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口箭甾体皂甙元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荔枝霜疫霉菌活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光旭 刘爱媛 +1 位作者 魏孝义 陈维信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以荔枝霜疫霉菌为指示菌的生物活性测定导向跟踪下,运用TLC、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从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抗菌化合物。经现代光谱(MS、IR、... 在以荔枝霜疫霉菌为指示菌的生物活性测定导向跟踪下,运用TLC、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从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抗菌化合物。经现代光谱(MS、IR、1D NMR和2D NMR)分析,确定化合物1为1β,2β,3β,4β,5β,7α-六羟基螺甾-25(27)-烯-6-酮,化合物2为螺甾-25(27)-烯-1β,2β,3β,4β,5β,6β,7α-七醇。离体抗菌活性测定化合物1和化合物2抑制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孢子囊萌发的EC50分别为100.28 mg.mL-1和124.37 mg.mL-1。用质量浓度为500 mg.mL-1的两个化合物分别处理后接种霜疫霉菌,供试荔枝果实的发病率分别为16.7%和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 甾体皂甙元 荔枝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霜疫霉拮抗菌株链霉菌sp.SC120抗真菌活性代谢物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继栋 魏孝义 +2 位作者 朱西儒 谢海辉 陈贻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59,297,共4页
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拮抗荔枝霜疫霉的链霉菌。从此拮抗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活性成分 ,经光谱分析 ,两个活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eptomycinA和LeptomycinB。运用核磁共振技术 ( 1H 1HCOSY、13 C 1HCOSY和HMBC) ,正... 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拮抗荔枝霜疫霉的链霉菌。从此拮抗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活性成分 ,经光谱分析 ,两个活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eptomycinA和LeptomycinB。运用核磁共振技术 ( 1H 1HCOSY、13 C 1HCOSY和HMBC) ,正确地归属了两个化合物的碳谱数据。两个化合物对荔枝霜疫霉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omycin A Leptomycin B 霉菌 荔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曾令达 张荣 +1 位作者 蔡韫 柴素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92,共4页
为寻找果树病害防治的植物源抑菌物质,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17种植物的提取物,并用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丁香(Syringa aramaticum)、黄连(Coptischi... 为寻找果树病害防治的植物源抑菌物质,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17种植物的提取物,并用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丁香(Syringa aramaticum)、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细辛(Asarum sieboldii)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为100%,1 mg/mL浓度处理抑菌率则分别为60.68%、51.88%、15.64%,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花椒(Pricklyash Peel)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达60%以上;5 mg/mL浓度处理花椒、黄连、黄柏、细辛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抑制率都在60%以上,而花椒的抑制率最高,达73.08%。不同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受温度和pH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荔枝霉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丘麒 罗建军 +2 位作者 曾勇 叶倩文 钟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88-3589,共2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巴核桃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干粉)/ml溶剂处理后5 d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是巴核桃、大杨柳和甘草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87.72%、87.2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巴核桃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干粉)/ml溶剂处理后5 d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是巴核桃、大杨柳和甘草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87.72%、87.20%;对芒果炭疽病菌抑菌活性较好的是水茄提取物,其抑菌率为6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霉菌 芒果炭疽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霜疫霉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易赛 潘汝谦 +4 位作者 徐大高 凌金锋 彭埃天 习平根 姜子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1,共5页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烯酰吗啉用于防治该病害.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2009-2012年采自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区的115个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值(EC50值),结果表明:各菌株的EC50值介于0.0977...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烯酰吗啉用于防治该病害.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2009-2012年采自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区的115个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值(EC50值),结果表明:各菌株的EC50值介于0.0977~0.2226μg/mL之间,平均为0.1702 (±0.0026) μ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28倍;所有菌株的EC50值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无抗药性亚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霉菌 烯酰吗啉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疫霉菌侵染对荔枝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屈红霞 孙谷畴 蒋跃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淮枝、桂味和糯米糍 3种荔枝经接种霜疫霉菌后 ,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下降 ;而过氧化氢 (H2 O2 )含量升高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产生速率增加 ,丙二醛 (MDA)积累增多 ,与果实感病指数增加相一致 ,表明霜... 淮枝、桂味和糯米糍 3种荔枝经接种霜疫霉菌后 ,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下降 ;而过氧化氢 (H2 O2 )含量升高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产生速率增加 ,丙二醛 (MDA)积累增多 ,与果实感病指数增加相一致 ,表明霜疫霉菌侵染加速荔枝氧化作用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霉菌 氧化作用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实对霜疫霉侵染抗性评价体系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曹璐璐 孙进华 王家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为建立稳定的荔枝果实对霜疫霉侵染抗性评价体系,研究不同浓度孢子囊悬浮液浸染、不同症状调查时间对不同荔枝品种病情指数的影响,并用建立的方法研究部分荔枝品种对霜疫霉侵染抗性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以4×104个/m L孢子囊浓度... 为建立稳定的荔枝果实对霜疫霉侵染抗性评价体系,研究不同浓度孢子囊悬浮液浸染、不同症状调查时间对不同荔枝品种病情指数的影响,并用建立的方法研究部分荔枝品种对霜疫霉侵染抗性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以4×104个/m L孢子囊浓度悬浮液为接种浓度,‘妃子笑’和‘大丁香’离体果实病征发生速度适中,侵染第72小时的病情指数比较稳定,能够更好地区分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2012~2016年,用该指标体系先后评价了15个荔枝品种对霜疫霉侵染的抗性,结果发现不同年份这些品种的抗性分级基本相同,‘黑叶’和‘桂味’是表现最为稳定的抗病和感病品种,证实了建立的抗性评价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荔枝霉菌 抗性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细菌PP19和SI17菌悬液对荔枝霜疫病的防病作用初探
8
作者 郑丽 张海鹏 +1 位作者 喻国辉 黄石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93-100,共8页
【目的】筛选新型高效的生防有益细菌防治果树病害如采后荔枝霜疫病,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延缓褐变;揭示生防菌发挥防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前期优选的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P19和生防乙酰微小杆菌... 【目的】筛选新型高效的生防有益细菌防治果树病害如采后荔枝霜疫病,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延缓褐变;揭示生防菌发挥防病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前期优选的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P19和生防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SI17,分别制备其菌体悬浮液,喷雾预处理采后荔枝果实,24 h后喷雾接种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SC18,随后观察果实病害严重度,检测不同时间点果皮对应的酶活性或物质含量。【结果】生防菌PP19和SI17菌悬液均显著降低采后荔枝霜疫病的发生,防效分别达到39.59%~88.76%和18.08%~91.01%;菌悬液提高果皮CAT、SOD、GLU、PAL、PPO活性,增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同时,降低果皮花色素苷酶活性、H2O2含量及总酚含量。SI17比PP19更能提高植物几丁质酶活性。【结论】通过上述结果,推测两个生防菌发挥生防效果可能与改变了果皮抗病相关酶活性或物质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荔枝霉菌 菌悬液 生防效果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的筛选及其对离体荔枝果霜霉病和炭疽病的防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许兰兰 黄曦 +2 位作者 李昆志 陈丽梅 黄庶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20,共7页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区的近海海底沉积物与海水样品中分离出64株海洋真菌,以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拮抗对象,发现有8株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MF-3...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区的近海海底沉积物与海水样品中分离出64株海洋真菌,以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拮抗对象,发现有8株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MF-3、MF-13、MF-15和MF-16的发酵滤液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94%以上;菌株MF-3和MF-16的发酵滤液对荔枝炭疽病菌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0%以上。用菌株MF-3、MF-6、MF-8、MF-13和MF-9的发酵滤液进行荔枝离体果防病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保鲜处理2~4d后,鲜果的褐变指数小于对照组,其中菌株MF-9防褐变效果最好。在26~32℃下,用5株菌的发酵滤液分别浸泡鲜果1d后接种荔枝霜疫霉,3d后菌株MF-6、MF-8、MF-9和MF-13处理的发病率分别是68.3%、71.67%、66.18%和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2%和烯酰玛琳的84.2%(P〈0.05),能推迟鲜果晚发病1d。接种炭疽菌3d后,菌株MF-6处理的发病率仅为64.44%,与多菌灵(62.76%)和代森锌(62.54%)效果相当。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确定菌株MF-3、MF-6、MF-8、MF-9和MF-13分别为布雷正青霉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阿达青霉Penicillium adametzii、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短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荔枝 霉菌 炭疽病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迟默 谢龙莲 +1 位作者 曾筱芬 温衍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对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现有文献为依据,从植物活性筛选、微生物活性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和产品开发4个方面总结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目的】对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现有文献为依据,从植物活性筛选、微生物活性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和产品开发4个方面总结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结果】自然界拥有丰富的荔枝霜霉菌生防资源。我国对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比较活跃,但现行研究以对拮抗植物、微生物的初筛为主要目的,停留在对拮抗生物代谢产物的活性测试水平,对活性物质的生化性质探讨不够深入,阻碍了荔枝霜霉病生防药物的开发与应用,资源价值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建议】以拮抗荔枝霜疫霉菌活性成分为核心,加强对其结构鉴定、化学构效分析及其诱抗和抑菌机理等研究,为研制新型生物农药奠定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霉菌 生物防治 活性筛选 成分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FX-6产抗菌肽粗提物对荔枝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勃 冯孔龙 +3 位作者 苗建银 陈运娇 陈飞龙 曹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9-255,共7页
通过离体实验研究了副干酪乳杆菌FX-6产抗菌肽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以施保克咪鲜胺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两种质量浓度的抗菌肽粗提物在25℃条件下对荔枝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肽粗提物能显著抑制荔枝霜疫霉... 通过离体实验研究了副干酪乳杆菌FX-6产抗菌肽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以施保克咪鲜胺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两种质量浓度的抗菌肽粗提物在25℃条件下对荔枝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菌肽粗提物能显著抑制荔枝霜疫霉菌的生长,改善荔枝的贮藏品质,抑制霉变及褐变,维持果肉的营养成分含量;0.5 mg/m L的抗菌肽粗提物效果优于相同质量浓度的施保克咪鲜胺,且1.0 mg/m L抗菌肽粗提物的效果更佳。可见,副干酪乳杆菌FX-6产抗菌肽粗提物能有效延长荔枝的常温贮藏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荔枝 荔枝霉菌 贮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4301菌株的抑菌活性与液体发酵的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敏 谢丽君 +2 位作者 李春远 曾任森 石木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8,共4页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链霉菌4301菌株的代谢产物,固体培养4301菌株.结果表明,4301菌株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抑菌圈透明,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5.5mm.以荔枝霜疫霉菌为指示菌...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链霉菌4301菌株的代谢产物,固体培养4301菌株.结果表明,4301菌株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抑菌圈透明,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5.5mm.以荔枝霜疫霉菌为指示菌,对菌株4301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w)为:葡萄糖2%、可溶性淀粉2%、黄豆饼粉浸液3%、蛋白胨0.3%、FeSO40.001%、NaCl 0.2%、CaCO30.25%、K2HPO40.0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96 h、发酵温度为28℃、接种量(w)为8%、装液量为75 mL,优化后4301菌株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8.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抑菌活性 发酵条件 荔枝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