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H3NH3PbI3钙钛矿量子点的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 被引量:2
1
作者 闫森 张义 +4 位作者 鲍骏 张宁宁 张峰 孙松 高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0-296,共7页
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作为分布式能源发电装置,具有集成到建筑物的潜力,并且可以在没有冷却和追踪系统的情况下实现高聚光比,从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胶体量子点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荧光材料,但自吸收问题仍然阻... 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作为分布式能源发电装置,具有集成到建筑物的潜力,并且可以在没有冷却和追踪系统的情况下实现高聚光比,从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胶体量子点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荧光材料,但自吸收问题仍然阻碍了量子点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效率的提高.通过简单易操作的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合成了CH3NH3PbI3钙钛矿量子点,并由注射法制得尺寸为78mm×78mm×7mm的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通过优化材料合成,减少了量子点材料吸收和发射光谱之间的交叠,进而抑制了光波导传输过程的自吸收损失.器件光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作的CH3NH3PbI3钙钛矿量子点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光学效率为24.5%,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4%,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 钙钛矿 量子点 自吸收 建筑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在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中对波长选择反射的理论计算
2
作者 徐磊 张军 +6 位作者 张义 张帆 丁建军 孙松 罗震林 鲍骏 高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1-865,共5页
为了减少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的非全反射荧光逃逸,使荧光有效传输到侧面的太阳能电池上,可以在光波导介质与空气界面铺设一层二维光子晶体,利用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实现荧光的全反射,有可能提高光波导对荧光的收集效率.这里用有限元... 为了减少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的非全反射荧光逃逸,使荧光有效传输到侧面的太阳能电池上,可以在光波导介质与空气界面铺设一层二维光子晶体,利用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实现荧光的全反射,有可能提高光波导对荧光的收集效率.这里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不同折射率、不同形状(圆柱、四棱锥、四方柱、六角柱、圆锥)正方晶格单层二维光子晶体0~45°间TE波和TM波的反射系数.结果表明,当光波导介质为玻璃(折射率1.5)、光子晶体介质为TiO2(折射率2.2)、形状为四方柱时,光子晶体在0~13°的范围内形成带隙,相应的理论收集效率从74.5%提高到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 子晶体 ANSYS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碳纳米管太阳能光伏电池
3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6期101-101,共1页
200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亚非及其学生陈长鑫博士等人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太阳能光伏电池,它初期实验获得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12.6%,其理论光电转换效率可高达60%左右,大大高于传统的单... 200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亚非及其学生陈长鑫博士等人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太阳能光伏电池,它初期实验获得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12.6%,其理论光电转换效率可高达60%左右,大大高于传统的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理论光电转换效率(约33%)。这种基于量子线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研究成功,为高性能光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上海交通大学 碳纳米管 电转换效率 电子器件 科学技术 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苝酸酯受体光伏器件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慕杰 路胜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3-745,共3页
The perylenetetracarboxylates were used as electron acceptors and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in the preparation of plastic solar cells for the first time. Bulk heterojunc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were fabricated wit... The perylenetetracarboxylates were used as electron acceptors and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s in the preparation of plastic solar cells for the first time. Bulk heterojunc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were fabricated with conjugated polymer of poly(3-hexyl thiophene) (P3HT) as the donor and perylenetetracarboxylates as the acceptors. Their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t is found that the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the devi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ceptor strength of perylenetetracarboxylate accep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苝酸酯 电子受体 器件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薄膜 液晶材料 电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型小分子电子给体中的端基优化和高效率光伏器件 被引量:1
5
作者 占肖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2,共2页
相较于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备成本低、重量轻、可通过溶液加工方式制备柔性器件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之一。自1995年俞刚等发明了具有本体异质结结构(BHJ)的OSC以来,采用共轭... 相较于传统的无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备成本低、重量轻、可通过溶液加工方式制备柔性器件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之一。自1995年俞刚等发明了具有本体异质结结构(BHJ)的OSC以来,采用共轭聚合物电子给体和小分子电子受体材料构建BHJ光伏活性层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达到13%以上。相比于聚合物材料,有机小分子具备批次差别性较小的优点,针对小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具有拉-推-拉(A-D-A)电子作用的共轭结构已被成功应用到高性能小分子给体与受体材料的分子设计中。根据其光电性能,A-D-A型给体和受体的组合在提供宽吸收光谱和适当的分子能级两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采用这种材料组合方式获得光伏效率仍然较低。因此,如何通过材料设计和器件优化提升此类电池的效率是一项具有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器件 电子给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优化 A型 分子结构设计 受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站与光伏余热辅助胺法脱碳系统集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晨健 王瑞林 赵传文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对现有燃煤电站进行碳捕集改造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化学吸收法在碳捕集技术中发展最为成熟,但其再生能耗极高严重影响了燃煤电站自身的发电效率,因此有学者提出通过清洁能源辅助碳捕集的利用方式,其中光...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对现有燃煤电站进行碳捕集改造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化学吸收法在碳捕集技术中发展最为成熟,但其再生能耗极高严重影响了燃煤电站自身的发电效率,因此有学者提出通过清洁能源辅助碳捕集的利用方式,其中光热辅助碳捕集应用最为广泛,但该利用方式未发挥单一光热的利用潜力。通过利用聚光光伏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品位废热辅助碳捕集可以提高光伏系统效率同时对低品位废热进行了有效利用。基于此构思了聚光光伏-光伏余热直接辅助碳捕集的新系统,建立了聚光砷化镓-余热辅助胺法脱碳的能量转化模型,验证了聚光光伏余热在质和量上都具有直接辅助胺法脱碳的潜力,依据热耗灵敏度分析优化了胺法脱碳系统关键参数,其最低热耗可达3.7 GJ/t,分析了电池工作温度及辐照强度对系统碳捕集性能以及光电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电池最优工作温度为140℃。将新系统集成于典型600 MW燃煤电站,并与参比系统比较可得:相较于单一燃煤碳捕集,电站发电效率提升6.01个百分点,同时增加光伏发电185.2 MW;相较于单一光伏发电,光伏发电量降低15.79 MW,但占接收太阳能60%的余热得到了有效利用,可实现CO_(2)捕集461.75 t/h。新系统在典型日的光伏日均发电为61.8 MW,日均碳捕集量为155.6 t/h,为实现年碳捕集保证率达80%以上,需要约4 km^(2)以上的聚光面积。新系统利用光伏余热代替了原本从电站低压缸抽汽,消除了碳捕集对电站的能源惩罚,同时将高品位的太阳能转化为电,并对低品位的光伏余热进行对口利用。系统最终实现了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以及化石能源的并行清洁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法脱碳 太阳能辅助碳捕 发电 余热利用 燃煤电站碳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子结构层面调控共混膜形貌,提升光伏器件性能
7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46,共1页
给受体材料间互补的吸收光谱、匹配的分子能级,以及良好的纳米尺寸分离形貌是实现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对光伏材料吸收光谱和分子能级的调控可通过许多简单易行的分子设计策略直观地实现;但由于活性层形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 给受体材料间互补的吸收光谱、匹配的分子能级,以及良好的纳米尺寸分离形貌是实现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对光伏材料吸收光谱和分子能级的调控可通过许多简单易行的分子设计策略直观地实现;但由于活性层形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层面实现对共混膜形貌的有效调控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最近,苏州大学李永舫院士团队的崔超华副教授等通过聚合物给体材料上的共轭侧链工程,简单有效地实现了对共混膜形貌的优化.他们将烷硫基噻吩取代的BDT单元和烷硫基苯基取代的BDT单元分别与NTDO单元共聚,设计合成了两种聚合物给体材料PBNT S和PBNP S.PBNT S和PBNP S具有非常相似的吸收光谱和分子能级,说明BDT单元上两种不同的共轭侧基几乎不影响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吸收 共混膜 材料 分子结构 设计合成 器件 活性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例突破11%的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
8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41-441,共1页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在普通钠钙玻璃上制备的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经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其转化效率达到11.3%。
关键词 器件 半导体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耦合 铁电 太阳能发电系统 薄膜太阳能电池 质量检测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所研制出首例突破11%的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
9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84-1884,共1页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在普通钠钙玻璃上制备的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经中国科学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其转化效率达到11.3%。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也称为纳米偶极子... 日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在普通钠钙玻璃上制备的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经中国科学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其转化效率达到11.3%。铁电-半导体耦合光伏器件也称为纳米偶极子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与传统PN结不同的是,这种光伏器件是由具有铁电特性的纳米颗粒矩阵的极化电场来产生内建电场;而填充在纳米偶极子颗粒之间的半导体介质则充当吸光材料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器件 铁电特性 半导体 耦合 薄膜太阳能电池 纳米颗粒 质量检测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发光/光电材料与器件”专刊序
10
作者 宋宏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钙钛矿”,一提起这个名字,不禁让一些“善男信女”们多少产生一点儿痴迷,又奉献一点儿狷狂!是有万能的神做庇护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它不断地给这世界制造惊喜?从PSC,再到PeLED,光电/电光转换效率以一日千里之速度后来居... “钙钛矿”,一提起这个名字,不禁让一些“善男信女”们多少产生一点儿痴迷,又奉献一点儿狷狂!是有万能的神做庇护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它不断地给这世界制造惊喜?从PSC,再到PeLED,光电/电光转换效率以一日千里之速度后来居上,大有引发太阳能光伏和量子点显示领域一场新的革命之势!钙钛矿,它到底是大自然赠与我们的“璞宝”还是“顽石”?多少人曾试图揭开那神秘的面纱,又有多少人产生过掘地三尺的征服欲望!钙钛矿,它到底“神奇”在哪?欲征服之,必先挖掘之,揭示与认识之。“钙钛矿发光/光电材料与器件”专刊就是挖掘人借此一方平台,给从事发光学与相关光电领域研究的读者们奉献的一桌丰盛大餐;乞望您能争相传告,尽兴而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材料与器件 转换效率 钙钛矿 太阳能 专刊 量子点 电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所在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制备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和效率突破
11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0-250,共1页
叠层器件结构可有效地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响应范围,在提升各种类型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相比于单结电池,叠层电池中涉及更多类型的光电活性和电极修饰层材料、且具有更加复杂的器件结构,实现高效率的叠层电池材... 叠层器件结构可有效地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响应范围,在提升各种类型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相比于单结电池,叠层电池中涉及更多类型的光电活性和电极修饰层材料、且具有更加复杂的器件结构,实现高效率的叠层电池材料与器件制备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关键材料方面,高效率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需要分别具有较宽和较窄光学带隙的子电池活性层材料以及用于联结子电池的中间连接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材料 叠层电池 器件结构 制备 有机太阳能电池 化学 电转换效率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大纳米光电子器件研制有突破
12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2-112,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亚非和他的学生陈长鑫博士等人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太阳能光伏电池。
关键词 纳米电子器件 上海交大 太阳能电池 上海交通大学 碳纳米管 长江学者 科学技术 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所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制备取得系列进展
13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1,共1页
叠层器件结构可有效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响应范围,在提升各种类型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相比于单节电池,叠层电池中涉及更多类型的光电活性和电极修饰层材料、且具有更加复杂的器件结构,实现高效率的叠层... 叠层器件结构可有效拓宽太阳能电池的光响应范围,在提升各种类型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相比于单节电池,叠层电池中涉及更多类型的光电活性和电极修饰层材料、且具有更加复杂的器件结构,实现高效率的叠层电池材料与器件制备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材料 器件结构 叠层电池 制备 化学 电转换效率 电池 电极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能转换与器件
14
《中国光学》 EI CAS 2000年第1期78-79,共2页
TM914.4 2000010511太阳能光伏冰箱系统研究=Study of a PV powered refrigerator system[刊,中]/黄福林(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太阳能学报.—1998,19(4).—414-419报道了太阳电池供电的冰箱及照明系统,其变频电... TM914.4 2000010511太阳能光伏冰箱系统研究=Study of a PV powered refrigerator system[刊,中]/黄福林(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9))//太阳能学报.—1998,19(4).—414-419报道了太阳电池供电的冰箱及照明系统,其变频电路采用一种新型的全数字式SPWM调制方式,可对压缩机进行无级调速,实现电冰箱温度的自动控制和连续运行,具有明显的优点。图8参4(严寒)TM914.4 2000010512太阳电池直流模型的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of a solar cell model[刊,中]/董俊(云南半导体器件厂.云南,昆明(650033))//太阳能学报.—1998,19(4).—403-407太阳电池特性由材料、设计和工艺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太阳能学报 冰箱 计算机仿真 自动控制 半导体器件 电冰箱温度 无级调速 照明系统 直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Pb_(0.9)Sn_(0.1)IBr_2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展示出效率和稳定性的提升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黎明 程一兵 唐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9-450,共2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光伏器件。近年来,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最高记录已经从3.8%迅速上升到22.1%。常见的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通用化学式为ABX3,其中A位点通常是有机阳离子(如甲基铵(MA+)或甲脒(FA^...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光伏器件。近年来,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最高记录已经从3.8%迅速上升到22.1%。常见的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通用化学式为ABX3,其中A位点通常是有机阳离子(如甲基铵(MA+)或甲脒(FA^+)),B位点通常是Pb^2+,X位点通常是卤素阴离子,这使其具有适当的带隙和强的吸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 稳定性 电转换效率 有机阳离子 卤素阴离子 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尘形态及密度对太阳能PV/T系统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东 俞凯 +3 位作者 景金龙 刘畅 安周建 李秉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77,共7页
在室外搭建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研究积尘形态及密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尘形态主要影响太阳能PV/T系统的光热效率,积尘密度主要影响系统的光电效率。与松散积尘相比,粘结积尘对系统光热效率及综合效率... 在室外搭建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研究积尘形态及密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尘形态主要影响太阳能PV/T系统的光热效率,积尘密度主要影响系统的光电效率。与松散积尘相比,粘结积尘对系统光热效率及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大。当松散积尘密度从0变化至33.79 g/m^(2)时,系统的光热效率下降率仅为2.32%,而系统的光电效率下降率高达48.65%。在该文实验中,随着积尘密度的增大,太阳电池的工作温度依次为53.99、52.92、50.73和55.58℃,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故少量积尘不会使太阳能PV/T系统中太阳电池的工作温度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器 组件 热效率 PV/T 灰尘问题 积尘形态 积尘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太阳能电池获得超过13%的能量转换效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志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19-2120,共2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称OSCs)是一种新型的光伏器件,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溶液加工方法制各大面的柔性器件,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有机光活性材料(包括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设计与应用是提高OSCs能量转换效率(简称PC...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称OSCs)是一种新型的光伏器件,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溶液加工方法制各大面的柔性器件,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有机光活性材料(包括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设计与应用是提高OSCs能量转换效率(简称PCE)的重要途径。富勒烯衍生物在以往的研究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子受体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以聚合物和小分子作为电子给体的OSCs部取得了11%以下的P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 富勒烯衍生物 器件 电子受体 电子给体 活性材料 受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氟代对活性层形貌的精确调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8-269,共2页
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太阳能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低成本、轻柔、可印刷制备等优点,成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之一。近年来可溶性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以其分子结构明确、高纯... 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太阳能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低成本、轻柔、可印刷制备等优点,成为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之一。近年来可溶性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以其分子结构明确、高纯度、高重复性等优势引发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1。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反向结构器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因此提高反向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材料 有机小分子 太阳能利用 结构器件 能量转换效率 层形 给体 氟代 活性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计数法对光生载流子寿命的测量与分析
19
作者 黄文波 王剑斌 +1 位作者 刘力千 傅伟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68,共4页
采用单光子计数法(Time 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TCSPC)测量了MEH-PPV和CdS共混薄膜退火处理前后受到超短脉冲激光激发及光生载流子的瞬态衰减过程,得到了MEH-PPV:CdS共混薄膜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寿命。分析表明,退火处理后MEH-... 采用单光子计数法(Time 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TCSPC)测量了MEH-PPV和CdS共混薄膜退火处理前后受到超短脉冲激光激发及光生载流子的瞬态衰减过程,得到了MEH-PPV:CdS共混薄膜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寿命。分析表明,退火处理后MEH-PPV:CdS共混薄膜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寿命更长,相应的光伏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MEH-PPV:CdS/Al的有机薄膜光伏器件)也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载流子寿命 子计数法 瞬态荧光 有机薄膜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分子结构调控方法实现非富勒烯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绿色溶剂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6-1318,共3页
1背景介绍有机光伏电池具有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柔性器件等独特优势,成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并在过去二十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近年来,通过对活性层材料结构设计与器件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A-D-A型非富勒烯小分子... 1背景介绍有机光伏电池具有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柔性器件等独特优势,成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并在过去二十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近年来,通过对活性层材料结构设计与器件制备工艺的优化,采用A-D-A型非富勒烯小分子作为受体材料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已使能量转换效率推进至16%以上2。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是推进有机太阳能电池走向应用的必要条件,但在此过程中仍有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采用绿色溶剂对活性层体系进行加工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挑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 有机电池 非富勒烯 活性层 调控方法 受体材料 柔性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