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差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红 金路 +2 位作者 葛卫红 王皓 梁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8,共7页
美罗培南是20世纪90年代面市的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或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其广泛的使用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产生耐药... 美罗培南是20世纪90年代面市的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或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其广泛的使用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产生耐药,从而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同时,由于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有差异性,导致其对美罗培南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药动学/药效学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燕 肖永红 +3 位作者 郝凤兰 张朴 康子胜 钟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确定头孢曲松-舒巴坦(4∶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作用特点,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建立体外PK/PD模型,模拟人体单剂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头孢曲松-舒巴坦(4∶1)(同步与非同步消... 目的通过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确定头孢曲松-舒巴坦(4∶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作用特点,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建立体外PK/PD模型,模拟人体单剂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头孢曲松-舒巴坦(4∶1)(同步与非同步消除)、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1∶1)药动学过程,比较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产SHV-18型酶)、大肠埃希菌EC-1和EC-2(分别产CTX-M-3、TEM-1型酶)的药效学特征。结果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单药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具有缓慢杀菌作用,3种复方模型显示出相似的杀菌活性,杀菌效果在6h最为明显;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杀菌效果不显著;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非同步消除模型杀菌效果不彻底;头孢曲松-舒巴坦同步消除模型杀菌效果最明显;对大肠埃希菌EC-2,5种模型均有明显杀菌活性。结论对产ESBLs肠杆菌,头孢曲松-舒巴坦(4∶1)复方制剂同步消除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非同步消除协同作用不明显;头孢曲松与舒巴坦复方制剂,可能临床价值有限,不具有发挥协同抗菌效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舒巴坦 药动学/药效学 体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评价肝功能不全患者念珠菌感染时米卡芬净的给药方案
3
作者 胡久丽 王莹 +2 位作者 姚银辉 陶晓明 赵艳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不同肝功能患者在念珠菌感染时米卡芬净的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米卡芬净PK参数和念珠菌药敏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取不同肝功能患者的达标概率及累积反应分数。结果对于不... 目的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不同肝功能患者在念珠菌感染时米卡芬净的给药方案。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米卡芬净PK参数和念珠菌药敏数据,应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取不同肝功能患者的达标概率及累积反应分数。结果对于不同肝功能患者,米卡芬净在给药剂量为100 mg/d时对热带念珠菌效果良好,对光滑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效果较差,对白念珠菌效果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较大,在肝功能正常患者中效果较好,当患者存在中度及重度肝功能不全时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念珠菌以及不同程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应考虑调整米卡芬净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蒙特卡罗模拟 米卡芬净 肝功能不全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氨苄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和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逸 胡盈盈 +9 位作者 郁继诚 陈渊成 戴静怡 王晶晶 张菁 武晓捷 程洁如 丁玲玲 刘晓雪 龚玉秀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评价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入选研究受试者56名按照1∶1... 目的研究头孢氨苄胶囊国产制剂与原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并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评价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两交叉、空腹或餐后给药试验设计。入选研究受试者56名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2个试验组,一组受试者按照方案规定先后给予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另一组则参比制剂-受试制剂,两周期自身交叉,空腹给药或高脂餐后给药,并按设计的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头孢氨苄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采用单点法计算头孢氨苄不同给药方案的%T>MIC以及%T>MIC(靶值=40%)达标概率(PTA),优化给药方案。结果空腹或餐后给药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组的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均相似。空腹状态下参比制剂组的C_(max)、AUC_(0-∞)分别为5.64 mg/L、8.99 h·mg/L,受试制剂组分别为6.02 mg/L、9.12 h·mg/L。餐后状态下参比制剂C_(max)、AUC_(0-∞)分别为2.51 mg/L、8.04 h·mg/L;受试制剂分别为2.60mg/L、8.22 h·mg/L。空腹组主要药动力学参数C_(max)、AUC_(0-∞)几何均值比(受试制剂/参比制剂)分别为106.91%(101.45%~112.66%)、101.22%(99.14%~103.34%),餐后组分别为102.29%(94.41%~110.84%)、102.08%(100.24%~103.95%)。头孢氨苄C_(max)、AUC_(0-∞)几何均值比值90%置信区间均落在80.00%~125.00%范围内。空腹给予头孢氨苄250、500、1000 mg(均为1次/6 h给药),当该药对致病菌MIC为0.5、1、2 mg/L时,预期达到PTA均高于90%。结论餐后和空腹给予头孢氨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临床治疗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采用250~500 mg(1次/6 h)给药方案预期可获得较好微生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健康受试者 生物等效性 药动学/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药动学/药效学角度优化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给药方案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笑芬 毋海兰 +4 位作者 范亚新 李熠 李鑫 陈渊成 张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6-1161,共6页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β-内酰胺类合剂。该药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多种感染。该药临床已使用多年,对于耐药菌的治疗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故综述其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总结文献报道的给...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β-内酰胺类合剂。该药抗菌谱广,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多种感染。该药临床已使用多年,对于耐药菌的治疗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故综述其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总结文献报道的给药方案优化策略,以供临床使用中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药动学/药效学 头孢哌酮/舒巴坦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西他沙星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武晓捷 范亚新 +10 位作者 张菁 郁继诚 曹国英 郭蓓宁 陈渊成 吴菊芳 施耀国 郭燕 叶信予 吴培澄 朱德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2-359,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或多剂口服西他沙星(DU-6859a)片剂后的药动学(PK)及PK/药效学(PD)。方法单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每个剂量组入选12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多剂...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或多剂口服西他沙星(DU-6859a)片剂后的药动学(PK)及PK/药效学(PD)。方法单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每个剂量组入选12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多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单个剂量组研究设计。共入组12名受试者,口服西他沙星片100mg,1次/12h,连续给药10d,其中第1天和第10天仅早晨给药1次。收集受试者给药后的血样和尿样,采用经过方法学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测定血清及尿液样本中西他沙星浓度,并结合西他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尿路感染(UTI)常见病原菌的体外PD结果(MIC)进行PK/PD分析。结果受试者单剂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后,分别于0.92h、1.42h和1.21h达到高峰血清浓度(C_(max)),C_(max)分别为(0.72±0.19)mg/L、(1.39±0.36)mg/L和(2.32±0.78)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3.67±0.67)mg·h/L、(8.19±1.15)mg·h/L和(14.20±3.21)mg·h/L,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6.55±0.97)h、(6.84±1.17)h和(7.81±0.89)h。给药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在61.4%~70.0%。多剂给药后第1天和第10天血C_(max)分别为(1.01±0.19)mg/L和(1.26±0.20)mg/L,第10天达到稳态后,AUC_(0-12h(ss))为(6.88±0.81)mg·h/L,稳态时总清除率(CL_(ss)/F)、总清除率(CL_r/F)分别为(14.72±1.79)L/h和(10.58±1.40)L/h,达峰时间(T_(max))和表观分布容积V_(dz)/F分别为(2.08±0.76)h和(128.95±24.86)L。蓄积因子(R_(AUC))为1.35。第1天和第10天48h的药物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67.64%和99.11%。体外PD结果提示西他沙星抗菌活性可覆盖CAP和UTI的主要病原菌,西他沙星对CAP患者中肺炎链球菌PK/PD参数可达到其靶值,给药后尿药浓度高,即使8~12h尿药浓度仍可维持在大肠埃希菌MIC_(90)至少5倍以上。结论健康受试者单剂和多剂口服西他沙星片后吸收迅速,在50~200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PK特征,受试者耐受性良好。西他沙星片100mg2次/d的给药方案对CAP和UTI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预期可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他沙星 药动学/药效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肝功能损害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及给药方案推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晓勇 康悦 +6 位作者 陈渊成 李熠 吴菊芳 郭燕 吴湜 胡佳丽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为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推荐给药方案。方法选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10例和健康受试者按1∶1配对进行对照试验,入选者接受单剂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通过其血药浓度构建的... 目的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K/PD)分析,为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推荐给药方案。方法选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10例和健康受试者按1∶1配对进行对照试验,入选者接受单剂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通过其血药浓度构建的三房室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多剂给药的药动学参数。结合该药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数据,以单点估算法计算奈诺沙星对CAP主要病原菌的PK/PD指数,以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以游离药物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最低抑菌浓度(fAUC0-24h/MIC)≥47.05和≥100作为奈诺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靶值,计算药效学达标概率(PTA)和相应靶值时各累积反应百分率(CFR)。以此评估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的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采用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中度肝功能损害和健康受试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10 d后的AUC0-24h分别为(50.94±10.94)mg·h/L和(51.19±10.69)mg·h/L。两组受试者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10 d对肺炎链球菌的CFR达95%以上;该药对肺炎链球菌的MIC≤0.5 mg/L时,上述给药方案在两组受试者中的PTA均在98%以上。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当奈诺沙星目标靶值fAUC/MIC≥100,MIC≤0.25 mg/L时,PTA也可以达到97%以上。两组受试者中奈诺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CFR保持在70%左右。结论 PK/PD结果提示该给药方案预期可在中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中获得与健康受试者相似的微生物学疗效。对于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推荐口服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500 mg,每日1次,连续口服7~10 d的给药方案,无需调整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诺沙星 肝功能损害 群体 药动学/药效学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暴露量影响因素及PK/PD参数与疗效相关性
8
作者 周思敏 罗雪梅 葛卫红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8-434,共7页
目的探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DR-GNB)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暴露量的影响因素及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MDR-GNB感染患者的... 目的探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DR-GNB)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暴露量的影响因素及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MDR-GNB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分析影响多黏菌素B暴露量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暴露参数24 h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24 h))、AUC_(24 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值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MDR-GNB感染患者AUC_(24 h)中位数为76.11(56.06,96.94)μg·mL^(-1)·h。大剂量组(≥150 mg·d^(-1))多黏菌素B暴露量明显高于小剂量组(<150 mg·d^(-1))(P<0.05),肾脏替代治疗可导致暴露量显著降低(P<0.01),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增加剂量对暴露量无显著影响。ROC曲线显示AUC_(24 h)/MIC与MDR-GNB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关联性最强(AUC_(ROC)=0.724,P<0.01),且AUC_(24 h)/MIC预测临床疗效的最佳阈值为62.1。亚组分析显示,AUC_(24 h)/MIC预测肺部感染患者与非肺部感染的最佳阈值分别为70.8和61.5。AUC_(24 h)/MIC≥62.1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AUC_(24 h)/MIC<62.1组(72.88%vs.32.43%,P<0.01)。治疗后,AUC_(24 h)/MIC≥62.1组炎症指标下降趋势也优于AUC_(24 h)/MIC<62.1组。结论给药剂量、肾脏替代治疗是影响多黏菌素B暴露量的重要因素。AUC_(24 h)/MIC≥62.1是预测多黏菌素B治疗MDR-GNB感染患者疗效的最佳暴露指标,而AUC_(24 h)/MIC预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有效的临界值高于非肺部患者,推荐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调整AUC_(24 h)/MIC指标,实现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多重耐革兰阴性菌 暴露量 药动学/药效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K/PD理论评价奥马环素治疗3种细菌感染的给药方案
9
作者 赵雪梅 葛婷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结合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以AUC/MIC为PK/PD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6种给药方案对上述3种病原菌的达标概率(PTA)及累积... 目的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结合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以AUC/MIC为PK/PD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6种给药方案对上述3种病原菌的达标概率(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靶值下模拟),都能达到CFR>9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靶值下模拟),仅600 mg po q24h和多剂量C组(负荷剂量450 mg po q12h,维持剂量450 mg poq24h)达到CFR>90%;但对大肠埃希菌,所有给药方案的CFR均不达标。结论奥马环素的说明书推荐给药方案(负荷剂量200 mg iv,维持剂量300 mg po q24h)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大肠埃希菌,6种给药方案均达不到预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环素 蒙特卡洛模拟 药动学/药效学 累积反应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临床用药方案 被引量:27
10
作者 荚恒敏 马筱玲 张义永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菌 药动学/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美罗培南治疗药物监测队列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金路 罗雪梅 +1 位作者 张海霞 葛卫红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是否有助于提高药动学/药效学(PK/PD)达标率及抗感染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5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共3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是否有助于提高药动学/药效学(PK/PD)达标率及抗感染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5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共3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第4天美罗培南血药浓度为22.5μg·mL^(-1),对照组为17.5μg·mL^(-1)。以最低抑菌浓度(C_(min))>8μg·mL^(-1)为靶目标,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第2天达标率均为22.2%,在第4天分别为100.0%和72.2%(P=0.015)。以C_(min)>32μg·mL^(-1)为靶目标,则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第2天达标率均为0,在第4天分别为38.9%和5.5%(P=0.015)。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3.3%和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失败率分别为16.7%,27.8%。干预组细菌清除率为88.9%,对照组为55.5%(P<0.05)。结论 ICU患者基于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有助于提高PK/PD达标率和抗感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治疗物监测 药动学/药效学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不同给药方案有效性与耐药风险的蒙特卡洛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雅敏 张迪 董亚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4-669,共6页
目的评估美罗培南15种给药方案的有效性与耐药风险。方法运用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结合非重症监护室(ICU)与ICU中微生物菌种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评估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P)、铜绿假单胞菌(PA)及... 目的评估美罗培南15种给药方案的有效性与耐药风险。方法运用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结合非重症监护室(ICU)与ICU中微生物菌种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布,评估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P)、铜绿假单胞菌(PA)及鲍曼不动杆菌(AB)共计15种给药方案的有效性[非危重患者以给药间隔内游离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的时间(%T_(>MIC))>40%,危重患者以%T_(>MIC)>100%、%T_(>4MIC)>50%为目标靶值]与抑制耐药突变能力(非危重和危重患者均以%T_(>4MIC)>100%为目标靶值)的达标概率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非危重患者以%T_(>MIC)>40%作为有效性目标靶值,对于EC和KP,除0.5 g、q12 h之外,其余14种方案的CFR均>90%。对于PA,只有2 g、q6 h和3 g、q6 h的CFR能达到90%。对于AB,只有3 g、q6 h的CFR能达到90%。危重患者分别以%T_(>MIC)>100%和%T_(>4MIC)>50%作为有效性目标靶值,结果相似。对于EC和KP,只有部分方案CFR能达到90%。而对于PA和AB,所有方案CFR均不能达到90%,即使是3 g、q6 h的方案,对PA的CFR也仅能达到62.6%,对AB的CFR亦仅能达到11.2%。若制定更为严苛的目标靶值(即T_(>4MIC)>100%)来评估抑制耐药突变能力,非危重、危重患者都很难达标,只有危重患者3 g、q6 h方案对EC和KP目标治疗的CFR能达到90%。结论美罗培南目前的传统给药模式是美罗培南耐药性蔓延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前的用药模式,在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同时将用药引起的耐药突变风险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药动学/药效学 蒙特卡洛模拟 细菌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模拟法优化预防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头孢菌素给药方案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香清 龙明辉 曹丽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7-512,共6页
目的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头孢菌素用于胸外科手术的预防方案,为临床合理制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为例,以100%fT>4MIC(给药间期内游离药物浓度水平位于4倍最低抑菌浓度之上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率)作为外科抗... 目的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头孢菌素用于胸外科手术的预防方案,为临床合理制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为例,以100%fT>4MIC(给药间期内游离药物浓度水平位于4倍最低抑菌浓度之上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率)作为外科抗菌预防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目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头孢唑林1,2,3 g与头孢呋辛0.75,1.5 g给药后6 h内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达到上述目标的累积反应分数(CFR),以≥90%的CFR为方案的最优选择。结果头孢唑林2或3 g对大肠埃希菌在给药后3 h内能基本达到≥90%的CFR;头孢唑林1 g对肺炎链球菌即可在给药后6 h内达到上述目标。即使头孢呋辛1.5 g对各目标菌株在给药后6 h内的任意时间点也几乎无法达到≥90%的CFR。结论胸外科手术应选择头孢唑林作为预防用药,如手术时间短于3 h,术前2或3 g头孢唑林单次给药即可;如长于3 h,术中应每隔3 h左右追加头孢唑林2 g,或每隔4 h左右追加头孢唑林3 g。1.5 g头孢呋辛用于预防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可能并无良效,可能需要改变给药策略或选择更为敏感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药动学/药效学 蒙特卡罗模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厌氧菌药物PK/PD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钰然 梁旺 +1 位作者 施耀国 张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3,共4页
随着抗菌药物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的不断发展,PK/PD研究在抗菌药的药效学评价、给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以及细菌耐药性等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抗菌药物PK/PD的研究文献,但由于厌氧菌培养条件的苛刻性,限... 随着抗菌药物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的不断发展,PK/PD研究在抗菌药的药效学评价、给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以及细菌耐药性等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抗菌药物PK/PD的研究文献,但由于厌氧菌培养条件的苛刻性,限制了抗厌氧菌药物的PK/PD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发表的为数不多的有关抗厌氧菌药物的PK/PD研究文献,介绍该类药物PK/PD体外研究、动物和人体内研究方法,为国内今后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药动学/药效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体外研究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会慧 许元宝 +1 位作者 张菁 刘笑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可用的抗菌药物有限。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所致严重感染,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 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可用的抗菌药物有限。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所致严重感染,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产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协同作用可通过E试验,棋盘法、时间杀菌曲线等体外研究方法评估[1],荟萃分析显示以体外协同作用为导向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与生存率显著相关[2],体外研究发现具有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可进一步用于临床研究。因此,本文对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体外研究方法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重耐药、广泛耐药菌感染的联合治疗体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 联合用 体外研究 时间杀菌曲线 体外药动学/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抗菌药物PK/PD优化感染治疗 被引量:25
16
作者 肖永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33-1039,共7页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综合考虑病原体、宿主和药物三者的相互关系,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优化感染治疗以及耐药菌感染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PK/PD参数是药动学参数和体外抗菌活性参数之间的综合定量参数,包括AUC_(0~t)/MIC、C... 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综合考虑病原体、宿主和药物三者的相互关系,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优化感染治疗以及耐药菌感染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PK/PD参数是药动学参数和体外抗菌活性参数之间的综合定量参数,包括AUC_(0~t)/MIC、C_(max)/MIC和T>MIC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抗菌行为各不相同,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参数也有所差异,据此的临床用药方式也各有侧重。临床在优化感染治疗中,需要根据PK/PD原理,按照病原种类、细菌耐药性、患者病理状况等有所不同,设计良好的给药方案,以提高感染治疗成功机率为目标;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选择经验治疗药物,调整抗菌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实为优化抗菌治疗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药动学/药效学 感染 治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文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520,共6页
脓毒症定义为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失调引起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其院内病死率超过10%,而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时,院内病死率将超过40%。脓毒症患者常遭受耐药菌感染,同时具有器官功能障碍,抗菌药物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发... 脓毒症定义为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失调引起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其院内病死率超过10%,而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时,院内病死率将超过40%。脓毒症患者常遭受耐药菌感染,同时具有器官功能障碍,抗菌药物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给药方案应根据其PK/PD特点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个体化 抗菌 药动学/药效学 碳青霉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用药特点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芳 师少军 黄怡菲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药师开展临床工作的切入点。方法结合日常工作,参考国内外文献,对ICU患者的用药特点展开分析,并以此为线索剖析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点。结果 ICU患者的病理生理和用药十分复杂,需要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论 ICU...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药师开展临床工作的切入点。方法结合日常工作,参考国内外文献,对ICU患者的用药特点展开分析,并以此为线索剖析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点。结果 ICU患者的病理生理和用药十分复杂,需要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论 ICU药师应运用药动学/药效学知识,针对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事件防范等环节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特点 药动学/药效学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氟喹诺酮类给药方案 被引量:9
19
作者 葛婷悦 朱立勤 +2 位作者 廖莎莎 杨建伟 许高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依据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方法对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各口服给药方案治疗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MIC≤1μg/m L)的效果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比较... 目的依据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方法对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各口服给药方案治疗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MIC≤1μg/m L)的效果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各方案的累积反应分数CFR以评价疗效。结果口服莫西沙星800mg qd及左氧氟沙星500mg bid、750mg qd的给药方案治疗野生型结核分枝杆菌的CFR>90%,为有效治疗方案;而莫西沙星400mg qd及环丙沙星500mg bid、750mg bid的给药方案CFR<90%,不作为推荐给药方案。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莫西沙星800mg qd、左氧氟沙星750mg qd为各药的最优给药方案;环丙沙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结核性脑膜炎 蒙特卡洛模拟 药动学/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在肉汤及人工痰液培养基中多黏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曲星伊 刘笑芬 +2 位作者 卞星晨 陈渊成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究阳离子调节MH肉汤和人工痰液培养基中,多黏菌素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选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通过静态杀菌曲线考察在阳离子调节MH肉汤、人工痰液培养基中多黏菌素E对鲍曼... 目的探究阳离子调节MH肉汤和人工痰液培养基中,多黏菌素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选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通过静态杀菌曲线考察在阳离子调节MH肉汤、人工痰液培养基中多黏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并建立模型预测细菌生长及多黏菌素E在不同浓度下的杀菌作用。结果人工痰液培养基中1×MIC的多黏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杀菌效果与阳离子调节MH肉汤相当,相较于0 h,24 h的菌落数对数值不变或下降1 lgCFU/mL。体外药动学/药效学模型显示,相较于阳离子调节MH肉汤,在人工痰液培养基中鲍曼不动杆菌(AB170428和AB070311)存在生长滞后及药物作用滞后现象,生长速率常数更高(0.733 h^(-1)对0.957 h^(-1);0.534 h^(-1)对0.951 h^(-1))。2×MIC的多黏菌素E可以达到24 h持续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但人工痰液培养基中的杀菌效果弱于阳离子调节MH肉汤。结论相较于阳离子调节MH肉汤,人工痰液培养基中鲍曼不动杆菌前期生长速率较缓慢,培养基的不同使多黏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杀菌作用的强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杆菌 阳离子调节MH肉汤 人工痰液培养基 多黏菌素E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