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伊·安德森银幕三题:诗性表现、荒诞主义与超现实表达
1
作者 訾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58,共4页
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的电影创作极具鲜明的个人特征,尤其是在影像叙事语言方面风格化。作为一名成名极早,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就以处女作《瑞典爱情故事》(1970)入选柏林电影节,却在拍摄了另一部电影《羁旅情愫》(1975)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 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的电影创作极具鲜明的个人特征,尤其是在影像叙事语言方面风格化。作为一名成名极早,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就以处女作《瑞典爱情故事》(1970)入选柏林电影节,却在拍摄了另一部电影《羁旅情愫》(1975)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度从电影界销声匿迹,彻底投身于各类广告和商业短片的拍摄工作的艺术电影导演,罗伊•安德森的创作经历十分奇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电影节 荒诞主义 创作经历 爱情故事 超现实 罗伊 电影创作 影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实主义”与“荒诞批判现实主义”之间 被引量:7
2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1,共8页
前几年在读《受活》时,我就开始写一篇关于阎连科创作手法发生本质变化的文章,结果只写了一个二千多字的开头就搁置下来了,那时,我对《受活》表达的内容是十分推崇的,而对其荒诞主义的技法表达是持怀疑态度的。后来陆陆续续读了《... 前几年在读《受活》时,我就开始写一篇关于阎连科创作手法发生本质变化的文章,结果只写了一个二千多字的开头就搁置下来了,那时,我对《受活》表达的内容是十分推崇的,而对其荒诞主义的技法表达是持怀疑态度的。后来陆陆续续读了《丁庄梦》《风雅颂》《日光流年》,又读了《四书》,则感到一种冷飕飕的震惊,一直想写一篇评论文字,再后来看到阎连科举起了“神实主义”的创作大旗,就觉得这个新的提法似乎与《四书》的创作主题与表现方法并不能够吻合,但是,经历了这几年观察阎连科的创作路向,便理解了作者的这种提法的艰难与苦衷,尤其是这次在杜克大学东亚系召开的“阎连科‘神实主义’创作研讨会”上,作者自己在解释“神实主义”的内涵时,特别强调他在一系列作品创作时对“真实”的理解,这给了我启迪——他认为最高的真实来自于创作中进发出来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内真实”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 荒诞主义 创作手法 《日光流年》 《受活》 《四书》 《丁庄梦》 创作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现代英国巴罗克文学的现代性
3
作者 陶久胜 刘立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学界一直对巴罗克文学存在争议,故而更多地用英王的名字来指称十六七世纪的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如伊丽莎白文学、詹姆士一世文学等,而不太愿意称之为巴罗克文学。与古典主义写实原则相背离,英国巴罗克文学呈现为一种积极的文学形态,特别... 学界一直对巴罗克文学存在争议,故而更多地用英王的名字来指称十六七世纪的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如伊丽莎白文学、詹姆士一世文学等,而不太愿意称之为巴罗克文学。与古典主义写实原则相背离,英国巴罗克文学呈现为一种积极的文学形态,特别关注内在主观精神,孕育和影响了后来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具有印象美学、荒诞主义、宗教神秘主义等现代性特征。巴罗克现代性使巴罗克文学与文艺复兴文学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罗克文学 现代性 印象美学 荒诞主义 神秘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斯威辛后的写作——论格拉斯的美学思想
4
作者 方维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共10页
德国作家格拉斯强调自己既是作家也是公民,他把参与和批判视为自己的社会使命。在他看来,作家作为"同时代人",应当抵抗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精神";这基于他对荒诞现实的认识。他不断努力拓宽的现实主义概念,试图把下... 德国作家格拉斯强调自己既是作家也是公民,他把参与和批判视为自己的社会使命。在他看来,作家作为"同时代人",应当抵抗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精神";这基于他对荒诞现实的认识。他不断努力拓宽的现实主义概念,试图把下意识、想象、梦幻、虚构这些常被看做空幻的东西引入认识视野。他认为神话和童话具有某种领悟真实的创造性维度,能在碎片中亦即被打碎的真实中重建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与政治 荒诞主义与介入文学 童话与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