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环境柠条锦鸡儿AM真菌空间分布 被引量:5
1
作者 吴艳清 贺学礼 刘泗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对陕西省榆林市沙生植物园、鄂尔多斯生态研究站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3个不同生态条件下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AM真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菌根类型为I-型(Intermediate type),... 为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对陕西省榆林市沙生植物园、鄂尔多斯生态研究站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3个不同生态条件下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AM真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菌根类型为I-型(Intermediate type),泡囊形态多样,形成于细胞间或细胞内,丛枝结构包括树枝状和花椰菜状2种类型。在形成丛枝菌根的同时,柠条锦鸡儿根部也能普遍被暗色有隔内生真菌感染。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最大孢子密度发生在0~10 cm土层,并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N、有机质、脲酶和蛋白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定殖率与速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泡囊和丛枝定殖率可作为检测土壤环境状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空间分布 暗色有隔内生真菌 柠条锦鸡儿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对极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映宽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0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骆驼 极旱荒漠环境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简介
3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5-64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绿洲生态 荒漠环境 地理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接受院评估专家组的现场评估
4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8-95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地理研究所 绿洲生态 荒漠环境 现场评估 专家组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盐碱环境中抗动物病原菌的放线菌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马玥 来航线 +3 位作者 韦小敏 王海利 张珊珊 张艳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目的】从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新疆荒漠盐碱土环境中分离到的412株放线菌的拮抗性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 【目的】从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新疆荒漠盐碱土环境中分离到的412株放线菌的拮抗性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筛选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39.6%的放线菌对所选的8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且随着靶标菌数的增加,拮抗比例减小;供试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拮抗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牛无乳链球菌Ⅰ、Ⅱ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Ⅰ、Ⅱ的抑菌效果平均为26.0%和22.3%。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0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性放线菌,经多相分类鉴定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不同种,具体分类地位如下:XJ 6-2菌株为天蓝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ruleofuscus),XJ 1-5-10菌株为粪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fimicarius),XJ 2-9菌株为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XJ 2-5-1菌株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XJ 19-11菌株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XJ 1202菌株为苍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luridus),XJ 1625菌株为微黄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idovirens),XJ 2-9-7菌株为库尔萨诺夫链霉菌(Streptomyces kurssanovii),XJ 617菌株为堆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massasporeus),而XJ 1-6-5菌株的序列相似度在98%以下,可能为潜在新种,需要进一步鉴定。【结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存在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并且获得了10株对动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盐碱环境 动物病原菌 拮抗性放线菌 分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油蒿根围AM真菌与球囊霉素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颖 贺学礼 +1 位作者 山宝琴 赵丽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10-6016,共7页
2007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沙地的油蒿(Artemisia.ordosica)根围分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油蒿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简称AM)真菌和球囊霉素的时... 2007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沙地的油蒿(Artemisia.ordosica)根围分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油蒿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简称AM)真菌和球囊霉素的时空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蒿根围AM真菌总定殖率为89.54%、泡囊定殖率为26.24%,丛枝定殖率为21.08%,孢子密度为2.91~6.17个/g土,说明油蒿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4属21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地球囊霉(G.geosporum)为优势种。油蒿根围AM真菌和球囊霉素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菌丝定殖率随季节变换逐渐增加,泡囊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在夏季最低,春秋相对较高,与孢子密度季相变化相反。油蒿根围总球囊霉素在0~20cm土层含量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球囊霉素春季含量最高,夏秋含量降低。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AM真菌孢子密度均有极显著相关性,二者能综合反应土壤AM真菌群落、有机C动态和养分循环进程,应作为土壤质量及功能评价的新指标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球囊霉素 时空分布 油蒿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沙蒿根围AM真菌和DSE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9
7
作者 贺学礼 王银银 +1 位作者 赵丽莉 钱伟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2-818,共7页
2009年7月在内蒙古黑城子北、多伦县城东和正蓝旗元上都遗址3个样地分别从0-10 cm、10-20 cm、20-30cm、30-40cm和40-50 cm 5个土层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和根样,系统研究了沙蒿根围AM真菌和DSE(Darkseptate endop... 2009年7月在内蒙古黑城子北、多伦县城东和正蓝旗元上都遗址3个样地分别从0-10 cm、10-20 cm、20-30cm、30-40cm和40-50 cm 5个土层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和根样,系统研究了沙蒿根围AM真菌和DSE(Darkseptate endophytes)的空间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蒿根系能被AM真菌高度侵染形成典型的I-型(Intermediate type)丛枝菌根,并发育形成泡囊和丛枝结构,并与DSE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样地生态条件和采样深度对AM真菌分布和活动有显著影响。黑城子样地孢子密度最高,元上都样地泡囊定殖率最高,不同样地间丛枝、菌丝、总定殖率和DSE定殖率无显著差异。孢子密度峰值出现在0-10cm表层土,并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泡囊定殖率峰值出现在10-20cm土层;AM真菌其他结构定殖率及DSE定殖率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或变化无规律。孢子密度与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无显著相关性,与各土壤因子极显著正相关。泡囊定殖率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极显著负相关,与酸性磷酸酶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及DSE定殖率与各土壤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碱解N和有机C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P与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与脲酶显著正相关。对沙蒿根系AM真菌和DSE真菌分布和定殖规律的研究,可进一步明确AM真菌和DSE的生态功能,为利用菌根生物技术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DSE 空间分布 沙蒿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6
8
作者 魏文寿 高卫东 +1 位作者 史玉光 Osamu ABE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根据新疆地区 5 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阐述了新疆沙尘暴源区气候与荒漠环境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地区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发展。自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暖湿过程非常明显 ,特别是新疆南疆与北疆的气候变化特点和高... 根据新疆地区 5 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阐述了新疆沙尘暴源区气候与荒漠环境变化。结果表明 ,新疆地区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发展。自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暖湿过程非常明显 ,特别是新疆南疆与北疆的气候变化特点和高山与盆地的气候变化差异以及湖泊其他水域面积的变化 ,都明显地反映了干旱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并且也反映了新疆区域气候与中国中、东部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由于气候的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干扰 ,使不同地区的荒漠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干旱地区的降水、大气湿度、下垫面状况等都直接影响着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与沙尘源区的状况及其气候与荒漠环境变化以及动力条件 (即天气系统 )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气候变暖是造成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尤其是风沙灾害和沙尘暴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 ,也反映出内陆干旱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反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荒漠环境 沙尘暴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莱羊在荒漠生态环境驯化生存效应
9
作者 孔向阳 谢安新 +1 位作者 陈华 向新胡 《新疆畜牧业》 1993年第3期41-42,共2页
阿莱羊原是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在70年代培育成的一个绵羊新品种。从生产方向上讲属于肉脂毛兼用种,新产羊毛为优良的异质半粗毛纤维。对山地荒漠、半荒漠生态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 结合南疆生态环境和养羊业实际情况於1989年由苏... 阿莱羊原是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在70年代培育成的一个绵羊新品种。从生产方向上讲属于肉脂毛兼用种,新产羊毛为优良的异质半粗毛纤维。对山地荒漠、半荒漠生态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 结合南疆生态环境和养羊业实际情况於1989年由苏联的中亚地区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的沃什州引进阿莱羊300余只,给和田、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进行驯化、繁殖。和田地区还进行了小范围以阿莱羊为父本,和田羊为母本的杂交改良工作。现将阿莱羊在和田荒漠地区的生存驯化效应报告如下: 一、阿莱羊引进后的生存驯化生态环境 1989年12月2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莱羊 荒漠生态环境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AM真菌时空分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学礼 杨静 +1 位作者 郭辉娟 赵丽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探明荒漠植物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AM真菌时空异质性,2009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内蒙古荒漠植物沙柳根围分0~10,11~20,21~30,31~40和41~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 为探明荒漠植物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AM真菌时空异质性,2009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内蒙古荒漠植物沙柳根围分0~10,11~20,21~30,31~40和41~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柳根围AM真菌平均孢子密度为282个/100g,平均总定殖率0.642;从土壤中共分离AM真菌3属20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AM真菌孢子密度、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最大值出现在8月;泡囊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降后升,最大值出现在10月;随土壤深度增加,孢子密度和定殖率下降,最大孢子密度和最高定殖率均出现在10月份0~1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土壤温度、pH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P极显著负相关;泡囊定殖率与土壤碱解N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和pH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碱解N极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与易提取球囊霉素极显著正相关.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与土壤碱解N和有机C极显著正相关.球囊霉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能够综合反映土壤AM真菌分布和活动、有机C动态和养分循环进程,应作为荒漠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的新指标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时空分布 沙柳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旱荒漠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定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葛佳丽 张琳琳 +2 位作者 李欣玫 强薇 贺学礼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2,共10页
为了探明荒漠环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于2016年7月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ii)、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泡泡刺(N... 为了探明荒漠环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于2016年7月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ii)、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等5种植物根际和根围0~30cm土层土壤样品和根样,研究了不同荒漠植物DSE定殖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5种荒漠植物根系均能被DSE侵染,DSE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不同根系来源样品DSE定殖率与土壤湿度、脲酶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土壤湿度、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显著影响DSE定殖强度;植物种类对DSE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并通过土壤温湿度、脲酶、酸性磷酸酶间接影响DSE定殖.可见,植物种类和土壤因子是影响DSE定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生态分布 植物种类 极旱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境沙打旺根围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白春明 贺学礼 +1 位作者 山宝琴 赵丽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研究漠境AM真菌对宿主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的作用机理及对根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陕西靖边、宁夏盐池、内蒙古包头和集宁等4个样地沙打旺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CM等5个土层的... 【目的】研究漠境AM真菌对宿主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的作用机理及对根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陕西靖边、宁夏盐池、内蒙古包头和集宁等4个样地沙打旺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CM等5个土层的土壤样品,研究AM真菌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解N、速效P含量的关系。【结果】AM真菌定殖率及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艾中集宁样地孢子密度最高,靖边样地泡囊定殖率最高,包头样地丛枝、菌丝和总定殖率均高于其他样地;孢子密度与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间无显著相关性。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对孢子密度有极显著正的效应;脲酶活性对孢子密度和丛枝定殖率有极显著的正效应;蛋白酶活性对丛枝定殖率、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均有极显著正效应。上壤蛋白酶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碱解氮、速效磷对与以上3种土壤酶活性均旱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沙漠生境下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显著相关。AM真菌孢子密度和菌根不同结构的定殖程度可作为荒漠土壤生态系统环境状况检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土壤酶 荒漠环境 沙打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春卯 贺学礼 +2 位作者 陈严严 王晓乾 姜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为了探明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于2012年7月和2013年7月从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别从O~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对沙冬... 为了探明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于2012年7月和2013年7月从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别从O~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对沙冬青根围土样进行采集,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5属3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3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 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 1种.不同样地和土壤深度,AM真菌种类组成、孢子密度和种丰度在年际间均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与土壤酸性磷酸酶和总球囊霉素显著正相关;种丰度与土壤脲酶、有机质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脲酶、碱性磷酸酶是影响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说明,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可以用作检测和评价荒漠环境土壤状况的生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物种多样性 土壤因子 蒙古沙冬青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沙冬青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共生及分离培养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严严 贺学礼 +3 位作者 李宝库 程春泉 姜桥 陈伟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2013年7月选取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0-10,10-20,20-30,30-40,40-50cm5个土层采集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蒙古沙冬青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侵染率、空间分布和分离培养特... 2013年7月选取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0-10,10-20,20-30,30-40,40-50cm5个土层采集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蒙古沙冬青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侵染率、空间分布和分离培养特征,以便阐明DSE与蒙古沙冬青共生关系,为利用DSE资源促进蒙古沙冬青生长和荒漠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根系能被DSE高度侵染,并发育形成典型的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结构,银川样地微菌核以离散型分布为主,聚合型少见;沙坡头和民勤样地聚合型分布比例增加;微菌核数/根段长度比值,银川和沙坡头样地差异显著;微菌核/根段面积比值,仅10-20cm土层沙坡头与银川和民勤差异显著。菌丝侵染率最大值在0-20cm土层,民勤显著低于银川和沙坡头;微菌核侵染率20-30cm土层较高;总侵染率和定殖强度最大值在0-30cm土层,同一土层民勤与银川和沙坡头差异显著。共分离10株DSE菌株,5株产孢,5株不产孢,不产孢菌株多分离自0-10cm土层,而产孢菌株多分离自20-30cm和40-50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E 侵染结构 分离培养 蒙古沙冬青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沙拐枣果实刺毛对果实扩散及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当当 迪丽娜尔·阿布拉 艾沙江·阿不都沙拉木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3-661,共9页
塔里木沙拐枣( Calligonum roborowskii A. 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 塔里木沙拐枣( Calligonum roborowskii A. 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 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刺毛 扩散 漂浮 果实萌发 荒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台县北塔山岩画群所反映的古代自然及社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北海 张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7-44,共8页
北塔山是译名,在汉文史籍上曾被译为拜塔克山、拜山、巴他克山等名称。北塔山的位置约在北纬45.3°,东径91.1°。建国后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中蒙边界条约后,现划入中国境内的北塔山归属奇台县管辖,距离奇台二百多公里。北塔山... 北塔山是译名,在汉文史籍上曾被译为拜塔克山、拜山、巴他克山等名称。北塔山的位置约在北纬45.3°,东径91.1°。建国后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中蒙边界条约后,现划入中国境内的北塔山归属奇台县管辖,距离奇台二百多公里。北塔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势由北向南逐步倾斜,海拔在1200--3287.2米之间。地表多被风化和半风化黑褐色或黄红色岩石所覆盖。由于北塔山区受到非地带性生境条件的限制,土壤为淡棕钙土、淡栗钙土、生草灰化土,因周围多为荒漠环境,它区别于天山山区的植被分布规律,以荒漠和草原植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被 植被分布规律 阿尔泰山 非地带性 栗钙土 生境条件 荒漠环境 灰化土 棕钙土 北塔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风沙治理与生态建设技术研究团队荣获自治区“科技先锋号”荣誉称号
17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0-450,共1页
2016年3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八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在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召开,通过了《关于命名表彰自治区教育先锋号和科技先锋号的决定》(新教工(2016)3号),并授予128个"自治区教育先锋号"集体和7个"自治区科技... 2016年3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八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在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召开,通过了《关于命名表彰自治区教育先锋号和科技先锋号的决定》(新教工(2016)3号),并授予128个"自治区教育先锋号"集体和7个"自治区科技先锋号"集体。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风沙治理与生态建设技术研究团队获得"自治区科技先锋号"荣誉称号。风沙治理与生态建设技术研究团队隶属于新疆生地所荒漠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研究所 生态建设 教育工会 荒漠环境 新疆生态 生态修复 荣誉称号 干部学校 塔克 天山南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动的绿韵(上)——室内艺术插花设计创意
18
作者 桦叶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4年第10期90-93,共4页
生命之绿对于久居荒漠环境中的人们是一种渴求与奢望,而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久居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又何偿不是一种心灵的滋润呢?在室内空间点缀些许绿色植物,在我们的居室里不经意地摆上几盆花花草草,这几乎成了现今都市人一种... 生命之绿对于久居荒漠环境中的人们是一种渴求与奢望,而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久居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又何偿不是一种心灵的滋润呢?在室内空间点缀些许绿色植物,在我们的居室里不经意地摆上几盆花花草草,这几乎成了现今都市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举止,连想都有不用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要去完成这一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程序,一项生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间 设计创意 艺术插花 家居生活 现代都市 荒漠环境 绿色植物 工作程序 滋润 点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柳花开了
19
作者 刘玉安 《新疆林业》 1992年第4期40-40,共1页
我的家乡位于准尔盆地的南端。盛夏的七月,栽租爱人、孩子回故乡探亲。长期的城市生活使我叉好奇的蹬上了十多年没有去过的沙包顶端。首先闯入我视野的是沿沽沟两边一簇簇。
关键词 就这样 上挖 三分之一 荒漠环境 植被资源 沙堆 阻沙 文革期间 柳林 色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炭疽病的诊治
20
作者 卡别尔.木哈买提 宋晶 《农村百事通》 2017年第9期42-42,共1页
骆驼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区.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利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此外,骆驼独特的温度调节机制及水代谢机理使其能够适应十分严酷的荒漠环境。因此,与其他家畜比较具有其特殊性。但为了提高骆驼的生产率,有必要对影响骆驼的... 骆驼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区.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利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此外,骆驼独特的温度调节机制及水代谢机理使其能够适应十分严酷的荒漠环境。因此,与其他家畜比较具有其特殊性。但为了提高骆驼的生产率,有必要对影响骆驼的重要疾病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炭疽病 荒漠地区 诊治 自然生态环境 荒漠环境 代谢机理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