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7S蛋白-糖体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贵梅 章鼎敏 +3 位作者 李普 卢永翎 郑铁松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0-25,共6页
目的:在大豆蛋白糖基化改性过程中会引发非酶糖基化反应,形成有害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为提高食品安全性,模拟糖基化加工条件,构建大豆7S蛋白-糖体系模型,考察影响该体系AGEs形成的因素并进行有... 目的:在大豆蛋白糖基化改性过程中会引发非酶糖基化反应,形成有害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为提高食品安全性,模拟糖基化加工条件,构建大豆7S蛋白-糖体系模型,考察影响该体系AGEs形成的因素并进行有效调控。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40 nm/465 nm)检测糖种类、还原糖质量浓度、pH值、反应温度、抑制剂种类及其浓度对AGEs形成的影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征有害产物的形成及抑制效果。结果:糖种类为果糖、蛋白质与葡萄糖质量浓度配比1∶4、pH 9.2、反应温度121℃条件下产生荧光性AGEs的作用效果最强,4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染料木素、芦丁和木犀草素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均可达到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糖的种类与抑制剂种类对AGEs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降低还原糖质量浓度、降低pH值和降低反应温度,添加0.1 mmol/L大豆源染料木素可有效抑制大豆加工过程中有害产物AGE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蛋白-糖体系 糖基化 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荧光光谱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夏秋琴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5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反应温度... 目的:通过建立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对建立的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反应温度、还原糖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AGE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在单个影响因素:反应温度(121℃)、还原糖及其浓度(3mmol/L的核糖)、pH值(9.2)和金属离子(Fe^(3+))作用下,产生荧光性AGEs作用效果最强,9 mmol/L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还原糖种类及其浓度、pH值、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均对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影响,在该模拟体系中,反应时间是影响荧光性AGEs产生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还原糖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荧光光谱 精氨酸-还原糖模拟体系 染料木黄酮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佳蔓 刘泽艳 +4 位作者 张冬鸽 赵文霏 常明昌 李永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4,共10页
研究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Lentinulaedodes)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的影响。以香菇为原料,通过不同温度(160、180℃)和时间(0、5、10、15、20min)的空气煎炸,测定香菇含水量、色泽... 研究空气煎炸温度和时间对香菇(Lentinulaedodes)品质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的影响。以香菇为原料,通过不同温度(160、180℃)和时间(0、5、10、15、20min)的空气煎炸,测定香菇含水量、色泽、硬度,进行感官评定,并分析香菇中荧光性AGEs和非荧光性AEGs——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 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 CEL)3种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空气煎炸10、15、20 min时,180℃处理香菇的含水量显著低于160℃;其中180℃,空气煎炸20 min时,香菇含水量最低。与新鲜香菇相比,180℃空气煎炸20 min时亮度值L*最低,红度值a*、黄度值b*、色泽总差值ΔE和硬度最高。160、180℃时,与空气煎炸5 min相比,20 min时形态得分、色泽得分、香味得分、综合得分最低;180℃空气煎炸10 min的酥脆度最高。与新鲜香菇相比,180、160℃空气煎炸10 min时荧光性AGEs含量差异不显著,180℃时空气煎炸20 min时,荧光性AGEs含量最高;160℃空气煎炸20 min的CML含量最高;180℃空气煎炸20 min的CEL含量最高;160、180℃空气煎炸10 min时CML和CEL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180℃、10min为空气煎炸香菇的良好条件,此时香菇的色泽风味及口感均良好且荧光性AGEs、CEL及CML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煎炸 香菇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荧光AGEs 羧甲基赖氨酸 羧乙基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条件对模拟体系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慧琳 陈晓默 +2 位作者 吴春玲 刘美林 王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100,110,共6页
通过构建牛血清蛋白-葡萄糖模拟体系,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影响,包括加工时间、温度、p H、蛋白质和葡萄糖浓度对AGEs荧光产物、非荧光产物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荧... 通过构建牛血清蛋白-葡萄糖模拟体系,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影响,包括加工时间、温度、p H、蛋白质和葡萄糖浓度对AGEs荧光产物、非荧光产物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荧光和非荧光产物生成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当加热时间为40 min,加热温度为100℃,p H为7.0时荧光产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增加底物浓度在一定程度可以增加荧光产物的量;非荧光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加热温度达到110℃,p H为碱性时CML的生成量达到最大值。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荧光产物和非荧光产物生成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二者随着加热时间的变化呈现负相关,随着其他加工条件的变化并没有呈现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荧光产物 羧甲基赖氨酸 生成规律 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TTase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旭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硫醇转移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用AGEs-BSA浓度为1.5mg/mL,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10%的DMEM培养液培养,同时设定相同浓度的BSA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1,2,3,4...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硫醇转移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用AGEs-BSA浓度为1.5mg/mL,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10%的DMEM培养液培养,同时设定相同浓度的BSA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1,2,3,4d收集细胞,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内ROS含量、TTase活性,qRT-PCR检测TTase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Tase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BSA干预后,细胞内ROS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SA干预后RO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GEs可诱导TTase的mRNA表达逐渐增高,2d时达到峰值,约为正常对照组的5.06倍(P<0.01);而BSA处理组和对照组TTase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Tase的mRNA表达类似,TTase活性升高,在3d达到峰值,为正常对照组的2.01倍(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Tase蛋白质表达逐渐增加,从3d开始TTase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Es可能是通过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致使TTase表达上调,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硫醇转移酶 晶状体上皮细胞 糖尿病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酪蛋白糖基化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贵梅 夏秋琴 +1 位作者 李普 吕丽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4-20,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酪蛋白-乳糖、酪蛋白-丙酮醛、酪蛋白-乙二醛3种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还原糖种类、温度、p... 目的:通过建立酪蛋白-乳糖、酪蛋白-丙酮醛、酪蛋白-乙二醛3种模拟体系,考察影响该体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形成的因素。方法:荧光光谱法(λ_(ex)/λ_(em)=370 nm/440 nm)检测还原糖种类、温度、pH值、金属离子、时间和染料木黄酮对AGE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还原糖为核糖、pH 7.4、加工温度121℃和贮藏温度37℃条件下荧光性AGEs的产生量最多,金属离子Fe^(2+)和Ca^(2+)、9 mmol/L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还原糖种类、pH值、温度、金属离子和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均对3种模拟体系中荧光性AGEs的形成有影响,其中,还原糖是影响酪蛋白糖基化生成荧光性AGEs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时间、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 荧光光谱 荧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染料木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在Maillard反应中形成有害产物AGEs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普 夏秋琴 +2 位作者 刘贵梅 卢永翎 吕丽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30,共5页
模拟食品加工条件,构建赖氨酸—还原糖和精氨酸—赖氨酸—还原糖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体系发生Maillard反应中产生有害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作用,比较两个体系添加和不添加黄酮条件下对AGEs形成量的影响。用荧光光谱法(λex/λem... 模拟食品加工条件,构建赖氨酸—还原糖和精氨酸—赖氨酸—还原糖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体系发生Maillard反应中产生有害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作用,比较两个体系添加和不添加黄酮条件下对AGEs形成量的影响。用荧光光谱法(λex/λem=370/440nm)测定AGEs的含量,考察不同因素如还原糖种类、浓度、金属离子、温度、pH和染料木素对有害AGEs形成的影响,以及赖氨酸/精氨酸并存对AGEs形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赖氨酸发生Maillard反应过程中,温度越高、还原糖中核糖,糖浓度越大、pH 9.2,形成的AGEs越多;不同的金属离子对AGEs的作用各异,Mg^(2+)和Fe^(2+)能促进AGEs的形成,Ca^(2+)抑制AGEs的形成;抑制剂染料木素浓度越大(9mmol/L),AGEs抑制效果越好;赖氨酸/精氨酸混合体系中AGEs形成量主要由赖氨酸来决定。各影响因素对赖氨酸Maillard反应过程中产生AGEs均有一定作用,时间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pH和温度;而赖氨酸/精氨酸混合体系中AGEs的形成量取决于赖氨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赖氨酸 美拉德反应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空气煎炸过程品质变化与羧甲基赖氨酸、羧乙基赖氨酸生成研究
8
作者 靳雯 景凯鑫 +6 位作者 张冬鸽 云少君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李永 冯翠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45,共9页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含量,并研究不同煎炸温度、时间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脆片在煎炸过程中发生了褐变,色泽开始由白色变成金黄色,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脆片的水分含量显著(P<0.05)减少,硬度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时间和温度对杏鲍菇中CML和CEL的形成均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其含量随着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80℃、2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达到了最高,分别是13.75和70.63μg/g。但荧光AGEs的生成量在180℃、10 min要比160℃、10 min高4.5 AU。在160℃、1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分别是4.54和8.34μg/g,相比于160℃、20 min下,分别减少了46.65%和62.48%,且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定较好,与180℃、10 min差异不显著,同时生成的AGE较少。因此结合各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感官评价,最终确定杏鲍菇脆片最佳煎炸条件为1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空气煎炸 荧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羧甲基赖氨酸 羧乙基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GE胞外段—IgG Fc融合蛋白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璟 莫桂玲 +2 位作者 苏志坚 许华 郑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胞外段—IgG Fc(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糖尿病(DM)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洛汀新组、sRAGE-IgGFc 4 mg/kg组、sRAGE-IgG Fc 6 mg/kg组、sR...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胞外段—IgG Fc(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糖尿病(DM)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洛汀新组、sRAGE-IgGFc 4 mg/kg组、sRAGE-IgG Fc 6 mg/kg组、sRAGE-IgG Fc 9 mg/kg组各10只。以左肾切除、高糖、高脂饲养及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 ,建立DN模型。检测各组非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血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观察其肾组织变化。结果与DN组比较,sRAGE-IgG Fc用药组、洛汀新组的Scr、BUN、Ccr、UAER等指标均明显降低,肾脏病变不同程度地减轻(P均<0.0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间FPG、INS、血脂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DN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sRAGE-IgG Fc融合蛋白对DN大鼠的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功能与洛丁新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可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