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萘直链多胺化合物的荧光pH效应及核苷磷酸盐的分子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梅明华 阎晶晶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6-691,共6页
合成了三种含萘但链长不同的多胺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发现所研究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pH值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因此这类化合物可用作测定溶液pH值的荧光探针.在上述化合物溶液中分别引入不同的核苷磷酸盐(ATP... 合成了三种含萘但链长不同的多胺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发现所研究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pH值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因此这类化合物可用作测定溶液pH值的荧光探针.在上述化合物溶液中分别引入不同的核苷磷酸盐(ATP、ADP、AMP),发现所研究的化合物如N-(2-氨乙基)-N'-(2-犤(1-萘甲基)氨乙基犦)乙二胺(化合物3),其荧光可被不同的核苷磷酸盐所猝灭.以Stern-Volmer常数(KSV)或猝灭常数(Kq)作为评估猝灭能力大小的标准表明,不同核苷磷酸盐的猝灭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其中ATP有着对化合物3荧光最大的猝灭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尺寸的匹配和化合物中基团的空间合理排布是化合物和核苷磷酸盐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重要根据,而猝灭则强烈地依赖于这类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可利用化合物荧光强度的改变来识别各种不同的核苷磷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ph效应 分子识别 荧光化学敏感器 核苷磷酸盐 多胺类化合物 分子相互作用 阳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