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
22
1
作者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在...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汉学家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心理学
中国文化
荣格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荣格心理学的现象学构成识度
被引量:
2
2
作者
施春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7-21,共5页
荣格将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种“禅触”,即触及本质的动态方法的内容。荣格心理学的理论特色正在于它的触及本质和动态方法。因此,荣格心理学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文化),极具原发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出于对精神现象及其复杂性的高度尊重,...
荣格将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种“禅触”,即触及本质的动态方法的内容。荣格心理学的理论特色正在于它的触及本质和动态方法。因此,荣格心理学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文化),极具原发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出于对精神现象及其复杂性的高度尊重,他采取了“现象学的”态度,对无意识的梦幻和想像进行直观,认为无意识或精神的本质是集体无意识或原型。尽管荣格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家,但荣格心理学与现象学却有一种很明显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心理学
现象学
现象学构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等访问中国华南师范大学
被引量:
2
3
作者
Murry Stein
刘明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8-70,共3页
1994年8月11日,应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颜泽贤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申荷永博士的邀请,我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Thomas Kirsch博士和其夫人 Jen Kirsch博士,以及我的夫人Jeen Stein博士,和我的十一岁的女儿 Sarah,乘火车...
1994年8月11日,应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颜泽贤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申荷永博士的邀请,我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Thomas Kirsch博士和其夫人 Jen Kirsch博士,以及我的夫人Jeen Stein博士,和我的十一岁的女儿 Sarah,乘火车从香港出发抵达广州,开始访问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心理学
心理学
会
国际分析
中国华南
华南师范大学
精神分析
心理学
心理
治疗
心理
分析
传教士
日常用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物对”现象文化心理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褚燕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 ,存在着一系列的“成对”人物 ,他们性格截然相反 ,但关系非常亲密 ,分别是集团中正统仁德的领袖和粗莽豪放的属下 ,形成了特定的“人物对”模式。本文以这一模式为研究对象 ,尝试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
文化
心理
中国
古典通俗小说
文学评论
集体无意识
"人物对"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
荣格心理学
阴影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荣格未完成的历程:集体无意识学说——为荣格及其学说正名
被引量:
2
5
作者
石文典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6-91,共6页
自1900年以来,荣格在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社会批评家的漫长生涯中逐渐建立了“集体无意识”学说,因而闻名遐迩于哲学界、心理学界、人类学界、历史学界、美学界、艺术界、文化学界、宗教学界。事实上,荣格及其集体无意...
自1900年以来,荣格在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社会批评家的漫长生涯中逐渐建立了“集体无意识”学说,因而闻名遐迩于哲学界、心理学界、人类学界、历史学界、美学界、艺术界、文化学界、宗教学界。事实上,荣格及其集体无意识学说不仅成了后来许多作家的先导,而且“心理学领域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领域中的许多新趋势、新潮流,都应该追溯到荣格,因为正是荣格首先为这些思潮规定了方向”①,诸如原型文艺批评、比较文化研究、民族心理研究和神话热等等。无疑,集体无意识学说的启迪作用是巨大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人们的态度和评价领域,荣格的形象与上述情形正好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学说
荣格心理学
集体无意识
弗洛伊德
皮亚杰
脑结构
心理
发生
心理
研究
心理学
家
社会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鲁迅的英雄情结
被引量:
2
6
作者
阎庆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11期19-31,共13页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
关键词
英雄情结
鲁迅
革命英雄主义
荣格心理学
主体意识
爱国思想
民族英雄
心理
活动
个人无意识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朱自清散文中的性压抑
被引量:
2
7
作者
范培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5-39,共5页
该文从现代散文史角度来考察朱自清散文中性压抑的情绪。认为:一、“性压抑”是时代病,这是对正统散文的一种反叛;二、在“性压抑”上显示了朱自清的个性。
关键词
性压抑
朱自清散文
现代散文
性意识
复杂性格
秦淮河
荣格心理学
民族情绪
潜意识
周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丹术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
3
8
作者
邱鸿钟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7期9-11,共3页
中国的内丹术并不神秘 ,本质上 ,它是一种把意识集中在“天心”(即两目之间的位置 ) ,自我观察和自我调节的心理训练方法。荣格认为 ,中国的内丹术是一种有助于意识与无意识对话 ,消除冲突的艺术 ,这仿佛是一个意识或人格重生的过程。...
中国的内丹术并不神秘 ,本质上 ,它是一种把意识集中在“天心”(即两目之间的位置 ) ,自我观察和自我调节的心理训练方法。荣格认为 ,中国的内丹术是一种有助于意识与无意识对话 ,消除冲突的艺术 ,这仿佛是一个意识或人格重生的过程。一些人把内丹术解释为“气功” ,把心理调节的技能解释为物理的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丹术
荣格
分析
心理学
文化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图书信息
9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理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对语言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语言理论研究,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语言学领域已出现了语言研究精密化和具体化的倾向。即将出版的《简明东北方言词典》就是对语言研究精密化、具体化的一部科学...
理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对语言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语言理论研究,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语言学领域已出现了语言研究精密化和具体化的倾向。即将出版的《简明东北方言词典》就是对语言研究精密化、具体化的一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工具书。《简明东北方言词典》在选词、释义、用例、注音谱方面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它主要选收东北方言意味较浓的词目3500多条,注明方音,并在释义上力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结合
语言研究
荣格心理学
大学出版社
精密化
具体化
方言词典
实用性
气质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性的“狗性”表现──评《荒野的呼唤》
10
作者
冒福全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0-63,共4页
人性的“狗性”表现──评《荒野的呼唤》冒福全《荒野的呼唤》原为续《巴塔》而写。1903年3月13日伦敦写给他的朋友安娜·斯特拉斯基的信中说:“我动笔时把它作为我的另一部狗小说《巴塔》的姐妹篇来写的(你也许还记得《...
人性的“狗性”表现──评《荒野的呼唤》冒福全《荒野的呼唤》原为续《巴塔》而写。1903年3月13日伦敦写给他的朋友安娜·斯特拉斯基的信中说:“我动笔时把它作为我的另一部狗小说《巴塔》的姐妹篇来写的(你也许还记得《巴塔》),但是一旦动笔却似乎由不得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的呼唤》
动物小说
美国文学
主人公
人性
狗性
杰克·伦敦
精神分析
荣格心理学
外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
22
1
作者
高岚
申荷永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文摘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汉学家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关键词
分析
心理学
中国文化
荣格心理学
Keywords
C. G. Jung, analytic psychology, Chinese cultural psychology.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荣格心理学的现象学构成识度
被引量:
2
2
作者
施春华
机构
河海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7-21,共5页
文摘
荣格将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种“禅触”,即触及本质的动态方法的内容。荣格心理学的理论特色正在于它的触及本质和动态方法。因此,荣格心理学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文化),极具原发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出于对精神现象及其复杂性的高度尊重,他采取了“现象学的”态度,对无意识的梦幻和想像进行直观,认为无意识或精神的本质是集体无意识或原型。尽管荣格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家,但荣格心理学与现象学却有一种很明显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荣格心理学
现象学
现象学构成观
分类号
B84-0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等访问中国华南师范大学
被引量:
2
3
作者
Murry Stein
刘明琳
机构
国际分析心理学会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8-70,共3页
文摘
1994年8月11日,应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颜泽贤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申荷永博士的邀请,我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Thomas Kirsch博士和其夫人 Jen Kirsch博士,以及我的夫人Jeen Stein博士,和我的十一岁的女儿 Sarah,乘火车从香港出发抵达广州,开始访问中国.
关键词
荣格心理学
心理学
会
国际分析
中国华南
华南师范大学
精神分析
心理学
心理
治疗
心理
分析
传教士
日常用语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物对”现象文化心理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褚燕
机构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人文教研室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98-103,共6页
文摘
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 ,存在着一系列的“成对”人物 ,他们性格截然相反 ,但关系非常亲密 ,分别是集团中正统仁德的领袖和粗莽豪放的属下 ,形成了特定的“人物对”模式。本文以这一模式为研究对象 ,尝试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
文化
心理
中国
古典通俗小说
文学评论
集体无意识
"人物对"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
荣格心理学
阴影原型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荣格未完成的历程:集体无意识学说——为荣格及其学说正名
被引量:
2
5
作者
石文典
机构
宁夏大学心理学教研室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6-91,共6页
文摘
自1900年以来,荣格在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社会批评家的漫长生涯中逐渐建立了“集体无意识”学说,因而闻名遐迩于哲学界、心理学界、人类学界、历史学界、美学界、艺术界、文化学界、宗教学界。事实上,荣格及其集体无意识学说不仅成了后来许多作家的先导,而且“心理学领域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领域中的许多新趋势、新潮流,都应该追溯到荣格,因为正是荣格首先为这些思潮规定了方向”①,诸如原型文艺批评、比较文化研究、民族心理研究和神话热等等。无疑,集体无意识学说的启迪作用是巨大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人们的态度和评价领域,荣格的形象与上述情形正好大相径庭。
关键词
无意识学说
荣格心理学
集体无意识
弗洛伊德
皮亚杰
脑结构
心理
发生
心理
研究
心理学
家
社会历史文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鲁迅的英雄情结
被引量:
2
6
作者
阎庆生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11期19-31,共13页
文摘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
关键词
英雄情结
鲁迅
革命英雄主义
荣格心理学
主体意识
爱国思想
民族英雄
心理
活动
个人无意识
人格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朱自清散文中的性压抑
被引量:
2
7
作者
范培松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5-39,共5页
文摘
该文从现代散文史角度来考察朱自清散文中性压抑的情绪。认为:一、“性压抑”是时代病,这是对正统散文的一种反叛;二、在“性压抑”上显示了朱自清的个性。
关键词
性压抑
朱自清散文
现代散文
性意识
复杂性格
秦淮河
荣格心理学
民族情绪
潜意识
周作人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丹术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
3
8
作者
邱鸿钟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7期9-11,共3页
文摘
中国的内丹术并不神秘 ,本质上 ,它是一种把意识集中在“天心”(即两目之间的位置 ) ,自我观察和自我调节的心理训练方法。荣格认为 ,中国的内丹术是一种有助于意识与无意识对话 ,消除冲突的艺术 ,这仿佛是一个意识或人格重生的过程。一些人把内丹术解释为“气功” ,把心理调节的技能解释为物理的疗法 。
关键词
内丹术
荣格
分析
心理学
文化误读
Keywords
internal elixir training
unconscious
Roing analytical psychology
分类号
R247.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图书信息
9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1期158-160,共3页
文摘
理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对语言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局限于一般的语言理论研究,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因此语言学领域已出现了语言研究精密化和具体化的倾向。即将出版的《简明东北方言词典》就是对语言研究精密化、具体化的一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工具书。《简明东北方言词典》在选词、释义、用例、注音谱方面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它主要选收东北方言意味较浓的词目3500多条,注明方音,并在释义上力求准确。
关键词
相结合
语言研究
荣格心理学
大学出版社
精密化
具体化
方言词典
实用性
气质
语言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性的“狗性”表现──评《荒野的呼唤》
10
作者
冒福全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60-63,共4页
文摘
人性的“狗性”表现──评《荒野的呼唤》冒福全《荒野的呼唤》原为续《巴塔》而写。1903年3月13日伦敦写给他的朋友安娜·斯特拉斯基的信中说:“我动笔时把它作为我的另一部狗小说《巴塔》的姐妹篇来写的(你也许还记得《巴塔》),但是一旦动笔却似乎由不得我了...
关键词
《荒野的呼唤》
动物小说
美国文学
主人公
人性
狗性
杰克·伦敦
精神分析
荣格心理学
外国文学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荣格心理学的现象学构成识度
施春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等访问中国华南师范大学
Murry Stein
刘明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物对”现象文化心理分析
褚燕
《浙江学刊》
CSSCI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荣格未完成的历程:集体无意识学说——为荣格及其学说正名
石文典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鲁迅的英雄情结
阎庆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朱自清散文中的性压抑
范培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内丹术的文化误读
邱鸿钟
《医学与哲学》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图书信息
《社会科学辑刊》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人性的“狗性”表现──评《荒野的呼唤》
冒福全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