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芩连汤”两种配伍比例的化学药效组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崔向微 张贵君 +1 位作者 李慧 张春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配伍比例的葛根芩连汤中化学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果: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在5∶3∶3∶2的配伍关系下,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2.48%... 目的:分析两种配伍比例的葛根芩连汤中化学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果: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在5∶3∶3∶2的配伍关系下,葛根素-黄豆苷-黄芩苷-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2.48%、0.101%、0.614%、0.155%、0.048%、0.094%、0.154%、0.283%,比例关系为51.7∶2.1∶12.8∶3.2∶1∶2∶3.2∶5.9;在8∶3∶3∶2的配伍关系下,含量分别为:1.67%、0.143%、0.36%、0.085%、0.031%、0.048%、0.126%、0.174%,比例关系为54.4∶4.7∶11.7∶2.6∶1∶1.5∶4.1∶5.7。结论: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在8∶3∶3∶2配伍比例时,只是葛根的药效成分比例相对增高,其余化学药效组分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化学药效组分的含量与配伍组分比例及溶解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RP-HPLC 化学药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水煎剂中7种药效组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明侠 王晶娟 张贵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黄酮类及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12个产地的野菊花水煎剂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中黄酮类及有机酸类药效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12个产地的野菊花水煎剂为载体,采用HPLC法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在0~10 min,B相从10%线性改变至20%,10~30 min,B相从20%线性改变至30%,30~40 min,B相从30%线性改变至40%;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35℃。结果: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秋英苷、蒙花苷、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2 4~2.448μg(r=0.999 84)、0.027 2~0.544μg(r=0.999 88)、0.295 2~5.904μg(r=0.999 91)、0.056 4~1.128μg(r=0.999 90)、0.043~0.86μg(r=0.999 72)、0.262~5.24μg(r=0.999 91)和0.022~0.44μg(r=0.999 81)。回收率分别为98.07%、98.73%、98.12%、98.59%、98.24%、98.75%和98.31%,RSD分别为1.96%、0.73%、1.01%、1.14%、1.10%、1.02%和1.00%(n=5)。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7种有效成分,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合于测定野菊花中有机酸类及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野菊花 药效组分 黄酮类 有机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毛莹 张贵君 +2 位作者 梁玉鑫 彭慧 张智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验证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的主要药效。方法: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以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在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试验中,以腹泻指数为指标,考察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作用。结果: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 目的:验证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的主要药效。方法: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以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在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试验中,以腹泻指数为指标,考察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抗腹泻作用。结果:在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中,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试验中,葛根芩连汤组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腹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药效组分 抗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橙枳实黄酮类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组分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贾富霞 王秀娟 罗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61-2265,共5页
目的:研究酸橙枳实中黄酮类抗氧化药效组分。方法:利用统计学中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将酸橙枳实黄酮类组分HPLC共有峰峰面积和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3个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参与... 目的:研究酸橙枳实中黄酮类抗氧化药效组分。方法:利用统计学中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将酸橙枳实黄酮类组分HPLC共有峰峰面积和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3个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参与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组分及各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用十批药材各药效组分的峰面积平均值计算药效组分之间比例。结果:酸橙枳HPLC图谱中的11个黄酮类组分峰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与清除DPPH自由基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X1>野漆树苷>柚皮苷>X6>X3,组分间比例为13.8∶3.4∶1∶14.9∶1.5∶1.2;与清除ABTS自由基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野漆树苷>X1,组分间比例为13.8∶1∶3.4;与总抗氧化能力正相关的药效组分,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是:新橙皮苷>X1>柚皮苷>X3>川陈皮素>橙皮苷>X6>芸香柚皮苷>X4>野漆树苷>X2,组分间比例为13.8∶3.4∶14.9∶1.2∶1.9∶1.2∶1.5∶1.3∶0.8∶1∶0.4。结论:酸橙枳实抗氧化药效效应是多个黄酮类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新橙皮苷、野漆树苷和未知成分X1是酸橙枳实黄酮类抗氧化核心药效组分;新橙皮苷、野漆树苷和未知成分X1之间的比例为13.8∶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枳实 药效组分 抗氧化 黄酮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 自由基 总抗氧化能力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菊粉针药效组分红外指纹表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艳丽 张贵君 孙素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研究黄金菊粉针(金莲花、野菊花、金银花)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中成药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 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进行测定,用相关系数法进行解析,用原料药... 目的:研究黄金菊粉针(金莲花、野菊花、金银花)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中成药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 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及其导数光谱法进行测定,用相关系数法进行解析,用原料药和化学药效组分指纹表征表述质量特征。结果:黄金菊粉针有15个红外特征指纹峰(νcm-1),即3 735,2 931,1 664,1 614,1 450,1 408,1 360,1 291,1 191,1 067,915,768,687,597,417;二阶导数光谱的表征峰是1 416 cm-1。原料药效组分表征峰(νcm-1):金莲花为2 926,1 609;野菊花为1 660,1 609;金银花为767。化学药效组分表征峰(νcm-1):Baicalin为1664,1614,1450,1408,1067,915,768,687,597,417;O rientin为2931,1614,1291,1191;V itexin为1614,1360,1067,597;L inarin为1450,1067,597;Chorogen ic ac id为1614,1291,1191;Caffe ic ac id为1450,1360;Hyperin为1360,1291。结论:采用红外药效组分指纹表征鉴别法可评价黄金菊粉针的质量,可反映出其本质的主要特性,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菊粉针 FT—IR指纹 药效组分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白芍、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药效组分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广伟 张贵君 +7 位作者 孙奕 汪萌 渠磊 向丽 鲁丽娜 武亚楠 杨颜芳 郑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43-146,150,共5页
目的:研究醋白芍、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醋白芍及炙甘草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醋白芍、炙甘草单味药及其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醋白芍4种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 目的:研究醋白芍、炙甘草及其配伍载体中醋白芍及炙甘草药效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醋白芍、炙甘草单味药及其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醋白芍4种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醋白芍(1.07±0.12、0.36±0.02、2.00±0.21、0.37±0.03)mg/m L;醋白芍-甘草(1.89±0.11、0.86±0.05、3.25±0.13、0.52±0.03)mg/m L;醋白芍-炙甘草(1.90±0.09、0.87±0.04、3.30±0.24、0.52±0.01)mg/m L。炙甘草五种药效组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分别为:炙甘草(6.53±0.25、2.17±0.33、0.52±0.21、0.48±0.23、0.09±0.03、9.79±0.65)mg/m L;炙甘草-焦白芍(5.13±0.32、2.11±0.21、0.47±0.12、0.57±0.22、0.12±0.02、8.40±0.75)mg/m L;炙甘草-炒白芍(6.47±0.33、2.67±0.23、0.56±0.23、0.60±0.23、0.12±0.01、10.42±0.78)mg/m L;炙甘草-醋白芍(8.76±0.35、3.10±0.43、0.79±0.32、0.76±0.34、0.15±0.05、13.56±0.99)mg/m L。结论:配伍影响或改变了药效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改变了药效组分的溶出,最终改变了药效组分在复方汤剂中存在状态。中药治疗作用的关键在于药效组分,包括药效组分的组成及各药效组分之间的比例。药效组分的组成不同,疗效也不同;药效组分的组成相同,但比例不同,疗效也不一样。不同组成的药效组分或不同比例的药效组分分别代表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临床疗效,其根源在于药效组分的不同,应加以区分。因此,对中药药效组分的研究与探讨是解析中药配伍机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白芍 炙甘草 配伍载体 药效组分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煮时间对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佳琳 张贵君 +5 位作者 郭亚芳 彭慧 孙启玉 刘亮 王月 刘傲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300-2303,2307,共5页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对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影响,为栀子柏皮汤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同时测定不同煎煮时间(10,20,30,40,50,60 min)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栀子苷-京尼... 目的:研究煎煮时间对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影响,为栀子柏皮汤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同时测定不同煎煮时间(10,20,30,40,50,60 min)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木兰花碱-甘草苷(λ=238 nm)、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甘草酸(λ=265 nm)、异甘草苷(λ=360 nm)、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λ=440 nm)的含量。结果:当煎煮时间改变时,各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栀子、黄柏、炙甘草药效组分及药效组分总量不同煎煮时间下变化显著,栀子、黄柏、炙甘草药效组分以及药效组分总量在10~20 min均有大幅度上升,20 min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后含量增加,最终含量与20 min时大致相近。结论:不同煎煮时间影响栀子柏皮汤药效组分的溶出,从而影响疗效;当煎煮时间为20 min,各组分含量较高,且避免了因受热时间过长对西红花苷类成分的破坏,验证了传统煎煮时间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柏皮汤 栀子苷 盐酸小檗碱 甘草酸 煎煮时间 药效组分 HPLC-DAD多波长切换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春晖 张贵君 +2 位作者 王晶娟 杨晶凡 郑璐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研究"黄金菊"抗甲型流感病毒PR8(A/PR8/34/H1N1)的活性,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TT掺入比色法测定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毒性及对PR8的有效性,同时设定阳性药物对... 目的:研究"黄金菊"抗甲型流感病毒PR8(A/PR8/34/H1N1)的活性,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TT掺入比色法测定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毒性及对PR8的有效性,同时设定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生物效价二剂量法对该药物与阳性药物的等效剂量进行比较。结果:该药物对MDCK细胞的TD_(50)为1.9061mg·mL^(-1);TD_0为0.625mg·mL^(-1);对流感病毒PR8的MIC为312.5μg·mL^(-1),IC_(50)为112.8694μg·mL^(-1)。双黄连粉针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184.91%;病毒唑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46.17%。结论:"黄金菊"具有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作用优于市场应用较广泛的双黄连粉针,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直接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饮片、药对以及四君子汤中药效组分的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景松 张贵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796-799,共4页
目的:以内蒙古野生炙甘草单味药、药对、复方为研究载体,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组分含量,探索药效组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单味药、药对配伍、复方配伍组分-液相色谱综合分析法。结果: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在单味药(内蒙... 目的:以内蒙古野生炙甘草单味药、药对、复方为研究载体,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组分含量,探索药效组分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单味药、药对配伍、复方配伍组分-液相色谱综合分析法。结果:药效组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苷在单味药(内蒙古野生炙甘草)中含量为(12.14±0.31),(3.25±0.19),(38.75±1.77),(1.4±0.25);在药对(炙甘草-人参)中含量为(2.87±0.04),(0.74±0.02),(6.42±0.18),(0.37±0.03);在药对(炙甘草-白术)中含量为(5.99±0.01),(2.16±0.09),(22.4±1.8),(0.77±0.02):在复方(四君子汤)中含量为(2.99±0.03),(0.81±0.04),(10.05±0.31),(0.32±0.03)。结论:甘草中4中药效组分在单味药、药对、复方中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进一步完善甘草药材质量的制定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野生甘草 质量评价指标 药效组分 四君子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分析
10
作者 张雅楠 张贵君 +3 位作者 李素丽 刘晶晶 张智圆 高晓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585-586,共2页
目的:分析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建立同时分析测定含量的RP—HPLC方法。为广西蚕沙药效组分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和方法。方法:采用与传统临床用药的剂型对应... 目的:分析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建立同时分析测定含量的RP—HPLC方法。为广西蚕沙药效组分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基础数据和方法。方法:采用与传统临床用药的剂型对应的方法制备供试品;用RP—HPLC法测定。结果:药效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秦皮乙素0.0349%、东茛菪内酯0.0277%、伞形花内酯0.0614%,回收率RSD%依次为O.85,1.17.1.01。结论:广西蚕沙水提液中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秦皮乙素-东莨菪内酯-伞形花内酯的比例为1.26:1:2.22。按照传统用药的剂量,每天服用的总量为7.44mg;同时分析三种香豆素类药效组分的色谱条件:AgilentZORBAXEx—tend—C18色谱柱(4.6mm×250mm,5txm);流动相:A相为1%冰醋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进行等度洗脱,0—20min,B相为32%;检测波长为325nm;柱温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蚕沙 香豆素类 药效组分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葛根药对中四种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
11
作者 程京艳 张静 +2 位作者 魏娜 黄睿 张贵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41-1742,共2页
目的:建立并测定葛根四组功效主治不同的药对中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方法:以葛根不同功效主治的药对为载体,采用RP-HPLC法梯度洗脱测定葛根不同药对中黄酮类药效组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葛根解表... 目的:建立并测定葛根四组功效主治不同的药对中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方法:以葛根不同功效主治的药对为载体,采用RP-HPLC法梯度洗脱测定葛根不同药对中黄酮类药效组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葛根解表药对葛根-麻黄、葛根生津止渴药对葛根-天花粉、葛根透疹药对葛根-升麻、葛根升阳止泻药对葛根-黄芩黄连中,葛根药效组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比例分别为:2.67:5.22:1.34:1、2.05:4.27:1.12:1、2.09:5.07:1.10:1、2.67:5.22:1.09:1。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葛根药对中的四种药效成分,准确、快速、重现性好,适合测定葛根药对中药效组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葛根药对 黄酮类药效组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用药剂量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比较分析
12
作者 毛莹 张贵君 +3 位作者 高松 张锦慧 张智圆 朱广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970-1973,共4页
目的:对葛根芩连汤四种用药剂量中药效组分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两种配伍比例(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比例为8∶3∶3∶2及5∶3∶3∶2)、四种用药剂... 目的:对葛根芩连汤四种用药剂量中药效组分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两种配伍比例(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比例为8∶3∶3∶2及5∶3∶3∶2)、四种用药剂量中药效组分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的含量,计算各药效组分含量的比例关系。结果:葛根芩连汤配伍比例为8∶3∶3∶2时,药效组分葛根素的含量和比例相对升高,其余药效组分无显著性变化。在同一配伍比例下,不同用药剂量时,药效组分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的含量随用药剂量增大而增高,比例关系相对不变。结论:葛根芩连汤四种药效组分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的含量及比例关系因其配伍比例及用药剂量不同呈一定规律变化,可为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用药剂量 药效组分 HPLC 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甘草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干姜汤中8种药效组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颜芳 张贵君 +4 位作者 王晶娟 孙启玉 刘亮 彭慧 向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0-814,共5页
分析测定不同本草所载甘草干姜汤中的8种药效组分,为其建立与临床疗效相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技术和思路。甘草干姜汤按照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药效组分进行测定。流动相(A)0.1%磷酸水溶液-(B)乙腈,梯度洗脱(0~5 min... 分析测定不同本草所载甘草干姜汤中的8种药效组分,为其建立与临床疗效相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技术和思路。甘草干姜汤按照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药效组分进行测定。流动相(A)0.1%磷酸水溶液-(B)乙腈,梯度洗脱(0~5 min,5%~15%B;5~10 min,15%~22%B;10~15 min,22%~26%B;15~30 min,26%~28%B;30~32 min,28%~55%B;32~35 min,55%~60%B;35~40 min,60%~63%B;40~45 min,63%~65%B),流速0.6 m L/min,柱温30℃。所得不同甘草干姜汤中的8种药效组分(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异甘草素、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含量分别为175.68、20.23、10.87、367.79、1.99、29.48、9.93、4.88μg/m L(炙甘草12 g-干姜6 g);243.14、29.87、14.97、624.53、3.29、22.42、14.97、3.14μg/m L(炙甘草12 g-炮干姜6 g);151.42、17.45、8.92、344.03、1.52、24.2、7.17、0.84μg/m L(炙甘草9 g-炮干姜9 g)。本实验所采用的HPLC法快速、可靠,所测得的8种药效组分可作为甘草干姜汤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也为建立与临床疗效相对应、安全、有效、稳定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干姜汤 临床疗效 质量控制 药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连赟芳 陈丹 +4 位作者 黄群 黄娇 谢平 马国萍 朱仙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考察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率。方法建立HPLC特征图谱,条件为Lichrocart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冰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84 nm,比较黄酮... 目的考察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率。方法建立HPLC特征图谱,条件为Lichrocart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冰醋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84 nm,比较黄酮提取物与成品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情况,再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评价6批样品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相似度。结果在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对应的9个共有峰迁移率为75.46%~96.56%,特征药效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迁移率分别达96.56%和96.36%;6批样品药效组分群的平均整体迁移相似度为1.000。结论优化后,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工艺基本保留了原料药的药效组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 制备 药效组分 整体迁移率 HPLC特征图谱 Pearson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思路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京艳 张贵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4期511-514,共4页
中药含有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传统中药是以复方或饮片入药,药效成分并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以药效组分的形式存在。只有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组分,才能真正明确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中药含有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传统中药是以复方或饮片入药,药效成分并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以药效组分的形式存在。只有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组分,才能真正明确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保障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推动中药事业的发展,加速中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成分 药效组分 传统中药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及其提取物红外光谱与二维相关光谱的鉴别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春晖 张贵君 +1 位作者 孙素琴 图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4-1779,共6页
采用二维红外相关技术,对黄芩原药材、饮片及其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各样本间的谱图十分相似,导数光谱分析发现,经过炮制之后在1745和1411 cm-1处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1357 cm-1处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二维红外谱图显... 采用二维红外相关技术,对黄芩原药材、饮片及其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各样本间的谱图十分相似,导数光谱分析发现,经过炮制之后在1745和1411 cm-1处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1357 cm-1处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二维红外谱图显示的药效组分特征差异明显,生黄芩在1300~1800cm-1波数范围内有4个特征峰,以1575 cm-1最强;黄芩片的自动峰有3个区域;酒黄芩的自动峰有2个区域。各区域内自动峰均为正相关。不同样品总苷提取物的一维谱图显示,在1615,1585,1450 cm-1(苯环骨架振动)和1658 cm-1(=C—O)附近均有特征吸收,二阶导数谱图给出在1656 cm-1(黄酮的C=O)附近有特征峰,推测共有的成分为酚苷类化合物。二维谱图在800~1800 cm-1波段均体现苯环骨架振动的5个自动峰1366,1420,1508,1585,1669 cm-1。可见红外光谱宏观指纹技术可提供大量整体信息,能够较准地把握黄芩的整体质量。可用于研究黄芩药材及饮片特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谱 二维相关光谱 药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药材中活性成分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景松 张贵君 +3 位作者 张智圆 张雅楠 徐蓓蕾 刘长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469-471,共3页
黄芩苷是黄芩药材的药效组分之一。笔者对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含量测定、药理活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为进一步开发黄芩苷的产品和综合利用、建立黄芩药材及其制剂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相关的分析数据。
关键词 黄芩药材 药效组分 黄芩苷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零陵香总黄酮的富集与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长松 张贵君 张智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研究用大孔树脂富集与纯化零陵香总黄酮工艺条件,为建立质量评价指标和中药药效组分新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附方法筛选大孔树脂,通过动态单因素考察确定零陵香总黄酮富集与纯化工艺。结果:D101大孔树脂对零陵... 目的:研究用大孔树脂富集与纯化零陵香总黄酮工艺条件,为建立质量评价指标和中药药效组分新药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附方法筛选大孔树脂,通过动态单因素考察确定零陵香总黄酮富集与纯化工艺。结果:D101大孔树脂对零陵香总黄酮有良好的富集纯化效果。其动态富集纯化工艺条件为:零陵香总黄酮上样浓度为1 g/mL,树脂和药液的体积比为1∶1,吸附流速为1 mL/min,用3 BV50%的乙醇以1 mL/min的流速洗脱,零陵香总黄酮的纯度由1.2%提高到18.4%。结论:D101大孔树脂用于零陵香总黄酮的富集与纯化,可提高纯度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陵香 总黄酮 D101大孔树脂 富集与纯化 药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四性的中药新药研究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厚伟 秦林 +1 位作者 田景振 王振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197-2201,共5页
中药四性理论是指导中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然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发现大量药性未明的中药有效物质,亟待构筑以中药四性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本文从"中药药性必有其物质基础"的认识出发,在已知的中药四性认识的... 中药四性理论是指导中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然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发现大量药性未明的中药有效物质,亟待构筑以中药四性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新药研发体系。本文从"中药药性必有其物质基础"的认识出发,在已知的中药四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标准平性中药模型"的中药偏性组分的克隆与新药研究策略:选择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平性中药进行系统分离,以各分离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关系为参照,建立"标准平性中药模型";以此为准,凡是中药分离组分的含量与比例关系偏离"标准模型"者,即为该中药偏寒或偏热的偏性组分;并从克隆寒热药之偏性组分出发,研究中药偏性组分的质量标准,探讨其纠偏作用与机制,期望形成以中药四性理论指导的以药效组分为主要组成的中药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标准平性模型 药效组分偏性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粉针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茹 张贵君 +1 位作者 张春晖 崔萌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4种药效组分;并用RP-HPLC法对制剂中的4种药效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Agela Venusil HPLCClumns(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6%磷酸水(12∶88~30...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4种药效组分;并用RP-HPLC法对制剂中的4种药效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Agela Venusil HPLCClumns(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6%磷酸水(12∶88~30∶70);检测波长:340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在1.652~9.9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9%;绿原酸在0.1096~0.6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39%;荭草苷在0.1944~1.1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牡荆苷在0.0472~0.28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9%。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地控制黄金菊粉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黄金菊 质量标准 药效组分 TLC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