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二至丸治疗LPS诱导小鼠肝炎的药效物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雪 薛傲 +6 位作者 李光 杨萌 赵红梅 赵灿 任毅帆 张亚峰 张宁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7-627,共11页
目的:探究二至丸治疗肝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9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脂多糖,LPS)和二至丸组(EZP),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肝炎小鼠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 目的:探究二至丸治疗肝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9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脂多糖,LPS)和二至丸组(EZP),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肝炎小鼠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进行测定;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UPLC-Q-TOF-MS/MS检测二至丸的入肝成分;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差异代谢产物;网络药理学预测二至丸入肝成分的潜在靶点与通路。结果:与Control组比,LPS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增高,肝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增高,肝小叶结构异常,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PS组小鼠给予二至丸干预后,可有效逆转上述指标。液质联用分析共鉴定出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阿魏酸等24个入肝成分;肝脏代谢组学筛选出ADP、谷氨酸和谷胱甘肽等31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等6条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二至丸入肝成分与肝炎的交集靶点303个,PPI网络筛选得到22个核心靶点,涉及HIF-1、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二至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改善LPS诱导小鼠肝炎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肝炎 UPLC-Q-TOF-MS/MS 药效物质 网络药理学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与思路的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巩亦萍 顾志荣 +1 位作者 郭引兄 葛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1216,共6页
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内涵的基石之一,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目标与技术瓶颈之一。本文回顾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历程,归纳总结近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手段,以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当前,中药及其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内涵的基石之一,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目标与技术瓶颈之一。本文回顾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历程,归纳总结近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手段,以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当前,中药及其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结构中药学、成分敲出/敲入、中药谱效法及中药血清谱效法、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中药整体药动学等,主要工具包括色谱技术、波谱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仿生技术等。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以单体活性成分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持,对中药的代表性差,不能全面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功能、多层次的特点,缺乏系统性,并且没有发现更全面完善的普适于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未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思路,遵循药效组分“质-量-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普适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助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芪蛭益肾胶囊抗糖尿病肾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3
作者 刘欣 商桂春 +4 位作者 张永清 张传香 崔志明 王迪 刘玉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4-635,686,共13页
本研究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芪蛭益肾胶囊(Qizhi Yishen Capsules,QYC)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药效物质基础。应用U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芪蛭益肾胶囊的入血成分... 本研究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芪蛭益肾胶囊(Qizhi Yishen Capsules,QYC)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药效物质基础。应用U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技术分析芪蛭益肾胶囊的入血成分,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QYC抗DKD的关键药效化合物及核心靶点,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关键药效化合物及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为进一步确认筛选得到的药效化合物的活性,本研究通过构建两种模型进行实验:一是体外模型,即通过高糖刺激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模拟DKD的细胞病理状态;二是体内模型,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通过这两种模型对筛选得到的关键药效化合物进行验证。最终共鉴定QYC中23种入血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对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大黄酸、黄芪甲苷、大黄素、梓醇等9个关键药效成分,EGFR、HSP90AA1等5个核心靶点,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良好;细胞及动物实验表明各药效成分可明显改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改善DKD大鼠的肾损伤水平。本研究揭示了QYC抗DKD的关键药效物质,为其进一步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益肾胶囊 糖尿病肾病 UPLC-Q-Exactive-Orbitrap MS/MS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的绿茶提取物干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谱-效相关药效物质基础解析
4
作者 王逸飞 徐海洋 +1 位作者 高燕 赵渤年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8-525,共8页
目的研究绿茶提取物指纹图谱与其干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药效的谱效关系,挖掘药效物质基础,明确关键药效物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建立绿茶提取物的指纹图... 目的研究绿茶提取物指纹图谱与其干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药效的谱效关系,挖掘药效物质基础,明确关键药效物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法建立绿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合层次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讨不同产地绿茶的化学成分差异;以氯化钴建立斑马鱼nAMD模型,考察绿茶提取物干预nAMD的药效活性;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进行谱-效相关研究,综合分析绿茶干预nAMD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关键药效物质。结果建立了绿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31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表征,层次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将50批次绿茶样品分为2类,共筛选出15个关键差异成分;绿茶提取物能够抑制氯化钴导致的斑马鱼眼底血管异常生长;PLSR及GRA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绿茶提取物的6个成分与药效呈显著相关性且变量投影重要性较大,分别为奎尼酸、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结论本研究全面表征出绿茶31种化学成分,同时基于nAMD斑马鱼模型及谱-效相关理论,应用PLSR及GRA分析法,精准解析奎尼酸、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为绿茶干预nAMD的关键药效物质,为具有干预nAMD药效的新药研发奠定基础,也为建立完善的绿茶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谱-效相关 药效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冷蒿生长、生理指标和药效物质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金昆 丛龙琦 +3 位作者 穆东祺 曹阳 张奥 薛焱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3-500,共8页
本研究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为试验材料,分别探究轻度干旱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75%±5%)、中度干旱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50%±5%)、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25%±5%)对冷蒿生... 本研究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为试验材料,分别探究轻度干旱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75%±5%)、中度干旱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50%±5%)、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保持在25%±5%)对冷蒿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含量、抗氧化物含量和药用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提高,冷蒿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表明在受到干旱胁迫后,冷蒿能够维持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随干旱胁迫程度的提高,冷蒿叶片叶周长、叶面积、叶长、叶宽、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总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冷蒿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黄酮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冷蒿产量-品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57%~59%的土壤中栽培冷嵩可以较好地平衡其产量与质量。本研究结果可为蒙药药材冷蒿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冷蒿 阿给 生理指标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欢花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宇 张松林 +2 位作者 吴萍 郭俊霞 李青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0-1864,1869,共6页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花序或花蕾。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是中药“安神”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花类药材,用于养心安神等。配伍的经典药对、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花序或花蕾。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是中药“安神”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花类药材,用于养心安神等。配伍的经典药对、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精神相关疾病。本文通过对合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本草中的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合欢花的资源利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黄酮类成分 挥发性成分 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香的主要药效物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万弋莎 吴林纳 +1 位作者 杨颖溪 李培豪 《特产研究》 2024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蜘蛛香药效物质主要包括全草粗提取物、环烯醚萜类、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黄酮及甾醇等,其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焦虑、抗抑郁、改善胃肠道功能和改善脊髓损伤等方面发挥不同作用。本文整理近年来蜘蛛香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其主... 蜘蛛香药效物质主要包括全草粗提取物、环烯醚萜类、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黄酮及甾醇等,其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焦虑、抗抑郁、改善胃肠道功能和改善脊髓损伤等方面发挥不同作用。本文整理近年来蜘蛛香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其主要药效物质为分类依据,分析、总结不同物质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综述蜘蛛香作为中药材在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香 民族药 药效物质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联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连蒲双清散药效物质及作用靶点
8
作者 齐小雨 刘星彤 +4 位作者 孙一丹 候冉冉 李秋 刘志海 刘聪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52-3565,共14页
[目的]基于试验设计构建连蒲双清散抗炎抑菌的谱效关联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及体内外试验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黄连蒲公英比例、提取酸浓度、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针对性设计L 9(34)正交试验,得到9种连蒲双清散提取物... [目的]基于试验设计构建连蒲双清散抗炎抑菌的谱效关联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及体内外试验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黄连蒲公英比例、提取酸浓度、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针对性设计L 9(34)正交试验,得到9种连蒲双清散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连蒲双清散不同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指标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作为药效学评价指标,开展连蒲双清散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其发挥抗炎药效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的药效物质。通过网络药理手段从另一个层面筛选药效成分和靶点,并通过体内试验对谱效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HPLC指纹图谱识别出9个共有峰,并鉴定出4种组分(菊苣酸、黄连碱、表小檗碱和巴马汀)。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黄连中的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起主导作用,而蒲公英对抗炎药效的发挥作用更明显。谱效分析筛选出表小檗碱和黄连碱是连蒲双清散的部分药效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挖掘出表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木犀草素和咖啡酸是网络中权重最高的5个成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其中2个主要的作用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化合物与2个靶点蛋白结合能均低于-5 kJ/mol,对接良好。小鼠急性肠炎模型中,病理切片显示,经连蒲双清散治疗后的小鼠结肠中炎症细胞浸润病变面积明显减少;ELISA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与模型组小鼠结肠中炎症因子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试验设计的谱效关联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有效挖掘出连蒲双清散发挥抗炎作用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的主要药效物质是表小檗碱和黄连碱,主要作用靶点是IL6和TNF。本研究为探讨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靶点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蒲双清散 试验设计 谱效关系 抗炎抑菌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32
9
作者 齐炼文 周建良 +6 位作者 郝海平 李会军 闻晓东 陈君 杨中林 李萍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202,共8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中药药效物质研究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明显不足,符合中药特点的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近十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基于整体观、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具有普适性的中药复杂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与方法学体系,包括中药多组分表征技术、中药生物体内动态药效物质研究技术、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新技术、中药多成分整合作用研究技术、适宜于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生物捕集-化学集成表征 多组分表征 质量控制 整合作用 体内动态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特征及其研究思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旭华 牛欣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4期617-619,共3页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复杂性 药效物质基础 药效物质系统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利水药效物质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静 李斌 +2 位作者 孙云超 冉小库 窦德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10-2213,共4页
目的:研究白术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利水作用,阐明其药效物质。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进而腹腔水负荷,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检测模型大鼠一般状况、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TP、ALB、GAS、AQP1及水负荷指数。结果:... 目的:研究白术对脾虚水湿内停大鼠的利水作用,阐明其药效物质。方法:采用优化后的饮食不节结合劳倦过度法,进而腹腔水负荷,建立脾虚水湿内停模型,检测模型大鼠一般状况、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TP、ALB、GAS、AQP1及水负荷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水煎液组(WD)及其各拆分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况,降低AQP1;WD中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GAS、TP、ALB、水负荷大鼠体重下降值和6 h尿量显著增加;挥发油组(VOF)粪便含水率、尿D-木糖、GAS、水负荷大鼠体重下降值显著增加,而水负荷大鼠6 h总尿量显著降低;粗糖组(CPF)和石油醚组(PEF)尿D-木糖、GAS、TP、ALB显著增加;醇洗组(AEF)水负荷大鼠体重下降值显著增加;水洗组(WEF)水负荷大鼠6 h总尿量显著降低。结论:白术能改善脾虚水湿内停大鼠脾失健运状况,其健脾利水的药效物质是粗糖组分和石油醚组分,燥湿利水的药效物质是挥发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脾虚 水湿内停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复方小分子药效物质组“溶液结构”特征的膜分离技术优化原理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郭立玮 陆敏 +3 位作者 付廷明 李博 李玲娟 董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溶液结构"(即:溶液中溶剂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与膜孔径的空间位阻,以黄连解毒汤等若干中医经典方及其多种指标成分为模型药物,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动态光散射仪、高分辨核磁共振及其它分子... 针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溶液结构"(即:溶液中溶剂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与膜孔径的空间位阻,以黄连解毒汤等若干中医经典方及其多种指标成分为模型药物,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动态光散射仪、高分辨核磁共振及其它分子生物物理学手段研究复方中药成分的"溶液结构"特征;借鉴超滤传质原理阐述膜过程中溶剂化效应所产生的中药成分竞争透过作用及机理;利用计算机化学技术探索中药体系"溶液结构"与膜材料微结构的相关性.融合多学科手段,深化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复方现代基础研究,为构建可整体分离小分子药效物质组的中药专用膜分离技术、创新中药复方新药提供理论依据,解决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推动中药学科与膜科学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小分子药效物质 溶液结构 膜分离技术 计算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叠加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由中药体内代谢研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6
13
作者 徐风 杨东辉 +2 位作者 尚明英 王璇 蔡少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8-703,共16页
中药药效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血药浓度很低,能发挥药理作用吗;药效物质实际以什么形式(原形、代谢产物或两者兼有)发挥药效。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新概念及"叠加作用"新假说:"中药药效物质... 中药药效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血药浓度很低,能发挥药理作用吗;药效物质实际以什么形式(原形、代谢产物或两者兼有)发挥药效。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新概念及"叠加作用"新假说:"中药药效物质显效形式的集合或叠加是药效的核心物质基础;各个显效形式的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是药效作用机制之一"。某中药药效物质各种显效形式的叠加作用是指其众多化学成分或/及代谢产物在同一个靶点上的叠加作用,是其各个化合物的浓度的叠加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是"多成分单靶点的叠加作用",不同于"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中药体内研究表明,一种化学成分可产生众多代谢产物(多达50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可产生相同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存在众多类似物、同系物甚至同分异构体(多达10种);有些化学成分之间可相互转化;部分代谢产物具有活性。这些结构极相近的化合物有可能具有相同药理作用靶点,为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概念提供实验依据。建议开展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研究,为中药药效物质本质和作用机制提供新解读,为"中药为何毒副作用小"提供新解释-"毒性分散效应"学说,为中药质量控制提出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显效形式 叠加作用 毒性分散效应 作用机制 多成分单靶点作用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抗炎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和多靶点作用效应 被引量:51
14
作者 马世堂 刘培勋 +2 位作者 龙伟 禹洁 徐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80-2086,共7页
研究了血必净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在分子层面上对复方多靶点作用进行阐释.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构建血必净化学成分数据库,综合应用同源模建、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索等方法,探讨其与炎症靶点5-脂氧合酶(5-LOX... 研究了血必净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在分子层面上对复方多靶点作用进行阐释.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构建血必净化学成分数据库,综合应用同源模建、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索等方法,探讨其与炎症靶点5-脂氧合酶(5-LOX)、环氧合酶-2(COX-2)、IKK-2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血必净化学成分中与靶点5-LOX、COX-2、IKK-2结合效应较好的分别有30、36、8个分子;有16个分子与2个或3个靶点存在作用,其中15个分子对靶点5-LOX和COX-2有抑制作用,迷迭香酸对3个靶点均有作用.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复方血必净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多靶点作用效应,为血必净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新型抗炎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血必净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 多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表面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药效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素娟 张鑫 +5 位作者 王智磊 贺仪 蒲秋华 陈林 陈鸿平 刘友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618-622,共5页
目的:研究陈皮表面分离的优势真菌对主要药效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陈皮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结合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和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的主要药效成分。结果:从陈皮表面分离到优势菌为黑... 目的:研究陈皮表面分离的优势真菌对主要药效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陈皮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结合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和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的主要药效成分。结果:从陈皮表面分离到优势菌为黑曲霉和黄曲霉;陈皮反接黑曲霉与黄曲霉后药效成分发生了改变,二者的改变存在差异,且不同黑曲霉菌株影响药效成分的改变也具有差异,其中1株黑曲霉菌株对陈皮药效成分改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总黄酮、橙皮皮苷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产生了5个明显的新化学成分。结论:真菌代谢转化与陈皮药效物质变化具有相关性,在陈皮陈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其生长代谢消耗药效物质,产生成分改变。从微生物转化角度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优势真菌 分离鉴定 反接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靶点协同作用中药药效物质评价指数构建及其在葛根治疗糖尿病药效物质基础分析中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翟兴英 李洋 +6 位作者 涂珺 姜丽 张启云 徐国良 刘荣华 李冰涛 朱卫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3-33,共1页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药理学药效物质评价指数,分析葛根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方法中药活性成分评价关键是构建体现中药活性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活性成分的亲和力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治疗靶点网络,计算靶点的中心性,...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药理学药效物质评价指数,分析葛根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方法中药活性成分评价关键是构建体现中药活性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活性成分的亲和力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治疗靶点网络,计算靶点的中心性,分析靶点之间协同关系;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活性成分与靶点结合能,表征活性成分与靶点亲和力。基于靶点中心性对多靶点作用活性成分亲和力进行权重平均,构建基于多靶点协同作用活性成分评价指数,以特征性成分参照,分析中药治疗疾病相关物质基础。实验以葛根治疗糖尿病物质基础分析为研究对象,以葛根素为参照,分析其物质基础。结果发现葛根中Genistin、Glycitin、Daidzein等20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亲和作用大于葛根素。文献证实Quercetin、Formononetin、Genistin、Glycitin、Glycitein等13个活性成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结论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活性成分评价指数可以有效发现中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亲和力 药效物质 葛根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炮效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药效物质基础 被引量:23
17
作者 冯宝民 邱琳 +6 位作者 谌启鹏 王惠国 史丽颖 蒋革 唐玲 王永奇 苑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基于炮制方法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以体积比为0.25的浓氨水做引咳实验,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为评价指标,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的镇咳... 目的基于炮制方法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以体积比为0.25的浓氨水做引咳实验,以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2min内咳嗽次数为评价指标,比较炒制前后白芥子的镇咳作用。分离纯化炒制后含量明显增加的对羟基苯乙腈成分并考察其镇咳作用。结果白芥子炒制后,镇咳作用明显增强,其对羟基苯乙腈含量明显增高。对羟基苯乙腈具有明确镇咳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高剂量对羟基苯乙腈的镇咳作用优于炒白芥子。结论炒制后白芥子镇咳作用增强,炒制法可以增加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对羟基苯乙腈镇咳作用明显,是白芥子镇咳的药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效关系 对羟基苯乙腈 引咳时间 引咳次数 药效物质基础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被引量:25
18
作者 武孔云 梁光义 +1 位作者 靳凤云 陈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中药现代化。方法: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若干原则入手,分析了文献中关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两种错误观点,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单味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关系、中药...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中药现代化。方法: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若干原则入手,分析了文献中关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两种错误观点,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单味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关系、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其特征、系统学原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中能实现该复方功用并起主治作用的所有化学成分构成了该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有效系统,复方有效系统中的化学成分相互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相互制约性,表现出整体取效的特征,故在研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时,必须结合系统学原理,在建立中医学证候模型的基础上,以功用和主治为判别依据,逐一排除非有效系统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 基础研究 有效系统 单味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宋宗华 冯东 +1 位作者 许俊博 毕开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 :研究《伤寒论》名方苓桂术甘汤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的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 ,确定方中各药味的君臣佐使关系和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方中组成药味进行药味与药量同时加减拆方 ,选择小鼠常压耐缺氧、对... 目的 :研究《伤寒论》名方苓桂术甘汤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的配伍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 ,确定方中各药味的君臣佐使关系和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方中组成药味进行药味与药量同时加减拆方 ,选择小鼠常压耐缺氧、对抗氯仿所致小鼠心律失常和利尿三项药理指标对所得 1 6个处方进行药理实验 :采用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SREG)与典型相关分析 (CCOR)将所得药理数据和组方药味及药量相关联 ,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机制 ;同时对各处方进行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将所得药理数据和各指纹峰的峰面积 (即各化合物的含量 )相关联 ,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药效物质基础 ,并确定其质量控制指标。结果 :确定了方中以茯苓为君 ,以桂枝为臣 ,佐以白术 ,使以甘草的配伍关系 ,与对该复方中药的传统诠释相一致 ;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从 50个色谱峰中选取 1 7个作为药效物质基础 ,其中桂皮酸、甘草酸和去氢土莫酸被确定为质量控制指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配伍机制 药效物质基础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郭立玮 金万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9,共4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其本质是寻找一种可以发挥综合药理作用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 ,以煎服的汤剂为主的中药剂型表现了水溶性成分的重要性 .无机陶瓷膜技术因其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其本质是寻找一种可以发挥综合药理作用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 ,以煎服的汤剂为主的中药剂型表现了水溶性成分的重要性 .无机陶瓷膜技术因其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可在基本保持水提取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依据中药有效成分的分子量特征 ,对中药及其复方进行“集群筛选” ,既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整体观念” ,又与当今药学学科前沿“天然组合化学库”研究思路不谋而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分离技术 中药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