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原位杂交衍生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韶 雷秀娟 +4 位作者 宋娟 王晗 侯志芳 姚丽娜 王英平 《特产研究》 2016年第3期72-75,共4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衍生了一系列新技术。这些衍生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从9种衍生技术的产生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衍生了一系列新技术。这些衍生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从9种衍生技术的产生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并对衍生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这些衍生技术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衍生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药用植物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和绘制基因图谱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国华 英加 +2 位作者 李滨 刘建中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21-429,共9页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探针主要有染色体重复序列、总基因组 DNA、寡单拷贝序列和染色体涂色集中等 ,该技术在研究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植物细胞遗传学 基因图谱 基因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广超 陈丽颖 +2 位作者 王艳玲 耿娟 付彦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1-372,共2页
从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类型、探针的标记方法、探针和染色体的杂交、染色体显带、荧光显微镜检测等方面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探针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克氏综合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章 吴雪昌 +1 位作者 金龙金 董杰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末端重复序列(pY3.4)探针对19例克氏综合征标本同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原位杂交,分别用Avidin FITC和Rhodamine FITC及其Anti avidin进行信号的检测与放大,DAPI复染。于OlympusAX 70型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通过WIB、WIG及其WU滤光镜观察杂交信号及其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并统计外周血中期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杂交信号颗粒数量。在显微镜下可见以Biotin标记的pBamX7探针显示2个绿色杂交信号,以Digoxigenin标记的pY3.4探针显示1个红色杂交信号,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经DAPI复染显示蓝色;18例出现XXY杂交信号的细胞,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杂交平均出现率分别为95.89%和95%,明显大于正常对照标准值2.75%,证实核型为47,XXY,与染色体检测的结果一致;其余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为嵌合体,XXY杂交信号细胞出现率为92%,同时检出6.7%的XY杂交信号细胞(>正常对照标准值4.17%)。用FISH技术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具有快速、敏感度高、信号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克氏综合征 DNA特异性探针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诊断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左剑恶 杨洋 +1 位作者 沈平 顾夏声 《中国沼气》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重点介绍和讨论了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技术原理 微生物组成 空间分布 菌种 寡核苷酸探针 有机工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静 丁晨晖 +3 位作者 徐艳文 曾艳红 李荣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随机的采用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结合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对两种策略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 【目的】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随机的采用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结合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对两种策略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佳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行PGD的183个周期资料,其中91个FISH-PGD周期采用D3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记为FISH组、92个SNPPGD周期采用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记为SNP组。将两组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SNP组的无胚胎移植周期低于FI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正常率SNP组为33.8%,高于FISH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方面,SNP组高于FISH组而早期流产/胎停率则低于FISH组。【结论】SNP-PGD的滋养外胚层活检结合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瑞廷 杨锦建 +1 位作者 贾占奎 胡宝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0-462,共3页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膀胱癌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并取活组织检查确诊,但膀胱镜检查为有创检查,且与膀胱炎症不易区别。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膀胱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培养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冬梅 薛正楷 周荣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100,共5页
为了研究纯培养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的影响因素,该实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属、不同生长期菌株、菌体预处理方式及杂交条件对基于探针EUB338的FIS... 为了研究纯培养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的影响因素,该实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etarium)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属、不同生长期菌株、菌体预处理方式及杂交条件对基于探针EUB338的FISH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种类及菌体生长阶段均较明显影响FISH计数的准确性;确定超声分散菌体时间60 s(100 W、每30 s间歇)、溶菌酶处理60 min可较大幅度提高FISH对菌体的检出率;杂交时间和洗脱液中NaCl浓度对FISH检测结果影响小,杂交温度、杂交液中甲酰胺浓度对大肠杆菌影响小而对植物乳杆菌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培养微生物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预处理 杂交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早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闫伟 康雯婷 +1 位作者 陈山 刘跃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FISH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FISH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60%(12/20)的FISH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FISH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FISH阴性者(60%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FISH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FISH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鉴定深部组织的病原菌感染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沛 邬家平 +1 位作者 何永贵 Welling GW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2-922,共1页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快速鉴定 深部组织 病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瑞莲 莫耀禧 +1 位作者 蓝梅 林金盈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83-1288,共6页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对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行... 本研究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对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①46例在初诊时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ML者占86.4%(19/22);另24例患者诊断为非CML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3例支持CML诊断、1例支持MDS诊断;②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3例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为阳性;③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CML患者,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可检测到阳性细胞(分别为6.5%及1.2%)。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对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及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在C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BCR/ABL融合基因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检测产甲烷菌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君 李强 +3 位作者 侯煜彬 李建兵 张磊 范维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针对油藏中的产甲烷菌检测繁琐、费时的问题,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产甲烷菌,并结合产甲烷菌数量、低分子有机酸和甲烷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分析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油过程中产甲烷菌的变化规律。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培养30d后... 针对油藏中的产甲烷菌检测繁琐、费时的问题,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产甲烷菌,并结合产甲烷菌数量、低分子有机酸和甲烷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分析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油过程中产甲烷菌的变化规律。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培养30d后,产甲烷菌的数量逐渐升高;培养50d后,总菌数增加;前期由其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乙酸等产物作为产甲烷菌所需的代谢底物被消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甲烷菌的生长代谢又促进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将检测时间缩短到1d以内,快速、准确地检测模拟油藏条件下产甲烷菌的变化,为明确各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对驱油效果的贡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产甲烷菌 微生物采油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
13
作者 熊标 吕胜启 庞一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51-2453,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14
作者 钟梅 吕亚利 +1 位作者 张杰 陈乐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5-25,共1页
荧光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钟梅,吕亚利,张杰,陈乐真(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853)荧光标记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idization,FISH),国外曾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研... 荧光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钟梅,吕亚利,张杰,陈乐真(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北京100853)荧光标记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idization,FISH),国外曾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实体肿瘤基因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探针 原位杂交技术 实体肿瘤 染色体异常 乳腺癌标本 间期细胞 亚利 陈乐 生物素标记 杂交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王攀 李招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263-2265,共3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学遗传技术,具有快速、安全、高灵敏度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产前诊断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从FISH与常规宫颈癌检测技术比较、荧光探针类型及标记方...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学遗传技术,具有快速、安全、高灵敏度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产前诊断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从FISH与常规宫颈癌检测技术比较、荧光探针类型及标记方法和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宫颈癌 HTERC基因 HER-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以及在种植前诊断中的应用探索
16
作者 黎青 孙筱放 陈欣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33-234,T001,共3页
目的 :建立五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外周血、羊水及单个胚胎细胞样本中的实验方法 ,探索其在种植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取外周血淋巴细胞、羊水细胞和不适于胚胎移植及冷藏的受精胚胎细胞分别制片 ,用五色荧光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 ,... 目的 :建立五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外周血、羊水及单个胚胎细胞样本中的实验方法 ,探索其在种植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取外周血淋巴细胞、羊水细胞和不适于胚胎移植及冷藏的受精胚胎细胞分别制片 ,用五色荧光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获得稳定可行的各类标本的实验方法。结论 :应用五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对染色体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并可应用于产前诊断和胚胎种植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种植前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种植前诊断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紫薇属植物核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晶 杨冰洁 +4 位作者 潘隆应 蔡明 丁晓六 潘会堂 张启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尾叶紫薇(L.caudata)、屋久岛紫薇(L.fauriei)和福建紫薇(L.limii)4种紫薇属植物为材料,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获得了4种紫薇属植物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FISH图及核型参数,分析了45SrDNA在紫... 以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尾叶紫薇(L.caudata)、屋久岛紫薇(L.fauriei)和福建紫薇(L.limii)4种紫薇属植物为材料,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获得了4种紫薇属植物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FISH图及核型参数,分析了45SrDNA在紫薇属植物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4种紫薇属植物染色体上均具有1对45SrDNA杂交位点,位于较长染色体短臂的近端部,紫薇、尾叶紫薇、屋久岛紫薇和福建紫薇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M+24m+22sm、2n=48=30m+18sm、2n=48=2M+20m+26sm和2n=48=2M+32m+14sm,均为2A型。该研究首次获得了紫薇属植物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为紫薇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属 45S RDNA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β~E珠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状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薇 刘德培 +5 位作者 董文吉 李斌 郭志晨 王晶 李铁昌 梁植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7-400,共4页
为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基因定位研究中 ,探讨一种能有效地检测转基因动物染色体上外源基因整合状态的实验方法 ,对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后 ,取转基因小鼠骨髓制备中期染色体 ,将传统的FISH方法加以改进 ,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 为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基因定位研究中 ,探讨一种能有效地检测转基因动物染色体上外源基因整合状态的实验方法 ,对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后 ,取转基因小鼠骨髓制备中期染色体 ,将传统的FISH方法加以改进 ,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状态。检测结果表明 ,外源人 βE 珠蛋白基因已稳定地整合于小鼠染色体上。FISH能直观地反映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染色体上的整合状态 ,该方法可对转基因动物及基因转移研究中的外源基因整合后进行染色体定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人β^E珠蛋白基因 转基因小鼠 整合位点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EPO转基因山羊染色体上外源基因的整合状况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莹莹 王晴 +5 位作者 陈冰 吴国祥 赵建阳 陈建泉 汤家铭 成国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2-134,i001,共4页
目的 对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获得的 3头hEPO转基因山羊进行检测和整合状况分析。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 ,以正常羊及正常人染色体标本为对照 ,通过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转基因羊染色体标本进行杂交。结果 经信号放大及DAPI染色... 目的 对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获得的 3头hEPO转基因山羊进行检测和整合状况分析。方法 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 ,以正常羊及正常人染色体标本为对照 ,通过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转基因羊染色体标本进行杂交。结果 经信号放大及DAPI染色后 ,3头转基因羊分别在不同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明显的荧光信号 ,而对照组无信号。结论 hEPO基因在转基因山羊染色体上的整合是单位点整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hEPO 转基因山羊 染色体 外源基因 染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韶 雷秀娟 +5 位作者 宋娟 姚丽娜 侯志芳 郑惠元 商丽煌 王英平 《特产研究》 2017年第2期63-66,共4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研究基因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起源进化以及物种间亲缘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靶DNA制片、探针种类和标记方法,对目前该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人参属药用植物 染色体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