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贞观年间的丝路往来与敦煌翟家窟画样的来历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荣新江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13&ZD087)
-
文摘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重要石窟,根据窟内发愿文和题记以及相关史料可知,该石窟开凿于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至高宗龙朔二年(662)间。其主室的众多经变画,特别是北壁一排七身药师佛立像和东壁维摩诘经变中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相同的帝王图像,从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画中出现,应当是新摹自长安的画样。唐朝在高祖武德六年(623)牢固据有敦煌,特别是贞观七年正式更名为沙州后,中原与敦煌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大族、文士陆续往来敦煌,敦煌的文人如翟通也曾经乡贡而到长安获得明经出身,还有贞观十八年为迎接东归的玄奘而从长安来至敦煌的使臣,这些人士都有可能把长安画样带给敦煌。因此可以说,贞观十六年开始开凿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长安画样,是当时中原与敦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翟家窟
玄奘
刘德敏
药师佛像
帝王图
-
Keyword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cave temple of the Zhai family
Xuan Zang
Liu Demin
Bhaisajyaguru
paintings of emperors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