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黄斑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及分型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贾万程 侯俭 +1 位作者 刘敬 崔凡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特征及诊断分型标准。方法 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分型。结果  (1)诊断分型 :凡视网膜病变距黄斑中心凹 1PD以内或累及到 1PD范围以内者均称为黄斑病变。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特征及诊断分型标准。方法 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分型。结果  (1)诊断分型 :凡视网膜病变距黄斑中心凹 1PD以内或累及到 1PD范围以内者均称为黄斑病变。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分为缺血性黄斑病变 (黄斑区有局限性毛细血管闭塞的无灌注区形成 ,有或无黄斑拱环扩大或断裂 )和黄斑水肿两大类。黄斑水肿又分为囊样水肿 (眼底造影晚期形成花瓣样荧光素贮存 )和非囊样水肿 ;根据其病变渗漏范围小于 2个象限的为局部水肿 ,大于 2个象限者为弥漫水肿。 (2 )分型结果 :本组 12 7例 (2 11眼 )中 ,缺血性病变 5眼 ,占 2 .4% ;囊样水肿 2 0眼 ,占 9.5 % ;局部水肿 12 6眼 ,占 5 9.7% ;弥漫水肿 6 0眼 ,占 2 8.4%。结论 糖尿病黄斑病变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分型 ,敏感可靠 ,易于推行 ,建议制订我国对本病的诊断标准 ,并与我国现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结合应用 ,更能准确的描述其眼底病变 ,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变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疾病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行婴幼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湘梅 康建芳 +3 位作者 郭金莲 何红辉 张国明 赵东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使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护理。方法 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儿童眼底外科就诊的眼底血管类疾病婴幼儿共19例。均使用Retcam进行荧光素眼底血... 目的探讨婴幼儿使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护理。方法 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儿童眼底外科就诊的眼底血管类疾病婴幼儿共19例。均使用Retcam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经FFA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4例,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1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所有患儿检查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Retcam行婴幼儿F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检查准确、顺利地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 婴幼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PE的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才喜 李瑞峰 +1 位作者 苑志峰 张胜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 目的:观察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4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5例51眼MPP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常规视力、裂隙灯、直/间接眼底镜检查,同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视网膜仪(HRA-2)的同步FFA和ICGA检查。结果:多灶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和脉络膜血管循环障碍(包括脉络膜血管充盈延迟以及脉络膜血管的扩张渗漏)是活动期MPPE患者在FFA和ICGA检查中的主要特征性改变。由于长期大量的RPE渗漏,部分患者会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小部分在FFA检查中还有视网膜小血管普遍渗漏、视网膜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形成、晚期视盘强荧光着色等慢性葡萄膜炎的改变。静止期MPPE患者在FFA和ICGA中的荧光改变则主要为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而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和血管扩张等循环异常变化基本消失。结论:MPPE有类似CSC的FFA和ICGA改变,但程度更重;其中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类似慢性葡萄膜炎的改变。MPPE的ICGA后期像中的暗黑色低红外荧光灶有助于我们判断患者病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炎 上皮 吲哚青绿 诊断应用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纳米颗粒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倩 蔡雯婷 +3 位作者 金惠子 余咚卉 沈天怡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PEI-NHAc-F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0只健康棕色雄性挪威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 mL荧光素钠(200 g·L^-1)加入10 mol的1-乙基-(3-二甲基...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PEI-NHAc-F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0只健康棕色雄性挪威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 mL荧光素钠(200 g·L^-1)加入10 mol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混合物中搅拌30 min,再加入10 mo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3 h。然后将该溶液加入到5 mL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76 g·L^-1)中,剧烈搅拌3 d获得PEI-NH2-FS。将2 mL三乙胺加入到PEI-NH2-FS原液中,30 min后再将1 mL的乙酸酐加入混合物中搅拌24 h,合成PEI-NHAc-FS。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PEI-NHAc-FS的结构,并对合成的NPs结构进行表征;CCK-8检测其细胞毒性。选取30只大鼠,根据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浓度(5 g·L^-1、10 g·L^-1、50 g·L^-1)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眼底摄像,采集大鼠眼底血管荧光素图像。用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后,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成像观察病灶处渗漏。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20只,于注射后10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荧光冰冻切片。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行组织切片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检测。采用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观察PEI-NHAc-FS NPs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通过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到荧光素钠与PEI成功耦合。发射荧光光谱显示,游离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出现在546 nm和544 nm处。CCK-8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 h、24 h后,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用10μmol·L^-1 PEI-NHAc-FS NPs处理24 h和未处理之间细胞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中,均仅显影视网膜主要血管,不能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而在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可清晰地显示视网膜主要血管及微血管的结构,且在注射后30 min时血管荧光强度基本相同。PEI-NHAc-FS NPs组在60 min时荧光强度已基本消失,而游离荧光素钠组仍保持较强的荧光强度。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视网膜血管内可见荧光成像;同时病灶部位可见荧光渗漏。游离荧光素钠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强,对视网膜组织有较强的吸附和渗透作用,而PEI-NHAc-FS NPs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弱,对视网膜组织吸附较弱。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对造影剂进行体内生物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PEI-NHAc-FS NPs安全性较好。结论PEI-NHAc-FS NPs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 聚乙烯亚胺 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辛瑞 陈晓刚 +2 位作者 马蝉娟 董冠斌 张抒燕 《甘肃中医》 2009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对天水市中医院眼科61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该项检查患者的眼底疾病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天水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眼底造影的资料。结果:常见的病变部位为视网膜。最多见... 目的:通过对天水市中医院眼科61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该项检查患者的眼底疾病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天水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眼底造影的资料。结果:常见的病变部位为视网膜。最多见的6种眼底疾病依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27.40%)、视网膜静脉阻塞(RVO)(23.30%)、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5.50%)、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4.24%)、高度近视(2.94%)、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61%)。结论:DRP检出率最高,FFA检查可进行的分期,是指导DRP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指标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观察
6
作者 王琴 周杰 +1 位作者 颜学梅 陈青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7-859,86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itis,ARPE)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itis,ARPE)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临床确诊的ARPE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FFA以及SD-OCT检查。分析ARPE患者FFA与OCT特征,依据SD-OCT检查结果提出ARPE的三种分型。结果13例均单眼发病,眼底可见黄斑区灰白色斑点灶,周围环绕黄白色脱色素晕环。FFA特征:早期可见黄斑区斑点状透见荧光灶,呈"葡萄簇"样;晚期2眼黄斑中心凹旁环形弱荧光灶,周围环形荧光素染色,呈"中黑外亮"特征。SD-OCT特征:8眼表现为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inner/outer segment of photoreceptor,IS/OS)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间帽状高反射,IS/OS层连续;3眼表现为IS/OS层与RPE层间帽状高反射,伴RPE内层与IS/OS层连续性中断;2眼表现为RPE内层不均匀渗出,伴RPE内层与IS/OS层连续性中断。连续观察8周后10眼SD-OCT示RPE内层帽状高反射消退,中断的RPE内层与IS/OS层反射带恢复,3眼中断的RPE内层未恢复,但IS/OS层反射带恢复,受损的视力也得到恢复。结论 SDOCT能特征性显示ARPE患者的RPE内层损害与IS/OS层损害,对应FFA则为环形透见荧光环,FFA黄斑中央弱荧光则为OCT显示的RPE内层与IS/OS层渗出形成的帽状高反射。ARPE急性期视力下降与暂时性IS/OS层与RPE内层反射带连续性中断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色上皮炎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7
作者 雷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8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过敏史患者25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沛霖 李英泰 +2 位作者 朱秀萍 赵燕麟 赵俊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cein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 目的:观察对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有药物过敏史250例和同期无药物过敏史250例眼病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ceinangiography,FFA),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反应情况。结果:有药物过敏史250例中2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20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无药物过敏史250例中有23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荧光造影检查中发生药物反应18例,检查后发生过敏反应5例。两组均无1例发生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χ2=0.165,P<0.01)。结论:药物过敏史眼科患者并非FFA绝对禁忌症,但应当强调严格观察注射稀释荧光素钠进行的过敏试验,检查室内常规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和条件,以便预防万一出现的严重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荧光 过敏反应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药物过敏史 无不良反应 眼科患者 临床分析 过敏反应 荧光 静脉注射 药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血管样条纹13例眼底荧光造影特征与临床表现 被引量:4
9
作者 高云霞 蒋秀琴 +1 位作者 张迎秋 刘方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22-724,共3页
目的:分析眼底血管样条纹(angioid streaks,AS)的临床特征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13例26眼血管样条纹患者的临床表现,全身状况及眼底荧光造影表现。结果:有11眼视力≤0.3(... 目的:分析眼底血管样条纹(angioid streaks,AS)的临床特征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13例26眼血管样条纹患者的临床表现,全身状况及眼底荧光造影表现。结果:有11眼视力≤0.3(42%);眼底表现:26眼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状条纹,5眼(19%)斑驳状(桔皮状)外观,15眼(58%)条纹通过黄斑,10眼(38%)可见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硬性渗出及新生血管膜,1眼(4%)合并眼外伤致多发性脉络膜破裂出血。FFA:26眼血管样条纹均表现为透见荧光,11眼黄斑在造影早期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影,其亮度逐渐增强,后期渗漏明显。结论: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的眼底及FFA表现典型,FFA结果有助于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血管样条纹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黄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962-963,共2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老年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opocon TRC-NW7SF型眼底照相机对老年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进行FFA检查,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老年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opocon TRC-NW7SF型眼底照相机对老年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进行FFA检查,并结合临床其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AMD患者40例62眼中,萎缩型49眼(79%),渗出型13眼(21%)。萎缩型表现均为点状或斑驳样透见荧光,未见荧光素渗漏。渗出型早期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态,晚期大量荧光素渗漏,周围有出血者则表现为荧光遮蔽。结论:对AMD患者早期应用FFA检查有助于分析CNV,并显示其范围和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诊断和筛查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文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71-972,共2页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早期的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评价FFA在FEVR诊断以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经FFA检查确诊的FEVR患者11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特...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早期的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评价FFA在FEVR诊断以及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经FFA检查确诊的FEVR患者11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特征以及FFA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患者11例20只眼,其中1例患者1眼因眼球萎缩、角膜变性而失明,1例1眼眼球先天发育不良自幼无视力,余均为双眼发病。7例首诊患者对侧无症状眼均发现FEVR早期改变。FFA检查早期显示视网膜血管近赤道部突然中止,末端吻合,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有无灌注区,晚期有异常荧光渗漏,可以明确诊断这类病变。结论 FEVR患者多为双眼发病,通过筛查发现自然病程预后较差,FFA检查可以发现FEVR患者的早期眼底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筛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敏 董素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0期41-42,共2页
总结 15 2例病人实施同步造影护理配合。提出检查前需对病人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和药品、物品准备 ,在检查中及时与医生沟通 ,观察病人的反应 ,以确保检查成功及病人安全。
关键词 检眼镜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钠静脉推注后致过敏性胃肠炎及休克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淑琼 朱炎华 +2 位作者 张祖海 左国进 潘茸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205-1205,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推注 荧光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过敏性胃肠炎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 休克 入院诊断 药物过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病的FFA和ICGA同步造影释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素勤 张剑虹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了解 Stargardt病在同步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过程中 ,不同时期的荧光表现。方法 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 (Heidelber... 目的 了解 Stargardt病在同步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过程中 ,不同时期的荧光表现。方法 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 (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y,HRA) ,对 7例 14眼典型的 Stargardt病患者进行 FFA和ICGA同步造影检查 ,对所摄取的同步图像进行同期对比分析。结果  14只眼的 FFA检查均表现出明显的脉络膜湮没征 (choroidal silence sign or dark choroid) ,ICGA则能显现脉络膜血管 ,但有 10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影像比正常的暗。黄斑部病变在 FFA检查中 ,14只眼均表现为典型的横椭圆形强烈的透见荧光 ,而在 ICGA检查中 ,早期 14只眼均表现出比周围更强的脉络膜血管荧光 ,晚期 (>2 0分钟 )有 8只眼发现围绕黄斑病灶有一环形的弱荧光晕。8只眼除黄斑病灶外还伴有黄色斑点 ,在 FFA检查中 ,黄色斑点大部分表现为高荧光斑 ,而在 ICGA检查中则大部分表现为低荧光斑 ,偶而有散在的高荧光点。结论  FFA和 ICGA同步造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同一病变部位 ,在同一时刻 ,不同造影的不同荧光表现 ,其联合应用可以加深对 Stargardt病病理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病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青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娜 王晓莉 +2 位作者 余敏 胡春阳 吕迎春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2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全视网膜光凝术(PRP)疗效因素。方法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FA)检查确诊为DR增殖前期、增殖期早期患者115例(230眼),分为全身情况佳组(A组)67例(134眼),全身情...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全视网膜光凝术(PRP)疗效因素。方法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FA)检查确诊为DR增殖前期、增殖期早期患者115例(230眼),分为全身情况佳组(A组)67例(134眼),全身情况不佳为组(B组)48例(96眼),均采用PRP治疗,观察PRP术后视力及FFA显示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褪情况。结果A组PRP后10例20眼(14.93%)视力提高,52例104眼(77.61%)视力不变,5例10眼(7.46%)视力下降;B组PRP术后2例4眼(4.17%)视力提高,38例76眼(79.16%)视力不变,8例16眼(16.67%)视力下降。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0%。B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术是控制处于增殖前期、增殖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全身情况正常的DR患者在PRP术后的视力、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褪程度明显好于全身情况不正常(包括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红蛋白高、高尿素氮、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和血脂、血压是影响DR激光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智能识别定量分析系统在CRVO缺血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军军 张喜梅 +5 位作者 陈松 孙斌 张光华 谢娟 马非 刘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智能识别定量分析系统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缺血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确诊为CRVO并行荧光素眼...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智能识别定量分析系统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缺血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确诊为CRVO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343例343眼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并记录患者自发病起1年内是否发生新生血管并发症。应用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计算CRVO患者后极部55°视野范围NPA面积,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该NPA面积对CRVO发生新生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343例CRVO患眼中有26眼发生了新生血管并发症,发病率7.58%。依据NPA面积判断CRVO患者是否发生新生血管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0.799~0.978,P<0.001)。最佳截断值为20.997视盘面积(DA),灵敏度为0.808,26眼新生血管并发症患者中有21眼NPA值大于该值;特异度为0.946,317眼无并发症患者中有300眼NPA值小于该值。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NPA智能识别定量分析系统可为CRVO分型诊断提供决策依据。55°视野范围后极部NPA>20 DA可作为CRVO缺血分型的阈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智能辅助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其与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炜 刘沛洋 +6 位作者 王海燕 雷涛 王润生 张博 张磊 李娟 薛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临床诊断为CRAO急性期(病程≤7d)的患者43例43眼,均行FFA、OCT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检查及溶栓治疗。将治疗前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增强或不变的患者纳入A组,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降低的患者纳入B组。应用Image J软件处理OCTA图像评估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FFA检查记录治疗前患眼视网膜循环时间。结果:A组患者患眼和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高于B组(25.08%±4.40%vs 12.24%±3.41%,25.72%±2.70%vs 17.89%±4.55%,均P<0.001),B组患者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FT)[96(20.50,193.50)s]较A组[11(5.00,19.50)s]延长(P<0.001)。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FT是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因素(均P<0.05),且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FT、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其中病程、FT与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具有负相关性。结论:CRAO患者OCTA视网膜血管密度与FFA视网膜循环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循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敏玲 朱其新 翁振声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脉络膜循环异常特征、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累及单侧患眼)为观察组,同期入选... 目的探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脉络膜循环异常特征、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累及单侧患眼)为观察组,同期入选健康体检者30例(60只眼)为对照组,均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其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检测血管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评估脉络膜循环异常表现;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及脉络膜循环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CSC患侧眼、对侧眼与对照眼颞侧睫状后短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眼动脉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C患侧眼与对照眼颞侧睫状后短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眼动脉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对侧眼与对照眼颞侧睫状后短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眼动脉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均出现于ICGA早期弱荧光区中,其中弱荧光区中出现继发性脉络膜血管扩张患者56例,晚期ICGA造影可见高荧光渗漏病灶,未出现血管扩张者仅4例,表现为晚期高荧光局限性渗漏病灶,全部色素上皮窗样荧光处相应脉络膜为晚期ICGA造影高荧光渗漏病灶。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机体全身因素密切相关,脉络膜微循环异常可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中浆患者脉络膜循环障碍比视网膜循环障碍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脉络膜视网膜炎 微循环 视网膜色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Coats病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农华 张伟敏 牟强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4期26-26,共1页
1病例资料 男,24岁。因左侧头痛3 d伴左眼胀痛1 d入院。自幼左眼视力差、视物不见1年。眼科检查:左眼视力光感,定位差,眼压74.7 mmHg,左眼外斜约45°,睫状充血(+),角膜雾样水肿,周边前房约1/2CT(角膜厚度),瞳孔强直,直径7 mm... 1病例资料 男,24岁。因左侧头痛3 d伴左眼胀痛1 d入院。自幼左眼视力差、视物不见1年。眼科检查:左眼视力光感,定位差,眼压74.7 mmHg,左眼外斜约45°,睫状充血(+),角膜雾样水肿,周边前房约1/2CT(角膜厚度),瞳孔强直,直径7 mm,无青光眼斑,眼底窥不进,透见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病 误诊 黑色 青光眼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早期误诊原因分析
20
作者 仝春梅 靳韬 +2 位作者 王超英 孙聪聪 郝雨檬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2024年6月误诊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因右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10 d,伴眼红,眼前黑影遮挡感就诊,误诊为右眼虹膜睫状体炎...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2024年6月误诊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因右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10 d,伴眼红,眼前黑影遮挡感就诊,误诊为右眼虹膜睫状体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5 d,未见好转。后经眼底检查、房水眼内液检测,确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时间6 d。确诊后给予抗病毒、抗炎、抗凝和神经营养支持治疗,疾病控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遇到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炎、中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片状坏死灶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散瞳检查眼底,条件允许时行房水眼内液检测,要考虑到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可能,以减少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急性 误诊 虹膜睫状体炎 全葡萄膜炎 视网膜脱离 眼内液检测 带状疱疹病毒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