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硫化镉纳米粒子荧光增敏法测定诺氟沙星 被引量:7
1
作者 曹凤歧 李丹 严拯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22-2226,共5页
室温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以硫代乙酰胺和硝酸镉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dS纳米粒子,在pH7.4时,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能够被诺氟沙星增敏,且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带边发射位于495nm,缺陷发射位于565nm而... 室温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以硫代乙酰胺和硝酸镉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dS纳米粒子,在pH7.4时,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能够被诺氟沙星增敏,且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带边发射位于495nm,缺陷发射位于565nm而且不明显,所以表明合成的CdS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较好,同时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也证明了此推论。同时考察了缓冲液、pH值、离子强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因素对CdS纳米粒子-诺氟沙星复合体系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S纳米粒子与诺氟沙星之间的可能作用机理,荧光光谱法显示CdS纳米粒子的增加强度与诺氟沙星浓度成正比,其浓度范围为1.25~11.25μg·mL-1或11.25~100.0μg·mL-1,检测限为1.5×10-3μg·mL-1。该方法为研究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研究其在体内代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粒子 硫代乙酰胺 荧光增敏效应 诺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与癌胚抗原相互作用的光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曾红娟 赵然琳 +2 位作者 王德舜 李彩霞 刘贻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8-481,共4页
纳米金已在在药物靶向传输体系、疾病检测、分子识别、生物标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纳米金的表面效应,大量的表面原子具有巨大剩余成键能力,使得纳米金粒子较容易团聚、沉聚,影响了其稳定性。为了实现对肿瘤靶标之一-癌胚抗... 纳米金已在在药物靶向传输体系、疾病检测、分子识别、生物标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纳米金的表面效应,大量的表面原子具有巨大剩余成键能力,使得纳米金粒子较容易团聚、沉聚,影响了其稳定性。为了实现对肿瘤靶标之一-癌胚抗原的痕量检测,需要制备出对癌胚抗原检测具有良好的增色效应与荧光增敏效应的纳米材料。该工作采用纳米金的硫醇衍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材料,并对此新型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材料的特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新的配体乙二硫醇存在下,有更多的电子从配体的轨道跃迁到与中心离子相关的轨道上,导致荧光增强。这种新型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与癌胚抗原作用时表现出增色效应与荧光增敏效应,而纳米金与癌胚抗原作用时看不到这种增色效应与荧光增敏效应。红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材料的蛋白增色机理为当硫醇衍生化纳米金与癌胚抗原蛋白作用时,体系中蛋白的—OH表现出更多的面外弯曲振动,有利于电子从硫醇衍生化纳米金配合物向蛋白转移而导致其增色和荧光增敏效应。因而这种新的硫醇衍生化纳米金材料比纳米金将具有更好的生物检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 癌胚抗原 效应 荧光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