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家公园划定荒野保护区的意义与方法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吴承照
欧阳燕菁
潘维琪
郑娟娟
-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同济大学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中心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5,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续项目“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编号20FGLB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景观游憩健康资源评价方法及其疗愈模式谱系研究”(编号32071835)共同资助。
-
文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荒野保护地列入保护级别最高的一类保护地,荒野体验是游憩体验最高级别的体验形式。世界各国荒野保护地实际存在形式大致分独立型和合并型2类。划定荒野保护区是荒野价值研究成果的重要应用实践,这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方向。核心保护区与荒野保护区对应IUCN保护地分类体系中的Ia、Ib保护地,这样既可以同国际接轨,又解决了国内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管控与人类活动的矛盾问题。国家公园突出荒野保护理念既建立了国家公园与社会的情感联系,强化了国家公园的社会文化认同,又彰显了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行为分析法是划定荒野保护区的重要方法,通过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谱系,在生态环境谱系基础上通过行为交互作用分析建立游憩机会谱系与社区村落谱系。荒野保护区整合了三大谱系,建构了以荒野保护区为主体的管理分区体系,把各个功能区有机组织起来,形成结构有序、自然共生的人地耦合复杂生态系统。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荒野保护区
分区方法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行为分析法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tional park
wilderness zone
zoning approach
habitat adaptive evaluation
behavior analysis method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