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照明用La_(3)Si_(6)N_(11)∶Ce^(3+)荧光玻璃薄膜合成及其性能调控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敏航 邾强强 +3 位作者 孟遥 胡翔宇 张宏 王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2-1492,共11页
高性能荧光转换材料的开发是激光照明技术发展的关键,由于荧光材料会受到高功率激光的激发,因此必须具有高导热性能及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荧光玻璃薄膜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激光照明显示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传统Y_(3)Al_... 高性能荧光转换材料的开发是激光照明技术发展的关键,由于荧光材料会受到高功率激光的激发,因此必须具有高导热性能及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荧光玻璃薄膜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激光照明显示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传统Y_(3)Al_(5)O_(12)∶Ce^(3+)(YAG∶Ce^(3+))荧光玻璃薄膜由于显色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品质激光照明应用的需求。氮化物荧光材料La_(3)Si_(6)N_(11)∶Ce^(3+)由于结构的特性,表现出比YAG∶Ce^(3+)更宽的发光光谱和更好的热猝灭性能。本工作针对高显色激光照明的应用需求,在镀有光学薄膜(蓝光透过)的高导热蓝宝石基板上制备了La_(3)Si_(6)N_(11)∶Ce^(3+)(LSN∶Ce^(3+))荧光玻璃薄膜,并研究了合成温度、荧光粉与玻璃粉的比例(PtG比)、薄膜厚度以及蓝光透过光学薄膜对最终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工艺优化,在800℃条件下获得了综合性能优异的LSN∶Ce^(3+)荧光玻璃薄膜(PtG比为1∶1,厚度为50μm),样品可承受最大功率密度为12.73W/mm^(2)蓝色激光的激发,发光效率可以达到157.6 lm/W。此外,LSN∶Ce^(3+)荧光玻璃薄膜显色指数R_(a)相比YAG∶Ce^(3+)提高了9%左右,达到了74.9,在高显色、高功率激光照明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玻璃薄膜 激光照明 蓝光透过膜 蓝宝石基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相引入荧光转换材料实现激光驱动高均匀性白光光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陶丽 陈河莘 +2 位作者 黑玲丽 李淑星 解荣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1-896,I0003,I0004,共8页
激光驱动的白光光源在超高亮度、高准直性和远距离照明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蓝光激光和转换荧光在光源性质上的失配,造成激光驱动白光光源的光均匀性差。本研究在Y_(3)Al_(5)O_(12):Ce^(3+)(YAG)荧光玻璃薄膜(PiG)中引入不同... 激光驱动的白光光源在超高亮度、高准直性和远距离照明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蓝光激光和转换荧光在光源性质上的失配,造成激光驱动白光光源的光均匀性差。本研究在Y_(3)Al_(5)O_(12):Ce^(3+)(YAG)荧光玻璃薄膜(PiG)中引入不同种类的第二相,如TiO_(2)、BN、Al_(2)O_(3)或SiO_(2)作为散射介质来调节光路,并对第二相的掺杂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掺入不同种类第二相的YAG PiG获得激光驱动白光光源的实物照明图像和散斑图像、亮度和色温的角分布情况及其光学性质。结果发现,引入第二相大大改善了白光光源的亮度和色温均匀性,其中具有最大相对反射率的YAG-TiO_(2)PiG,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高均匀性白光光源,在蓝光激光激发下,其发光饱和阈值和光通量值达到最高,分别为20.12 W/mm^(2)和1056.6 lm。本研究为荧光转换材料中散射介质的选择提供了指导,为实现高均匀性、高亮度的激光驱动白光光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均匀性 激光驱动白光光源 光散射 荧光玻璃薄膜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