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1
作者 滕海键 赵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4,216,共13页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以美国社会主流荒野观的变化为背景,直接促成因素是汽车旅游的普及对荒野构成了威胁。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马歇尔等荒野保护主义者的推动下,联邦林务局在该时期推出了...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以美国社会主流荒野观的变化为背景,直接促成因素是汽车旅游的普及对荒野构成了威胁。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马歇尔等荒野保护主义者的推动下,联邦林务局在该时期推出了一系列保护荒野的举措,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等方式,将一些荒野区纳入保护。该时期的荒野保护是由白人“精英”发起的,要保护的主要是荒野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文化价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自然保护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二战后荒野保护的发展也并非完全是环境主义影响的结果,它实际上是此前的荒野保护运动在二战后的延续和深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在美国现代荒野保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二战后的荒野保护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立法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保护 汽车旅游 林务局 荒野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曹越 杨锐 《风景园林》 2017年第7期30-36,共7页
美国早期的开拓者认为荒野是无用和邪恶的,开发与征服荒野是时代的主流。随着19世纪末边疆的终结和环境的不断退化,一批环保先锋呼吁荒野保护,美国出现了从征服荒野向保护荒野的思想转变。在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国会于1964年通过《荒... 美国早期的开拓者认为荒野是无用和邪恶的,开发与征服荒野是时代的主流。随着19世纪末边疆的终结和环境的不断退化,一批环保先锋呼吁荒野保护,美国出现了从征服荒野向保护荒野的思想转变。在大量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国会于1964年通过《荒野法》,建立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NWPS),将"认定荒野区"作为联邦土地中保护级别最高的土地进行管理。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面积逐年扩大,至今全美5%的土地为"认定荒野区",荒野管理的质量也逐渐提升。总之,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美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次革命性进步,有效保护了美国荒野地的自然过程和多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国家荒野保护体系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划定荒野保护区的意义与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承照 欧阳燕菁 +1 位作者 潘维琪 郑娟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5,共6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荒野保护地列入保护级别最高的一类保护地,荒野体验是游憩体验最高级别的体验形式。世界各国荒野保护地实际存在形式大致分独立型和合并型2类。划定荒野保护区是荒野价值研究成果的重要应用实践,这是中国国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荒野保护地列入保护级别最高的一类保护地,荒野体验是游憩体验最高级别的体验形式。世界各国荒野保护地实际存在形式大致分独立型和合并型2类。划定荒野保护区是荒野价值研究成果的重要应用实践,这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方向。核心保护区与荒野保护区对应IUCN保护地分类体系中的Ia、Ib保护地,这样既可以同国际接轨,又解决了国内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管控与人类活动的矛盾问题。国家公园突出荒野保护理念既建立了国家公园与社会的情感联系,强化了国家公园的社会文化认同,又彰显了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行为分析法是划定荒野保护区的重要方法,通过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谱系,在生态环境谱系基础上通过行为交互作用分析建立游憩机会谱系与社区村落谱系。荒野保护区整合了三大谱系,建构了以荒野保护区为主体的管理分区体系,把各个功能区有机组织起来,形成结构有序、自然共生的人地耦合复杂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荒野保护 分区方法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行为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野识别与荒野保护地研究--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凯 李巍 漆建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0,共7页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 荒野地具有缓解气候变化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该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以甘肃为例,结合公众感知调查,从生物物理自然度、人类干扰度、距离遥远度和外观完整度4个方面建立荒野识别指标模型。通过GIS核密度(KDE)、布尔叠加运算等进行指标计算,归一化和叠置得到甘肃省荒野地图(WQI)。结果表明,甘肃省荒野质量呈现出“西高东低”、数量呈现出“西多东少”空间态势;荒野质量与海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荒野自然基底以戈壁和荒漠生态系统为主,生态脆弱性明显;70%的高质量荒野仍处于保护区之外,亟须加强管理。基于此,提出构建分类分级荒野保护系统和荒野保护脉络,可为荒野识别指标、方法和保护提供参考,为荒野保护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保护 识别与保护 空间格局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野、再野化与自主性生态系统--IUCN-1b类保护地管理中的概念演进 被引量:25
5
作者 艾伦.沃森 斯蒂夫.卡佛 +1 位作者 黄澄 杨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8,共5页
"荒野"这一概念的含义因人而异。在美国,为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国土管理,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对"荒野"给出了官方定义。此后,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人们对"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相关属性、价值和威胁因素的理... "荒野"这一概念的含义因人而异。在美国,为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国土管理,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对"荒野"给出了官方定义。此后,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人们对"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相关属性、价值和威胁因素的理解得以改进。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一步的荒野立法将指定荒野保护地的范围扩大到受商业开发影响严重、野性区域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靠近人口众多区域的美国东部。1980年立法建立了阿拉斯加荒野保护地,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的面积因此翻倍。但是,该法律中包含有许多特殊条款,允许农村居民的生计活动,允许已有的使用机械进入荒野区的方式继续存在。拥护"自然资源保护主义"的生物学家们利用了现有的荒野保护体系将更大范围的景观"再野化"(rewild)。这类再野化景观以荒野地为核心,通过生态廊道与其他区域相连,使得大型捕食动物群体及其猎物群体得以恢复并繁衍兴旺。"再野化"的概念在其定义和应用上都已发生演变,自然资源保护主义活跃分子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赋予其"可塑性",即根据不同语境做出不同阐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新近发布了《荒野保护地:IUCN保护地类型1b管理指南》,正在考虑建立或扩展荒野地的国家,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情境中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再野化 荒野保护 野性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尺度荒野地格局特征与保护空缺分析——以闽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正铎 廖凌云 兰思仁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8,共10页
荒野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后的避难所,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域作为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重心,探究流域尺度荒野地分布对于推动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的闽江流域为例,利用... 荒野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后的避难所,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域作为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重心,探究流域尺度荒野地分布对于推动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的闽江流域为例,利用综合荒野制图法,识别流域范围内荒野地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保护现状与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现存荒野地共计5922.33 km 2,占流域总面积的6.9%.荒野地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密集、海拔较高、地形险峻的地区,总体表现为上游多、下游少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域内荒野地破碎化情况严重.小型荒野地是主要的荒野地类型,大型荒野地目前仅存2处,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地群内,且尚未被保护地范围所完全覆盖.(3)低质量荒野地、中质量荒野地、高质量荒野地面积比例分别为5.2%、51.7%、43.1%;中高质量荒野地是闽江流域荒野地的主要构成部分,高海拔区域分布有更多的高质量荒野.(4)闽江流域荒野地存在大面积保护空缺,约有74%的荒野地尚处于保护地范围之外,部分荒野地未能得到完整保护.研究揭示了闽江流域荒野地分布与保护空缺,以期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荒野制图 荒野保护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荒野景观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鸿 马璐璐 王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7期34-41,共8页
基于国内外城市荒野景观相关文献梳理和归纳相应研究内容,对城市荒野景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城市荒野景观研究内容进行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荒野、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从生态、人文... 基于国内外城市荒野景观相关文献梳理和归纳相应研究内容,对城市荒野景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城市荒野景观研究内容进行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荒野、城市景观、生态修复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从生态、人文、经济三方面分析城市荒野景观的价值维度,由此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①城市荒野景观保护体系构建;②人与城市荒野景观的协和伴生关系。城市荒野景观研究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至关重要,将为后续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以期完善城市居民的生态福祉和保护、恢复城市荒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荒野景观 研究进展 荒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荒野景观再野化的发展与启示 被引量:17
8
作者 范建红 刘雅熙 朱雪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欧洲荒野景观再野化是全球荒野保护运动中的创新典范,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观上,构建出引人瞩目的具有21世纪特色的保护思路。其经历了从目标驱动为主导到恢复再野化发展的保护理念转变,该过程将保护运动升级到整个生态系统... 欧洲荒野景观再野化是全球荒野保护运动中的创新典范,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观上,构建出引人瞩目的具有21世纪特色的保护思路。其经历了从目标驱动为主导到恢复再野化发展的保护理念转变,该过程将保护运动升级到整个生态系统,并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显示出欧洲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创新思考。在分析欧洲荒野保护发展历程后,以“欧洲再野化”(Rewilding Europe)项目为切入点,介绍其发展理念,梳理其主体建构、合作机制及政策导向,以期丰富国际荒野保护的研究,并为中国构建荒野保护理念及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景观 荒野保护 再野化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荒野研究框架与关键课题 被引量:45
9
作者 曹越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 世界荒野保护运动正在稳健发展,在国家层面,已有48个国家通过法律认定荒野保护地;在国际层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荒野大会促进形成了荒野保护的全球合力,并呼唤中国参与。在分析世界荒野保护运动发展概况后,梳理荒野的经典定义,进一步从荒野观念、荒野地、荒野保护地3个维度阐释荒野概念。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国内荒野研究与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中国荒野研究框架,阐述中国荒野研究的对象、范畴、主题、参与学科、目标,并提出中国荒野研究的10项关键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 中国荒野 研究框架 荒野保护 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4年美国《荒野法》立法缘起及历史地位 被引量:5
10
作者 滕海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80,共11页
在美国荒野保护史上,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该法的思想源流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的荒野思想和自然保护主义,以及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它也是美国自然与荒野保护历史积淀的结果。战后美国社会兴起的荒野热为其提... 在美国荒野保护史上,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该法的思想源流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的荒野思想和自然保护主义,以及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它也是美国自然与荒野保护历史积淀的结果。战后美国社会兴起的荒野热为其提供了社会背景。其直接起因是战后美国荒野的急剧萎缩与荒野面临的巨大威胁,以及联邦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保护荒野的低效。该法也是自然保护主义组织和保护主义者借助反对回声谷筑坝斗争胜利的契机,积极努力和推动的结果。《荒野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规定建立美国荒野保护体系,将荒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法案文本内容来看,该法提出了荒野保护的主旨,对其后美国的荒野保护具有一般性指导意义。不过,从该法颁行以来美国荒野保护的实践来看,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荒野保护主旨的实现,不仅有赖于荒野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更取决于观念上的彻底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荒野 荒野保护体系 荒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市荒野格局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左翔 韩旭 +1 位作者 陈静 彭建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大理市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三江并流地区的南部,该区域荒野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通过大理市的荒野制图,分析了大理市的荒野格局,结果表明:大理市高质量荒野的储量较大(占比51.75%);荒野... 大理市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三江并流地区的南部,该区域荒野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经典荒野制图方法,通过大理市的荒野制图,分析了大理市的荒野格局,结果表明:大理市高质量荒野的储量较大(占比51.75%);荒野围绕洱海呈环带结构分布;外围高海拔地区和洱海北部水域荒野质量较高,环湖区质量偏低;荒野质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2种保护形式对大理市二、三级荒野实现了良好保护,但未能完全覆盖所有荒野地域。研究结果可为大理市荒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保护 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 大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荒野观重塑 被引量:5
12
作者 柯进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荒野观决定着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荒野被过度开发和急剧消亡的今天,急需反思我们的荒野观,克服对荒野的敌视以及制止对荒野经济价值的片面追求,重塑一种生态的荒野观:深刻认识荒野不可替代的多重价值,... 荒野观决定着人们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在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凸显、荒野被过度开发和急剧消亡的今天,急需反思我们的荒野观,克服对荒野的敌视以及制止对荒野经济价值的片面追求,重塑一种生态的荒野观:深刻认识荒野不可替代的多重价值,特别是其作为生命共同体之根的生态价值;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荒野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是大众的基本需求,荒野保护是维护大众权益和福祉的重要方面;荒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长久之计。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特别是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我国能够建构一种生态的荒野观和荒野保护模式,有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生命共同体 非经济价值 荒野保护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荒野制图的指标、方法和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雪 周卫 +2 位作者 聂晓嘉 廖凌云 兰思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31-34,共4页
荒野地作为一类自然保护地,能够保障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荒野制图作为荒野空间识别的技术方法,是开展荒野保护及管理实践的空间基础,在自然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 荒野地作为一类自然保护地,能够保障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荒野制图作为荒野空间识别的技术方法,是开展荒野保护及管理实践的空间基础,在自然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荒野制图在指标体系、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不同尺度荒野制图在指标体系、方法和应用上的差异,进而提出荒野制图的研究趋势,认为在未来应加强四方面的研究:关注新兴数据,提高指标数据的可用性;注重公众参与,加强指标体系的客观性;注重方法优化,提升制图方法的科学性;重视保护实践,拓展荒野制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制图 荒野保护 尺度 指标体系 制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