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环境中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分布、累积及营养级传递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 陆光华 王莹 《高原农业》 2020年第6期608-616,共9页
PPCPs作为一类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已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检出,甚至在生物体内也频频检出。本文总结了国内外PPCPs在水体中的赋存规律和特点,发现国内的珠江,长江和雅江水体中的PPCPs在2018年的检测浓度均高于2016年,值得引起注意。另外,对PP... PPCPs作为一类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已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检出,甚至在生物体内也频频检出。本文总结了国内外PPCPs在水体中的赋存规律和特点,发现国内的珠江,长江和雅江水体中的PPCPs在2018年的检测浓度均高于2016年,值得引起注意。另外,对PPCPs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累积规律进行了归纳,并从累积浓度、生物累积因子来阐述PPCPs在生物体内累积潜力和潜在毒性。最后总结了部分PPCPs在水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的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其中有放大也有稀释效应,这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食物链的复杂程度和水环境的理化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 水环境 生物累积 生物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对斜生栅藻生长及光系统Ⅱ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术超 刘滨扬 +2 位作者 陈本亮 张杰龙 刘蔚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6,134,共7页
研究了乳糖酸红霉素(ETM)、双氯芬酸钠(DCF)及壬基酚十氧乙烯醚(NPEO10)等3种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及光系统II(PS II)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PPCPs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及其PSII均有... 研究了乳糖酸红霉素(ETM)、双氯芬酸钠(DCF)及壬基酚十氧乙烯醚(NPEO10)等3种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及光系统II(PS II)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PPCPs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及其PSII均有抑制作用并以ETM的毒性最大,但NPEO10在低质量浓度时(0~0.05mg/L)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及PSII具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叶绿素荧光快速反应曲线的分析显示,ETM同时抑制斜生栅藻PSII反应中心的供体侧和受体侧,使PSII反应中心失活并降低光化学反应效率等,而DCF和NPEO10主要抑制电子传递链Q A-后的电子传递过程。研究显示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对于反映PPCPs对藻类的毒性特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一定的特异性,可作为PPCPs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潜在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 斜生栅藻 IC50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空化(HC)联合高级氧化技术去除典型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亚红 芦婉蒙 +2 位作者 刘恩露 林秀锋 李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44-1253,共10页
普通药物中大部分是具有一对对映异构体手性结构的手性药物(CDs),且CDs作为一种新型微污染物在水体中被频繁发现.该药物因其种类和组成的不同,内部的对映异构体可能会表现出特异性,如体现在毒性、与蛋白质结合吸收以及在河流中自然衰减... 普通药物中大部分是具有一对对映异构体手性结构的手性药物(CDs),且CDs作为一种新型微污染物在水体中被频繁发现.该药物因其种类和组成的不同,内部的对映异构体可能会表现出特异性,如体现在毒性、与蛋白质结合吸收以及在河流中自然衰减率等方面.而高级氧化法(AOPs),如空化(水力空化和声空化)、Fenton法和光催化法等技术手段,在去除CDs方面已表现出较大潜力.本研究基于对映体结构,全面梳理了CDs的性质、来源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拟探究水环境中典型CDs的手性反转和药理学立体选择性特征,并归纳了水力空化方法联合AOP技术对萘普生、布洛芬等典型CDs去除效果特点,重点讨论了该方法作用机理与其利弊,探究最优适用条件,最终归纳出目前CDs分离分析技术的瓶颈及未来环境中CDs去除技术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药物 对映异构体 水力空化 高级氧化 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宁 周启星 +1 位作者 李婷 罗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71,共7页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氧化型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usis Grube)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不同暴露浓度(0、40、80、160、320mg·L-1)和暴露时间(0、4、6、8、10d)下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氧化型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usis Grube)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不同暴露浓度(0、40、80、160、320mg·L-1)和暴露时间(0、4、6、8、10d)下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露3d后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49.6mg·L-1;2)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受到氧化型染发剂暴露浓度的显著影响:暴露3d后,随暴露浓度的升高(0~320mg·L-1),AChE和SOD活性均呈先被诱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3)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也受到暴露时间的显著影响:40mg·L-1浓度下,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0d),SOD活性呈先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AChE活性变化没有显著规律;4)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AChE,SOD的活性变化更能反映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污染物(PPCPs) 氧化型染发剂 乙酰胆碱酯酶(AChE) 超氧化物 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