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水牛乳中黄牛源性成分
1
作者 梁媛媛 赵娇 +1 位作者 崔生熠 刘鹏鹏 《现代食品》 2025年第1期150-154,159,共6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同时检测水牛乳中水牛、黄牛这2种牛源性成分。方法:设计基于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建立一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快...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同时检测水牛乳中水牛、黄牛这2种牛源性成分。方法:设计基于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和循环参数,建立一种能在同一反应体系内快速检测水牛和黄牛源性成分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方法学验证。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强,能特异性检出水牛、黄牛源性成分;该方法灵敏度可达核酸浓度1.0×10^(-4) ng·μL^(-1),且重复性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通量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水牛乳样品中水牛、黄牛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水牛乳 牛源性成分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定螺蛳粉螺蛳肉汤包中圆田螺和环棱螺
2
作者 黄晓韵 叶子园 +2 位作者 黄丽姣 韦涛 巫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5期255-261,共7页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建立一套鉴定圆田螺和环棱螺的方法,并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以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线粒体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从方法的特... 目的 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建立一套鉴定圆田螺和环棱螺的方法,并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以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线粒体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从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考察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法的有效性。结果 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特异性强,仅对圆田螺属和环棱螺属的DNA在荧光通道有荧光信号检出,且出现典型扩增曲线,对多种水产品、家禽家畜、香料调味料原料等异源性动植物基因组DNA在荧光通道均无荧光信号检出,也无明显的扩增曲线;该方法对圆田螺属的检测灵敏度低至0.002ng/μL,对环棱螺属的检测灵敏度低至0.001ng/μL;应用该方法对商场超市流通领域中的21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的螺蛳肉汤包提取DNA进行检测。其中7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占比为33.3%;18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检出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85.7%;3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均未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和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14.3%;7批次不同品牌预包装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DNA均检出圆田螺属成分和环棱螺属成分,占比为33.3%。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有效对螺蛳粉中螺蛳肉汤包的螺源性成分进行鉴定,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田螺属 环棱螺属 螺蛳粉 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胡春燕 赵珊珊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探针熔解曲线(MeltPro)技术在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菌种分离培... 目的:分析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探针熔解曲线(MeltPro)技术在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菌种分离培养,采用液体药敏试验、MeltPro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以液体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eltPro技术检测异烟肼耐药性的效能。结果:MeltPro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5.87%,准确度为95.68%。MeltPro技术检测与液体药敏试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0.728)。结论:MeltPro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的效能较高,有利于临床医生快速且准确地筛查患者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聚合链式反应探针熔解曲线 痰标本 结核分枝杆菌 异烟肼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
4
作者 张跃川 王青龙 +6 位作者 李爽 王雨婷 李庆尧 张爽 吴林 袁晓雨 胡智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目的根据DNA旋转酶B亚基(gyrB)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寻找并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 目的根据DNA旋转酶B亚基(gyrB)基因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探针,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方法寻找并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下载目标基因序列,使用DNAMAN进行序列比对,Primer Express软件设计引物探针。通过特异性实验、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性实验、抗干扰实验对所建立方法进行方法验证。选择本实验室保存的36种40株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多维度特异性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阪崎克罗诺杆菌,对亲缘关系较近的其他克罗诺杆菌及食品中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均无非特异性扩增。DNA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0.0100 ng/μL,相对灵敏度可以达到10^(3) CFU/mL。抗干扰实验结果显示,将干扰菌和干扰菌DNA分别与阪崎克罗诺杆菌和阪崎克罗诺杆菌DNA进行混合检测,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说明该方法抗干扰能力良好。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探针在实时荧光PCR方法下对食品样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检测具有特异、快速、敏感和抗干扰的特点,可为以后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 阪崎克罗诺杆菌 gy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松茸及其伪品
5
作者 杨爱馥 万超 +3 位作者 齐欣 刘雪华 姜丽 徐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目的建立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成分的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性检测方法,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松茸及其制品成分与其标签的符合性。方法以松茸的pol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 目的建立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成分的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性检测方法,并结合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松茸及其制品成分与其标签的符合性。方法以松茸的pol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开展研究分析,并将建立的松茸成分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不同种类市售松茸样品开展检测,鉴别其真实性。结果采用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检测,松茸与其他32种食用菌和动植物样品均无交叉反应,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为质量分数0.01%的松茸和0.01 ng/μL松茸基因组DNA;对市售160份松茸及其制品开展真实性检测,研究表明松茸干品存在假冒现象,检测结果与标签不符合率为36.70%,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一步对假冒松茸的物种进行鉴定,物种属性为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和栎松口蘑(Tricholoma bakamatsutake),其他收集的松茸制品成分检测结果中与标签不符合率分别为23.70%~60.0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精准地对松茸成分进行真实性和符合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技术 DNA条形码技术 快速检测 真实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晨晨 宋昌彦 +4 位作者 马梦杰 彭国瑜 刘平平 李云峰 许剑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22-31,共10页
目的建立和优化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副溶血性弧菌的toxR基因(GenBank ID:MH047287.1)、霍乱弧菌的ompW基因(GenBank ID:MF10... 目的建立和优化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副溶血性弧菌的toxR基因(GenBank ID:MH047287.1)、霍乱弧菌的ompW基因(GenBank ID:MF100046.1)、拟态弧菌的toxR基因(GenBank ID:EF693743)和创伤弧菌的vvhA基因(GenBank ID:KC821520.1)设计常规PCR引物和q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和创伤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单重qPCR检测体系,根据扩增曲线和Ct值对探针浓度进行优化,设置探针浓度梯度。结果4种弧菌的探针最适浓度均为0.1µmol/L。对设计的4种弧菌的引物分别进行常规PCR的扩增,其最低检出限均为1×10^(5) copies/µL,4种弧菌分别进行单重qPCR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10^(1) copies/µL,扩增效率均接近100%。qPCR的灵敏度均高于常规PCR。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目的弧菌DNA扩增出特异性曲线,其他的非目的基因未被扩增出扩增曲线。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快速,适用于4种食源性致病弧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霍乱弧菌 拟态弧菌 创伤弧菌 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Ⅰ染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和酵母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捷 李献 +4 位作者 张瑞 刘雨蒙 明若阳 陈佳 周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31-3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SYBR GreenⅠ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方法本研究针对霉菌与酵母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确定最优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通过熔解曲线以及非目标菌株的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SYBR GreenⅠ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方法本研究针对霉菌与酵母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确定最优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通过熔解曲线以及非目标菌株的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通过菌悬液的梯度稀释检测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通过菌悬液与发酵乳样品混合后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并得到标准曲线。结果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发酵乳中的霉菌、酵母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霉菌、酵母菌的灵敏度均为10^(2) CFU/mL,并且当菌悬液与发酵乳样品混合后,并没有降低该方法的检出限。在10^(2)~10^(6) CFU/mL浓度范围内,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与循环阈值(cyclethreshold,Ct)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在市售样品的检测中通过Ct值计算样品中目标菌的含量,更快的判断发酵乳是否被霉菌、酵母菌污染。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发酵乳中霉菌和酵母菌的快速检测,为发酵乳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酵母 SYBR GreenⅠ染料 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发酵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低温酸乳中常见的霉菌和酵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捷 陈勃旭 +4 位作者 杜海宽 张子仑 严陶陶 陈佳 周巍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为提高低温酸乳中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效率,根据保守基因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序列分别针对霉菌与酵母菌设计引物与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基于TaqMan探针分别建立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以低温酸乳中... 为提高低温酸乳中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效率,根据保守基因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序列分别针对霉菌与酵母菌设计引物与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基于TaqMan探针分别建立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以低温酸乳中常见真菌与乳酸菌基因组DNA为扩增模板进行特异性检验,并对方法灵敏度与重复性进行检验,同时构建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根据EF-1α基因设计的引物与探针特异性良好;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该方法检测酵母菌的灵敏度为101 CFU/mL,检测霉菌的灵敏度为102 CFU/mL;重复性检验中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适用于低温酸乳中霉菌与酵母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探针 霉菌 酵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低温酸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芝麻酱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茵茵 梁颖思 +5 位作者 陈宝欣 丁清龙 苏章庭 韩志杰 陈玥 郑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99-209,共11页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 目的研究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生Ara b2基因、大豆Lectin基因、玉米adh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并应用于市售的芝麻酱样本检测分析。结果该方法高效低成本,特异性好,对小米、绿豆等10种非目标源性成分无特异性扩增;对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pg/μ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1份芝麻酱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标签标注不符合的有4份,标签标注符合率为80.95%,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加工成品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芝麻酱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芝麻酱 植物源性成分 掺假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瑞 赵林萍 +5 位作者 韩小改 屈凌波 赵光升 姬建生 郑怀信 任宝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1-269,共9页
目的建立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方法。方法通过比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基因组序列,选择同源性高、保守性好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引探筛选... 目的建立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方法。方法通过比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基因组序列,选择同源性高、保守性好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过引探筛选、浓度调试等一系列优化,建立了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双重荧光PCR核酸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质粒最低检出限、菌液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实际样品进行了验证。结果该方法与大部分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质粒的最低检出限可达5 copies/μL,沙门氏菌菌液敏感性为1.0×10^(2) cfu/mL,志贺氏菌菌液敏感性10 cfu/mL;质粒和菌液核酸梯度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0.177%~1.958%之间,小于5.0%,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技术同时检测食源性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方法,该方法扩增时间短,只需要30 min即可,而且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用于疑似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污染样品的检测,为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食源性 荧光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 被引量:1
11
作者 柯振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目的 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构建病原菌分子进化树。方法 以冷链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种病原菌作为研究对... 目的 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构建病原菌分子进化树。方法 以冷链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种病原菌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作为冷链食品中病原菌检测初筛手段,应用微生物培养法以及生化鉴定仪器法进行方法比对与结果验证,运用高通量测序以及分子进化树构建作为冷链食品中所分离病原菌的种属地位确证方法。结果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扩增了冷链食品中生活状态病原菌的特征性核酸片段,排除了死亡细菌以及阴性对照菌的干扰,病原菌检出限可达到1×10^(3)CFU/mL,一次反应可检测42份试样,可以在18 h内完成检测工作。在冷链食品中病原菌抽样检测调查中,随机采集的751份冷链食品,共检出62株病原菌,病原菌总体检出率为8.3%(62/751)。通过后续的16S rRNA测序以及葡萄球菌属、弧菌属以及李斯特菌属分子进化树的构建,成功溯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来源并完成病原菌种属定位。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通量高,为冷链食品及相关食品中病原菌的精确检测与溯源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技术 高通量测序 分子进化树 冷链食品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乙酰微小杆菌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灿灿 刘佳玫 +5 位作者 栗军杰 陆兆新 吕凤霞 张充 赵海珍 别小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以鲜切叶菜中的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为研究对象,建立定量检测E.acetylicum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以前期试验发掘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 以鲜切叶菜中的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为研究对象,建立定量检测E.acetylicum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以前期试验发掘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的特异性基因P401_RS0117025和E.acetylicum的特异性基因oxi_50582462为检测靶点,对其设计特异性探针,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以12株E.acetylicum为阳性对照,以4株微小杆菌属内其他种的菌株以及10株非微小杆菌的腐败菌/致病菌作为阴性对照,对建立的RT-PCR进行特异性检测;通过标准曲线的制备、灵敏度、可重复性来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应用该RT-PCR方法对不同贮藏日期鲜切叶菜中的E.acetylicu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探针特异性良好;检测靶点P401_RS0117025与oxi_50582462的标准曲线的R2值分别为0.994和0.999,且重复性好;该方法的DNA检测限为1.629×10^(-7)ng/μL,纯菌菌落检测限为3.4 CFU/m L,并能对鲜切叶菜中的E.acetylicum进行灵敏检测。此外,还建立了"Ct(阈值)-Nt(菌体浓度)"的数量关系,能对供试样品中的E.acetylicum进行绝对定量。总之,本研究建立了准确、灵敏、高效检测食品中腐败菌E.acetylicum的RT-PCR定量方法,为食品货架期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微小杆菌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肉制品中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新城 李爽 +4 位作者 李侠颖 周杰 曹亚新 王宏伟 张晓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测定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q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只扩增3种靶细菌,对其他供试菌不扩增;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10^(1)、10^(2)、10^(2)拷贝数/μL,并且拥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人工污染的猪肉样品经SLE培养基富集8 h后,分别可以检测到初始菌液浓度为1.56×10^(2)CFU/25 g的沙门氏菌,2.13×10^(2)CFU/25 g的单增李斯特菌,2.32×10^(2)CFU/25 g的大肠杆菌O157:H7。结论所建立的多重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提高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大肠杆菌O157:H7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1期5915-5917,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CHB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81例HBV早期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均以FQ-...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CHB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81例HBV早期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均以FQ-PCR技术检测血清标本HBV DNA水平,同时研究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采用FQ-PCR技术动态监测血清标本HBV DNA变异情况,对比两组入院首次HBV DNA表达水平及研究组治疗前后HBV DNA表达水平和变异率。结果入院首次检测研究组HBV D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后3、6、9个月HBV DNA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治疗后9、6个月HBV DNA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3个月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HBV DNA变异率高于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FQ-PCR技术检测血清标本HBV DNA水平可客观反映HBV感染、复制活性,可为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聚合链式反应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转基因马铃薯EH92-527-1品系
15
作者 孙敏 高宏伟 +3 位作者 王金花 李瑞 张倩 林青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0-26,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精准定量检测转基因马铃薯EH92-527-1品系的方法。方法基于马铃薯内参UGPase基因和EH92-527-1品系外源插入片段旁侧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确定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 目的建立双重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精准定量检测转基因马铃薯EH92-527-1品系的方法。方法基于马铃薯内参UGPase基因和EH92-527-1品系外源插入片段旁侧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确定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转基因马铃薯EH92-527-1品系双重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定量检测范围、定量限、检测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该方法特异性良好,除转基因马铃薯EH92-527-1品系外,其他物种和品系均无扩增;在线性范围内,内参基因和品系特异性基因拷贝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值介于0.86%~22.90%,线性决定系数r^(2)>0.99;品系特异性基因的定量限为3拷贝;不同浓度样品EH92-527-1品系含量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分别为1.54、4.92和–1.31。结论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可以用于进出口产品中转基因马铃薯EH92-527-1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该方法的建立对于转基因马铃薯及其制品的监控监管、安全评价和风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马铃薯 双重数字聚合链式反应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16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致病菌标准阳性模板的构建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晨 邵彪 +1 位作者 陈刚 黄伟东 《肉类研究》 2014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上特异性片段为目标,设计并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将目标片段连接到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建立实...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上特异性片段为目标,设计并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将目标片段连接到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并考察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构建出致病性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能够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标准阳性模板,标准曲线方程为Y=-3.151 lg X+42.86(R2=0.999),灵敏度80拷贝反应体系,能特异区分沙门氏菌与类型的细菌,同时,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本方法能够实现对食品中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致病菌 标准阳性模板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18
作者 张晨曦 刘钊 +2 位作者 潘伟 贾贇 吴斌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年第4期18-20,共3页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结核分枝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法。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结核分枝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法。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3.29x+38.60(R2=0.998 0);敏感性高,可达1×102 copies/μL;抗干扰能力强,仅结核分枝杆菌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重复性良好,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质粒进行组内和组间平行实验,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因此,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能准确快速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结核分枝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及乳制品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别当雄高山牦牛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睿茜 其美次仁 +3 位作者 李家鹏 韦忆萱 李金春 王守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2,共6页
通过比对5个不同地区牦牛线粒体基因的差异,筛选出用于鉴定当雄高山牦牛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将这些SNP位点作为引物3′端,同时引入引物碱基错配理念,设计出8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出2个三重和1... 通过比对5个不同地区牦牛线粒体基因的差异,筛选出用于鉴定当雄高山牦牛的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将这些SNP位点作为引物3′端,同时引入引物碱基错配理念,设计出8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出2个三重和1个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体系,建立一种基于SNP位点和多重RT-PCR技术鉴别当雄高山牦牛肉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好、简便快捷、结果直观可靠,能够有效鉴别当雄高山牦牛肉;方法中3个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对应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范围分别为反应体系A:73.1~75.2、76.0~77.3、79.0~80.0℃,反应体系B:69.5~72.8、75.0~77.9、78.5~80.0℃,反应体系C:76.1~78.1、79.5~80.7℃;根据3个反应体系中熔解曲线峰的有无以及Tm是否符合取值范围来判定样品是否为当雄高山牦牛肉;市售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当雄高山牦牛肉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雄高山牦牛 品种鉴别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熔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彪 高利亭 +3 位作者 徐陈红 张霞 陈刚 汪少芸 《肉类研究》 2023年第3期7-13,共7页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为调查了解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以帮助判别掺假情况,应用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技术对市售的肉松、香肠、肉卷、预制调理肉、肉干及肉脯等23份样品动物源性成分进行筛查分析,同时,针对筛查结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一步确证。结果表明:可视基因膜芯片检测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提高了未知样品的筛查效率;在本次随机分析的样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结果与标签标示不一致的情况占比高达21.7%,肉制品掺假虚标情况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基因膜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肉制品 动物源性成分 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