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制定及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芳 刘亚娜 +5 位作者 吴香云 潘源虎 黄玲利 郝海红 谢书宇 王玉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114,共5页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暴发和药物残留增加,这不仅降低了畜牧业生产,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定合理健全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案能够缓解抗菌药物使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模型能够对作用时间、...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暴发和药物残留增加,这不仅降低了畜牧业生产,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定合理健全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案能够缓解抗菌药物使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模型能够对作用时间、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拟合和定量分析,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和作用效果。它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和新药物的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对PK-PD模型在兽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制定及优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合理用药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防突变浓度的新型药动学-药效学-突变选择窗同步模型在临床用药上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廖雪玲 张炳旭 丁焕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9-203,共5页
文章综述了抗菌药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的发展,详细阐述新型药动物学/药效学模型在抑制细菌耐药突变上的作用,为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并指出了临床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药动学 药效学模型 突变选择窗 耐药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对大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调节作用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任欣怡 陈渊成 +2 位作者 王琰 肖媛媛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g/kg 3个剂量的SalA对Met负荷引起的血浆中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升高有降低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文建立了基于SalA对Hcy调节作用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PK-PD)模型,较好的拟合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实验结果,并与丹参素(DSS)对Hcy调节作用的PK-PD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定量揭示了SalA对tHcy升高促进作用以及转硫途径消除作用与DSS的差异:SalA对于tHcy上升促进作用弱于DSS,但是对于tHcy转硫途径消除的作用强于D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同型半胱氨酸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蛋氨酸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郝琨 陈渊成 +2 位作者 曹彦光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对照组,连续45d灌胃给予替米沙坦。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药浓度,同时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第9,18,27,36,45天早上空腹情况下采血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作为定量药效的指标。药物的体内暴露程度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关系根据PK-PD结合模型估算。结果:胰岛素抵抗大鼠连续给予替米沙坦后,替米沙坦在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胰岛素抵抗大鼠长期连续给药后,大鼠胰岛素浓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血糖浓度变化不大,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给药后有显著性提高。替米沙坦4mg/(kg.day)组AUC50为2886.0ng.day/mL,8mg/(kg.day)组AUC50为3218.9ng.day/mL。结论: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AUC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胰岛素抵抗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优化渔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5
作者 徐丽娟 李梦影 +1 位作者 王浩 吕利群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年第4期83-90,共8页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modeling,PK/PD modeling)是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是一个帮助开发者选择合理给药方案的科学工具,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本文就PK...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modeling,PK/PD modeling)是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是一个帮助开发者选择合理给药方案的科学工具,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本文就PK/PD结合模型的基本理论、研究模型及其在优化抗菌药特别是渔用抗菌药给药方案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了科学制定渔用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药效学结合模型 渔用抗菌药 给药方案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药动-药效模型参数的计算程序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渊成 曹彦光 +2 位作者 郝琨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根据Dayneka等人提出的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设计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估算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的参数。方法:联合应用遗传算法和规划求解同时拟合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果:以口... 目的:根据Dayneka等人提出的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设计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估算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的参数。方法:联合应用遗传算法和规划求解同时拟合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果:以口服一房室模型为例,对华法林的间接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曲线进行拟合,算得PK参数tmax(3.40±1.52)h,cmax(56.39±6.85)μg/mL,t1/2(20.14±5.66)h;PD参数Kin(0.1009±0.0193)h-1,Kout(0.0938±0.0174)h-1,IC50(3.732±1.336)mg/L。结论:该程序可用于间接药动学-药效模型参数的求算,并同时描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华法林 遗传算法 规划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在猪血清和组织液中对大肠杆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同步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雨辉 李笑春 +3 位作者 韩新畴 王学梅 吴科榜 胡日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合理应用恩诺沙星治疗猪大肠杆菌感染。本研究采用了体内药动和体外药效联合的方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在血清和组织笼液中抗大肠杆菌的活性。体外测定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血清和组织笼液中对猪大肠杆菌的MIC均为0.4μg.mL-1。如果在血清... 为合理应用恩诺沙星治疗猪大肠杆菌感染。本研究采用了体内药动和体外药效联合的方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在血清和组织笼液中抗大肠杆菌的活性。体外测定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血清和组织笼液中对猪大肠杆菌的MIC均为0.4μg.mL-1。如果在血清和组织液中添加更多的细菌,则需要高于MIC药物浓度才能持续抑制细菌的生长。猪按5mg.kg-1的剂量肌内注射恩诺沙星后,血清中半效浓度(EC50)为77.67±31.12,即恩诺沙星血清药物浓度为1.29μg.mL-1时可产生50%最大效应;组织液中恩诺沙星的半效浓度(EC50)为15.78±4.99,即组织液药物浓度为0.26μg.mL-1时可产生50%最大效应。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恩诺沙星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时,应适当提高给药的剂量,不应仅以高于MIC作为制定给药间隔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大肠杆菌 药动—药效学同步模型 半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动/药效学建模与模拟的中枢镇静类儿科用药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金颖 周素凤 +2 位作者 王璐 许明哲 邵凤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7期721-727,共7页
目的 对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的药动/药效学(PK/PD)模型进行综述,为定量药理学模型在儿科药物研发上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20年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定量药理学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 清除率是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儿科人群用药剂量... 目的 对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的药动/药效学(PK/PD)模型进行综述,为定量药理学模型在儿科药物研发上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20年中枢镇静类儿科药物定量药理学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 清除率是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儿科人群用药剂量的重要参数,也是PK/PD模型模拟的关键拟合参数,且清除率变化与儿科人群的体重变化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儿科患者具有明显的发育学特征,尤其在作用于中枢系统的药物上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基于儿科人群与成人之间的生理药动学差异、药物暴露-效应差异以及儿科人群临床试验的实施特点,PK/PD模型有助于儿科患者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人群 药动/药效学模型 数据外推 中枢镇静 剂量方案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参数药效模型法分析硫酸镁血药浓度与降血压效应的关系
9
作者 王亦流 卢建丰 +1 位作者 杨友春 陈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47-49,共3页
硫酸镁治疗妊娠诱发高血压孕妇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关系,一般用参数法描述,需用假设药效学模型。本文在不假设药效学模型的前提下,分析硫酸镁浓度与降血压效应的关系。由非参数法分析和得出的Keo=0.35±0.33h-1与... 硫酸镁治疗妊娠诱发高血压孕妇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关系,一般用参数法描述,需用假设药效学模型。本文在不假设药效学模型的前提下,分析硫酸镁浓度与降血压效应的关系。由非参数法分析和得出的Keo=0.35±0.33h-1与参数法拟合而得的Keo相接近。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法 药效学模型 硫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靶点PK-PD模型评价丹酚酸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雪 王玉浩 +2 位作者 郑运思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4,共8页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基于上述标志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选用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k从整体角度量化机体状态,并以参数k的变化率作为替代药效指标建立多靶点PK-PD模型,用以考察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al A对各标志物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参数k与表征心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al A的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药物对参数k的改善程度I之间的关系。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的多靶点PK-PD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为多靶点中药PK-PD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缺血性心衰 标志物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多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归银方对左氧氟沙星大鼠半体内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PK/PD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婉乔 李颜伶 +5 位作者 吴珺 刘清泉 徐广 秦铭 吉莉 马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左氧氟沙星(LVFX)单用及LVFX联用芪归银方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探索芪归银方对LVFX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7周龄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单用组灌胃0.01 g/ml的LVFX,联用组灌胃1 g/ml生... 目的通过建立左氧氟沙星(LVFX)单用及LVFX联用芪归银方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探索芪归银方对LVFX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7周龄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单用组灌胃0.01 g/ml的LVFX,联用组灌胃1 g/ml生药浓度的芪归银方和0.01 g/ml的LVFX,空白组灌胃同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0、0.25、0.50、1.00、1.50、2.00、4.00、8.00、12.00和24.00 h眼眶取血,样品处理后进样,采用DAS 2.0软件计算PK参数,含药血清干预耐药PA测定抑菌率,建立半体内PK/PD模型。结果联用组平均滞留时间、达峰时间长于单用组,清除率高于单用组,曲线下面积和最大血药浓度低于单用组(P<0.05)。联用组血清抑菌率初始值大于单用组,到达最大抑菌率的时间长于单用组(P<0.05)。单用组及联用组半体内PK/PD模型为E=(63.80×C^(2.96))/(0.94+C^(2.96)),E=34.72+(57.88×C^(3.04))/(66.63+C^(3.04))。结论芪归银方可能通过影响大鼠LVFX血药浓度增强LVFX抗耐药PA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归银方 左氧氟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