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佳铭 付艳 +1 位作者 余冰宾 李隆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FITC)和兔抗羊抗体 (RAGAb FITC) ,及其以三种免疫方式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反应所得免疫复合物在多种固体薄膜基质上发射室温磷光 (RTP)的适宜条件及其光谱、强度和寿命等性质。...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FITC)和兔抗羊抗体 (RAGAb FITC) ,及其以三种免疫方式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反应所得免疫复合物在多种固体薄膜基质上发射室温磷光 (RTP)的适宜条件及其光谱、强度和寿命等性质。研究发现 ,标记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保留了FITC优良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性质 ,λ(max)ex λ(max)em =5 2 5 6 5 0nm ,其RTP强度与其浓度线性相关 ,并有很高的灵敏度。更为重要的是 ,免疫反应及其RTP检测能结合于同一基质 ,方便地相继完成。在聚酰胺膜 (PM )上 ,以Pb(Ac) 2 为重原子微扰剂 ,稀释比为 1∶10 (φ)的GAHAb FITC ,RAGAb FITC及其与人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均能发射较强的RTP信号并有较长的RTP寿命。本结果为建立相应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 (SS RTP IA)新方法奠定了相应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 固体室温磷光 免疫分析 人IGG 羊抗人抗体 兔抗羊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选择素单抗的荧光素标记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益明 朱明清 +2 位作者 何杨 沈文红 阮长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289-1291,共3页
目的 :探讨各种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患者的P -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抗P -选择素单抗SZ - 5 1-IgG和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了 42例糖尿病患者、33例高血脂患者、2 3例脑梗塞患者和 2 0例正常... 目的 :探讨各种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患者的P -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抗P -选择素单抗SZ - 5 1-IgG和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了 42例糖尿病患者、33例高血脂患者、2 3例脑梗塞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膜P -选择素表达 ,并与间接FCM和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作比较。结果 :FCM测得的血小板膜上P -选择素表达阳性率 ,在糖尿病组为 2 3 92 %± 15 83% ,高血脂组为 18 34 %± 9 46 % ,脑梗塞组为 19 32 %± 10 38%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3 38%± 1 11% (P值均小于 0 0 1)。间接FCM测定血小板膜P -选择素表达在糖尿病和脑梗塞患者中均显著增高 ,ELISA法测得的血浆中P -选择素在糖尿病、高血脂和脑梗塞患者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 :FITC标记的SZ - 5 1-IgG可用于F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血栓形成 P-选择 荧光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荧光素标记法
3
作者 冯书营 黄倢 张仕璀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8-101,共4页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方法提取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用荧光素对病毒进行标记。标记的病毒同原代培养的日本对虾组织细胞进行结合试验。在4℃结合1h,洗板去除未结合的病毒成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培养的血细胞和鳃细胞带有...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方法提取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用荧光素对病毒进行标记。标记的病毒同原代培养的日本对虾组织细胞进行结合试验。在4℃结合1h,洗板去除未结合的病毒成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培养的血细胞和鳃细胞带有绿色荧光,而肌肉细胞和卵巢细胞没有荧光产生,荧光的产生说明病毒与细胞已经结合。该方法与过去所用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消耗试剂少、比较经济等优点,可成为研究白斑综合症病毒和细胞结合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荧光素标记 细胞培养 蔗糖梯度离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的可能转运途径 被引量:5
4
作者 刁桐湘 余力生 +2 位作者 静媛媛 韩琳 郑宏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进入内耳的可能途径。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分子量为3 000~5 000,20μl)为示踪剂,将200只出生24h内的昆明乳鼠随机分为耳后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Dextran)20μ...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进入内耳的可能途径。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分子量为3 000~5 000,20μl)为示踪剂,将200只出生24h内的昆明乳鼠随机分为耳后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Dextran)20μl耳后注射]、耳后实验组(5mg/ml的FITC-Dextran 20μl耳后注射)、肌注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20μl肌肉注射)、肌注实验组(5mg/ml FITC-Dextran 20μl肌肉注射),每组50只;于给药后0min、5min、15min、30min、1h、3h、5h、7h、12h、24h处死动物,取其头颅做冰冻切片,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分析荧光示踪剂在乙状窦、内淋巴囊及耳蜗的分布及强度变化,以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荧光强度比值为强度值。结果肌注实验组乙状窦在给药后3h、内淋巴囊及耳蜗在给药后12h可检测到荧光强度轻度增高,其余各部位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出明显荧光增强。耳后实验组耳后注射示踪剂后,乙状窦、内淋巴囊分别在给药后即刻、耳蜗在给药后30min可观察到荧光信号,随后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依次升高,乙状窦、内淋巴囊、耳蜗的荧光强度达峰值时间分别为给药后5~15、30、60min,到12小时强度均再次小幅度升高。结论药物在耳后注射较肌肉注射更易于进入内淋巴液,可能径路为:示踪剂首先通过局部循环和局部渗透至乙状窦内富集,随后通过乙状窦与内淋巴囊间的脉络关系进入内淋巴液,最终逆内淋巴浓度梯度作用于内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 耳后注射 转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标记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诺亚 赵新月 +3 位作者 张晓萌 宋玉竹 张金阳 韩芹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1-715,共5页
本研究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以荧光素(Fluorescein,FAM)标记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及猝灭基团(Dabycl)标记的互补链(cDNA)为主体,构建了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荧光标记检... 本研究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以荧光素(Fluorescein,FAM)标记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及猝灭基团(Dabycl)标记的互补链(cDNA)为主体,构建了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荧光标记检测方法。该方法对OTA的检测限为0.01μg/mL,OTA浓度在0.01~0.25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回收率在86.40%~97.50%之间,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分析相比,本方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为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赭曲霉毒A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后索核、三叉神经感觉核神经元向小脑和丘脑的分支投射——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
6
作者 胡耀民 刘大庸 谭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85-88,共4页
分别把EB和DAPI注入到大鼠的小脑和丘脑,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薄束核、楔内核和楔外核中,见到有较多的EB和DAPI单标神经细胞以及少量的双标细胞。
关键词 后索核 三叉神经感觉核 小脑 丘脑 荧光标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生物素法评价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7
作者 张强 李秋荣 +5 位作者 王晨阳 顾立立 曲林林 李宁 刘晓祥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3-155,159,共4页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生物素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损伤。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1、3和5h组,共四组,每组5只。利用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放开,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利用荧光标记生物素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损伤。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1、3和5h组,共四组,每组5只。利用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放开,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荧光标记生物素作为探针,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屏障损伤。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病理表现为肠黏膜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损伤程度随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荧光标记生物素穿透缺血-再灌注肠上皮进入黏膜下层,表明肠上皮屏障受到破坏。结论:缺血-再灌注可损伤大鼠肠屏障功能。荧光标记生物素法是一种适合评价实验动物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荧光标记生物 肠黏膜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浆中枸杞多糖荧光标记物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忱 唐华丽 +4 位作者 马月 王少康 杨立刚 彭景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5,共6页
建立大鼠血浆中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枸杞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Lycium barbarumpolysaccharides,LBP-FITC)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线性方程为y=1 378.7x-14.98(R2=0.998 9),血浆中LBP-FITC质量浓度在0.05~10μg/m L范... 建立大鼠血浆中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枸杞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Lycium barbarumpolysaccharides,LBP-FITC)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线性方程为y=1 378.7x-14.98(R2=0.998 9),血浆中LBP-FITC质量浓度在0.05~10μg/m 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以及稳定性考察分析证明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体内定量分析的要求。单次灌胃给予大鼠LBP-FITC后,以药代动力学Win Nonlin软件采用非房室模型拟合大鼠单次口服LBP-FITC的经时血药质量浓度数据,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最大峰质量浓度(Cmax)(2.39±0.71)μg/m L、达峰时间(tmax)(1.17±0.4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45.85±7.12)(μg?h)/m L,AUC0-∞为(127.31±39.00)(μg?h)/m L;半衰期(t1/2)为(80.32±32.70)h;清除率为(1 693.96±492.47)m L/kg;平均滞留时间为(20.64±1.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枸杞多糖 药代动力学 稳定性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感觉核向丘脑和下丘的投射——荧光素双标记法
9
作者 叶建平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223-228,共6页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后索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向下丘和丘脑投射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分支投射。作者将Propidium Iodide注入大白鼠右侧丘脑,Bisbenzimide注入右侧下丘,结果如下:楔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有88.2%向丘脑投射... 本文应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后索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向下丘和丘脑投射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分支投射。作者将Propidium Iodide注入大白鼠右侧丘脑,Bisbenzimide注入右侧下丘,结果如下:楔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有88.2%向丘脑投射,它们位于核的主部;11.2%向下丘投射,它们在尾侧主要位于核的边缘部,向吻侧(至闩平面)主要位于核的背外侧端。薄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向下丘投射者(10.9%)与向丘脑投射者(86.7%)混杂在一起。在此两核内仅有极少量分支投射的双标神经元。孤束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内被标记的神经元中约有2/3投向丘脑,1/3投向下丘,未见分支投射的双标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下丘 后索核 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荧光标记 大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中庆大霉素浓度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10
作者 蔡卫民 陈刚 +2 位作者 谈恒山 卢嘉骐 曹海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31-33,共3页
本文通过制备荧光素标记庆大霉素和抗庆大霉素兔血清,建立了人血清中庆大霉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方法的灵敏度为0.3mg/L,批内、批间误差 CV 均小于6%,平均回收率104%,合用其它抗生素亦不干扰测定结果,与微生物法及放射免疫法比较... 本文通过制备荧光素标记庆大霉素和抗庆大霉素兔血清,建立了人血清中庆大霉素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方法的灵敏度为0.3mg/L,批内、批间误差 CV 均小于6%,平均回收率104%,合用其它抗生素亦不干扰测定结果,与微生物法及放射免疫法比较,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687和0.9544。荧光偏振免疫法的建立,为临床测定庆大霉素浓度提供了一种快速、精确和灵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偏振免疫法 临床测定 不干扰测定 微生物法 荧光素标记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丘脑板内核向大脑皮质和尾-壳核的投射——荧光素双标法
11
作者 余承思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189-194,269,共7页
将荧光素DY注入大鼠的大脑皮质背外侧面的感觉区、运动区和扣带回前分,同时将FB注入尾-壳核,在丘脑板内核见到了DY标记细胞、FB标记细胞和双标细胞。DY标记细胞较少,排列稀疏,FB标记细胞较多,排列紧密。DY标记细胞多散在于FB标记细胞之... 将荧光素DY注入大鼠的大脑皮质背外侧面的感觉区、运动区和扣带回前分,同时将FB注入尾-壳核,在丘脑板内核见到了DY标记细胞、FB标记细胞和双标细胞。DY标记细胞较少,排列稀疏,FB标记细胞较多,排列紧密。DY标记细胞多散在于FB标记细胞之间,在少数动物也见DY标记细胞集聚成团。同时注射扣带回前分皮质和尾-壳核之后,双标细胞出现于中央内侧核和中央外侧核;注射运动皮质和尾-壳核后,双标细胞除见于已有报导的中央外侧核外,在旁中央核也见到了双标细胞。双标细胞数量少,且在不同动物数量也不一致。半数实验动物的板内核未出现双标细胞,这可能是由于轴突分支向皮质和尾-壳核投射的细胞少,也可能还由于荧光索只注射于皮质和尾-壳核的某一点,一个神经元向此二处投射的轴突分支未能同时都被标记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核 皮质 尾-壳核 大鼠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主要代谢物水平与术中胶质母细胞瘤荧光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田海龙 祖玉良 +6 位作者 王超超 林涛 郭振涛 姜彬 殷鑫 郭文强 王志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1-517,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术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主要代谢物水平和术中荧光素钠(FLs)标记胶质母细胞瘤(GBM)的荧光强度,探讨不同荧光强度GBM组织代谢水平的变化,为GBM荧光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磁... 目的对比分析术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主要代谢物水平和术中荧光素钠(FLs)标记胶质母细胞瘤(GBM)的荧光强度,探讨不同荧光强度GBM组织代谢水平的变化,为GBM荧光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磁共振扫描成像平扫+增强序列新诊断的GBM,完成~1H-MRS检查和FLs标记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GBM的病例行肿瘤边界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1H-MRS主要代谢物水平与肿瘤荧光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3例纳入研究,术前~1H-MRS诊断结果:25例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N-乙酰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胆碱(Cho)峰明显增高;Cho/NAA、NAA/肌酸(Cr)和Cho/Cr在不同肿瘤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P=0.00)。FLs标记手术结果:术中清晰看见组织荧光;29例全切、4例次全切;术后无急性脑膨出,癫痫发生2例。术后常规病理结果:28例确诊为GBM(22例与~1H-MRS诊断一致)。GBM肿瘤荧光显影结果:肿瘤实质区域荧光强度高于肿瘤边界和瘤周水肿(P=0.01)。~1H-MRS代谢物分析结果:不同荧光强度的GBM实质,NAA和Cho峰高度不同(P=0.01,P=0.02),Cho/NAA不同(P=0.01);不同荧光强度的GBM边界,NAA峰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o峰高度不同,Cho/NAA不同(P=0.02,P=0.00);不同荧光强度GBM瘤周水肿中,NAA和Cho峰高度、Cho/N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09,P=0.14)。GBM肿瘤边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不同荧光显影边界,Ki67表达程度不同(P=0.03)。结论 GBM肿瘤实质荧光强度高于其他区域,不同荧光强度的GBM,代谢水平不同;FLs标记下实施GBM手术治疗,需重视术前~1H-MRS提供的代谢信息,并就两者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荧光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豆毒素的内化作用
13
作者 钟玉绪 应翔宇 +4 位作者 李丽琴 陈乐贵 杨廷松 郭胜清 林福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1-311,共1页
目的 研究相思豆毒素 (ABR)的内化入胞作用并探讨内化入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葡聚糖凝胶层析制备ABR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探针 (FITC ABR) ;MTT比色法测定FITC ABR对体外培养人胚胎肾细胞 (HEK)增殖的抑制作用 ;激光共聚焦... 目的 研究相思豆毒素 (ABR)的内化入胞作用并探讨内化入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葡聚糖凝胶层析制备ABR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探针 (FITC ABR) ;MTT比色法测定FITC ABR对体外培养人胚胎肾细胞 (HEK)增殖的抑制作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踪FITC ABR的内化过程。结果FITC ABR在凝胶层析图谱中先于FITC洗脱 ,两者能较好的分离 ,所制备的FITC ABR浓度为 10 .0g·L- 1,FITC ABR与ABR在 10 0 0~ 0 .0 1μg·L- 1浓度范围内 ,以相同浓度作用于HEK细胞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相似 ,两者的pIC50 均约为 16pmol·L- 1;分子荧光探针FM4 6 41.5 μmol·L- 1对体外培养HEK细胞连续标记 12h ,能特异性标记细胞膜及膜性细胞器如胞内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 ,细胞膜及胞内分别可见连续以及散在的红色荧光 ;FITC ABR 10mg·L- 1单独标记细胞 15 ,30min ,即可见到胞内有绿色荧光 ,FITC ABR与FM4 6 4联合标记细胞 ,在胞内的某些红色荧光部位同时具有FITC ABR的绿色荧光 ,两种颜色的荧光叠加后产生棕褐色荧光 ;以0 .1mol·L- 1乳糖封闭细胞膜的ABR结合位点后 ,再以FITC ABR标记细胞 30min ,可见细胞膜的绿色荧光明显减弱 ,胞内几乎无绿色荧光。升高胞内体pH的药物NH4 Cl 1mmol·L- 1能明显增强FITC ABR对胞内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豆毒 内化入胞作用 细胞增殖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探针 人胚胎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俞募穴与小肠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童晨光 衣华强 +1 位作者 谷世喆 项晓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求小肠俞募穴与小肠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法进行研究。结果 小肠俞———小肠组、关元———小肠组分别在L1~L4 、T13~L3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小肠和体表的神经元 ,... 目的 探求小肠俞募穴与小肠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法进行研究。结果 小肠俞———小肠组、关元———小肠组分别在L1~L4 、T13~L3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小肠和体表的神经元 ,不仅使牵涉痛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而且揭示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②为临床应用小肠俞募穴治疗肠病提供了形态学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小肠俞 关元 小肠 荧光标记 气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通用型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
15
作者 王海斌 《养殖技术顾问》 2010年第4期143-143,共1页
荧光PCR技术是将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引物一起,在荧光PCR仪中反应,电脑对整个反应进行实时监测,避免了交叉污染,大大提高检测的敏感性。荧光PCR的与普通PCR比较,敏感性提高约100倍,可检测到组织中的微量病毒。
关键词 快速检测方法 荧光素标记 PCR技术 禽流感病毒 通用型 应用 RT 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芯片显色技术在病原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玉佳 文心田 +7 位作者 马锐 杨国淋 滑翔 谨瑾 黄小波 曹三杰 文翼平 伍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以其快速、特异、高敏感性及高通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但由于传统的芯片技术采用的是荧光素标记,如Cy3/Cy5荧光染料及量子点荧光标记等,这些标记方法的结果判定均需要依赖昂贵的...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以其快速、特异、高敏感性及高通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但由于传统的芯片技术采用的是荧光素标记,如Cy3/Cy5荧光染料及量子点荧光标记等,这些标记方法的结果判定均需要依赖昂贵的荧光扫描仪,从而限制了芯片技术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 病原学 可视化 荧光素标记 显色 芯片技术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山羊脊柱侧凸椎体的矫形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迪煜 张永刚 +5 位作者 孟传龙 郑国权 白林 张巍 张如意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8-622,共5页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山羊的椎体矫形度,探讨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可行性。方法: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雌性幼年山羊侧凸模型。建模8~10周后山羊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将动物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山羊的椎体矫形度,探讨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可行性。方法:用单侧椎弓根钉不对称拴系的方法建立雌性幼年山羊侧凸模型。建模8~10周后山羊进展为明显的脊柱侧凸,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山羊均取出后路拴系物,治疗组取出栓系后凸侧行前路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术,对照组不作处理。继续观察8~13周,定期摄X线片,记录Cobb角。处死前第18天和第3天分别给予土霉素和钙黄绿素以标记生长板的骨化前缘。处死动物后完整获取顶椎上椎间盘以及两相邻的生长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不脱钙切片;荧光显微镜下测量两荧光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分别计算椎体两侧生长板的生长率,并根据生长率差异计算记忆合金U形钉对椎体的矫形度数。结果:在治疗期内,治疗组Cobb角矫正19.2°±8.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凹侧生长板生长率为(3.27±0.96)μm/d,明显大于凸侧记忆合金U形钉置入侧(1.84±0.52)μm/d(P<0.05);对照组凹侧生长率为(2.83±0.61)μm/d,凸侧为(2.96±0.77)μm/d,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合金U形钉对顶椎的椎体矫形度平均为0.017°±0.006°/d,同主弯整体矫形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性(R2=0.941,P=0.006),其在整体矫形中占13.18%。结论:记忆合金U形钉固定能够对椎体产生有效的椎体矫正角度,以达到对侧凸脊柱椎体生长调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记忆合金U形钉 侧凸矫形 生长板 荧光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IgG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佳铭 付艳 +1 位作者 余冰宾 李隆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45-1648,共4页
在聚酰胺膜 ( PM)等固体基质上 ,人免疫球蛋白 ( Ig G)能与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发生定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并保持了 FITC优良的室温磷光特性 ,据此建立了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 ( SS-RTP-IA)测定人血... 在聚酰胺膜 ( PM)等固体基质上 ,人免疫球蛋白 ( Ig G)能与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发生定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并保持了 FITC优良的室温磷光特性 ,据此建立了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 ( SS-RTP-IA)测定人血清中人 Ig G的新方法 .在 0 .4μL(取样浓度为 1 .5 6~ 5 0 ng/m L)点样体积内 ,人 Ig G的含量在 0 .62 4~ 2 0 pg范围内 ,与室温磷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 ΔIp=31 .4 +4 6.2 lg[c( Ag) /pg],n=6.相关系数 r=0 .999,检出限 0 .32 pg.用于正常人血清中人 Ig G含量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为 96%~ 1 0 4 % ,结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法 人IGG 羊抗人抗体 人免疫球蛋白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钱传范 肖协忠 +1 位作者 单国民 申继忠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1年第4期27-32,共6页
免疫检测法(Immunoassay)是将免疫反应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测定技术。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进入体内的抗原性异物的保护性反应。免疫反应,即抗体抗原反应,不仅发生在生物体内,在体外亦能进行,而且反应是高度特异性的,遵... 免疫检测法(Immunoassay)是将免疫反应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测定技术。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进入体内的抗原性异物的保护性反应。免疫反应,即抗体抗原反应,不仅发生在生物体内,在体外亦能进行,而且反应是高度特异性的,遵循质量作用定律。现代测试仪器快速灵敏,对于一些物质如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等,在极微量时都可检出。因此上述两个方面的结合,建立了一系列的免疫检测方法,如用荧光素标记抗原或抗体的荧光免疫法(FI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的放射免疫法(RIA),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的酶免疫法(EIA)等。这些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生物化学、医学、临床化学和药物化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测技术 酶免疫法 临床化学 荧光免疫法 免疫检测方法 标记 免疫反应 荧光素标记 农药残留分析 方法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20
作者 路蔓 龙敏 +2 位作者 郜赵伟 刘冲 张惠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Ab的纯度及免疫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标记mAb的标记效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FITC标记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纯度的抗AEG-1 mAb,免疫活性良好;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FITC标记的mAb标记的肿瘤细胞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增加,标记率可达到90%以上;FITC标记的mAb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AEG-1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还能与小鼠体内注射的肿瘤细胞结合,在BALB/c小鼠血液中可检测出荧光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结论成功制备出小鼠抗AEG-1 mAb并进行了FITC标记,标记的mAb在体内外均可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 单克隆抗体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肿瘤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