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被引量:7
1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 半抗原 物依赖 肝素 疫苗 诱导 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媛媛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6期161-162,共2页
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由于长期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常产生周围神经的感觉异常。硫辛酸注射液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药物,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本文介绍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 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由于长期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常产生周围神经的感觉异常。硫辛酸注射液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的药物,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本文介绍硫辛酸注射液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注射液 糖尿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与定量构效关系的儿童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
3
作者 聂晓璐 赵厚宇 +5 位作者 霍东辉 阎爱侠 孙凤 彭晓霞 倪鑫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利用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和药物的构效关系开展儿童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DIIT)风险信号挖掘及毒性评价研究。方法使用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数据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利用改良的实验室极端异常比例失衡法挖掘儿... 目的利用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和药物的构效关系开展儿童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DIIT)风险信号挖掘及毒性评价研究。方法使用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电子病历数据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利用改良的实验室极端异常比例失衡法挖掘儿童DIIT潜在信号;基于多来源信息构建DIIT基准数据库,并利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XGBoost算法和药物分子描述符(ECFP4和CORINA),构建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基于药物理化性质和分子指纹开展DIIT的毒性评价研究。结果基于电子病历数据挖掘18个儿童DITP阳性信号药物。其中制霉菌素和拉氧头孢钠是儿童和成人的2个新的DITP阳性信号(DITP风险分别为OR:1.75,95%CI:1.37~2.22和OR:1.61,95%CI:1.38~1.88),另发现6个儿童尚未报告的新的阳性信号药物: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头孢唑肟钠、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基于1319种化合物所构建的9个不同的QSAR模型中效果最优的前3个模型分别为SVM-ECFP4+CORINA模型、RF-ECFP4+CORINA模型及XGBoost-ECFP4模型,其外部验证集上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47、0.732及0.712。经3个最优模型所组成的共识模型可准确预测出在第一步中发现的7种潜在阳性信号。结论真实世界信号挖掘方法与QSAR模型相结合可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儿童 品不良反应 安全评价 信号挖掘 定量构效关系 真实世界数据 制霉菌素 拉氧头孢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构建药品不良反应基准数据库
4
作者 聂晓璐 孙凤 +2 位作者 阎爱侠 彭晓霞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0-15,36,共7页
目的总结现有主要药品不良反应(ADR)基准数据库构建信息来源,并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DITP)为例综合多源数据构建ADR基准数据库,以期为今后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介绍现有各主要ADR基准数据库的信息来源... 目的总结现有主要药品不良反应(ADR)基准数据库构建信息来源,并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DITP)为例综合多源数据构建ADR基准数据库,以期为今后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介绍现有各主要ADR基准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优势与局限性;利用多源信息汇总构建DITP基准数据库,使用Kappa值评价各来源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利用药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法(ATC)编码分析DITP风险药物在解剖学分类中的分布情况与差异。结果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的多源信息来源方法构建了包含1765种药物的DITP基准数据库(DITPst)。在DITPst数据库中,按照ATC编码解剖学分类划分,最常发生DITP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药物,77.17%(196/254)可引起DITP。结论利用多源信息构建ADR基准数据库可为药物研发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及药品上市后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不良反应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基准数据库 信息 计算模拟研究 抗肿瘤 免疫调节类 安全合理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