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7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5例多重用药的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碧晴 张晓彤 +7 位作者 王可 邢晓璇 王之舟 庄伟 张青霞 张兰 李晓玲 董宪喆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206-210,216,共6页
目的分析多重用药的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情况,采用Naranjo评定法评价药物... 目的分析多重用药的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情况,采用Naranjo评定法评价药物与ADR之间的关联性,采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评价标准》(5.0版)对ADR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运用向后选择法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967例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中有385名患者发生464例次ADR,发生率为7.75%。ADR类型主要分布在胃肠系统(40.52%)、循环系统(14.44%)及肝功能损伤(12.28%)等。ADR共涉及相关药物671例次,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3.79%)、抗凝药(6.56%)和抗血小板药物(6.41%)。ADR严重程度主要为1级(30.17%)和2级(59.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用药种数、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脑血管疾病和结缔组织病会增加患者发生ADR的风险。结论通过分析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发生ADR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加强对高风险患者ADR的监护与管理,为未来进一步开发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ADR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老年患者 多重用药 胃肠系统 抗感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8例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
作者 戴彪 曹银 +2 位作者 孙艳红 张元元 夏清荣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99-103,108,共6页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安徽精神卫生中心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ADR报告808例,应用帕...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安徽精神卫生中心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ADR报告808例,应用帕累托图对患者年龄、药物种类分布、发生时间以及累及系统-器官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8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ADR中,男女比例为1.3∶1;20~29岁、30~39岁、10~19岁3个年龄段报告比例最大,分别为27.97%、22.40%、17.20%;ADR报告共涉及15种抗精神病药物,上报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利培酮(20.42%)、奥氮平(20.17%)、喹硫平(13.49%)、阿立哌唑(13.24%)及氯氮平(13.24%);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给药(95.79%);ADR在2~10 d内发生最多(37.62%);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神经系统损害例数最多(46.78%);一般ADR 728例(90.10%),严重ADR 80例(9.90%),多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预后良好。结论经由帕累托图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ADR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发生时间和药物种类等因素,及时发现药物风险信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阿立哌唑 氯氮平 帕累托图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监测数据的山东省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魏伟 权勤波 王维波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22,共5页
目的:可视化分析展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推动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东省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儿童严重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展现ADR、系统器官分类(SOC)和联合用药网... 目的:可视化分析展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推动儿童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东省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儿童严重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展现ADR、系统器官分类(SOC)和联合用药网络中各要素的联系。结果:儿童严重ADR报告共6811份,患儿例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抗感染药物是引起儿童严重ADR最主要的药品类别。高频联合用药药品54例,高频ADR为47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共同出现的次数最多。结论:应通过掌握患儿信息、熟悉药理特点、把握发生规律,合理选择药品并识别隐匿损害。加强药学监护、重视联合用药以预防和减少严重ADR,促进儿童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 信息可视化技术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蕊 《天津药学》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本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保证其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及筛选出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358例老年慢病患者ADR报告信息,并对ADR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种类分布及器官... 目的:探讨本院老年慢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保证其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及筛选出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上报国家ADR监测系统的358例老年慢病患者ADR报告信息,并对ADR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种类分布及器官/系统损害等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358例老年慢病患者的ADR报告中,最常见的药品剂型是注射液(161例,44.97%);发生ADR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1例58.94%),其次是口服给药(116例,32.40%);主要涉及抗感染药物(94例,26.2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66例,18.44%)、心血管系统用药(59例,16.48%);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97例,27.09%)和消化系统(95例,26.54%);共出现5例(1.40%)严重的ADR,经过抗过敏、升压和氧气支持等治疗后均已好转。结论:老年慢病患者ADR的发生与药品剂型、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需提高医护人员对ADR的鉴别及处置能力,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测,降低ADR发生率,保证其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病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作用分析
5
作者 刘蓉 钱虞刚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及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采取两组对照的方式进行,对照组为2021年4月—2022年3月我院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前的药物治疗疾病的患者,观察组为2022年4月—2023年3月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后的药...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及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采取两组对照的方式进行,对照组为2021年4月—2022年3月我院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前的药物治疗疾病的患者,观察组为2022年4月—2023年3月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后的药物治疗疾病的患者,两组纳入的患者数量均为100例,比较两组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依从情况、对药学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药品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品知识掌握得分、用药依从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开展药学服务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患者对药品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 药学服务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分析
6
作者 赵秋月 卫红涛 +2 位作者 李丹丹 闫安 邸宣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药师干预结果并文献研究。方法临床药师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并分析出血...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药师干预结果并文献研究。方法临床药师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使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并分析出血原因、治疗过程、不良反应转归。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和PubMed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相关文献,分析其安全性。结果使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的AIS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共196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情况15例(7.65%);出血严重程度:13例仅为潜血阳性,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2例为活动性出血,延长了住院时间。经药师干预,给予停药及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治疗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进程影响不明显。检索得到的7篇有关阿加曲班治疗AIS安全性的文献,总计纳入1070例患者。其中6篇文献显示,阿加曲班组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率0.45%,对照组消化道出血3例,发生率1.36%;1篇将消化道出血列在其他出血事件中,数据统计后并没有增加其他出血事件的概率。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治疗AIS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但一般出血量较少,预后良好,对AIS治疗影响较小;既往研究也表明,阿加曲班不会增加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加曲班 注射液 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ADR性别差异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言才 刘琳琳 +4 位作者 史天陆 王崇薇 张蕾 苏丹 姜玲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了解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性别差异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769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690例ADR报告中性别... 目的:了解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性别差异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769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690例ADR报告中性别因素分别与报告年份、患者年龄、药品类别、前位药品、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等指标相关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7690例报告中,男性4052例,占52.69%,女性3638例,占47.31%,男女之比为1.11∶1;2007至2010年男性比例均高于女性,而2005至2006年男性低于女性;0~21岁及51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而21~51岁女性多于男性;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中成药、维生素类药等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药等女性多于男性;注射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7种药品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引起ADR女性多于男性;应用混悬剂、口服溶液剂、粉针剂等6种剂型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应用丸剂、分散片、胶囊剂等4种剂型则女性多于男性;腹腔用药、鞘内用药、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局部外用、眼内用药、肌内注射等女性多于男性;ADR所致代谢营养障碍、视觉损害、血液系统等例数男性多于女性,而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女性多于男性;在一般的、新的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严重的4种ADR严重程度中,男性ADR例数均多于女性。结论在加强ADR监测时,应了解ADR性别差异,其对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通过对ADR性别差异的深入分析,可以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性别差异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4例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文硕 杨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常见类型及其相关因素,为癫痫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某院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就诊的患者,对患者性别、年龄及ADR发生情况进行... 目的分析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常见类型及其相关因素,为癫痫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某院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就诊的患者,对患者性别、年龄及ADR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患者ADR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是否联合用药的相关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694例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中ADR发生率为36.17%(251/694)。男性和女性患者ADR发生率分别为37.08%(142/383)、35.05%(109/31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06,P=0.58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年龄组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4.00%、33.88%、42.96%、55.10%;4个年龄组的ADR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6.226,P=0.001)。合并用药与无合并用药的ADR发生率分别为45.00%和26.6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5.279,P=0.000)。结论癫痫的药物治疗强调个体化,应当在充分考虑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用药等基础上制定给药方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与复查项目,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医师 药师 联合门诊 抗癫痫药 药品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联合ERNIE-DPCNN模型的药品不良反应自动关联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晋生 刘红亮 +2 位作者 王青 侯永芳 李馨龄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63-166,180,共5页
目的 针对当前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存在的效率较低和主观性评估问题,通过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模型,探索药品不良反应自动关联性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文献及互联网来源,对获取的不良反应报告标注数据(7 301条)进行知识抽取,构... 目的 针对当前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存在的效率较低和主观性评估问题,通过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模型,探索药品不良反应自动关联性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文献及互联网来源,对获取的不良反应报告标注数据(7 301条)进行知识抽取,构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图谱,建立知识驱动的ERNIE-DPCNN自动关联性评价模型。结果 提出的知识图谱联合ERNIE-DPCNN模型在测试集中的精确度、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82.18%、81.40%、81.21%,相对于其他基线模型各项评估指标均取得了最高值。结论 知识图谱联合ERNIE-DPCNN模型的方法能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效率,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观性评估误差,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ERNIE-DPCNN模型 知识图谱 关联性评价 文本分类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妇幼保健院413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10
作者 龙凤 李雨 李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查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13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3例ADR报告中0... 目的分析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查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13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3例ADR报告中0~17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其中一般ADR 261例,严重ADR 85例,新的ADR 67例。ADR发生率前3位药品种类为抗感染药物(37.29%),妇产科用药(25.67%),抗肿瘤药(15.25%);发生率前3位药品品种为注射用阿奇霉素(10.41%)、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8.47%)、注射用头孢曲松钠(7.7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大多发生在120 min以后。结论临床应加强特殊人群用药ADR科普教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监测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六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11
作者 吴倩 刘丽慧 +2 位作者 王婷 聂晶 吴记勇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OpenVigil2.1平台挖掘FAERS,收集2004年3月—2022年9月六种TKI(伊马替尼、吉... 目的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OpenVigil2.1平台挖掘FAERS,收集2004年3月—2022年9月六种TKI(伊马替尼、吉非替尼、达沙替尼、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的ADR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比法分析六种TKI代表药物的ADR信号,并按照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结果六种TKI代表药物共检索到105052份ADR报告,其中舒尼替尼最多(38498份)。按发生频次排序,六种TKI代表药物所致ADR均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胃肠系统疾病,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中伊马替尼引起胸腔积液的发生频次位于第7位。伊马替尼出现染色体和细胞等遗传学分析异常风险信号,吉非替尼出现线粒体谷草转氨酶升高等风险信号,达沙替尼可能引起乳糜胸,舒尼替尼引起睫毛颜色变化,索拉非尼引起掌跖角化病。结论六种TKI代表药物风险信号所提示的ADR和累及系统与药品说明书一致,但风险信号提示的伊马替尼引起的胸腔积液、舒尼替尼引起的眼部ADR等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物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某儿童医院血液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2
作者 崔颖 钟旭丽 +1 位作者 刘碧晴 张建民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液科患儿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血液相关疾病的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22-2023年我院血液科143例ADR报告,包括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血液科患儿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血液相关疾病的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22-2023年我院血液科143例ADR报告,包括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ADR类型及转归等。结果:14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是占比最高的给药途径(74.82%)。发生ADR的药品种类中,免疫抑制剂的ADR发生率最高(44.06%),其次为抗肿瘤药(40.56%)、抗感染药(11.19%)。103例患儿好转(72.03%)。3例(2.10%)为严重ADR。相关性评价为肯定的有12例(8.39%),很可能为81例(56.64%),可能为50例(34.97%)。结论:临床应加强对ADR的认知和管理,做好ADR监测,鼓励多学科临床工作人员积极参与ADR管理,减少ADR发生率,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药品不良反应 儿童 影响因素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办《ADR简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惠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受信息覆盖面及认知程度影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在医务人员中的知晓率及重视程度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通报》预警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国家《通报》在医院中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在医... 受信息覆盖面及认知程度影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在医务人员中的知晓率及重视程度均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通报》预警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国家《通报》在医院中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在医院内部创办《药品不良反应简报》(以下简称《简报》)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建议在医院内部创办《简报》作为国家《通报》面向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并应采取措施确保《简报》受到临床重视,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简报 adr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心脏器官伤害风险信号挖掘分析
14
作者 阿拉腾花 王振兴 +5 位作者 张晓朦 世伟 席成伟 王聪慧 王立群 张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752-758,共7页
目的挖掘与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可能导致心脏器官伤害的药品不良反应(ADR)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某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的ADR报告,进行... 目的挖掘与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可能导致心脏器官伤害的药品不良反应(ADR)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某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的ADR报告,进行数据清洗,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进行ADR信号检测,计算ADR累及心脏器官系统药品的R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对挖掘出的风险信号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检索近3年ADR报告共72398例,排除重复报告及不完整报告,最终纳入分析的累及心脏器官系统ADR报告3697例。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患者,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后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和心脏器官疾病占比近60%,给药疗程1 d以内的报告超过50%,患者用药当天发生ADR的超60%,不良反应转归情况总体良好。263个药品被纳入分析,ROR法挖掘出可能导致心脏器官伤害风险信号共70个,包含62个说明书记载的已知信号和8个说明书未记载的新的信号。结论ROR法挖掘本省可能导致心脏器官伤害ADR风险信号,初步产生风险信号,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予以证实。药物警戒除重点关注可能导致心脏器官伤害的药品外,还应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临床用药因素的影响,将药源性心脏风险降至最低,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心脏器官伤害 风险信号 报告比值比法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良反应监测大数据的药品安全风险发现与识别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云娟 赵旭 +4 位作者 白天凯 柏兆方 王伽伯 宋海波 肖小河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5,14,共6页
目的探索如何从国内外海量的中西药不良反应报告中快速发现与精准识别药物安全风险,并进行科学有效地预测与防控。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数据为例,针对上市后药品安全风险的发现、评价、确证和防控策略进行论述。结果初步探索建立“不良反... 目的探索如何从国内外海量的中西药不良反应报告中快速发现与精准识别药物安全风险,并进行科学有效地预测与防控。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数据为例,针对上市后药品安全风险的发现、评价、确证和防控策略进行论述。结果初步探索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大数据发现—多模型识别评析—病证毒理学验证”一体化应对策略和方法体系,并成功应用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识别和评析。结论该策略为药物安全性评价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保障公众安全用药和促进中西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大数据 风险发现 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相关数据分析服用米诺环素的8~18岁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及其高危因素
16
作者 张旭升 王晓骏 +3 位作者 王丽 任秀丽 沈承武 卢翠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4-18,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及综合标准法(MHRA)筛选a≥3、95%CI>1、PRR值≥2、χ^(2)≥4的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对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首选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归类(PT)。结果共得到8~18岁儿童的疑似米诺环素ADE3668份,最终得到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181个,涉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22个SOC。发生频次前5位的米诺环素ADE分别为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发热、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和关节痛;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为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单神经病和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心肌炎。结论8~18岁儿童应用米诺环素时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临床应用中米诺环素ADE包括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甲状腺炎和肠梗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四环素 米诺环素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司他韦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彦会 梅康康 +2 位作者 阮文懿 陈慧颖 蔡和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收集有关奥司他韦在儿童人群使用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收集有关奥司他韦在儿童人群使用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奥司他韦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特征。结果:经过筛选,纳入儿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共30篇,其中中文文献17篇,英文文献13篇,共33例病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 d内(31例,93.94%);累及的系统/器官为神经系统(13例,39.39%)、消化系统(9例,27.27%)、皮肤系统(4例,12.12%)、眼器官(3例,9.09%)、心血管系统(2例,6.06%)、免疫系统(1例,3.03%)、泌尿系统(1例,3.03%)和鼻器官(1例,3.03%)等。其中,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头部和肢体不自主抖动、顽固性呃逆、视力障碍和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给药,并重视奥司他韦的药品不良反应,尤其是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监护意识,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司他韦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全球信号管理方法简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彼得·希尔姆斯特伦姆 杰弗里·鲍林 +1 位作者 岳群英 G.尼克拉斯·诺伦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36-840,共5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自1978年起由乌普萨拉监测中心(UMC)开发和维护。目前VigiBase保存着超过3900万份匿名的患者疑似药品和疫苗不良反应报告(截至2024年6月)。为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计划(W... 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自1978年起由乌普萨拉监测中心(UMC)开发和维护。目前VigiBase保存着超过3900万份匿名的患者疑似药品和疫苗不良反应报告(截至2024年6月)。为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计划(WHO PIDM)成员国制定、实施和加强安全监测计划,UMC开发了多个系统、工具和方法,以促进VigiBase的使用。本文描述了6种vigi方法(vigiMethods):vigiGrade、vigiMatch、vigiRank、vigiPoint、vigiGroup和vigiVec。VigiBase数据来源依靠主动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但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是一个主要问题。为提高大型数据库(如VigiBase)中病例处理的效率、质量和能力,人工智能增强方法正在不断发展,以满足管理日益增长的数据量需求。继续开发现有的和新的方法,将VigiBase和其他数据库中的报告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全球所有国家的患者更安全地使用药物和疫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 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 不良反应 信号 安全 数据库 管理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例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9
作者 郭益俊 陈霞 孟萍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0期1137-1142,1147,共7页
目的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 目的研究靶向抗肿瘤口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和数量,挖掘其ADR可疑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对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到的141例靶向抗肿瘤药所致ADR报告中的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严重程度及转归、ADR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及发生例次等进行分析,并运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挖掘ADR信号。结果141例中共涉及23个药品,共发生164例次ADR,累及13个系统-器官。发生例次排名前3位的ADR为皮疹(28例次,17.07%)、高血压(16例次,9.76%)、腹泻(14例次,8.54%)。共挖掘到8个药物的13个可疑ADR信号。其中安罗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口腔溃疡、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的可疑信号为3个: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奥希替尼的可疑信号为2个:皮疹、腹泻;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和伊马替尼的可疑信号均为1个:皮疹;瑞戈非尼的可疑信号为1个:腹泻。结论在患者使用靶向抗肿瘤口服药期间,应重点监护老年人群等特殊群体;重点关注首次用药1个月内的患者;重点监测皮疹、高血压、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蛋白尿等ADR并做好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药物 抗肿瘤治疗 靶向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科54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及风险防控
20
作者 曹晓禄 贾佩佩 +5 位作者 李宏梅 韩瑜 段羽 杨赞章 韩龙辉 乔秀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眼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与风险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科门诊与住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报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中的544例药品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药... 目的分析眼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与风险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科门诊与住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报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中的544例药品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药品剂型、临床表现、排名前5位药品和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制订相应防控措施。结果眼科临床用药中,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荧光素钠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含激素眼用制剂、中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会引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医师应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护士应密切关注用药后反应,药师应加强药学查房与医嘱点评工作,多方面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结论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掌握眼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强化重点人群和重点药物使用监护,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降低药源性损害具有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