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乳脂肪球膜上生物分子的流动性
1
作者 陈晨 李靖雯 +2 位作者 李丹 韦伟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了推动乳制品的精准评价,采用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合多荧光探针技术观察乳脂肪球的微观结构,并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定量检测母乳、牛乳、羊乳中乳脂肪球膜上生物分... 为了推动乳制品的精准评价,采用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合多荧光探针技术观察乳脂肪球的微观结构,并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定量检测母乳、牛乳、羊乳中乳脂肪球膜上生物分子的流动性。结果表明:3种乳的微观结构基本一致,均出现了新月区,证明了新月区是局部磷脂富集区;乳脂肪球中甘油三酯和水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分子比例较高,极性脂质和磷脂酰胆碱的动态分子比例较为接近,鞘磷脂的动态分子比例最差;牛乳中甘油三酯的流动性慢于母乳和羊乳,母乳中极性脂的流动性最慢。FRAP可以直观地表征乳脂肪球膜上生物分子的流动性,可为乳状液中膜界面的生化特性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脂 乳脂肪球膜 极性脂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其在生物膜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隋鑫 满奕 +2 位作者 张越 林金星 荆艳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01-609,共9页
荧光漂白恢复(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是通过对细胞特定区域荧光分子的漂白及恢复,研究活细胞中各类分子运动及结合特性的技术。FRAP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膜组分的动态变化、蛋白质的寡聚化、蛋白质的循... 荧光漂白恢复(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是通过对细胞特定区域荧光分子的漂白及恢复,研究活细胞中各类分子运动及结合特性的技术。FRAP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膜组分的动态变化、蛋白质的寡聚化、蛋白质的循环、细胞骨架动力学、核膜结构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FRAP技术的原理及分类,并着重总结了其在生物膜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生物膜系统 侧向扩散 寡聚化 胞呑 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在检测膀胱平滑肌细胞间通讯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逢海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孙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08-2211,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细胞间通讯的功能变化。方法 利用荧光光漂白恢复 (FRAP)技术检测膀胱平滑肌细胞GJIC功能。结果 在相同的时间内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细胞漂白后平均荧光恢复率相比较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细胞间通讯的功能变化。方法 利用荧光光漂白恢复 (FRAP)技术检测膀胱平滑肌细胞GJIC功能。结果 在相同的时间内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细胞漂白后平均荧光恢复率相比较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膀胱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诱导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陈果 郭飞 +2 位作者 李成祥 肖德友 唐丽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5-930,共6页
将纳秒脉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荧光萃灭后肿瘤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情况,以研究纳秒脉冲对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变化的影响。经纳秒脉冲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荧光恢复率显著增加,... 将纳秒脉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荧光萃灭后肿瘤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情况,以研究纳秒脉冲对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变化的影响。经纳秒脉冲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荧光恢复率显著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处理组的荧光恢复率都达到对照组的3倍以上。此外,处理组肿瘤细胞的荧光漂白恢复率随脉冲个数的增加而升高。实验结果表明,纳秒脉冲促进了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恢复,且在固定的脉冲宽度和幅值下,GJIC对纳秒脉冲作用的响应程度与施加的脉冲个数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不仅为纳秒脉冲用于GJIC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而且也深化了纳秒脉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人肝癌细胞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RAP技术研究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体系中的分子迁移
5
作者 贾晓戈 李娟 +2 位作者 陆乃彦 张轩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1,共8页
文中构建了酪蛋白酸钠和浓缩乳蛋白这2种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模型体系,并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对模型体系在贮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分子迁移运动等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高蛋白中间水分模型体系的荧光恢复率与蛋白的种类和贮藏时... 文中构建了酪蛋白酸钠和浓缩乳蛋白这2种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模型体系,并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对模型体系在贮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分子迁移运动等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高蛋白中间水分模型体系的荧光恢复率与蛋白的种类和贮藏时间有关,其中,浓缩乳蛋白模型体系较酪蛋白酸钠模型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迅速,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这2种模型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率呈逐渐减缓的趋势。由此可见,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在贮藏前期体系中小分子在热力学牵引下发生迁移运动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体系微结构及质地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 分子迁移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恶化程度胃癌细胞系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及Cx43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5
6
作者 田志华 丁慧荣 +2 位作者 张宏 张伟 李振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8,0+2,共6页
以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不同恶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低恶化AGS细胞系、中恶化SGC-7901细胞系、高恶化BGC-82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恶化程度的胃癌细... 以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不同恶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低恶化AGS细胞系、中恶化SGC-7901细胞系、高恶化BGC-82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恶化程度的胃癌细胞系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探求其与胃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正常胃细胞系和低、中及高恶化胃腺癌细胞系中,细胞间的GJIC功能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弱(AGS、SGC-7901)或消失(BGC-823),且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调(AGS、SGC-7901)或缺失(BGC-823).这提示胃癌恶性程度与胃癌细胞的GJIC功能显著相关(P<0.05),GJIC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系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 间隙连接蛋白(Cx43)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 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志能 姚珍薇 +2 位作者 唐良萏 令狐华 谯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72-1975,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内膜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以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纯化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 目的研究体外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对内膜上皮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以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纯化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体外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共培养模型。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采用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分别检测各组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结果①异位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2%、95%,对照组内膜上皮、间质细胞纯度分别为95%、98%;②单独培养的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与单独培养的正常内膜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正常间质细胞共培养后,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明显上调,而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共培养的上皮细胞中GJIC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异位间质细胞丧失了调节上皮细胞GJIC的能力,这种调节能力的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培养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Cx43的表达及GJIC功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志能 姚珍薇 +2 位作者 唐良萏 赵纯全 张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49-1054,1077,共7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Cx43的表达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探讨间质细胞GJIC功能异常对EMs发病的影响。方法: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41例EMs在位内膜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出间质细...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Cx43的表达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探讨间质细胞GJIC功能异常对EMs发病的影响。方法: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41例EMs在位内膜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出间质细胞,加入雌、孕激素培养,建立体外间质细胞培养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别检测三组间质细胞的Cx43表达及GJIC功能。结果:间质细胞成功培养率分别为:异位内膜组45.8%(11/24)、EMs在位内膜组92.7%(38/41)、对照组93.3%(28/30),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纯度为95%,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纯度达98%。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及GJIC功能明显比其他两组低,正常对照组的Cx43表达水平及GJIC功能最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1)同时建立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模型,有助于研究EMs的发病机制;(2)间质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下调及其GJIC功能异常与EMs发生有关,调节Cx43表达或GJIC功能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培养 间质细胞 连接蛋白43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近紫外线辐射对兔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真艳 李立 汤永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3,共2页
目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技术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设置空白阴性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近紫外线辐射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用荧光光漂白... 目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技术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设置空白阴性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近紫外线辐射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细胞的荧光恢复率。结果:空白对照组荧光恢复率为57.357±5.610,照射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近紫外线辐射后的荧光恢复率分别为(%)34.205±3.652,18.909±3.017,7.129±2.917。结论:近紫外线损伤可以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胞间通讯 近紫外线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