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白茶柱层析分离过程中化学组分含量与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的变化
1
作者
王丽丽
林清霞
+1 位作者
王晨旭
陈林
《茶叶学报》
2025年第3期51-59,共9页
【目的】测定白茶水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的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与化学组分含量变化,为白茶有效活性部位及其组分的提纯制备与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XAD-4离子交换大孔树脂为吸附剂,对白茶水提取物(E0)进行上柱吸附,同步...
【目的】测定白茶水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的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与化学组分含量变化,为白茶有效活性部位及其组分的提纯制备与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XAD-4离子交换大孔树脂为吸附剂,对白茶水提取物(E0)进行上柱吸附,同步收集流出液(E1),再依次用0.5 mol·L^(-1) NaCl和1 mol·L^(-1) HCl混合酸溶液(1∶40,V/V)、纯水和85%乙醇洗脱,分别收集流出液E2、E3和E4,测定柱分离过程中各流出液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TFls)、咖啡碱(Caffeine,CAF)、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和儿茶素类(EGCG、GCG、EC、C、EGC、GC、ECG、CG)等化学组分含量,并评价其对猪胰弹性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 elastase,PPE)的荧光猝灭效果,以及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白茶提取物(E0)及其4个柱流出液(E1、E2、E3、E4)化学组分测定结果表明,TP和TFls含量排序为E0>E1>E4>E2>E3,且E0、E1、E4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CAF含量为E0>E4>E1>E2>E3,除E1与E2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相互间均差异显著(P<0.05);GA、GC、EGC、C含量为E0>E1>E4,EGCG、EC、GCG、ECG、CG为E0>E4>E1,且相互间均分别达到显著差异(P<0.05)。PPE荧光猝灭活性试验表明,E0、E1和E4对PPE的荧光猝灭率分别为46.0%、29.3%和26.0%,且相互间达到显著差异。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品对PPE的荧光猝灭率与其TP、TFls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AF、GA和儿茶素类组分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结论】与E0相比,E4中各化学组分均显著降低,荧光猝灭活性也显著降低。白茶对PPE的荧光猝灭活性与其多酚、总黄酮含量密切相关,推测白茶中具有PPE抑制活性的功能物质基础是多酚、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柱分离
化学组分
弹性蛋白酶
荧光猝灭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茶柱层析分离过程中化学组分含量与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的变化
1
作者
王丽丽
林清霞
王晨旭
陈林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学报》
2025年第3期51-59,共9页
基金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项目(2020R102900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04-2)。
文摘
【目的】测定白茶水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后的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与化学组分含量变化,为白茶有效活性部位及其组分的提纯制备与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XAD-4离子交换大孔树脂为吸附剂,对白茶水提取物(E0)进行上柱吸附,同步收集流出液(E1),再依次用0.5 mol·L^(-1) NaCl和1 mol·L^(-1) HCl混合酸溶液(1∶40,V/V)、纯水和85%乙醇洗脱,分别收集流出液E2、E3和E4,测定柱分离过程中各流出液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TFls)、咖啡碱(Caffeine,CAF)、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和儿茶素类(EGCG、GCG、EC、C、EGC、GC、ECG、CG)等化学组分含量,并评价其对猪胰弹性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 elastase,PPE)的荧光猝灭效果,以及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白茶提取物(E0)及其4个柱流出液(E1、E2、E3、E4)化学组分测定结果表明,TP和TFls含量排序为E0>E1>E4>E2>E3,且E0、E1、E4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CAF含量为E0>E4>E1>E2>E3,除E1与E2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相互间均差异显著(P<0.05);GA、GC、EGC、C含量为E0>E1>E4,EGCG、EC、GCG、ECG、CG为E0>E4>E1,且相互间均分别达到显著差异(P<0.05)。PPE荧光猝灭活性试验表明,E0、E1和E4对PPE的荧光猝灭率分别为46.0%、29.3%和26.0%,且相互间达到显著差异。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品对PPE的荧光猝灭率与其TP、TFls含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AF、GA和儿茶素类组分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结论】与E0相比,E4中各化学组分均显著降低,荧光猝灭活性也显著降低。白茶对PPE的荧光猝灭活性与其多酚、总黄酮含量密切相关,推测白茶中具有PPE抑制活性的功能物质基础是多酚、总黄酮。
关键词
白茶
柱分离
化学组分
弹性蛋白酶
荧光猝灭活性
Keywords
White tea
column separation
chemical components
elastas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ctivity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
S571.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白茶柱层析分离过程中化学组分含量与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的变化
王丽丽
林清霞
王晨旭
陈林
《茶叶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