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表达探讨鸦胆子苦醇对裸鼠的肝毒性研究
1
作者 邹红 祁硕 +5 位作者 李丹丹 邓芳萍 陈双双 符舒欣 唐政 唐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9-1057,共9页
目的:基于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表达探讨具有广谱抗癌效应的鸦胆子苦醇对裸鼠的肝毒性研究。方法:取56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鸦胆子苦醇低剂量组(2 mg/kg)、鸦胆子苦醇高剂量组(4 mg/kg)、顺铂组(2 mg/kg),每组14只,各组使用相应药物... 目的:基于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表达探讨具有广谱抗癌效应的鸦胆子苦醇对裸鼠的肝毒性研究。方法:取56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鸦胆子苦醇低剂量组(2 mg/kg)、鸦胆子苦醇高剂量组(4 mg/kg)、顺铂组(2 mg/kg),每组14只,各组使用相应药物进行腹腔注射,空白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每3 d注射1次,持续6周。计算各组裸鼠死亡率情况,观察裸鼠常规生长状态,记录给药前后裸鼠体质量变化情况,取材后称量记录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系数(肝脏重量/体质量×100%),观察记录肝脏颜色、形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裸鼠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和白蛋白(AL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裸鼠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CYP450中的多个亚型酶CYP2E1、CYP3A11、CYP2C19、CYP1A2、CYP2D6和CYP2C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低剂量组裸鼠死亡率为0,生长状态良好,饮食、行动、精神状态正常,体质量变化情况、肝脏系数比一致,肝脏颜色红润,镜下可见肝小叶形态完整,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规则,无炎症细胞浸润,ALT、AST、LDH、AKP、ALB含量无统计学差异,CYP2E1、CYP3A11、CYP2C19、CYP1A2、CYP2D6和CYP2C9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鸦胆子苦醇高剂量组裸鼠死亡率为14.3%,生长状态略微欠佳,饮食、行动、精神状态减低,体质量增长缓慢,肝脏系数比增大,肝脏颜色为红褐色,部分肝小叶界限不清,少量肝细胞排列松散,ALT、AST、LDH、AKP、ALB含量显著增高,CYP2E1、CYP3A11、CYP1A2、CYP2D6和CYP2C9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CYP2E1、CYP3A11、CYP1A2和CYP2D6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为P<0.05或P<0.01),但CYP2C19的mRNA及蛋白表达、CYP2C9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顺铂组裸鼠死亡率为35.7%,生长状态较差,饮食、行动、精神状态低下,体质量增长较少,肝脏系数比显著增高,肝脏颜色为暗红色,肝窦和中央静脉充血,肝细胞排列紊乱、胞核固缩,排列松散,ALT、AST、LDH、AKP、ALB含量显著增高,CYP2E1、CYP3A11、CYP2C19、CYP1A2、CYP2D6和CYP2C9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为P<0.05或P<0.01)。结论:鸦胆子苦醇的剂量与对裸鼠的肝毒性具有相关性,高剂量的鸦胆子苦醇对裸鼠具有肝毒性,可能与降低血清中ALT、AST、LDH、AKP、ALB水平,抑制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CYP450中的多个亚型酶的表达进而降低毒性物质的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苦醇 肝毒性 药物代谢酶 裸鼠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酮治疗后死亡的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分析1例
2
作者 余思 夏静雪 +4 位作者 李长彬 张刚彬 张依平 池雨欣 杨卫红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26岁,某日凌晨3点在公寓被发现死亡(死亡时间不详)。据调查,该男为海洛因依赖者,在过去5年间断续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死亡前刚结束半个月的强制戒毒。据家属所述,死亡前日下午该男在美沙酮门诊服用了80 mL(1 mg/mL...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26岁,某日凌晨3点在公寓被发现死亡(死亡时间不详)。据调查,该男为海洛因依赖者,在过去5年间断续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死亡前刚结束半个月的强制戒毒。据家属所述,死亡前日下午该男在美沙酮门诊服用了80 mL(1 mg/mL)美沙酮,分两次给药,具体服药时间、剂量不详。既往使用美沙酮剂量情况不详,此次服药前后至死亡前未调查到生前饮酒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中毒 美沙酮 药物代谢酶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修饰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世宇 刘帅兵 +1 位作者 王月琴 田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1225,共5页
m^(6)A修饰是RNA甲基化修饰中最丰富的一种修饰,受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动态调控,被m^(6)A识别蛋白识别并结合后可影响mRNA的剪切、稳定性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最近的研究发现,m^(6)A修饰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调控药... m^(6)A修饰是RNA甲基化修饰中最丰富的一种修饰,受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动态调控,被m^(6)A识别蛋白识别并结合后可影响mRNA的剪切、稳定性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最近的研究发现,m^(6)A修饰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调控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表达,进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代谢速率或影响细胞中的药物浓度,最终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发生变化。该文综述了m^(6)A修饰调控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的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甲基化 m^(6)A修饰 药物代谢酶 药物转运体 调控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与药物代谢酶等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瑜 高瑞 +3 位作者 陈昱 陈琳 夏春华 邓国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有关ATDH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有关ATDH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深入探讨肝损害发生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抗结核药在体内经各种代谢酶及转运体作用形成毒性较低的产物,而这些酶的基因多态性很可能是影响ATDH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相关酶的基因多态性与ATDH致病原因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 抗结核药 药物代谢酶 转运体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Ⅱ相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英 岳文涛 +2 位作者 杨学惠 张春彦 王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858-86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2E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2D6(cytochrome P450 2D6,CYP2D6)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lutat... 背景与目的目前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2E1(cytochrome P450 2E1,CYP2E1)、2D6(cytochrome P450 2D6,CYP2D6)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以及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PCR-RFLP技术对肺癌患者4种药物代谢酶基因分型,并对他们进行5年跟踪随访。结果携带B型CYP1A1和缺陷性GSTM1肺癌患者比其它基因型患者化疗疗效好(P<0.001)。携带A型CYP1A1肺癌患者接受非铂类化疗药物治疗比B型和C型患者疗效好(P=0.041);携带缺陷性GSTM1肺癌患者接受铂类化疗药物治疗疗效比功能型患者疗效好(P=0.011)。4种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A型CYP1A1肺癌患者接受非铂类化疗药物治疗比B型和C型患者疗效好;缺陷性GSTM1肺癌患者接受铂类化疗药物治疗比功能型患者疗效好。4种酶基因多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影响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代谢酶 化疗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大鼠肝脏抗氧化物酶和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申兆菊 肖希龙 周宗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用亚硝基铁氰化钠(SNP)作为NO生成前体,以0,1,2,4和8mg·kg-1ip给予大鼠,每日一次,连续5d,来研究外源性NO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苯胺羟化酶(A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药物代... 用亚硝基铁氰化钠(SNP)作为NO生成前体,以0,1,2,4和8mg·kg-1ip给予大鼠,每日一次,连续5d,来研究外源性NO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苯胺羟化酶(A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药物代谢酶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体内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外源性NO能明显降低大鼠肝脏SOD,Cat,AH的活性和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P<0.05),并且高剂量组还能明显促进脂质过氧化发生(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硝普钠 肝脏 药物代谢酶 抗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十八反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宇光 马增春 +6 位作者 梁乾德 刘明 陆倍倍 谭洪玲 肖成荣 高月 张伯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临床医家用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中医临床安全用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十八反&...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临床医家用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中医临床安全用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十八反"则是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十八反"中药反与不反的客观界定及其科学本质的阐明,对完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作为人体重要的Ⅰ相药物代谢酶系统,对药物代谢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中药以合并用药为主且其中许多成分或许为P450酶的底物、诱导剂或抑制剂,因此有可能存在基于P450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本课题组将现代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P450酶引入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十八反中各组药物与药物代谢酶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揭示一类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中药配伍产生相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药物代谢酶 P450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酶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欢欢 吕雅瑶 +2 位作者 彭博 钱小红 张养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3-557,共5页
肝微粒体中的药物代谢酶是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不管是合成药物,还是组成复杂的中药,主要经过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代谢转化成易于排泄的化合物。由于药物代谢酶的表达水平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药物代谢酶的准确定量对药物的药... 肝微粒体中的药物代谢酶是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不管是合成药物,还是组成复杂的中药,主要经过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代谢转化成易于排泄的化合物。由于药物代谢酶的表达水平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药物代谢酶的准确定量对药物的药理、药物相互作用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药物代谢酶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酶 定量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的个体发育及表观遗传调控 被引量:4
9
作者 何航 阚全程 张莉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药物代谢酶(drug metabolizing enzyme,DME)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根据个体发育特点分为3类:第一类酶在妊娠前3个月胎儿表达水平高,至妊娠末仍然保持高水平或略微下降,出生后1~2年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第二类酶在妊娠期...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药物代谢酶(drug metabolizing enzyme,DME)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根据个体发育特点分为3类:第一类酶在妊娠前3个月胎儿表达水平高,至妊娠末仍然保持高水平或略微下降,出生后1~2年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第二类酶在妊娠期表达水平稳定,出生后仅发生微小变化。第三类酶在胎儿体内不表达或表达水平较低,出生后1~2年则明显升高。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组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s调控。在肝脏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机制对DME发育表达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综述全面回顾DME发育表达模式,揭示药物代谢与处置的潜在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明显提高儿童患者药物处置的预测能力,促进儿童患者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发育 药物代谢酶 表观遗传学 发育开关 组蛋白甲基化 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在肿瘤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颖 周芳 +1 位作者 吴晓兰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418-1427,共10页
肿瘤化学治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现象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耐药的产生机制复杂多样,其中药物代谢酶在肿瘤耐药的发生发展中也极为重要。目前研究显示,有多种药物代谢酶... 肿瘤化学治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现象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耐药的产生机制复杂多样,其中药物代谢酶在肿瘤耐药的发生发展中也极为重要。目前研究显示,有多种药物代谢酶如Ⅰ相代谢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环氧合酶等,Ⅱ相代谢中的谷胱甘肽转移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依赖型醌还原酶等以及一类被称作Ⅲ相反应酶类的药物外排泵,如P-糖蛋白等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的药物代谢酶与肿瘤耐药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酶 肿瘤耐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与药物代谢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峰 甄永苏 邵荣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药物代谢酶(DME)在药物代谢解毒和药物代谢活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组织器官的药物效应和毒性的易感性产生重要影响。DME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表达和活性存在差异。与常用化疗药物有关的药物代谢酶主要有细胞色素P450(CYP)、谷胱甘肽S... 药物代谢酶(DME)在药物代谢解毒和药物代谢活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组织器官的药物效应和毒性的易感性产生重要影响。DME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表达和活性存在差异。与常用化疗药物有关的药物代谢酶主要有细胞色素P450(CY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这些酶均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诱导,具有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组织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与免疫系统──机体的“清洁”系统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宏 刘耕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7-178,共2页
药物代谢酶与免疫系统──机体的"清洁"系统陆宏,刘耕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二室,北京100050)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许多内、外源物质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或排出体外,或作为基本原料供合成新的组织成分,这其... 药物代谢酶与免疫系统──机体的"清洁"系统陆宏,刘耕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二室,北京100050)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许多内、外源物质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或排出体外,或作为基本原料供合成新的组织成分,这其中药物代谢酶(以下简称药酶)与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酶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莪术水提物对大鼠肝脏胞浆液抗氧化酶和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秀芬 石卫州 +1 位作者 程允相 樊星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对大鼠肝脏胞浆液和微粒体内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用差速离心法制备肝脏胞浆液及微粒体,测定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P3A、CYP2E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葡萄糖醛酸-... 目的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对大鼠肝脏胞浆液和微粒体内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用差速离心法制备肝脏胞浆液及微粒体,测定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P3A、CYP2E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的活性。结果在肝胞浆液,与空白组比较,广西莪术各剂量组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水平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显著增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1);高剂量明显增高GSH-PX活性(P<0.05)。广西莪术各剂量组对CYP2E1和UGT的活性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均明显增高GST活性(P<0.05);低剂量显著降低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活性(P<0.05),各剂量组明显降低CYP3A活性(P<0.05);苯巴比妥钠组明显增高CYP3A、GST和UGT的活性(P<0.05)。结论广西莪术可能会影响体内药物代谢,合并用药时,应考虑潜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抗氧化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及性激素对大鼠肝脏药物代谢酶活力和抗氧化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林 周金黄 邢善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4-256,共3页
胸腺是机体发育成熟最早的器官,在胚胎晚期胸腺的皮质和髓质已经形成,出生后胸腺小体数目增多,性成熟时胸腺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到高峰,此后胸腺开始退化,分泌胸腺激素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由于胸腺的退化,导致T淋巴细胞的分化、... 胸腺是机体发育成熟最早的器官,在胚胎晚期胸腺的皮质和髓质已经形成,出生后胸腺小体数目增多,性成熟时胸腺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到高峰,此后胸腺开始退化,分泌胸腺激素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由于胸腺的退化,导致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障碍,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因而有人提出胸腺是控制衰老过程中免疫功能变化的生物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性激素 肝脏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闫广利 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5期25-28,45,共5页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 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是决定药物体内过程的关键因素,底物对它们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药物联合应用时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作为复杂化学成分组合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也表现出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抑制或诱导作用,并且中药在配伍应用时也产生了对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的影响。由此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也是中药在按照传统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时发挥增效解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层面上研究整合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活性的方剂配伍规律,对于指导有效组分配伍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酶 转运蛋白 方剂配伍 有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异烟肼致肝损害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芳(综述) 申阿东(审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95-400,共6页
2000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结核杆菌感染率约为44.5%,其中0~14岁儿童的结核杆菌感染率为9.0%,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约为91.8/10万[1]。20世纪50年代,异烟肼(INH)曾被认为安全、无不良反应,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异烟肼 药物代谢酶 肝损害 流行病学调查 活动性肺结核 结核杆菌 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但汉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9-569,共1页
甲状腺机能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但汉雄(湖北咸宁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咸宁437100)中国图书分类号R963;R586甲状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临床上甲状腺机能状态的改变是常见现象,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多有报道〔1... 甲状腺机能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但汉雄(湖北咸宁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咸宁437100)中国图书分类号R963;R586甲状腺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临床上甲状腺机能状态的改变是常见现象,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多有报道〔1〕。本文旨在利用实验性甲亢和甲低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状态 甲亢 甲减 肝脏 药物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度米星铵对克氏原鳌虾肝胰腺药物代谢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昕昊 杨丹 +6 位作者 季春雷 王佩蓉 张静静 彭麟 高修歌 季辉 江善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0-727,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马度米星铵对克氏原鳌虾肝胰腺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将192尾成年雄性克氏原鳌虾(体质量21 g左右)随机分为4组(每组48尾)。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组的克氏原螯虾分别采用低剂量(0.7 mg·L^-1)、中剂量(3.5 mg·...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马度米星铵对克氏原鳌虾肝胰腺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将192尾成年雄性克氏原鳌虾(体质量21 g左右)随机分为4组(每组48尾)。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组的克氏原螯虾分别采用低剂量(0.7 mg·L^-1)、中剂量(3.5 mg·L^-1)和高剂量(7.0 mg·L^-1)的马度米星铵连续药浴给药28 d。分别在给药后7、14、21和28 d每个处理处死12尾克氏原鳌虾,取其肝胰腺,制备微粒体后,测定细胞色素P450(CYP450)、细胞色素b5(CYP b5)含量,Ⅰ相药物代谢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和苯胺-4-羟化酶(AH)活性以及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N-乙酰基转移酶(NAT)的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CYP450、gst、CYP b5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28 d内,7.0 mg·L^-1处理组各时间段CYP450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CYP b5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7.0 mg·L^-1处理组的Ⅰ相药物代谢酶ERND、APND、AH活性和Ⅱ相药物代谢酶GST、UGT和N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5 mg·L^-1处理组的ERND、UGT和NAT活性显著升高(P<0.05),0.7 mg·L^-1处理组ERND活性显著升高(P<0.05);马度米星铵对肝胰腺药物代谢酶相关的gst、CYP450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CYP b5基因除7 d显著上调外(P<0.05),其余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马度米星铵可以诱导克氏原鳌虾肝胰腺药物代谢酶,其中ERND和GST对马度米星铵较敏感,可以作为早期马度米星铵污染水体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度米星铵 克氏原鳌虾 药物代谢酶 肝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娜 韩俊领 +5 位作者 秘营昌 肖志坚 冯四洲 周毓玲 王建祥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27-331,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研究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以113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NP分型系统对药物代谢酶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逻辑回归比较各基因型... 本研究目的是研究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结果的相关性,以113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NP分型系统对药物代谢酶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逻辑回归比较各基因型分布情况与患者初次诱导治疗缓解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P2D6(rs16947)多态性位点的非野生型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OR=0.32,95%CI 0.112-0.915);GSTO2(rs156697)多态性位点非野生型缓解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OR=3.023,95%CI 1.289-7.089);将两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CYP2D6为非野生型基因且GSTO2野生型基因型(V+W)患者的缓解率明显低于两基因均为野生型(W+W)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OR=0.183,95%CI 0.045-0.735)。结论:CYP2D6(rs16947)和GSTO2(rs156697)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初次诱导化疗缓解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药物代谢酶 基因多态性 初次诱导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ggyBac转座子介导HepG2细胞不同亚型药物代谢酶稳定共表达方法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士慧 钟国瑞 +5 位作者 谢水林 李浩健 邹淑香 贾英 戴仁科 黄黎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目的在piggy Bac(PB)转座子介导下,探索在HepG2细胞中实现多个药物代谢酶稳定共表达的策略,为建立体外药物代谢和肝毒性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选择3种目前针对大片段DNA使用较广的转染方法:Lipofectamine~?LTX,Gen Jet^(... 目的在piggy Bac(PB)转座子介导下,探索在HepG2细胞中实现多个药物代谢酶稳定共表达的策略,为建立体外药物代谢和肝毒性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选择3种目前针对大片段DNA使用较广的转染方法:Lipofectamine~?LTX,Gen Jet^(TM)(Ver.Ⅱ)和Neon~?Transfection System,分别转染N端标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N2)和2A串联重组细胞色素3A4(CYP3A4)和CYP2C19的PB转座子质粒(pPB-CYP3A4-2A-2C19)至HepG2细胞,48 h后比较不同方法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确立高效低毒的HepG2细胞转染方法。然后选择该法进行转染,将设计的3组PB重组转座子:单基因转座子(PB-CYP3A4)、2A串联多基因转座子(PB-CYP3A4-2A-2C19)、多个单基因转座子混合物[PB-CYP3A4,PB-CYP2C8,PB-CYP2A6,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的PB转座子(PB-OATP1B1)]分别转染HepG2细胞,利用嘌呤霉素和GFP进行单克隆细胞筛选:挑选具有抗性且表达GFP的细胞单克隆并进行扩大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蛋白质印迹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分别检测各组药物代谢酶m RNA、蛋白质水平及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转染方法比较发现,Gen Jet^(TM)法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P<0.01),介导pEGFP-N2和pPB-CYP3A4-2A-2C19的转染效率分别高达(94.2±2.5)%和(89.3±3.3)%,且该法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因此选择Gen Jet^(TM)法进行后续PB转座子转染。分别转染3组PB重组转座子发现,单个转座子PB-CYP3A4和PB-CYP3A4-2A-2C19转染后,筛选获得的抗性细胞克隆中各个药物代谢酶在m RNA、蛋白质及活性水平均显著提高,其中2A可实现CYP3A4和CYP2C19药物代谢酶协同稳定表达;而多个转座子混合共转染细胞中,仅有随机几个基因表达;且各药物代谢酶基因的表达不均衡,仅CYP3A4药物代谢酶基因在单克隆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Gen Jet^(TM)法可成为PB重组转座子转染HepG2细胞的有效方法。PB转座子可介导基因稳定表达;但在实现多基因共表达时,与病毒载体法不同,理论上可行的PB多转座子共转染方法其基因表达效率下降,且各基因表达不均衡。相比之下,应用2A串联多个基因串联重组PB单转座子可实现各基因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转座子 HEPG2细胞 药物代谢酶 多基因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