新发现“有毒”中药特异质肝损伤特点,提出了中药“病证毒理学”评价模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证实了何首乌等中药的特异质肝损伤问题,并提出了中药特异质肝损伤免疫应激“三因致毒”机制假说,较好地阐释了中药IDILI发病特点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质型 药物性肝损伤 机制假说 中药 病证毒理学 病证模型 线粒体损伤模型 免疫炎症模型 三因致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CT图像分割技术量化奥沙利铂所致肝窦损伤
11
作者 郭婷婷 付雪林 +4 位作者 李五根 占婷 邓军 姚彬 吴乔博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图像分割技术量化奥沙利铂所致肝窦损伤的价值,分析其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7月接受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增强CT门静脉期肝实质出现不均匀低灌注的患者24例...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CT图像分割技术量化奥沙利铂所致肝窦损伤的价值,分析其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7月接受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增强CT门静脉期肝实质出现不均匀低灌注的患者24例,收集包含化疗前、化疗早期(第1~3周期)和化疗后期(≥4周期)上腹部CT增强患者的影像资料。由2名医师分别运用3D Slicer软件在CT图像上分割测量各期肝脏体积、脾脏体积及化疗后门静脉期肝脏低灌注体积(HHV),计算HHV比值(HHVR)、肝脏体积肿大率和脾脏体积肿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名医师测量的HHV、肝脏体积、脾脏体积的ICC分别为0.997(P=0.000)、0.905(P=0.000)、0.998(P=0.000)。可运用红褐色代表正常肝实质,蓝色渲染HHV区域,实现HHV可视化展示。化疗后期HHVR较化疗早期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5±30.56)%比(57.15±30.53)%,t=3.226,P=0.004]。化疗早期及后期,患者肝脏体积及脾脏体积较化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化疗后期脾脏体积肿大率值较化疗早期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75(7.40,70.66)%比17.86(4.44,63.59)%,Z=2.229,P=0.026]。肝脏体积肿大率、脾脏体积肿大率与HHVR呈正相关(r=0.377,P=0.008;r=0.296,P=0.041)。结论应用三维CT图像分割技术测量奥沙利铂所得的HHV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可实现HHV的可视化展示。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奥沙利铂所致肝窦损伤范围呈增大趋势,并与肝脏肿大、脾脏肿大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及药物性肝损伤 奥沙利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及诊疗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彦 梅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1028-1032,共5页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药物相关性 诊疗 代谢产物 药物损伤 诊断标准 氧耗量 靶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苯唑西林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曹小雨 葛洁 +1 位作者 王婧雯 王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为防治苯唑西林导致的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1例6个月女童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导致DILI的案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笔者检索到国内外苯唑西林致儿童DILI相关报道共9例,结合本... 目的:为防治苯唑西林导致的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1例6个月女童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导致DILI的案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笔者检索到国内外苯唑西林致儿童DILI相关报道共9例,结合本例患儿分析发现,10例患儿在使用苯唑西林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停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患儿肝功能损伤可能与苯唑西林导致直接肝损伤有关。结论:儿童静脉滴注苯唑西林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指南推荐剂量并关注肝功能变化情况,发生DILI时需及时停药、评估,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西林 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致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误诊探析
14
作者 林赫妍 熊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阿奇霉素致DILI误诊患者11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6~58岁。2例以发热、咳嗽、胸闷,初步诊断为肺炎收...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阿奇霉素致DILI误诊患者11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6~58岁。2例以发热、咳嗽、胸闷,初步诊断为肺炎收入院。1例以发热、关节酸痛,初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收入院。3例以皮肤瘙痒、皮疹,初步诊断为过敏性皮疹收入院。5例以食欲减退、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初步诊断为胃炎收入院。对应治疗后首诊症状未见好转,6例出现不同程度黄疸、肝区不适。11例行肝功能检查异常。肝脏超声显示:1例未见明显异常;8例肝脏轮廓正常,肝实质回声减低,呈细颗粒状,密度较稀疏;2例肝脏略增大,肝实质光点增亮、增粗,高回声,分布不均。追溯病史患者均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及阿奇霉素服用史。遂确诊为阿奇霉素致DILI。误诊时间1~2 d。11例予以保肝、解毒、降酶对症治疗,首诊症状显著缓解,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复查肝脏超声肝脏受损程度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DILI临床表现各异,且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可以是多种肝外表现,易引起误诊。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可恢复。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DILI的诊断能力,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查房、药学会诊等,加强用药指导,减少DIL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阿奇霉素 误诊 肺炎 类风湿关节炎 过敏性皮疹 胃炎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细胞角蛋白18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水平
15
作者 陆霓虹 刘洪璐 +5 位作者 陈杨君 杨永锐 孙娅萍 杨艳 杜映荣 李红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模型小鼠组织及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8(CK18)与基质细胞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探讨CK18与MMP-7在肝损伤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周龄SPF级雄性KM小鼠20只,体重18~24 g,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4组,每组...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模型小鼠组织及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8(CK18)与基质细胞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探讨CK18与MMP-7在肝损伤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周龄SPF级雄性KM小鼠20只,体重18~24 g,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4组,每组5只。选择3组进行卡介苗(BCG)滴鼻使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两组分别灌胃异烟肼(INH)45 mg/(kg·d)、利福平(RIF)90 mg/(kg·d),持续3周,记为INH 3周组及RIF3周组,剩余一组为BCG感染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PCR检测小鼠肺组织BCG含量,病理观察小鼠肝损伤证实动物模型建立成功。比较各组肝脏指数、病变范围;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CK18、MMP-7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组织CK18、MMP-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CG感染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ALT、AST、ALP、GGT、TBil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和RIF 3周组小鼠ALT、AST、GGT、TBil表达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BCG感染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CK18、MMP-7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RIF 3周组小鼠肝脏组织CK18、MMP-7蛋白表达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BCG感染对照组小鼠血清CK18、MMP-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RIF 3周组小鼠血清CK18、MMP-7表达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BCG感染对照组小鼠肝脏指数、病变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 3周组、RIF 3周组小鼠肝脏指数、病变范围高于BCG感染对照组(P<0.05)。结论 CK18与MMP-7可能影响ATB-DILI,明确CK18与MMP-7表达水平,提前干预,可以降低ATB-DIL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细胞角蛋白18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纪庭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目的:使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 目的:使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入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药物性肝损伤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肝外表现的药物性肝损伤致肝纤维化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17
作者 王芝利 黄涵宇 +2 位作者 姚智杰 梁昊 白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5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致肝纤维化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DILI致肝纤维化误诊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发热伴咳嗽1例,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2例;皮肤瘙痒、荨麻疹3例;肌肉酸痛...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致肝纤维化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DILI致肝纤维化误诊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发热伴咳嗽1例,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2例;皮肤瘙痒、荨麻疹3例;肌肉酸痛、关节疼痛2例;食欲减退、乏力、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7例。4例轻度巩膜黄染;1例触及左侧颌下增大淋巴结,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轻度压痛;1例听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明显湿啰音;7例上腹部轻中度压痛;1例晨起关节疼痛伴僵硬;1例腰部和髋关节活动受限。初步诊断肺部感染、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1例,尿路感染2例,过敏性皮疹3例,胃肠炎7例。15例完善相关检查提示肝纤维化,明确用药史后确诊为DILI致肝纤维化。误诊时间为2~7 d。确诊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积极给予对症及生物红外治疗仪治疗,患者症状缓解。随访6个月,肝纤维化程度改善。结论DILI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且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DILI的临床辨识能力,以减少或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误诊 肺部感染 关节炎 类风湿 脊柱炎 强直性 胃肠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
18
作者 刘永萍 吴晓瑛 +6 位作者 余楷 孟樱 郑燕 黄伟 赵宇舸 张仙土 刘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所致反复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住院并确诊两次及以上的反复DILI患者93例,比较两次DILI的基线特征、肝损药物种类及相关基础疾病、检验结果、肝穿结果、激素治疗... 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所致反复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住院并确诊两次及以上的反复DILI患者93例,比较两次DILI的基线特征、肝损药物种类及相关基础疾病、检验结果、肝穿结果、激素治疗及临床结局等。结果93例反复DILI患者中以女性居多(71%),两次发病平均间隔时间25.5个月,均以1级肝损伤及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再次DILI潜伏期时间(26.7个月)明显短于首次DILI(38.4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次DILI中肝损药物均以单用我国传统中草药(TCM)为主(51.61%VS.36.56%),合并用药中以TCM联合解热镇痛药物及膳食补充剂为主(5.38%VS.3.23%)。TCM中以骨科用途居多,其次为保健用途。首次DILI时TBIL、DBIL、ALP、GGT、TBA、TG、AFP均高于再次D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DILI过程中52.63%患者肝穿病理提示纤维化评分<2分,其中2例两次肝穿病理均诊断单纯性DILI患者,第二次纤维化较第一次轻;肝穿病理中存在DILI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或已经进展至AIH共8例,其炎症程度及纤维化评分均≥2。20例患者在反复DILI发生过程中使用小剂量短程激素治疗。对比前后两次DILI的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彩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DILI患者以轻度肝炎为主,大多数转归良好;但需警惕部分患者慢性持续暴露于肝损药物,尤其是成分相对复杂的中草药,可能诱导自身免疫样DILI发生,或进展至自身免疫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药物性肝损伤 传统中草药 临床特征 肝组织病理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
19
作者 陆霓虹 杜映荣 +2 位作者 刘洪璐 陈杨君 杨永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 探讨7种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6周龄,体重18~24 g,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每组20只。一组设为对照组,五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分别灌胃异烟肼(INH)... 目的 探讨7种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只雄性昆明小鼠,SPF级,6周龄,体重18~24 g,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每组20只。一组设为对照组,五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分别灌胃异烟肼(INH)45 mg/(kg·d)(INH组)、利福平(RIF)90 mg/(kg·d)(RIF组)、乙胺丁醇(EB)135 mg/(kg·d)(EB组)、吡嗪酰胺(PZA)180 mg/(kg·d)(PZA组)、四联抗结核药(INH+RIF+EB+PZA)剂量同上(四联药组),建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药物灌胃后12 h及1、2、3周小鼠模型血清中MMP-1、2、3、7、9、13、1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脏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不同MMP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 给药12 h,与对照组比较,RIF组MMP-7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P-1、2、3、9、13、14,肝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胃1周,与对照组比较,INH组、RIF组和四联药组小鼠MMP-2和MMP-7表达上调,肝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MP-1、3、9、13、14,肝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灌胃药物2、3周后,与对照组比较,RIF组、INH组、四联药组小鼠血清MMP-2、7、9表达上调,肝脏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其他MMPs表达水平和肝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H组MMP-2、7、9与肝脏指数无相关性(P>0.05),四联药组MMP-2、7、9与肝脏指数无相关性(P>0.05)。RIF组MMP-7与肝脏指数呈正相关(r=0.981,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小鼠血清MMP-2、MMP-7和MMP-9明显升高,提示MMP-2、MMP-7和MMP-9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密切相关,其中MMP-7可用于预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NF-κB信号通路在雷公藤甲素诱发间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唐千茴 朱英 +2 位作者 张昊然 张陆勇 江振洲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28-138,146,共12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雷公藤甲素(TP)增强肝脏对脂多糖(LPS)敏感性所致的间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P序贯LPS给药组(TP+LPS)、LPS序贯TP给药组(LPS+TP),在TP... 目的探究肝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雷公藤甲素(TP)增强肝脏对脂多糖(LPS)敏感性所致的间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P序贯LPS给药组(TP+LPS)、LPS序贯TP给药组(LPS+TP),在TP与LPS共同作用6 h时,通过血液生化检测、肝重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HE)考察肝脏损伤情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炎症因子、抗凋亡相关基因水平变化,Western Blot(WB)、免疫组织化学(IHC)考察肝脏凋亡/抗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酶活力变化;在LPS作用2 h(即TP+LPS共同作用2 h,LPS+TP共同作用1 h)时,WB检测NF-κB抑制性蛋白α(IκBα)、p65蛋白的表达,IHC检测p65入核情况,PCR检测抗凋亡相关基因水平变化。通过CCK8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分别确定T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于AML12细胞的合适浓度,测定TP与TNF-α联合给药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含量的变化,细胞内凋亡蛋白酶活力的变化,WB检测凋亡/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以及TP作用后由TNF-α诱导的IκBα蛋白降解的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IF)观察p65的入核情况;通过给予AML12细胞佛波酯(PMA)预先刺激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考察凋亡蛋白酶活力变化,WB检测凋亡/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并检测PMA预先给药对LDH释放量的影响。结果与Con组相比,(TP+LPS)组小鼠转氨酶水平显著增加,肝重系数显著上升,肝脏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上调,而(LPS+TP)组较Con组没有明显变化;(TP+LPS)组肝脏中Caspase-8酶活性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抗凋亡蛋白FLIP的表达显著降低,Cleaved Capsase-3 IHC阳性区域显著增加,而(LPS+TP)组上述指标较Con组均无显著变化;预先给予TP能显著抑制由LPS诱发的IκBα降解与p65入核,并下调抗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体外AML12细胞体系中,无毒浓度的TP与TNF-α联给后,LDH释放量显著增加,抗凋亡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NF-α诱导的IκBα降解与p65入核被TP显著抑制;给予PMA预先激活NF-κB信号通路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抗凋亡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8酶活性与LDH释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NF-κB信号通路在TP与LPS不同顺序序贯给药所致小鼠肝损伤差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TP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肝细胞无法正常抵抗外源性病原体/凋亡信号刺激,引发肝细胞发生大量凋亡,最终诱导间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间接性药物性肝损伤 脂多糖 凋亡 抗凋亡 肝细胞核转录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