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引诱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国平 何衍彪 +2 位作者 詹儒林 赵艳龙 常金梅 《广西植保》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诱杀害虫是害虫无公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比较了20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诱虫效果,发现黄色类粘板诱虫效果较好(其中柠檬黄色荧光粘板效果最好),红色类粘板诱虫效果较差,各色板所诱雌雄虫数比例接近... 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诱杀害虫是害虫无公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比较了20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诱虫效果,发现黄色类粘板诱虫效果较好(其中柠檬黄色荧光粘板效果最好),红色类粘板诱虫效果较差,各色板所诱雌雄虫数比例接近1∶1;柠檬黄色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优于辛硫磷地面喷雾处理,诱粘器(食物诱剂+粘板)可以提高柠檬黄色荧光粘板对瓜实蝇的田间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荧光 引诱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径迹测量中的荧光激发影像板技术
2
作者 万俊生 肖艳 +4 位作者 杨永青 唐秀欢 潘孝兵 缪正强 赵相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1-564,共4页
文章利用理论模拟计算手段研究荧光激发影像板(IP)对辐射径迹的响应。计算显示,IP对各种辐射径迹的灵敏度关系为:α径迹>β径迹>γ径迹。实验验证了理论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探讨了在α、β、γ射线混合场中IP测量单一射线的可... 文章利用理论模拟计算手段研究荧光激发影像板(IP)对辐射径迹的响应。计算显示,IP对各种辐射径迹的灵敏度关系为:α径迹>β径迹>γ径迹。实验验证了理论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探讨了在α、β、γ射线混合场中IP测量单一射线的可行性、干扰及其消除方法,并介绍了IP技术在放射性污染植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迹测量 荧光激发影像技术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两种土壤的酶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建州 杨金燕 +1 位作者 田丽燕 李廷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土壤酶活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指标,本文对土壤酶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土壤硫酸酯酶、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肽酶活性,采用紫外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 【目的】土壤酶活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指标,本文对土壤酶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土壤硫酸酯酶、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肽酶活性,采用紫外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采自农田的赤红壤的硫酸酯酶、磷酸酶和肽酶活性高于紫色土和采自矿山的赤红壤的相应的酶活性;矿山赤红壤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三者中最高;紫色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赤红壤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可快速测定土壤中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荧光微孔酶检测技术 紫外微孔酶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黏板对瓜实蝇的引诱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代必丽 孙芳查 廖建康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1期38-39,共2页
瓜实蝇是甜瓜、西瓜、丝瓜等葫芦科植物栽培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在我国江南地区以及云贵地区均有分布。瓜实蝇在瓜类果实内产卵,幼虫以果实为食,造成瓜果腐烂硬化、脱落,给种植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往菜农和瓜农防治瓜实蝇以喷洒农... 瓜实蝇是甜瓜、西瓜、丝瓜等葫芦科植物栽培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在我国江南地区以及云贵地区均有分布。瓜实蝇在瓜类果实内产卵,幼虫以果实为食,造成瓜果腐烂硬化、脱落,给种植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往菜农和瓜农防治瓜实蝇以喷洒农药为主,但果实表面残留农药,会影响销售价格和食品安全,因此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成为防治瓜实蝇的有效措施。2017年,岩泊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以荧光黏板为例,对其引诱和防治瓜实蝇效果展开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荧光 引诱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盆栽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涛 冯歌林 +3 位作者 曾珍 陈俊辉 徐秋芳 梁辰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5-534,共10页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微孔板荧光法,分别研究了生物质炭添加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黑麦草生长、微生物群落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量为4%(炭/土质量比)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 H、有机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微孔板荧光法,分别研究了生物质炭添加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黑麦草生长、微生物群落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量为4%(炭/土质量比)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 H、有机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含量及黑麦草生物量;提高了土壤细菌、古菌和固氮菌nif H基因拷贝数,而对真菌无影响;提高了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木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微生物丰度(除真菌外)与多数土壤酶活性(除亮氨酸氨基肽酶)均成显著正相关。因此,生物质炭可增加土壤矿质养分,提高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功能菌的丰度及土壤碳、氮和磷转化酶活性,这可能是施用生物质炭提升农田土壤养分转化功能和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定量PCR 土壤酶 微孔荧光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宏杰 王立民 +4 位作者 徐明怡 黄庆阳 罗春雨 谢立红 倪红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97,共10页
以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苔藓、草本、灌丛、矮曲林、针阔混交林5种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及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苔藓地衣群落的微生物量及其对土壤养... 以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苔藓、草本、灌丛、矮曲林、针阔混交林5种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及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苔藓地衣群落的微生物量及其对土壤养分库的贡献率(SMBC/TOC,0.49%;SMBN/TN,0.87%;SMBP/TP,1.27%)低于其它植被类型,随演替的进行,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对土壤养分库的贡献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胞外酶活性[α-1,4-吡喃葡萄糖苷酶(αG),β-D-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β-1,4-木糖苷酶(XYL),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磷酸酶(PHOS)]均存在差异,CB、XYL、LAP和PHOS的活性随演替的进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针阔混交林的βG、CB、XYL、NAG、LAP和PHOS活性分别为628.14、156.44、112.56、516.43、608.19和1 140.36 nmol·g^-1h^-1,显著高于其它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7种胞外酶活性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1);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总有机碳、速效磷、铵态氮和C:N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αG、βG、CB、XYL和LAP与土壤铵态氮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AG和PHOS与速效磷和C: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硝态氮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酶活性 植被类型 岩溶台地 微孔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施用量对红壤旱地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小东 曾希柏 +5 位作者 文炯 王亚男 白玲玉 许望龙 苏世鸣 吴翠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9-749,共11页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和速效态氮磷钾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猪粪施用量达45 t·hm^-2时菠菜、玉米平均地上部生物量分别达到11.48、20.84 t·hm^-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达14.6、1.07、0.73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85.47、106.9、411.7 mg·kg^-1,但与猪粪施用量为15和30t·hm^-2时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中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6种酶活性则与猪粪施用量呈线性相关,且在施用量为30或45t·hm^-2时出现显著差异;6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纪红壤旱地在本试验猪粪施用量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酶活性等指标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亦呈线性增加,但同时须注意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过高可能带来的氮磷流失加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地上部生物量 微孔荧光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碳氮磷转化的水解酶对不同施肥响应的差异 被引量:17
8
作者 闵凯凯 何向阳 +4 位作者 吴倩怡 张冠友 胡锋 李辉信 焦加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8-727,共10页
本文旨在研究土壤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差异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在红壤中添加牛粪有机肥、化肥进行90 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动态分析5、30和90 d参与碳氮磷转化的土壤水解酶(α-1,4-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 本文旨在研究土壤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差异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在红壤中添加牛粪有机肥、化肥进行90 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动态分析5、30和90 d参与碳氮磷转化的土壤水解酶(α-1,4-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30 d后,化肥处理的总酶活性显著下降,对应的参与碳氮磷转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有机肥处理的总酶活性在培养期内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其α-1,4-葡萄糖苷酶显著增加,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参与碳转化的4种水解酶中,只有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施肥的响应较强,且施加有机肥增加其活性而无机肥则降低其活性;对于参与氮转化的水解酶而言,化肥明显抑制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而有机肥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受到有机肥的抑制作用,而对化肥的响应总体不明显。不同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有明显差异,NMDS分析表明,α-1,4-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响应最明显,其次为磷酸酶与木聚糖酶;相关和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一定程度说明了不同肥料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水解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碳氮磷转化水解酶 微孔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