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液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周云菲 朱爱华 沈含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节约袋装溶液静脉输液插皮条排气的时间及其使流程能更符合无菌操作原则。方法将输液前在治疗室先插皮条流程称为传统组,而将临近输液前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称为观察组,各观察计时50次。对两组平均耗时和药液外溢进行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节约袋装溶液静脉输液插皮条排气的时间及其使流程能更符合无菌操作原则。方法将输液前在治疗室先插皮条流程称为传统组,而将临近输液前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称为观察组,各观察计时50次。对两组平均耗时和药液外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传统组平均耗时为(30.70±3.09)s,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6.60±2.66)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回顾统计2014年下半年两组发生药液外溢分别为36和0次。结论观察组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节时、保持无菌等明显优于传统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药液外溢 插皮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
2
作者 洪闽女 李明蓉 陈小梅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2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分别采用传统体位结合常规注射法(常规法)和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改良法)进行肌内注...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分别采用传统体位结合常规注射法(常规法)和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改良法)进行肌内注射。结果采用改良法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常规法,药液外溢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进行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减轻局部疼痛,同时减少药液外溢,避免药物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肌内注射 体位 留置气泡 疼痛 药液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液改良式拔针方法的临床应用观察
3
作者 刘菲 王志敏 +1 位作者 吕华 马淑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3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患者对两种拔针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血液及药液外溢情况。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健侧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常规组采用传统拔针法(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改良组采... 目的:观察患者对两种拔针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血液及药液外溢情况。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健侧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常规组采用传统拔针法(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改良组采用改良拔针法(先反折并挤压近针头端软管,迅速拔出针头,再按压刺点上方,输液侧上肢抬高90°,放松挤压的软管)。结果: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改良组能有效防止针头处血液及药液外溢。结论:改良组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预防皮下淤血和血液及药液外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疼痛 血液及药液外溢 改良拔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法进针角度改良 被引量:7
4
作者 阳桃利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67-67,共1页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防止药液外溢。方法将2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组行皮内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尖斜面一半后再平行进针将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 目的提高皮内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防止药液外溢。方法将24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组行皮内注射时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尖斜面一半后再平行进针将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结果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良皮内注射法可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注射 进针角度 疼痛 药液外溢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器针帽在软包装输液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云霞 李亚锋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4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软包装输液袋 药液外溢 注射器针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