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次口服YZJ-3058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田嬿 杨心怡 +5 位作者 林双双 何金杰 王晶晶 魏琼 黄星星 武晓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6-803,共8页
目的:评估健康成人空腹条件下单剂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YZJ-3058片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YZJ-3058及其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征。方法:本试验共入组22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单剂口服给药,分为50、100和200 mg三组,其中,... 目的:评估健康成人空腹条件下单剂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YZJ-3058片后的安全性和耐受性,YZJ-3058及其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征。方法:本试验共入组22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单剂口服给药,分为50、100和200 mg三组,其中,50 mg剂量组入组受试者2例,100 mg和200 mg剂量组各入组受试者10例。结果:在健康受试者中,YZJ-3058片单次空腹口服50、100和200 mg,Tmax中位数为1.25~2.00 h,平均Cmax分别为62.85、89.44和99.20 ng/mL,平均AUC0-t分别为183.87、297.72和453.98 h·ng^(-1)·mL,平均AUC_(0-∞)分别为189.30、321.33和551.44 h·ng^(-1)·mL,t_(1/2)中位数分别为1.16、5.06和7.97 h。单次口服给药50、100和200 mg YZJ-3058片后4 h达到最高靶点占有率,给药后24 h的BTK平均占有率分别为88.95%、96.73%和99.24%,给药后48 h的BTK平均占有率分别为75.65%、89.80%和96.68%。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退出的不良事件,所有受试者耐受性良好。结论:YZJ-3058片在50~200 mg剂量范围内,健康受试者空腹单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Cmax和AUC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吸收较快,具有饱和性,末端消除速率随剂量增加逐渐减慢,且对BTK靶点有显著而持续的占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受试者 YZJ-3058片 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LC-Qtrap-MS/MS法研究灯盏细辛成分在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及网络药理学
2
作者 高雪萌 程硕涵 +4 位作者 章宸 张晓东 李梦宇 周文斌 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2-614,I0004,共1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HPLC-Qtrap-MS/MS)技术对芹菜素、野黄芩苷、丁香酸、水杨酸、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东莨菪亭等6种灯盏细辛入血成分在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血浆中的含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进...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HPLC-Qtrap-MS/MS)技术对芹菜素、野黄芩苷、丁香酸、水杨酸、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东莨菪亭等6种灯盏细辛入血成分在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血浆中的含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以0.05%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上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电喷雾离子源(ESI)进行质谱检测;随后使用DAS2.0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合入血成分分析结果,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入血成分-疾病靶点-代谢通路网络,推测潜在作用靶.点。结果表明,在VaD模型组中,丁香酸、野黄芩苷、东莨菪亭、水杨酸的体内暴露量均低于假手术组,可能存在代谢加快或排泄增加的现象;而野黄芩苷、水杨酸、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在大鼠体内存在双峰吸收,可能存在肝肠循环现象;在所有入血成分中,野黄芩苷的体内暴露量最高。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灯盏细辛主要入血成分共作用于12个疾病靶点,与5条信号通路有关;其中,药效成分野黄芩苷主要通过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VaD产生干预作用。本研究可为灯盏细辛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支持,同时对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HPLC-Qtrap-MS/MS) 灯盏细辛 入血成分 动力学 网络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兔模型美罗培南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3
作者 邵莹 王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7,共9页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在兔血浆、肺、肌肉和皮肤组织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探讨脓毒症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美罗培南PK/PD靶值达标率(PTA)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脓毒症行CRRT组、脓毒症组、正常行C...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在兔血浆、肺、肌肉和皮肤组织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探讨脓毒症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美罗培南PK/PD靶值达标率(PTA)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脓毒症行CRRT组、脓毒症组、正常行CRRT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6h,模拟人体给药剂量1 g,换算为兔的给药剂量[(1 000/60)×3.27]为54.5 mg·kg~(-1),各组通过自动输液泵静脉输液给药0.5 h,行CRRT组在开始给药的同时行CRRT治疗,采用微透析技术分别收集各组4部位0~480 min的微透析样本,每隔30 min收集1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美罗培南浓度,绘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_(max))、半衰期(t_(1/2))和最大药物浓度(C_(max))等。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CS)结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PK参数分析美罗培南在不同组织的PTA。以给药间隔内游离药物浓度[f]超过4倍MIC的时间百分比>40%(%fT>4MIC>40%)和C_(max)/MIC值>4为药效学目标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皮肤组织各项PK参数无显著性变化,其他组织C_(max)均显著减低。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行CRRT组血浆和皮肤组织浓度-时间曲线AUC显著升高,肺和肌肉组织AUC显著降低(P<0.01)。以%fT>4MIC>40%为目标值,MIC=1 mg·L^(-1)时,脓毒症行CRRT组血浆和皮肤,正常行CRRT组肌肉,以及正常对照组肺、肌肉和皮肤组织,PTA>90%;MIC=2 mg·L^(-1)时,脓毒症行CRRT组皮肤和正常对照组肺组织,PTA>90%;MIC=4 mg·L^(-1)时,所有组织PTA均<90%。MIC为1、2或4 mg·L^(-1),所有组织C_(max)/MIC>4的概率均>90%。正常对照组各组织PTA与C_(max)和AUC大小无关联;除MIC=4 mg·L^(-1)时皮肤组织,脓毒症组各组织PTA均随C_(max)降低而降低;脓毒症行CRRT组血浆和皮肤组织PTA随AUC升高而升高,肌肉组织PTA随AUC降低而降低,肺组织除MIC=1 mg·L^(-1),PTA均随AUC降低而降低。结论 脓毒症对美罗培南在皮肤组织分布影响较小;脓毒症使美罗培南在各组织药效降低,脓毒症行CRRT可使血浆和皮肤组织药效提高;微透析探针采集样本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辅助指导用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脓毒症 微透析 动力学/药效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兼顾仿真效率和精度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 雷晓燕 +1 位作者 罗锟 陈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共11页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常常需要耗费更多的机时,如何解决分析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矛盾,是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难点。首先,建立了精细化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在用迹线法搜...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常常需要耗费更多的机时,如何解决分析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矛盾,是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难点。首先,建立了精细化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在用迹线法搜索轮轨空间接触点中引入轮轨准弹性修正的、更为精细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并将迹线法融入到交叉迭代中求解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方程,实现了同步进行轮轨接触点搜索与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方程求解,提高了模型分析精度和数值计算效率;然后,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模型的四类简化形式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集中支撑的弹性元件模拟钢轨扣件,无法真实反映两侧扣件对钢轨侧滚振动的协同约束作用,将导致计算结果失真,采用分离支撑的弹性元件模拟钢轨扣件更为合理;轨道结构底座板参振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显著,在模型中应给予考虑;底座板超出轨道板的部分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较小,所产生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轨道子系统模型A能兼顾仿真效率和计算精度,适合用作车辆-三层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系统振动精细化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 高速铁路 交叉迭 准弹性修正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5
作者 陈雪梅 唐晓姝 +2 位作者 胡博 王小三 张白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7-1637,共11页
探究紫苏籽油(Perilla seed oil,PSO)对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及其肝脏保护作用。选用SD大鼠,按性别分为雌雄两组,每组5只,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ALA浓度,并使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同时,将KM... 探究紫苏籽油(Perilla seed oil,PSO)对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及其肝脏保护作用。选用SD大鼠,按性别分为雌雄两组,每组5只,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ALA浓度,并使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同时,将KM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通过生化试剂盒检测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21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变化,油红O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变化。此外,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ep G2乙醇(Et OH)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Hep G2细胞的增殖活性,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ALT、AST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在抗肿瘤实验中,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 G2细胞迁移率,Transwell板检测Hep G2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显示,ALA药代参数存在显著性别差异,雄鼠血浆中药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t)和AUC(0-∞)分别为雌鼠的10倍、9.7倍和14.5倍,达峰时间(peak time,T_(max))均稳定在360 min。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PSO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MDA、TG水平以及血清AST、ALT、TNF-α、IL-6和IL-21水平,同时提高肝脏GSH水平,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并减少脂质沉积。体外实验证实,PSO可提高Et OH损伤的Hep G2细胞存活率,减少ALT、AST和LDH释放量。在抗肿瘤研究中,PSO显著抑制Hep G2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综上所述,雄鼠对PSO中ALA的吸收效率显著优于雌鼠。PSO可缓解酒精性肝损伤,并保护Et OH损伤的Hep G2细胞,这可能与其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相关。同时,PSO还展现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油 Α-亚麻酸 动力学 酒精性肝损伤 Hep 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MS/MS的2种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注射剂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
6
作者 张贺超 张振东 +4 位作者 刘希望 杨亚军 李世宏 秦哲 李剑勇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95-2304,共10页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比较2种EPR注射剂在商品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后续制剂开发提供支持。【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商品兔,雌雄各半,分为参比制剂(市售EPR注射剂...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比较2种EPR注射剂在商品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后续制剂开发提供支持。【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商品兔,雌雄各半,分为参比制剂(市售EPR注射剂)组和受试制剂(自研EPR缓释注射剂)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2种制剂,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以莫西菌素为内标,采用HPLC-MS/MS法检测EPR的浓度,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检测限和定量限、标准曲线、准确度和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考察,以软件Phoenix WinNonlin对实际的采样时间-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权重为1/Y的非房室分析,求得2种制剂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和1 ng/mL;标准曲线在1~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相关系数(R^(2))>0.99;高、中、低及定量限4个浓度的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在93.70%~107.73%范围内,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均<15%。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中EPR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39±0.09)和(0.22±0.04)d;峰浓度(C_(max))分别为(112.82±29.40)和(30.86±5.11)ng/mL;半衰期(t_(1/2))分别为(7.14±0.58)和(22.15±1.22)d;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420.55±21.74)和(300.65±13.62)ng·d/mL;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3.74±0.80)和(41.62±9.04)d。【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稳定可靠,可用于兔血浆中EPR的检测。2种制剂在吸收速率、吸收程度及消除速率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能显著延长商品兔血浆中EPR存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氨基阿维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动力学 缓释注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结合率抗生素在血液净化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沈玥 王雨 +3 位作者 徐静仪 陈渊成 张菁 丁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5-752,共8页
目的·从蛋白结合率的角度,评估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的重症患者中抗生素的清除率以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通过探讨药物蛋白结合率与透析清除的一般规律... 目的·从蛋白结合率的角度,评估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的重症患者中抗生素的清除率以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通过探讨药物蛋白结合率与透析清除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制定抗生素在血液透析中的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就诊的19名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按抗生素种类分为美罗培南组(n=7)、万古霉素组(n=5)、头孢曲松组(n=7)。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建立人血浆/血清和透析液中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头孢曲松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使用MATLAB软件建立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抗生素瞬时清除率和透析总清除率,并分析PK/PD参数。结果·受试者的临床特征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透析清除率:美罗培南组(5.14~5.97 L/h)>万古霉素组(2.87~3.77 L/h)>头孢曲松组(1.21~1.90 L/h),P<0.001。3种抗生素在含透析液废液室的二室药动学模型中拟合良好(fval%<2),PK/PD参数与既往文献相近,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8、16μg/mL的血药浓度高于MIC占给药间隔的比率(fraction of time that the free drug concentration is above the MIC,%fT_(>MIC))值分别为95.2%、60.8%和32.4%,头孢曲松MIC为0.25、4、16μg/mL(游离浓度)的%fT_(>MIC)值均>45.0%,万古霉素仅14.0%达到15~20 mg/L谷浓度范围。结论·3种抗生素均符合二室模型。血浆蛋白结合率对低通量IHD中抗生素的透析清除率有显著影响,血浆蛋白结合水平较高的抗生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清除率较低。0.5 g/d美罗培南和2.0 g/d头孢曲松的用药方案在接受低通量IHD的患者中大多能达到疗效,而万古霉素方案(负荷剂量1.0 g、0.5 g/2 d维持)有治疗失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抗生素 清除率 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8
作者 赵一昊 王灏琛 金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兔VX2肝癌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表现。方法分别按1∶1、1∶2及2∶1比例配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观察其分层时间。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D组(各5只),... 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碘化油用于栓塞肝动脉治疗兔VX2肝癌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表现。方法分别按1∶1、1∶2及2∶1比例配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观察其分层时间。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D组(各5只),对A组经导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B组注入盐酸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以栓塞肝动脉,对C组予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D组予盐酸多柔比星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比较处置后4组1、4、8、12、16、20及24 h血药浓度。以另外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建立VX2肝癌模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只),对实验组经导管注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对照组注入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以栓塞肝动脉;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疗效,记录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结果不同比例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混悬液均于1 min内出现分层。药代动力学实验显示,A、C组处置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相近,且均高于B、D组。药效学实验显示,实验组肿瘤ORR及DCR分别为50.00%(5/10)及90.00%(9/10),对照组分别为40.00%(4/10)及80.00%(8/10)。结论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与单纯灌注化疗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相近;前者用于栓塞治疗兔VX2肝癌效果与多柔比星-碘化油乳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多柔比星 脂质体 动力学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药代动力学在兽医药理学领域的应用
9
作者 刘羽 陈苏蒙 +4 位作者 吴琴尧 温泽宇 蒙锦燕 张福成 曹兴元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新药发现、药物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以血浆生物样本中的药物测定为基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或预测药物的体内过程,但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新药发现、药物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以血浆生物样本中的药物测定为基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或预测药物的体内过程,但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难以完全解释部分兽药在一些特定靶组织的疗效,出现药动学/药效学不相关的现象。细胞药代动力学将定量药理学精细至细胞层面,研究药物在细胞尺度的动态过程,以期为今后兽药的开发、评估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本文对当前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进展及在兽医药理学领域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动力学 细胞动力学 细胞模型 研究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束云 李连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该文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晓晖 裘福荣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探讨其临床药效学特征。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厄贝沙坦片口服给药,测定血药浓度,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等药效指标。计算厄贝沙坦的药动学参数,并根据...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探讨其临床药效学特征。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厄贝沙坦片口服给药,测定血药浓度,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等药效指标。计算厄贝沙坦的药动学参数,并根据sheiner效应室模型理论,计算药效学参数。结果厄贝沙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厄贝沙坦抑制SBP和DBP的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药效与血药浓度之间存在逆时针滞后环,药效和效应室浓度的关系符合SigmoidEmax模型。厄贝沙坦抑制SBP和DBP的药效学参数Emax分别为(14.8±1.5)和(9.8±2.1)mmHg,EC50分别为(0.29±0.11)和(0.18±0.07)mg·L-1,Keo分别为(0.62±0.09)和(0.68±0.07)h-1。结论建立了厄贝沙坦在健康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人磷酸三(2-氯乙基)酯的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宇 施妙盈 +4 位作者 贾旭东 周萍萍 曹佩 王霞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溴系阻燃剂的禁用,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其主要替代品在中国被大量生产,并且在食品塑料器皿、家装材料、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磷酸三(2-乙基)酯(TCEP)已经被欧盟相关法规定义为生殖毒性和疑似人类致癌...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溴系阻燃剂的禁用,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其主要替代品在中国被大量生产,并且在食品塑料器皿、家装材料、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磷酸三(2-乙基)酯(TCEP)已经被欧盟相关法规定义为生殖毒性和疑似人类致癌物,列入管控对象。为了更好地理解TCEP膳食暴露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基于中国成人的生理参数和TCEP理化特性,应用Gastroplus软件构建了描述TCEP内暴露的PBTK模型,解析了TCEP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及排泄的动力学过程。所建PBTK模型能够预测TCEP暴露后在血液、脑、肝脏、肾脏等人体或哺乳动物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稳态浓度。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说明模型具有管理可接受的表现。采用文献收集的小鼠血浆和中国成年人血清中TCEP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其可以应用于TCEP膳食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2-氯乙基)酯 生理毒动力学模型 膳食暴露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胆汁引流大鼠华法林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14
作者 陈阳 王欣怡 +2 位作者 李波霞 卫治理 宋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2-1219,共8页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对华法林药效增强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WN组:单用华法林健康大鼠组;WCN组:华法林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健康大鼠组;WO组:胆道引流术后单用华法林组;WCO:...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对华法林药效增强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WN组:单用华法林健康大鼠组;WCN组:华法林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健康大鼠组;WO组:胆道引流术后单用华法林组;WCO:胆道引流术后华法林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大鼠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华法林血药浓度,同时尾静脉采血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Western blotting测定WN组和WCN组回肠组织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WN组比较,WCN组的AUC0-t、Cmax和Ka显著增加,CL/F显著减少,INR值明显增加,而WO组与WCO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INR值无统计学差异。WO组的AUC0-t、Cmax相较于WN组显著降低,t1/2显著延长。WCO组的AUC0-t、Cmax相较于WCN组亦显著降低,t1/2显著延长。WCN组在6 h后的INR显著高于WCO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WCN组回肠P-gp的表达水平较WN组降低了62.1%(P<0.01)。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通过抑制肠道P-gp表达显著影响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并增强其药效;胆汁引流显著影响华法林大鼠药代动力学,胆汁引流后二者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动力学 头孢哌酮舒巴坦 药效动力学 胆道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霉素及其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楚晗 杨帆 +1 位作者 刘笑芬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磷霉素作为“老”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征,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1]。近年来随着对磷霉素研究的深入,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磷霉素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磷霉素作为“老”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征,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1]。近年来随着对磷霉素研究的深入,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磷霉素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数据,重点关注其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新进展,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1体外PD磷霉素通过与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烯醇式丙酮酸转移酶不可逆地结合,阻止肽聚糖前体N-乙酰胞壁酸合成,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联合用 动力学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华 张雪 +1 位作者 王玉浩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与靶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用于描述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行为的PK模型和PK/PD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吸收、分...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相对分子质量大,与靶点的结合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用于描述其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行为的PK模型和PK/PD模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吸收、分布、消除等方面综述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特征,对当前用于该类药物PK研究的靶点介导药物处置(TMDD)模型和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进行了介绍,并基于药物与靶点作用的4类应用(免疫毒性治疗、靶细胞消除、改变细胞功能和靶向给药)分别介绍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PK/P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动力学 药效 模型 靶向给 抗体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效应参数的计算程序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金玉 柳晓泉 黄圣凯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2-146,共5页
根据Shciner提出的房室模型,设计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效应参数的计算。本程序采用一种随机模式搜索寻优的算法,通过对给药后血药-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同时拟合,估算房室模型的效应参数。这种程序上机... 根据Shciner提出的房室模型,设计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效应参数的计算。本程序采用一种随机模式搜索寻优的算法,通过对给药后血药-时间和效应-时间的数据同时拟合,估算房室模型的效应参数。这种程序上机后,可得到最小方差的最佳估算值。它可以分别对静注、肌注和滴注三种给药方式进行效应参数的估算。本文以二房室静注模型为例,对呋喃苯胺酸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的曲线拟合和效应参数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苯胺酸 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昭毅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8-922,共5页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PK/PD模型是将两者相结合,以说明给予某一剂量后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PK/PD关系不但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用于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评估以及新制剂的开...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PK/PD模型是将两者相结合,以说明给予某一剂量后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PK/PD关系不但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用于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评估以及新制剂的开发等。本文就近些年来PK/PD模型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临床应用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氯苄基)-7,8,13,13a-四氢小檗碱氯化物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广基 高凌 +3 位作者 杨平 孙建国 傅继华 张自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75,共4页
以 QT校正 ( QTc)延长百分率为效应指标 ,用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 PK- PD)结合模型对家犬 iv1 .0 ,2 .0 mg· kg-1的 7- ( 4 -氯苄基 ) - 7,8,1 3,1 3a-四氢小檗碱氯化物 ( CPU860 1 7)后在体内的处置和效应作定量分析 .给家犬 iv C... 以 QT校正 ( QTc)延长百分率为效应指标 ,用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 PK- PD)结合模型对家犬 iv1 .0 ,2 .0 mg· kg-1的 7- ( 4 -氯苄基 ) - 7,8,1 3,1 3a-四氢小檗碱氯化物 ( CPU860 1 7)后在体内的处置和效应作定量分析 .给家犬 iv CPU860 1 7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 ,药物的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 S形 Emax模型 .CPU860 1 7的 PK- PD性质在所用剂量范围内均为非剂量依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小檗碱 氯化物 动力学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在猪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耀凌 徐倩 +3 位作者 胡海燕 王亦琳 孙雷 徐士新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研究自制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对10头健康猪单次肌内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采用U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利用药代动力学软件WinNonlin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为(31.... 为研究自制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对10头健康猪单次肌内注射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采用U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利用药代动力学软件WinNonlin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为(31.3±9.2)h,达峰时间Tmax为(0.80±0.7)h,峰浓度Cmax为(4132±2475)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88378±88095)(μg/L)·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20.5±2.5)h;PK/PD参数T>MIC为24 h,AUC/MIC>50。试验表明该制剂以10 mg/kg剂量肌内注射,给药间隔两天一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动力学 药效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