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对猪链球菌的快速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明哲 刘璐 +2 位作者 宋晓平 阴明亮 魏拣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51-11853,共3页
[目的]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从陕西省不同猪场患猪体内分离到猪链球菌,对分离株的病原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细菌编码技术对其生化特性进行主动监测,同时研究其对20余种常用药物... [目的]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从陕西省不同猪场患猪体内分离到猪链球菌,对分离株的病原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细菌编码技术对其生化特性进行主动监测,同时研究其对20余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病料中共分离到12株猪链球菌,分属于马链球菌马亚种、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猪链球菌、类肠链球菌、肺炎链球菌。12株菌株对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强力毒素、沙拉沙星高度敏感,敏感率为75%~100%,对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敏感度较低,耐药率为66.67%~91.67%。[结论]采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鉴定猪链球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标准、微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 链球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肋烟青枯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洪 严占勇 +3 位作者 杨水英 吴卫玲 王晗 李振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082-21084,共3页
[目的]分离鉴定白肋烟青枯菌并测定该菌对6种杀菌剂的药敏性。[方法]采用半选择培养基(PCCG)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达州市白肋烟茎秆中的青枯菌进行分离,并对其生化型进行了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了所得青枯... [目的]分离鉴定白肋烟青枯菌并测定该菌对6种杀菌剂的药敏性。[方法]采用半选择培养基(PCCG)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达州市白肋烟茎秆中的青枯菌进行分离,并对其生化型进行了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了所得青枯病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叶枯唑、乙蒜素、农用硫酸链霉素、石硫合剂、47%聚赖氨酸、99%曲酸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得到23株青枯菌,均为生化Ⅲ型。分离所得青枯菌株对乙蒜素、农用硫酸链霉素、叶枯唑较为敏感,其中乙蒜素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EC50为0.086 ml/L。[结论]为白肋烟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青枯菌 细菌分离 鉴定 PCCG 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3年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耐药与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赵嘉咏 黄丽莉 +5 位作者 穆玉姣 谢志强 苏佳 张白帆 夏胜利 许汴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带型,为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调查、溯源及公共卫生意义上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国际Pul...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带型,为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调查、溯源及公共卫生意义上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技术与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2011-2013年分离自我省5个哨点医院的72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的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72株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6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90.3%),其中耐3~5种的为6株(8.3%),耐6~8种的为34株(47.2%),耐9~10种的为10株(13.9%)。72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45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9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5.6%~100%。结论 河南省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普遍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相同的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PFGE 分子分型 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起斯坦利沙门菌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嘉咏 郝宝林 +3 位作者 谢志强 黄学勇 穆玉娇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分析2013年1-7月份河南省2地市3家医院分离自婴幼儿患者粪便中的斯坦利(S.stanley)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食源性疾病聚集性及暴发病例的调查及院感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方法采集河南省3家医院婴幼儿住院病例... 目的分析2013年1-7月份河南省2地市3家医院分离自婴幼儿患者粪便中的斯坦利(S.stanley)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食源性疾病聚集性及暴发病例的调查及院感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方法采集河南省3家医院婴幼儿住院病例的腹泻粪便,SBG增菌,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API20E肠杆菌科系统生化板条鉴定后使用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17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分离自15位婴幼儿住院病例粪便中的沙门菌经鉴定均为斯坦利沙门菌(S.stanley),药敏测试显示其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亚胺培南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莫西林等9种抗生素耐药,其中12株菌耐药表型完全一致。15株斯坦利沙门菌经XbaI与BlnI限制性双酶切和PFGE电泳后分为STN1和STN2两种带型,其中STN1带型包含14株菌,与另1株(STN2)具有流行病学关联度的菌株带型差异度较大。STN1经"PulseNet China"数据库比对证实为斯坦利沙门菌河南省独有带型。结论病原学诊断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15例斯坦利沙门菌感染病例间可能存在高度的分子流行病学关联和聚集性,为进一步的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利沙门菌 聚集性病例 药敏测试 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胡子鲶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玉娟 王秀华 +2 位作者 曲宪成 朱岩松 黄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7,共6页
从暴发性死亡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中分离出可疑病原菌株2010111403(简称1403),分别采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鉴定系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细菌16 S 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40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 从暴发性死亡的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中分离出可疑病原菌株2010111403(简称1403),分别采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鉴定系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细菌16 S r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其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403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离菌株对健康革胡子鲶致病性测试表明其对革胡子鲶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6.32×106菌落形成单位(CFU);实验感染革胡子鲶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表明菌株1403是引起革胡子鲶发生暴发性死亡的主要致病病原。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先锋霉素等9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 出血性败血症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分离鉴定 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链球菌的自动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付明哲 李长安 +2 位作者 白涛 魏拣选 宋晓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2008—2013年应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从陕西省不同羊场病羊体内分离到9株分离菌,主要为兽瘟链球菌、血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咽峡炎球菌、溶血孪生链球菌及酿脓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株分离菌对头孢曲菘钠、头孢拉定、头... 2008—2013年应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从陕西省不同羊场病羊体内分离到9株分离菌,主要为兽瘟链球菌、血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咽峡炎球菌、溶血孪生链球菌及酿脓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株分离菌对头孢曲菘钠、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沙拉沙星、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高度敏感,敏感率为55.56%~100.00%;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诺氟沙星及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为55.56%~8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 羊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病例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嘉咏 张白帆 +5 位作者 穆玉姣 苏佳 黄学勇 夏胜利 谢志强 许汴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mL,双相血培养瓶37℃培养4~7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 目的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mL,双相血培养瓶37℃培养4~7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XbaI/BlnI双酶切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从29例病人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其经XbaI与BlnI限制性双酶切和PFGE电泳后带型完全一致(PTYA1);药敏测试结果显示2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一致。结论病原学诊断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间可能存在高度的聚集性与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进一步的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聚集性病例 药敏测试 PF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猕猴肠道耶尔森菌感染状况调查及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勤 玉罕为 +1 位作者 曾真 郭光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为了调查耶尔森菌在实验猕猴中的感染携带状况,用冷增菌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选择ID32E肠杆菌鉴定测试条及ATB G5药敏测试条,采用ATB细菌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调查2 525 只实验猕猴,其中15 只检出耶尔森菌阳性,感染率为0.59... 为了调查耶尔森菌在实验猕猴中的感染携带状况,用冷增菌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选择ID32E肠杆菌鉴定测试条及ATB G5药敏测试条,采用ATB细菌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调查2 525 只实验猕猴,其中15 只检出耶尔森菌阳性,感染率为0.59%。耶尔森菌在实验猕猴中带菌率不高,且带菌猴均未表现出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猕猴 耶尔森菌 肠杆菌鉴定条 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抗菌药物有效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何迪 韩笑 +4 位作者 贺敬婷 陈立志 马烨 翟俊峰 刘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300,共6页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PNR/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以CV图中的峰电流为指标,研究了中性红浓度、扫描段数、缓冲液pH值及支持电解质NaNO_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聚合条件。继而借助...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PNR/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以CV图中的峰电流为指标,研究了中性红浓度、扫描段数、缓冲液pH值及支持电解质NaNO_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聚合条件。继而借助中性红可作为电子媒介体的特性,以E.coli为模型微生物,通过考察E.coli活性与抗菌药物浓度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药效检测的方法,用于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快速检测。以中性红浓度0.5 mmol/L,扫描段数Segment 30,缓冲液pH 7.0,NaNO_3浓度0.5 mol/L为最佳电极修饰条件。选择菌悬液吸光度(OD_(600)) 0.5,反应时间40 min,以标准葡萄糖-谷氨酸溶液(GGA,BOD^(220))为营养物质,此时检测抗菌药物有效性的灵敏度最高。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4种抗菌药物对E.coli的半数抑菌浓度分别为34.15、27.98、8.83、11.49 mg/L;作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万古霉素对E.coli的抑菌效果较差。上述结果与经典纸片扩散法具有良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中性红 修饰电极 电化学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金莲 应雄江 胡苏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测定MIC值,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是0和6.82%,妥布霉素、氨苄西...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测定MIC值,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是0和6.82%,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次之,分别为17.42%、23.48%、44.70%,对其它氨基糖苷类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76%,对其他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耐药率超过8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和高耐药率,抗菌药物选择有赖于药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PDC模型的建立及化疗药物筛选
11
作者 敖永强 高健 +2 位作者 王帅 丁建勇 蒋家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4-491,506,共9页
目的建立胸腺瘤人源肿瘤细胞(patient-derived tumor cell,PDC)模型,模拟体内化疗药物活性,筛选胸腺瘤有效化疗方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获取新鲜的胸腺瘤组织标本,于24 h内消化解离,得到存活胸腺瘤细胞并置于培养基中培养,建立PDC模型... 目的建立胸腺瘤人源肿瘤细胞(patient-derived tumor cell,PDC)模型,模拟体内化疗药物活性,筛选胸腺瘤有效化疗方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获取新鲜的胸腺瘤组织标本,于24 h内消化解离,得到存活胸腺瘤细胞并置于培养基中培养,建立PDC模型并稳定传代,选取7种不同的含顺铂化疗方案进行药敏试验,以观察不同药物方案对胸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共收集19例胸腺瘤组织标本,成功建立胸腺瘤PDC模型8例,建模成功率为42%(8/19)。其中A型胸腺瘤1例,AB型3例,B2型3例,胸腺癌1例;MasaokaⅡ期3例,Ⅲ期3例,Ⅳa期2例。选取7种含顺铂的药物方案分别对胸腺瘤PDC模型(n=6、7、8)进行药敏测试,白蛋白紫杉醇、长春瑞滨或表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对胸腺瘤细胞的杀伤有效率较高,分别为6/8、6/7和5/6,且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8、1/7和1/6;而多西他赛、紫杉醇、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对胸腺瘤细胞的杀伤有效率较低,分别为4/8、3/8、5/8和3/8,且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5/8、3/8和5/8。对1例不可切除胸腺肿瘤患者进行胸腔镜活检术,留取部分组织成功建立PDC模型,该患者PDC模型的药敏测试结果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具有强杀伤作用,后进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化疗后胸腺瘤较前明显缩小。结论胸腺瘤PDC模型建立成功并用于模拟肿瘤体内药物活性的药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1例不可切除的胸腺瘤患者进行化疗并取得明显效果。胸腺瘤化疗推荐使用白蛋白紫杉醇、长春瑞滨或表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人源肿瘤细胞(PDC) 化疗 药敏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