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港探区中区油气显微迹象和有机包裹体的荧光显微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邹海峰 徐学纯 +1 位作者 高福红 刘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0-84,共5页
文中简介了液烃荧光机理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对大港探区中区岩石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进行了荧光显微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规律和油气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 ,岩石矿物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 文中简介了液烃荧光机理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对大港探区中区岩石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进行了荧光显微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该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规律和油气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 ,岩石矿物粒间油气成因的显微迹象的荧光显微特征分析研究 ,是应用有机包裹体研究和评价油气藏的一个重要补充 ,具有相互印证的作用 ,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探区 油气迹象 有机包裹体 荧光显微分析 应用 油气评价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包裹体荧光显微分析技术简介 被引量:16
2
作者 叶松 张文淮 张志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6-80,共5页
简介了有机包裹体荧光机理、荧光显微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通过荧光显微分析可查明沉积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判断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阶段,用于油气资源的勘查评价。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荧光显微分析 石油地质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热解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的储层流体性质划分及应用——以轮南2油田JIV油组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左小军 袁文芳 +6 位作者 何巧林 秦红 曹少芳 邢星 凡闪 张文 何虎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2,共9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JIV油组电阻率普遍偏低,个别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含油性评价主要根据试油和试采结论;未试油层段储层含油和油藏油水界面不明确。为精细解释储层流体性质、判断油水界面及解决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轮南2油田JI... 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JIV油组电阻率普遍偏低,个别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含油性评价主要根据试油和试采结论;未试油层段储层含油和油藏油水界面不明确。为精细解释储层流体性质、判断油水界面及解决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轮南2油田JIV油组12口取心井的岩石热解和荧光薄片图像分析进行流体性质划分,明确在不同流体性质下岩石热解数据和荧光显微图像的变化特征。利用岩心含油性观察、岩心物性分析和生产动态资料,制定划分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轮南2油田JIV油组的流体性质半定量划分标准。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证明流体性质划分标准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2油田JIV油组 岩石热解 荧光图像分析 流体性质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抗生素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颖 冯金朝 +3 位作者 李丹 崔箭 徐斯凡 申刚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17-222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在六氢吡啶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PVA-124)存在下,将米诺环素液滴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当液滴受热挥发时,形成直径约为...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在六氢吡啶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PVA-124)存在下,将米诺环素液滴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当液滴受热挥发时,形成直径约为1.54mm,环带宽为22.6μm的自组装环。当点样体积为0.30μL时,线性范围为4.2×10-12~1.8×10-11mol·ring-1(1.4×10-6~0.60×10-5mol·L-1),方法的检测限(3σ)为4.2×10-13mol·ring-1(1.4×10-7mol·L-1)。应用于内蒙古乳都乳中残留米诺环素和米诺环素胶囊中米诺环素含量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7.2%~103%和9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该方法建立了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痕量药物污染物分析新方法,为内蒙古地方优势资源产品——乳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定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不同地区乳品中抗生素的来源、残留情况的系统动态研究及对乳品行业的管理、监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内蒙古乳都乳 自组装成环(SOR)技术 荧光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颖 黄承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02-180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方法。在pH 4.58的HAc-NaAc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盐酸小檗碱液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直径为1.1 mm,环带宽为19.2μm自组装环... 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毛细流效应的微波加热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在环境水样中的应用方法。在pH 4.58的HAc-NaAc反应介质和聚乙烯醇-124存在下,盐酸小檗碱液滴在疏水性玻璃表面上受热挥发形成直径为1.1 mm,环带宽为19.2μm自组装环(self-ordered ring,SOR),其荧光被苦味酸猝灭,猝灭强度与苦味酸的浓度成正比。当点样体积为0.1μL时,线性范围为1.3-30.0×10^-7mol·L^-1,方法的检测限为1.3×10^-8mol·L^-1。应用于天然水样及合成水样分析,回收率为96.3%-108.0%,RSD小于3.3%。该方法灵敏度比斑点分析提高50倍,比液相分析方法提高了60倍,且来源于背景的干扰大大降低。检测方法在环境、生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酸 盐酸小檗碱 自组装环(SOR)技术 荧光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紫薇品种花粉萌发的荧光显微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顾翠花 王守先 王敏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5个紫薇品种‘红蝶飞舞’、‘红蝶飞舞’×福建紫薇、‘红蝶飞舞’×南紫薇、‘红蝶飞舞’בRPN74C’及‘多花紫’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2~6 h内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5个紫薇品种‘红蝶飞舞’、‘红蝶飞舞’×福建紫薇、‘红蝶飞舞’×南紫薇、‘红蝶飞舞’בRPN74C’及‘多花紫’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2~6 h内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生长速度由快到慢;‘多花紫’自交授粉后不同时段均没有发现花粉粒的萌发现象,花粉粒全部干瘪而死,说明紫薇不接受同源花粉,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花粉萌发 荧光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芳烃的可见荧光特性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钟宁宁 曾庆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2-411,共10页
对我国煤系100多个抽提物芳烃组分样品的可见荧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成熟过程中高度缩合芳香化合物的增加,导致荧光的“红移”,而风化、氧化作用则导致荧光的“紫移”,芳烃的可见荧光特性参数是潜在的比较理想的成熟度参数。
关键词 煤系芳烃 荧光分析 可溶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和纤维分散性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丽辉 郭丽萍 +2 位作者 孙伟 张文潇 谌正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7-1040,共4页
为了研究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流变特性对短切聚乙烯醇(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流变仪和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分别对HDCC浆体的流变特性以及短切PVA纤维在HDC C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DC C浆体流变行为... 为了研究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DCC)流变特性对短切聚乙烯醇(PVA)纤维分散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流变仪和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分别对HDCC浆体的流变特性以及短切PVA纤维在HDC C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DC C浆体流变行为符合赫切尔巴尔克模型,浆体流动后,应变梯度随应力增量按幂指数增长;当HDCC浆体塑性黏度为1.3~7.3 Pa·s时,即使短切PVA纤维的体积掺量为1.5%~2.0%,纤维在HDCC 基体中的分散系数均大于0.92,实现了均匀分散.合理调整配比中粉煤灰、减水剂和功能性组分的掺量,可调控HDCC浆体塑性黏度并实现短切PVA纤维的均匀分散,为HDCC高延性的理论设计提供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流变特性 荧光显微分析技术 分散系数 聚乙烯醇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橡塑合金沥青改性剂的研制及其改性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晶 张春华 +1 位作者 侯典浩 姜宇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06期228-233,共6页
运用熔融共混工艺,将废旧胶粉与废旧聚乙烯(PE)以及少量SBS、助剂混炼得到热塑性弹性体沥青改性剂(TPE),对其进行荧光显微(FM)与红外光谱(IR)分析发现,熔融共混过程以物理作用为主;将所得沥青改性剂加入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常规技术指标... 运用熔融共混工艺,将废旧胶粉与废旧聚乙烯(PE)以及少量SBS、助剂混炼得到热塑性弹性体沥青改性剂(TPE),对其进行荧光显微(FM)与红外光谱(IR)分析发现,熔融共混过程以物理作用为主;将所得沥青改性剂加入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常规技术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沥青的性能均有大幅提高;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基质沥青、TPE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TPE合金的加入造成的沥青质聚集是沥青性能得以改善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塑合金 改性沥青 荧光显微分析 红外光谱 原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学仪器发展面临的问题
10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仪器工业 科学仪器 智能仪器 荧光图象分析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