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荒漠绿洲区大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药效评价
1
作者 沈煜洋 王仙 +7 位作者 陈利 郭小玲 苗雨 董裕生 陈智军 方伏荣 向莉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筛选对大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药剂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大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药后50 d,20%双氟·氟氯酯WG 19.50 g/hm^(2)、10%双唑草酮OD 37.5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 210.00 g/hm^(2)、22%氟吡·双唑酮OD 165.00 g/hm^(2)、50%2甲·氯·双氟SC 450.00 g/hm^(2)、87.5%2,4-滴异辛酯EC 577.50 g/hm^(2)、25%辛酰溴苯腈EC 562.50 g/hm^(2)和75%苯磺隆WG 22.50 g/hm^(2)对阔叶杂草灰绿藜和卷茎蓼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0.87%~96.02%和94.15%~98.08%,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0%双氟·氟氯酯WG、10%双唑草酮OD、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22%氟吡·双唑酮OD、50%2甲·氯·双氟SC、87.5%2,4-滴异辛酯EC、25%辛酰溴苯腈EC和75%苯磺隆WG可防除大麦田灰绿藜、卷茎蓼等阔叶杂草,且对大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大麦 阔叶杂草 除草剂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炬树在武威荒漠绿洲区引种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梅英 赵之旭 张伟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8期9-10,共2页
通过在荒漠绿洲区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火炬树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树在武威荒漠区绿洲交错地带栽植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开花结实,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成活率达到90%,第3年主枝最大高生长达95cm,苗木平均地径3.2cm;盐碱地生长次之;漏沙地... 通过在荒漠绿洲区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火炬树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树在武威荒漠区绿洲交错地带栽植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开花结实,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成活率达到90%,第3年主枝最大高生长达95cm,苗木平均地径3.2cm;盐碱地生长次之;漏沙地由于肥水易流失,火炬树生长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树 荒漠绿洲区 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舍饲养羊模式研究
3
作者 刘光武 贺访印 +1 位作者 徐先英 丁钰 《中国草食动物》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甘肃河西 舍饲养羊 干旱 肉羊产业 经营方式 生长速度 饲料报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绿洲区酿酒葡萄滴灌控水灌溉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纪学伟 成自勇 +1 位作者 张芮 赵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以13 a 生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研究滴灌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梅鹿辄耗水规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生长期耗水强度达2.64~3.66 mm·d -1,耗水模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高达61.2%,WUE 降... 以13 a 生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研究滴灌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梅鹿辄耗水规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生长期耗水强度达2.64~3.66 mm·d -1,耗水模数占到50%以上,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高达61.2%,WUE 降低38.5%,同时导致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新梢生长期和开花座果期重度亏水对产量影响较小,WUE 可提高10%左右;浆果成熟期重度亏水可以显著提高酿酒葡萄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但同时减产幅度为44.7%,WUE 降低23%。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中新梢生长期和开花座果期重度亏水、浆果生长期充分供水、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是提高酿酒葡萄产量、WUE 以及改善果实品质总体最优的水分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滴灌 调亏灌溉 耗水规律 果实 产量 品质 荒漠绿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樟子松育苗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占玉芳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樟子松 育苗技术 整地 种子处理 播种 水量调剂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荒漠绿洲区植被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锦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8年第12期1-4,共4页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流域,现状流域水资源已严重超载,致使流域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水是控制生态系统演变和限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水资源...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流域,现状流域水资源已严重超载,致使流域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水是控制生态系统演变和限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查阅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石羊河流域荒漠绿洲区植被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该流域荒漠绿洲区天然植被正常生长的地下水最大埋深为4~5 m,可为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的编制及流域荒漠绿洲区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荒漠绿洲区 植被 地下水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对温湿度的响应
7
作者 杨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4期25-26,共2页
加强确定荒漠-绿洲过渡区内的土壤呼吸和其温湿度的敏感性特点,对掌握半干旱以及干旱地区的土壤碳循环发挥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对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对温湿度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更多的业内人士带来有价值... 加强确定荒漠-绿洲过渡区内的土壤呼吸和其温湿度的敏感性特点,对掌握半干旱以及干旱地区的土壤碳循环发挥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对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对温湿度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更多的业内人士带来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区 土壤呼吸 季节变化 土地利用 温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新华 刘芳慧 +8 位作者 解玉梅 李翠梅 何江 付开贇 吐尔逊 阿不都热合曼.胡吉 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热西提 许建军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的最佳使用药剂及用药量。【结果】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喷施4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95.29%、201.13 kg/667m^2、355.63元/667m^2和1∶56.57。其次是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喷施10 g/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分别为92.10%、192.50 kg/667m^2、336.50元/667m^2和1∶34.65。再次是阿维·氯苯酰(亮泰),喷施30 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则为92.60%、193.69 kg/667m^2和330.64元/667m^2。此外,撒施3%辛硫磷(掌声)、1%联苯·噻虫胺(家保福)、0.4%氯虫苯甲酰胺(科德抗)等颗粒剂则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较低,依次为60.39%、70.25%和79.28%。【结论】生产上玉米螟防治最佳使用的药剂种类及用药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4 m L/667m^2、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阿维·氯苯酰(亮泰)30 m L/667m^2、24%甲氧虫酰肼(雷通)40 m L/667m^2、氯虫·高氯氟(福奇)12.5m L/667m^2、氯虫·噻虫嗪(福戈)8 g/667m^2、22%噻虫·高氯氟(阿立卡)20 m L/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 玉米螟 药效试验 经济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成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丁新华 吐尔逊 +5 位作者 何江 郭文超 付文君 班晓丽 关志坚 周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5-881,共7页
【目的】探讨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philus Kuschel)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态环境下的空间分布型格局及田间抽样技术,为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稻... 【目的】探讨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philus Kuschel)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态环境下的空间分布型格局及田间抽样技术,为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稻水象甲成虫在稻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在田间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负二项的聚集分布,分布型变化与其生活习性和在不同阶段成虫时空分布环境差异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稻水象甲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个体,其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0.886/m+0.415 5)(1.96/D)2,最佳序贯抽样模型为T0(n)=0.73n±0.93槡n。【结论】稻水象甲成虫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田危害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负二项的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即密度值越高,其聚集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生态 稻水象甲 空间分布型 抽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刚 吐尔逊 +4 位作者 何江 郭文超 付文君 关志坚 魏振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明确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探索稻水象甲暴发的原因,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调查其越冬场所、寄主植物、不同生境中的种群消长动态、年生活史、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于4月上旬末开... 为明确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探索稻水象甲暴发的原因,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调查其越冬场所、寄主植物、不同生境中的种群消长动态、年生活史、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于4月上旬末开始活动,4月中旬在杂草、小麦等旱地作物上取食,5月中、下旬随水稻移栽迁入稻田,之后进入产卵期;一代成虫羽化始期为7月中旬,自8月上旬起,一代成虫又开始向其越冬场所附近的杂草丛转移,逐渐入土越冬。稻水象甲在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滞育成虫在土表和浅土层中越冬,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稻田附近的林带和田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荒漠绿洲生态 稻水象甲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包永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2,共7页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 (12 0 2 3 3kW·m- 2 )出现在 8月份 ,最小值(5 2 0 6 5kW·m- 2 )出现在 11月份 ;流动沙丘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有植被覆盖的红柳和白刺灌丛沙丘表面的反射率 ,在植被生长季节更为明显 ,反射率日最大值分别为流动沙丘 (37 5 % ) >白刺沙丘 (2 9 7% ) >红柳沙丘 (2 7 9% ) ;流动沙丘表面接受的净辐射是植被覆盖区的 5 0 %~ 70 %左右。在绿洲荒漠过渡区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 ,占比例最大的是潜热通量 ,其次为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 ,生态系统反射率增加 ,净辐射减少 ,而且热量平衡中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所占比例增加 ,而潜热通量比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 辐射特征 热量平衡 感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潜热通量 生态系统 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发生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子硕 杨杰 +4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0-956,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 玉米茎腐病 病田率 病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利 沈煜洋 +6 位作者 崔燕华 张航 杨安沛 范贵强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小麦白粉病 危害程度 杀菌剂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Ⅰ生态地理及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国宏 任继周 张自和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等 3个地理地段 ,海拔在 1450~ 4 2 0 0 m之间。近 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2 0世纪 6 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 ;70年代冬暖夏冷 ,夏秋雨多 ;80年代至本...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等 3个地理地段 ,海拔在 1450~ 4 2 0 0 m之间。近 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2 0世纪 6 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 ;70年代冬暖夏冷 ,夏秋雨多 ;80年代至本世纪末 ,年平均气温偏低 ,降水量增加。相应地 ,祁连山发育的现代冰川今后将出现稳定乃至前进现象。黑河流量动态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植被类型有红砂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及高山流石滩植被等。祁连山北坡产高等植物 10 6 4种。植物区系从区系特征上可以分为两个区系小区 ,即祁连山北坡中段、东大山森林草原区和河西荒漠区。东大山与祁连山北坡中段属于同一个植物区系类型 ,是一个年轻衍生的温带植物区系 ,区系发生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河西荒漠区是一个古老的植物区系。维管植物生活型谱组成中 ,地面芽植物占优势 ,其次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 ,分别占 6 0 %、17.6 %、11%、6 .5%和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坡 荒漠绿洲区 种群多样性 植物群落类型 河西走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荒漠过渡区水热平衡规律及其耦合模拟研究》
15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水热平衡规律及其耦合模拟研究》 书介 土壤水热输移 水热结构优化模式 荒漠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稻区不同稻水象甲地理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秀红 王小武 +4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47-1853,共7页
【目的】研究主要稻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田间种群对目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防治该虫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南疆阿克苏稻区温宿县种群(WS)为敏感基线,采用室内点滴法,测定察布查尔(Qapqal)和五家渠(WJQ) 2... 【目的】研究主要稻区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田间种群对目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防治该虫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南疆阿克苏稻区温宿县种群(WS)为敏感基线,采用室内点滴法,测定察布查尔(Qapqal)和五家渠(WJQ) 2个主要稻区稻水象甲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以南疆主要稻区温宿县稻水象甲地理种群为敏感种群,察布查尔(Qapqal)和五家渠2个地理种群(WJQ)对6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95.87%噻虫嗪、97%毒死蜱、97%吡虫啉、95.1%高效氯氰菊酯和98%溴氰菊酯等多数药剂仍处于敏感状态(抗性倍数<5),对96%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均高于5.92,属于已产生低水平抗性。【结论】在水稻生长季节应避免重复使用或限用96%氯虫苯甲酰胺,注意与其它药剂混用、轮用,延缓该地区稻水象甲抗药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荒漠绿洲 抗药性测定 地理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