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镧对镝-磺基水杨酸配合物荧光增强效应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尹洪宗 崔彦 +2 位作者 朱贵云 司志坤 姜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60-462,共3页
本文研究发现,三价稀土离子La3+的存在对二元配合物Dy3+-磺基水杨酸(SSA)体系具有强烈的荧光增强效应。在常温条件下,研究了La3+参与下Dy3+-SSA体系的荧光特性、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3+可... 本文研究发现,三价稀土离子La3+的存在对二元配合物Dy3+-磺基水杨酸(SSA)体系具有强烈的荧光增强效应。在常温条件下,研究了La3+参与下Dy3+-SSA体系的荧光特性、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3+可使Dy3+-SSA体系荧光增强100倍。在最佳条件下,Dy的浓度在3.0×10-7~1.0×10-5mol/dm3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达到8.0×10-8mol/dm3。利用该体系测定了合成稀土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样品,结果满意,回收实验的回收率为99.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水杨酸 荧光增强效应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羧甲基亚砜体系中高氯酸铥对高氯酸铽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文先 武国军 +1 位作者 刘中仕 韩凤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5-907,共3页
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苯基羧甲基亚砜高氯酸铽、铥异核配合物 ,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 (Tb1 -xTmx) L2 (ClO4 ) ·2H2 O(x=0 0 0 0~ 0 2 0 0 ,L=C6 H5SOCH2 COO- )。通过IR光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推测了配位... 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苯基羧甲基亚砜高氯酸铽、铥异核配合物 ,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 (Tb1 -xTmx) L2 (ClO4 ) ·2H2 O(x=0 0 0 0~ 0 2 0 0 ,L=C6 H5SOCH2 COO- )。通过IR光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推测了配位情况 ,溶解性实验表明配合物在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中具有很高的溶解性。荧光光谱实验表明 :当 x =0 0 0 1~ 0 10 0时铥对铽的荧光均产生敏化增强效应 ,当x =0 0 0 1时敏化强度最大 ,可使Tb3+ 荧光强度增加 3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铥 高氯酸铽 苯基羧甲基亚砜 异核高氯酸 荧光增强效应 稀土配合物 稀土离子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对表面吸附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王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4,共6页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影响。当配合物溶液的pH值范围为4.0~6.0时,加入纳米银,可观察到大量的纳米银聚集体形成,而在吸收光谱的长波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该吸收峰...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影响。当配合物溶液的pH值范围为4.0~6.0时,加入纳米银,可观察到大量的纳米银聚集体形成,而在吸收光谱的长波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该吸收峰逐渐红移,同时,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对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及荧光增强因子与纳米银粒子的浓度和粒径密切相关。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先增强而后又逐渐降低。小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因子较小。本文从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效应、局部电磁场增强效应及光吸收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纳米银对表面吸附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镝配合物 荧光增强效应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吸附荧光素钠分子产生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放 余明斌 +1 位作者 王燕 魏昂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多孔硅表面吸附荧光素钠分子后,由于其表面的独特性质,使得荧光素钠的荧光得到很大的增强,在这种吸附过程中彼此间存在能量转移过程.文中对荧光素钠增强机理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多孔硅 荧光素钠 荧光增强效应 光致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体系中高氯酸铥对高氯酸镝的荧光增强效应
5
作者 郭磊 李文先 石晓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27-2530,共4页
合成了九种不同摩尔比的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高氯酸镝、铥异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滴定确定其组成为(DyxTmy)L5(ClO4)3.2H2O(x∶y=1.000∶0.000,0.999∶0.001,0.995∶0.005,0.990∶0.010,0.900∶0.100,0.800∶0.200,0.700∶0.300,0... 合成了九种不同摩尔比的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高氯酸镝、铥异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滴定确定其组成为(DyxTmy)L5(ClO4)3.2H2O(x∶y=1.000∶0.000,0.999∶0.001,0.995∶0.005,0.990∶0.010,0.900∶0.100,0.800∶0.200,0.700∶0.300,0.600∶0.400,0.500∶0.500,L=C6H5SOCH2COC6H5)。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三个ClO4-均在外界不参与配位。荧光光谱表明:当Tm3+的掺入量在0.001~0.300 mol之间时,对Dy3+的荧光有极强的敏化作用,且当Tm3+的掺入量为0.010 mol时,敏化强度最大,可使Dy3+荧光强度增加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 荧光增强效应 高氯酸异核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片表面锌卟啉纳米岛的荧光增强效应
6
作者 姜建伟 陆一帆 +3 位作者 刘易婷 楼柿涛 张晓磊 金庆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利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在云母片上制备分子层数可控的锌卟啉(ZnTPP)分子薄膜.随着分子层数的增多,ZnTPP薄膜的光致荧光(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从单体特征渐变为二聚体特征;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图像中,ZnTP... 利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在云母片上制备分子层数可控的锌卟啉(ZnTPP)分子薄膜.随着分子层数的增多,ZnTPP薄膜的光致荧光(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从单体特征渐变为二聚体特征;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图像中,ZnTPP分子团簇成纳米尺度的岛状结构,非真空环境导致纳米岛进一步聚集,从而使二聚体特征峰荧光强度激增;样品荧光寿命表明在非真空环境下分子的二聚体衰减通道比例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卟啉(ZnTPP) 荧光增强效应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星 董军 +3 位作者 高伟 陈悠 孔祥巧 张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在外光场激励下,金属纳米结构衬底表面所形成的集体电子振荡模式可有效调制其局域电磁场分布,对居于衬底附近的荧光分子的荧光辐射产生调控。其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衬底金属表面所形成的电磁振荡模式和电磁场分布性质。归纳了光谱学中表... 在外光场激励下,金属纳米结构衬底表面所形成的集体电子振荡模式可有效调制其局域电磁场分布,对居于衬底附近的荧光分子的荧光辐射产生调控。其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衬底金属表面所形成的电磁振荡模式和电磁场分布性质。归纳了光谱学中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研究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周期性有序衬底金属增强荧光及其金属纳米颗粒增强荧光研究的主要研究进展。基于局域电磁场增强机理模型,讨论了不同形貌衬底金属对荧光分子的荧光调控机理和影响因素。对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表面增强荧光效应 局域电磁场增强 金属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多菌灵的荧光增敏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慧明 杨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0-822,共3页
为了提高对多菌灵的检测灵敏度,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荧光增敏剂,研究多菌灵的较优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乙醇/水(1∶10)的混合溶剂中,羟丙基β-环糊精与多菌灵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包合常数为6×102L·mol-1,同时空腔内... 为了提高对多菌灵的检测灵敏度,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荧光增敏剂,研究多菌灵的较优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乙醇/水(1∶10)的混合溶剂中,羟丙基β-环糊精与多菌灵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包合常数为6×102L·mol-1,同时空腔内多菌灵的荧光强度大大提高,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得到了该超分子体系对多菌灵的检测限,达到6×10-12g·mL-1,是已经发表结果(4.78×10-9g·mL-1)的千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β-环糊精 多菌灵 包合作用 荧光增强效应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态荧光增强的Λ-型异弗乐酮衍生物纳米粒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晶静 王蕾 +1 位作者 刘阳 陶绪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5-857,共3页
A novel Λ-shaped compound DMCEM based on Trger′s base was designed,synthesized and it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in detail.DMCEM exhibited a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AIEE) effect and ... A novel Λ-shaped compound DMCEM based on Trger′s base was designed,synthesized and its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in detail.DMCEM exhibited a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AIEE) effect and emitted strong red fluorescence in solid states and faint fluorescence in the dilute solution.Nanocrystals of DMCEM ranging from 60 to 160 nm with well-defined spherical shape were prepared.The DMCEM naoparticles possess special size dependence on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The red shift of the absorption and the blue shift of the emission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article siz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rigidification of the crystal lattice and the associated decrease of vibrational rela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型异弗乐酮衍生物 聚集态荧光增强效应 有机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共发光效应的研究(Ⅱ)-Sm-Tb-TTA-邻二氮菲体系的共发光效应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贵云 杨景和 +1 位作者 葛文 王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本文报道了Sm-Tb-TTA-邻二氮菲体系的共发光现象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该体系的最佳形成条件:Tb^(3+)的浓度为1-2×10^(-5)M,pH5.5-7.0.该荧光增强效应可用于测定超痕量的Sm^(3+),其浓度在1.0×10^(-9)-1.5×10^(-7)M范围... 本文报道了Sm-Tb-TTA-邻二氮菲体系的共发光现象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该体系的最佳形成条件:Tb^(3+)的浓度为1-2×10^(-5)M,pH5.5-7.0.该荧光增强效应可用于测定超痕量的Sm^(3+),其浓度在1.0×10^(-9)-1.5×10^(-7)M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2.5×10^(-11)M。测定Sm^(3+)的灵敏度比Sm-TTA-邻二氮菲体系提高二个数量级。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中的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二氮菲 灵敏度比 发光现象 标准加入法 荧光增强效应 线性关系 稀土共发光效应 超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bpy)_3 掺杂的核壳型 Ag@SiO_2 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东光 刘斌虎 +3 位作者 张礼 谢春娟 张乐 胡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2-1616,共5页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三联吡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2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稳定性和表面氨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呈规则球状、粒径为(60±5...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三联吡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2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稳定性和表面氨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呈规则球状、粒径为(60±5)nm,由于银的金属增强荧光效应,相对没有银核的Ru(bpy)3掺杂的SiO2纳米粒子,其荧光强度增强了2倍,光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纳米粒子 反相微乳液法 三联吡啶钌 金属增强荧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表面光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放 魏昂 +1 位作者 余明斌 王燕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39,共4页
由于多孔硅具有大表面积,所以常呈现出非常灵敏的表面特性.作者以多孔硅为载体,吸附各种染料分子,如2,2′菁染料分子及其聚集体,首次观察到吸附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和能量转移过程,文中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多孔硅 荧光增强效应 光学敏感性 表面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α-熊果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熊时鹏 陈建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89-3494,共6页
α-熊果苷是一种能够止咳平喘的植物提取物,有关它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报道较少。应用光谱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α-熊果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随着α-熊果苷浓度的增大,HSA荧光强度得... α-熊果苷是一种能够止咳平喘的植物提取物,有关它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报道较少。应用光谱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α-熊果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随着α-熊果苷浓度的增大,HSA荧光强度得到了显著增强并且荧光光谱发生了蓝移。利用荧光增敏的各种有关方程求得了α-熊果苷在不同温度下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通过范特霍夫方程计算HSA与α-熊果苷相互作用过程中的ΔH=-23.29kJ·mol^(-1)和ΔS=40.96J·mol^(-1)·K^(-1),说明α-熊果苷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疏水作用力。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光谱学方法研究发现α-熊果苷使HSA的构象发生改变。通过HSA与α-熊果苷作用前后圆二色二级结构的定量分析可得知,HSA与α-熊果苷复合物的形成使蛋白质螺旋稳定性降低。最后应用分子对接实验,验证了α-熊果苷与HSA间的相互作用位点在HSA的siteⅡ(亚域ⅢA),α-熊果苷能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多种作用力很好的结合在亚域ⅢA的疏水腔中。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能够阐明α-熊果苷对HSA的作用机制,同时能够有助于理解α-熊果苷在人体的储藏运输过程中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熊果苷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增强效应方程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颗粒对Lu_2O_3:Eu薄膜光学性质的影响(英文)
14
作者 段磊 游宝贵 +2 位作者 赵伟 张慰萍 尹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0-75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和提拉法制备了含有银颗粒的Lu2O3:Eu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及荧光衰减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在800℃下结晶完好,在发射光谱中观察到了银颗粒导致的Eu3+的发光增强效应,讨论了银颗粒... 采用溶胶凝胶和提拉法制备了含有银颗粒的Lu2O3:Eu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PL)及荧光衰减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在800℃下结晶完好,在发射光谱中观察到了银颗粒导致的Eu3+的发光增强效应,讨论了银颗粒对Lu2O3:Eu薄膜发光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强效应 Lu2O3:Eu薄膜 银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