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南部浒苔绿潮暴发前、中、后期溶解有机物的化学组分变化特征
1
作者 黄圣荣 冯秀婷 +2 位作者 李鸿妹 石晓勇 汤坤贤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为了探究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暴发前、暴发中和暴发后对近海海水溶解有机物(DOM)的浓度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黄海南部海域的3次现场调查,分析了浒苔绿潮暴发前、中、后不同时期海水中的DOM浓度及其荧光组分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暴发前、暴发中和暴发后对近海海水溶解有机物(DOM)的浓度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黄海南部海域的3次现场调查,分析了浒苔绿潮暴发前、中、后不同时期海水中的DOM浓度及其荧光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浒苔绿潮暴发后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在3个时期中呈现最高值[(182.99±35.85)μmol/L],比暴发前和暴发中的DOC浓度分别高出69.73%和51.66%;而溶解有机氮(DON)浓度则是在暴发前呈现最高值[(13.26±3.00)μmol/L]。相较于浒苔绿潮暴发前,暴发中和暴发后的DON浓度分别显著下降了44.72%和29.11%(P<0.05)。通过解析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的荧光组分特征,表明代表容易被生物利用的活性DOM组分(类蛋白组分)在暴发过程中出现明显增加的特征,而表征惰性DOM组分的类腐殖质组分则在暴发后出现小幅度积累,这表明浒苔暴发过程中释放的光合有机碳大部分是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活性组分,而暴发后释放的藻体DOM则由于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对藻体颗粒碳的矿化且以惰性组分居多。因此,推测浒苔绿潮暴发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海洋中活性DOM的浓度,而在长期尺度上有增加近海惰性DOM储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绿潮 溶解有机物 荧光溶解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镉和铅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及释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影响
2
作者 王贤 纪璇 +1 位作者 朱海云 张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101,共13页
我国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社会的发展。为深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海洋藻类生长及其对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浓度及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以东海优势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 我国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社会的发展。为深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海洋藻类生长及其对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浓度及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以东海优势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obtusidens Schiller)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浓度的Cd 2+(0.25、0.5、1.0、2.0、4.0 mg·L^(-1))和Pb ^(2+)(0.5、1.0、2.0、4.0、8.0 mg·L^(-1))对其生长及释放CDOM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 2+和Pb 2+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低浓度的Pb 2+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高浓度的Cd^(2+)和Pb^(2+)对二种藻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高浓度的Cd^(2+)和Pb^(2+)对二种微藻CDOM的释放产生促进作用,低浓度的Cd^(2+)和Pb^(2+)对二种微藻CDOM的释放无显著影响。东海原甲藻对Cd^(2+)的耐受性优于中肋骨条藻,而中肋骨条藻对Pb^(2+)的耐受性优于东海原甲藻。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在东海原甲藻中鉴别出3种类腐殖质组分峰C、峰M和峰A以及3种类蛋白质组分峰B、C7和峰T。在中肋骨条藻中鉴别出1种类腐殖质组分C1以及3种类蛋白质组分峰B、峰A和C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有色溶解有机物 重金属胁迫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酸化-亲疏水平衡对渗滤液及污染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萃取研究
3
作者 梁增银 桑义敏 +2 位作者 沙浩群 刘庆玉 何小松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77-4386,共10页
固相萃取(SPE)是常用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提取方法,但以甲酸酸化、亲水-疏水平衡(HLB)吸附柱吸附及甲醇洗脱的特定SPE的萃取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采集13个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13份)、处理后排水(10份)及周边地下水(14份),利用三维荧光光... 固相萃取(SPE)是常用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提取方法,但以甲酸酸化、亲水-疏水平衡(HLB)吸附柱吸附及甲醇洗脱的特定SPE的萃取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采集13个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13份)、处理后排水(10份)及周边地下水(14份),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原液、洗脱液与渗透液,评估SPE过程中DOM回收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该SPE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发射波长较短的类富里酸及处理后排水和地下水中的芳香族蛋白质类物质萃取效果较好,但对大分子腐殖酸萃取效率偏低,可能是因为甲酸难以有效质子化此类组分.平行因子分析显示,该SPE技术更易萃取结构简单的色氨酸类蛋白质,对腐殖酸的萃取效果有限.荧光指数表明被萃取DOM腐殖化程度低,新鲜度与自生源强度不显著.甲酸酸化、HLB柱吸附及甲醇洗脱SPE方法可以有效分离与提取结构简单的亲水性DOM,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深入解析小分子亲水性氯代DOM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SPE) 垃圾渗滤液 溶解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E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指纹光谱用于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示踪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钟润生 张锡辉 +1 位作者 管运涛 毛献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1,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85/357nm(T1),230/360nm(T2)。支流的类蛋白质荧光峰T1和T2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其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Fe3+离子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后浓度增加到支流的30倍,相应的类腐殖质荧光峰A1也发生了明显蓝移现象,而其他荧光峰则没有明显的偏移。激发波长较长的类腐殖质C,A1和类蛋白质T1荧光强度由于稀释及Fe3+等金属离子猝灭而明显降低,以至荧光峰消失。而较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质T2和UV类腐殖质A2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置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溶液化学条件影响。激发波长220~230nm荧光团可以用来示踪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指纹 溶解有机物 类蛋白质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探测水体中溶解有机物浓度 被引量:20
5
作者 丁志群 刘文清 +5 位作者 张玉钧 李宏斌 魏庆农 赵南京 陈东 杨立书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用Nd∶YAG激光器的三倍频355nm光作为激发光源,根据激光诱导荧光(LIF)方法激发并探测污染水体的荧光光谱.通过对荧光光谱的分析处理研究归一化荧光强度,即450nm处水中溶解有机物(DOM)峰与405nm处水的拉曼峰的比值,反演溶解有机物浓度.... 用Nd∶YAG激光器的三倍频355nm光作为激发光源,根据激光诱导荧光(LIF)方法激发并探测污染水体的荧光光谱.通过对荧光光谱的分析处理研究归一化荧光强度,即450nm处水中溶解有机物(DOM)峰与405nm处水的拉曼峰的比值,反演溶解有机物浓度.用商品腐殖酸和去离子水配置成已知浓度的溶液代替标准DOM溶液进行标定,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证明,DOM的归一化荧光强度与水体中DOM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LIF方法是对大面积水域水质进行动态遥测的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溶解有机物 归一化荧光强度 动态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的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南京 刘文清 +6 位作者 刘建国 张玉均 李宏斌 丁志群 李卫华 周孟然 杨立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77-1079,共3页
用激光诱导荧光(laserinducedfluorescence,LIF)方法对几种不同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不同浓度腐殖酸的归一化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此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水体质... 用激光诱导荧光(laserinducedfluorescence,LIF)方法对几种不同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不同浓度腐殖酸的归一化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此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水体质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LIF) 溶解有机物(DOM) 荧光光谱 水体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海水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蒋凤华 杨黄浩 +3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王修林 殷月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65-1769,共5页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不同河流输入有机物对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附近海水中类腐殖质荧光位置发生红移;类蛋白荧光在海泊河附...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不同河流输入有机物对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附近海水中类腐殖质荧光位置发生红移;类蛋白荧光在海泊河附近最强,类腐殖质荧光在李村河附近最强,中心海区荧光强度最弱,表明沿岸河流输入是胶州湾海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而中心海区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现场生物活动。不同河口附近区域样品中有机物的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间相关性不同,表明河流输入有机物的影响。胶州湾大部分海水中有机物的类蛋白与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间的比值较大,表明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产生类蛋白有机物的污染。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海水中有机物来源以及河流排放污染物的迁移等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胶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污水处理中溶解性有机物转化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华 田纪宇 +5 位作者 黄健 张勇 王坤 全桂军 刘沛然 闫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5-378,383,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变化过程及荧光强度与COD浓度的关系。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原水中DOM主要由低激发波长色氨酸、高激发波长色氨酸和可见光区类腐殖酸组成;经过厌氧处理后,...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变化过程及荧光强度与COD浓度的关系。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原水中DOM主要由低激发波长色氨酸、高激发波长色氨酸和可见光区类腐殖酸组成;经过厌氧处理后,高激发波长色氨酸、低激发波长色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分别从759.5、849.3降到388.6、387.4,同时在厌氧处理阶段有可见光区类富里酸生成,荧光强度为459.8。后续缺氧—好氧—沉淀—过滤—消毒处理中,低激发波长色氨酸、高激发波长色氨酸荧光强度基本都呈现降低趋势,最终出水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01.9、164.3。低激发波长色氨酸荧光强度、高激发波长色氨酸荧光强度、色氨酸荧光强度之和与COD浓度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3 2、0.938 4、0.957 6。研究表明,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可以阐明污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变化过程及快速准确测量COD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有机物 荧光强度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薛爽 梁雷 +3 位作者 赵庆良 魏亮亮 马溪平 侯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182,共6页
为研究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以沈阳市B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XAD树脂对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分级分离。按照DOM在不同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将其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 为研究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以沈阳市B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XAD树脂对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分级分离。按照DOM在不同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将其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研究结果表明,DOM组分中含有类腐植酸荧光团、类富里酸荧光团、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团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团,此外,还含有具有多环芳香结构的荧光物质。DOM中的荧光物质主要集中在HPO-N和TPI-N中。类腐植酸荧光团、类富里酸荧光团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团在TPI-N中的含量最高,而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团在HPO-N中的含量最高。对于HPO-A、TPI-A和TPI-N来说,类富里酸荧光峰的强度最高;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是HPO-N的最强峰;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峰是HPI的最强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分级 荧光光谱 激发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郭卫东 程远月 吴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6,共9页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中可产生荧光的组分,其理化性质对于海洋上层的水色遥感、光化学以及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有重要影响。总结了FDOM的3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对其两种主要成...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中可产生荧光的组分,其理化性质对于海洋上层的水色遥感、光化学以及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有重要影响。总结了FDOM的3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对其两种主要成分(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分布变化以及来源、分布变化及其去除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综述,阐述了研究FDOM的海洋学意义,并对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溶解有机物 有色溶解有机物 类腐殖质 类蛋白质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溶解有机物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宏斌 刘文清 +2 位作者 张玉钧 赵南京 王志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65-2068,共4页
讨论了用激光诱导荧光(LIF)的方法分析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含量,利用拉曼散射信号对荧光光谱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激发光强度和水体对荧光的二次吸收和接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由此依据得出了非线性浓度校准的数学模... 讨论了用激光诱导荧光(LIF)的方法分析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的含量,利用拉曼散射信号对荧光光谱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激发光强度和水体对荧光的二次吸收和接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并给出了理论依据,由此依据得出了非线性浓度校准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个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拟合的相关系数高于0.99。该浓度校准的数学模型,考虑到了水体对荧光信号的二次吸收以及溶液浓度的变化对二次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可作为不同水体的通用浓度校准的数学模型对水体中的DOM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 溶解有机物 荧光光谱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唐书娟 王志伟 +3 位作者 吴志超 王新华 陆继来 夏明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5,共6页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及膜污染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并与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及类腐殖质(荧光...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及膜污染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并与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及类腐殖质(荧光峰C),经MBR处理后,荧光峰的强度降低了16%~35%,同时类蛋白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好氧段滤液相比,溶解性膜污染物中类腐殖质含量较低,主要的荧光物质为分子量较小、共轭性较弱的类蛋白质.AAO工艺中厌氧段加强了对荧光峰A和C的去除,处理过程中类蛋白质结构的变化与MBR工艺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膜-生物反应器 溶解有机物 膜污染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滤液处理工程溶解性有机物 被引量:5
13
作者 岳文慧 刘吉宝 +2 位作者 郭建宁 魏源送 隋倩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9-707,共9页
以典型的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滤液处理工程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滤液中氨氮和COD的浓度分别高达(2034±465),(4128±276) mg/L,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是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大于1000Da的DOM占80.6%.现有“生物预处... 以典型的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滤液处理工程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滤液中氨氮和COD的浓度分别高达(2034±465),(4128±276) mg/L,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是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大于1000Da的DOM占80.6%.现有“生物预处理+两级AO-MBR”滤液处理工艺总体上可实现高效脱氮(TN去除率94.9%)和部分COD去除(69.9%).脱氮主要依赖生物预处理单元(去除贡献率为79.9%),而DOM去除主要依赖MBR工艺的膜过滤(去除贡献率为184.7%).膜过滤截留的DOM依次为高分子聚合物>腐植酸类物质>低分子有机酸和中性物质,出水DOM主要以腐植酸和富里酸类物质为主,且腐殖化程度增高.现有的水洗、酸洗和碱洗对膜的有机污染均有一定的清洗效果,但清洗液中DOM类型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厌氧消化 溶解有机物(DOM) 腐殖质 有机组分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水体溶解有机物诱导荧光猝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东 刘文清 +3 位作者 张玉钧 刘建国 李宏斌 丁志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83-2286,共4页
溶解有机物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常用指标,利用荧光方法可以实现对自然水体溶解有机物的浓度进行高灵敏在线遥测。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溶解有机物进行了荧光表征,实验研究了溶解有机物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以及水体酸碱度和金... 溶解有机物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常用指标,利用荧光方法可以实现对自然水体溶解有机物的浓度进行高灵敏在线遥测。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溶解有机物进行了荧光表征,实验研究了溶解有机物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以及水体酸碱度和金属离子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溶解有机物浓度在小于10mg·L^-1,pH值在6.5~7.5范围内时,荧光强度与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金属离子对溶解有机物诱导荧光有较大猝灭作用,不同金属离子对诱导荧光强度的猝灭效果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腐殖酸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的三维荧光特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贾陈忠 王焰新 +1 位作者 张彩香 秦巧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75-1579,共5页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六种DOM组分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类富里酸、类色氨酸和腐殖酸类物质是垃圾渗滤液DOM的主要组成,其中大量紫外区类富里酸物质的存在,是导致其可生化性差的主要原因。HOA含有较多紫外区类富里酸...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六种DOM组分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类富里酸、类色氨酸和腐殖酸类物质是垃圾渗滤液DOM的主要组成,其中大量紫外区类富里酸物质的存在,是导致其可生化性差的主要原因。HOA含有较多紫外区类富里酸和较少可见区类富里酸,HIA正好相反;HIN组分主要包括紫外区和可见区类富里酸;HOB、HIB和HIN三种组分在各区域荧光信号都较强,包括HON组分在内,这四种组分荧光峰位置主要集中在类腐殖酸、紫外区类富里酸及可见区类富里酸三个区域;但不同组分的荧光强度差别较大,HOB和HIB在紫外区类富里酸有较强荧光强度,HIN在紫外区类富里酸、可见区类富里酸区域均有较强荧光强度;与这三者相比,HON在各位置的荧光信号中等;而HOA和HIA的荧光强度相对较弱,说明有机酸类物质的荧光特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溶解有机物 组分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溶解有机物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卫红 王江涛 +1 位作者 崔鑫 季乃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图中的荧光峰位置、数量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藻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两类荧光有机物质,... 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图中的荧光峰位置、数量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藻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两类荧光有机物质,这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峰的位置及荧光强度有较大差异。在不同生长期,两类荧光有机物的产生机制不同.在指数生长期,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与藻密度成正相关,说明浮游植物释放了一定量的荧光物质;在平稳期和衰亡期,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增加,这可能由于衰老、死亡藻细胞的破碎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有机物质所致,此外细菌对非荧光有机物进一步降解,也可能是产生该现象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荧光光谱 类蛋白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物研究中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61
17
作者 陈诗雨 李燕 李爱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8,73,共6页
三维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然而,荧光图谱中多种荧光组分相互重叠使得荧光激发发射矩阵数据难以进一步处理,导致对相应的荧光组分定性定量表征、来源追溯及与特定环境行为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造成困难。综述了传统... 三维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然而,荧光图谱中多种荧光组分相互重叠使得荧光激发发射矩阵数据难以进一步处理,导致对相应的荧光组分定性定量表征、来源追溯及与特定环境行为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造成困难。综述了传统峰值法、荧光区域积分法及平行因子分析法等三维荧光光谱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对近年来发展的高效液相色谱/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与平行因子联用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比较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展望了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有机物 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校正对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华勇 周泽宇 +2 位作者 王洪涛 陆文静 孙晓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44-3048,共5页
在三维荧光光谱(EEM)测定中,由仪器直接记录的光谱(称为未校正光谱)由于受荧光光度计光源灯或探测器等波长特性的影响,并不是荧光物质本身的真实光谱,研究了光谱校正对腐殖酸和色氨酸EEM光谱特征以及传统寻峰法和新兴FRI分析法结果的影... 在三维荧光光谱(EEM)测定中,由仪器直接记录的光谱(称为未校正光谱)由于受荧光光度计光源灯或探测器等波长特性的影响,并不是荧光物质本身的真实光谱,研究了光谱校正对腐殖酸和色氨酸EEM光谱特征以及传统寻峰法和新兴FRI分析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校正后,Ex/Em=220~450/250~500nm范围内荧光强度降低,Em<250nm范围内荧光强度增大,腐殖酸荧光峰明显"蓝移"。基于寻峰法的荧光指数(FI)和腐殖化指数(HIX)明显减小,自生源指数(BIX)略增;基于FRI分析法的反映各区域标准体积百分比PⅠ,n,PⅡ,n和PⅢ,n明显上升,而PⅣ,n和PⅤ,n显著下降。因此,进行光谱校正是获得真实光谱谱图及光谱特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光谱校正 荧光指数 FRI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有色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闫丽红 苏荣国 +2 位作者 段亚丽 宋志杰 王修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2-1169,共8页
本文采用三维荧光光谱(FEEMs)技术,结合FEEMs特定光谱区荧光区域积分(FRI)法,测定了2010年9月中旬渤海23个站位不同层次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样品,以探讨渤海CDOM组分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因素。FEEMs的总累计积分和各荧光团... 本文采用三维荧光光谱(FEEMs)技术,结合FEEMs特定光谱区荧光区域积分(FRI)法,测定了2010年9月中旬渤海23个站位不同层次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样品,以探讨渤海CDOM组分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因素。FEEMs的总累计积分和各荧光团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可作为表征海域CDOM分布特征的一个良好指标,且优于常规的单点荧光法。结果表明,渤海CDOM中含有类腐殖质荧光团A、B、C,类色氨酸荧光团M,以及类酪氨酸荧光团N。从沿海至外海,CDOM总累计积分值不断减小。其中紫外区类腐殖质A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无显著变化;可见区陆源类腐殖质B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也不断减小,表明陆源输入为沿海区域CDOM的主要来源;而可见区海源类腐殖质C、类蛋白质荧光团M、N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和叶绿素浓度不断升高,显示了生物活动的贡献。从层次来看,沿海CDOM的总累计积分为:表层>底层>中层;而外海CDOM的总累计积分呈相反趋势。其中,紫外区类腐殖质A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在整个海域最小,垂直分布无明显变化;可见区陆源类腐殖质B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与沿海CDOM总累计积分相一致;可见区海源类腐殖质C、类蛋白质M和N的荧光区域积分比例与外海CDOM总累计积分相一致,这反映了CDOM的垂直分布是由光化学反应、生物作用和沉积物再悬浮共同控制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 区域积分比例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溶解有机物的激光诱导荧光与浊度的激光散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南京 刘文清 +5 位作者 李宏斌 崔志成 张玉均 刘建国 丁志群 杨立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60-1462,共3页
以Nd:YAG的二倍频532nm激光为激发光源,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方法对几种不同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和叶绿素a(Chla)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以水体对532nm激发光的散射进行了水体浊度特性的研究,给出了散射光强度与浊度的关系曲线... 以Nd:YAG的二倍频532nm激光为激发光源,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方法对几种不同水体中溶解有机物(DOM)和叶绿素a(Chla)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以水体对532nm激发光的散射进行了水体浊度特性的研究,给出了散射光强度与浊度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用此种方法测量水体浊度和污染物浓度可对水体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LIF) 溶解有机物(DOM) 叶绿素a(Chl-a) 浊度 荧光光谱 水体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